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82节

  【而这会听完农家许子对于太子扶苏的考校,也不过才日至中午,下午的时间,他依然还算是空闲的。】

  【所以秦王嬴政也是微微颔首道:“那便让寡人看一看那些钱粮物资,你是否都花在了应花之处。”】

  【随即,三人便起身朝着上林苑所在的农部六司而去。】

  【经过半年时间的投入,原本空旷如野的上林苑,也是建立起了一片宫殿府邸。】

  【其中最中央、最大、最庄严的宫殿,名为“东君”,这个名字还是秦王嬴政给起的。】

  【当时在宫殿建好之后,太子扶苏便去找秦王嬴政为之起名。】

  【秦王嬴政微微思虑之后,也是大笔一挥,直接就起了一个“东君”这样的名字。】

  【东为四方之首,君为天下之主。】

  【秦王嬴政将太子扶苏在上林苑的别殿命名为“东君”,可见秦王嬴政对于太子扶苏的宠爱、重视,以及寄予的深厚期望。】

  【而在东君宫下,设有独立的六部衙门。】

  【而在各部衙门之下,又设立有相对独立的诸司司务厅。】

  【其中户部、吏部、礼部、刑部,这四部尚书与各自部下的诸司司长,基本都在各自的六部衙门,或诸司司务厅之中处理日常各种公务。】

  【而农部、工部,这两部虽然也都有各自独立的办公衙门,但是这两部的尚书,以及部下各司的司长,大多数时候都不在办公衙门里面。】

  【毕竟办公衙门,顾名思义就是处理公务的。】

  【像农部的一众农家子弟,又或者是工部的一众墨家子弟,他们想要搞各种耕种研究,又或者是搞各种器械研究的话。】

  【不管是工部衙门,还是农部衙门地方都太小了,不够他们折腾。】

  【所以农部、工部的尚书,以及这两部治下各司的司务等官员,大多数时候都是呆在给他们划出的各司研究所之中0 ..... 】

  【一般只在工部衙门,又或者是农部衙门之中,留下几个中书谒者用以遇到事情,需要传诏他们的时候,便给他们传递消息。】

  【除此之外,也就在每半个月固定一次的部门堂会之中,能够在工部衙门和农部衙门里面看到两部尚书,以及部下诸司司务等人员。】

  【而农部六司研究所的所在之地,在上林苑的西北侧,靠近沛河与牛首池区域,主要是为了方便引流灌溉。】

  【而经过半年时间的开垦,原来这片区域中的荒地,也是终于被农部一众农家子弟,以及召集过来的相关老农给开垦成了一片片田地。】

  【但是由于前面那几个月都忙着开垦荒地,错过了最佳的春耕时间。】

  【所以在田地开垦出来之后,农部六司的一众农家子弟也并未真正开始耕种,准备等到适合夏种的时间之后,再开始去耕种。】

  【至于这中间一、两个月到两、三个月的空闲期,农部六司的一众农家子弟,或是更进一步为即将到来的夏种做各种前提准备。】

  【这样等适2.6合夏种的时间点真正到来之后,他们也能够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又或是一起相互讨论,可能影响亩产量的因素都有哪些。】

  【然后从中选择他们认为最有可能的一些因素,接着等适合夏种的时间点到来之后,他们便各自选择其中一种因素,最后展开与之相关的耕种实验。】

  【亦或是相互研究,当前还有其他哪些东西是可以让黔首百姓拿来当做主食或蔬菜的。】

  【然后以神农尝百草的心态,去尝试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东西。】

  【其中有些农家子弟吃了之后,不断拉肚子也就不说了,更糟糕的是差点还有农家子弟吃了丧命的东西。】.

第一百零二章:天下黔首:终于等到我们想看的内容了,代田法【求订阅,求全订】

  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等人开始前往农部六司,等了那么久,终于等到他们想看的内容的黔首百姓,也是纷纷行动起来。

  “识字的,有没有人识字的?”

  “谁识字,待会将太子殿下说的话都给记下来!”

  “我家幺儿识字,让他来记!”

  “扁老哥、木老弟、鱼哥哥......待会我们一人记一段,记完之后,我们再凑成一块,怎么样?”

  “这个法子好,加我一个!”

  “我也来,我也记一段,到时候我没记住的,你们就告诉我!”

  “我们去找官吏,我们不识字,他们识字,让他们帮忙记下,然后再教给我们。”

  “老嫂子这个法子好,走走走,我们这就去吏大人。”

  ....

  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各想各的办法。

  有黔首百姓识字的,那就去找识字的黔首百姓帮忙记录太子扶苏说的话。

  没有黔首百姓识字的,那就一人记一段,然后到时候大家再将记到的内容拼凑到一起。

  更有一些胆子大的,比如说老秦人更是直接找上了他们附近的秦吏,让这些秦吏帮他们记录。

  而被找上门的秦吏,也不敢拒绝。

  毕竟如果只是一个、两个老秦人找他的话,那么他倒还可以拒绝。

  但是乌泱泱的上百位老秦人一起找上了门,即便是秦吏也不能够简单无视之。

  而且虽然听说始皇帝陛下日后要变法,但是至少现在秦国都还是以军功封爵的。

  眼前这些找他记录的老秦人,或许现在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黔首百姓,但是谁知道他的父兄会不会在战场上搏出一个爵位回来。

