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71节
至于其他诸子百家学说,不是歪道邪说,就是“妾妇之道”,不值一提。
而且孟子说话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词锋锐利,具有高超的雄辩艺术,其他的诸子百家中能够辩论过他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所以孟子在世时,儒家也的确因为孟子而重新显赫于世。
但是同样也因为孟子对于其他诸子百家的一顿臭骂猛批,让其他诸子百家也是暗暗记下了这个梁子,只要一有机会,其他诸子百家都会加倍踩回去。
二来,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趁着人家农家门徒子弟不在,就在背后嚼舌根的样子。
让其他一众百家博士都不禁想起了上一次播放的天幕画面中,儒家一众博士也是如此在背后对长公子扶苏踩低他们的学派学说,抬高自己的儒家学说。
进而让长公子扶苏对他们学派学说渐渐疏远,然后日益亲近儒家学说。
这种行为,在其他一众百家博士看来,多少也是有些无耻了。
你儒家看不起农家,看不起他们的学派学说,那有本事就堂堂正正地和农家、和他们辩论呀!
辩论不过的话,直接上演全武行也可以!
结果只会趁人不在,就背地里嚼舌根,此举与小人何异?
还不如墨家的相里季这个老匹夫呢!
好歹人家相里季也是堂堂正正地当着他们的面炫耀!
其他一众百家博士又是对视了一眼,决定过后围殴墨家相里季这件事不带儒家一起玩。
同时如果后面儒家被他们逮到机会的话,也要一起给儒家来一个狠的。
不然都对不起当年孟子对他们的那一顿猛批臭骂!.
第九十章:如果农家当政,天下无有公卿贵族,皆是黔首。【求订阅,求全订】
【听到许子提及昔日孟子“劳心、劳力者”之论时,太子扶苏也是陷入了沉默。】
【作为跟随许子认认真真学习了半年农家思想的太子扶苏,自然也是知道昔日许子弟子陈相与儒家孟子的那场辩论的。】
【同样更是知道,对于孟子那套“劳心、劳力者”的理论之说,许子到底有多么的厌恶。】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今天他继续坚持说孟子那套“劳心、劳力者”理论的话,那么搞不好许子就要~拂袖而去了。】
【而对于许子,太子扶苏还是比较尊敬的。-】
【毕竟在他所知道的诸子百家之中,能够真正不为名、不为利,选择躬身于田-亩。】
【只为天下黔首百姓能够多收一栗一菽的,也就只有农家的许子,以及其门徒子弟了。】
【他自己是做不到这样的事情的,但是并不妨碍他尊敬能够做到,也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的人。】.
【所以想了想之后,太子扶苏转而道:“许师,可有想过如果农家当政,天下会是什么情况?”】
【觉得刚刚自己的反应有些过大了的许子,也是重新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绪,而后被太子扶苏说的话语引起了兴趣,诧异道:“你说的农家当政是什么意思?”】
【太子