  一旦有了爵位,那么对方的身份地位瞬间就高过自己了。

  所以被找上门的秦吏,基本都不敢怠慢,纷纷拿起笔墨竹简,准备仔细记录起来。

  而且,即便这些黔首百姓不找上他们,其实他们自己也是会记载的。

  毕竟他们自己也有土地田亩需要耕种。

  就算不为别人考虑,单单是为自己考虑,他们也要尽可能地将太子扶苏提到的可能提高产量的耕种方法记录下来。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皆是凝神屏气,等待着太子扶苏的讲述。

  【很快,太06子扶苏、秦王嬴政、许子,还有作为随侍的章邯等一行人,也是来到了农部六司之一的农耕司。】

  【说是农耕司,其实就是一大片被圈起来的田地。】

  【而作为农部尚书的许子,也是开口向太子扶苏、秦王嬴政两人介绍道:“目前农耕司一共开垦了六百亩田地以作耕种实验所需。”】

  【“其中天时组、肥料组、耕种方式组,各分两百亩田地以作耕种实验。”】

  【“现在距离最适合夏种的时间,还有大半个月左右,所以这些土地田亩都还没有真正开始播种耕种。”】

  【说到这里,许子看向太子扶苏问道:“殿下对于耕种方面的改进想法,是有关于天时方面的?还是有关于肥料方面的?亦或者是有关于耕种方式方面的?”】

  【如果是有关于天时方面的话,那他就带太子扶苏、秦王嬴政两人去天时组那边的实验田。】

  【如果是有关于肥料或者耕种方式方面的话,那他就带太子扶苏、秦王嬴政两人去肥料组或耕种方式组那边的实验田。】

  【太子扶苏看向耕种方式组那边道:“是有关于耕种方式这方面的一些改进想法。”】

  【许子点了点头,直接道:“好,那我们就直接先去耕种方式组。”】

  【同时,许子也是将其余两组,甚至于是另外五司暂时空闲的农家子弟也都一起喊了过来。】

  【毕竟一个新的耕种方式的出现,他们一众农家子弟肯定是要人人都知晓、学会并且掌握的。】

  【很快,众人便去到了耕种方式组所在的试验田范围,同时另外两组、五司的农家子弟也在陆陆续续地赶过来。】

  【在农家子弟都到的差不多之后,太子扶苏方才在一片空地上,拿着树杈一边勾画,一边道:“现在我们使用的耕种方法,主要为‘畎亩法’。”】

  【“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分组成。”】

  【“其中畎是沟,亩是垄,故而畎亩法也是一种垄作法。”】

  【“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

  【“它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就叫做‘上田弃亩’。”】

  【“在地势低的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畎’。”】

  【“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四周一众旁听的农家子弟,皆是微微点头,对于畎亩法他们也是比较熟悉的。】

  【而太子扶苏寥寥几语,便将畎亩法的耕种方式和耕种特点都简洁明了地说了出来,可以看出太子扶苏的确对于耕种方式有过深入的了解。】

  【在空地上用树枝简单将畎亩法画出来之后,太子扶苏又在该畎亩法的旁边,画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方框,表示这是另外一亩田地。】

  【接着,太子扶苏在这个方框中,又再挖了三条沟、三条垄。】

  【而后太子扶苏方才解释道:“这是孤观畎亩法之后,思索出来的一种种田方式。”】

  【“在一亩地里,作三条沟、三条垄,其中沟和垄的位置每年互换一次。”】

  【“大家都知道,土地田亩是有肥沃、贫瘠之分的。”】

  【“但是,即便是肥沃的土地田亩,如果一直持续不断地耕种下去的话。”】

  【“那么原本肥沃的土地田亩也会渐渐变得不再肥沃,粮食的亩产量也会逐渐降低。”】

  【“孤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在种植的过程中,庄稼逐渐吸收完了土地田亩的肥力所导致。”】

  【说到这里,太子扶苏四处看了看,发现十余步外的一条小水渠,然后便拿出一块巾帕,让身边的章邯拿过去打湿了之后,再拿回来。】

  【不过十余个呼吸,章邯便拿着打湿了的巾帕回来递给太子扶苏,并且还在水渠边上顺手拿起旁边的一个葫芦瓢,装了大半瓢水带回来。】

  【太子扶苏赞许地看了章邯一眼,然后接过打湿了的巾帕讲解道:“肥沃的土地田亩,就像是这块沾满了水的巾帕。”】

  【“但是在庄稼连年的种植过程中,土地田亩的肥力逐渐被庄稼所吸收,就像这块湿水巾帕一样,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水分。”】

  【“最后,原来肥沃的土地田亩也会逐渐变得贫瘠。”】

  【太子扶苏一边说道,一边双手反方向一扭,将巾帕上的水分渐渐拧干。】

  【不过三、五个呼吸,巾帕上原来的水分便被太子扶苏给拧的七七八八了。】

  【最后太子扶苏重新将巾帕摊开,只见原来沾满了水的巾帕变得皱巴巴的。】

  【可以说是非常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肥沃的土地田亩,是如何逐渐变得贫瘠的。】

  【一旁的许子,以及一众农家子弟也是看的眼睛发亮。】

  【作为经年累月研究耕种的他们,可以说是立刻便理解了太子扶苏所说的意思。】

  【并且根据过往他们对于耕种的研究,也几乎可以肯定太子扶苏说的土地田亩肥力,因为常年耕种的流失之事是正确的。】

  【因为像这样的事情,他们在过往耕种的生涯之中也见过不少次。】

首节 上一节 82/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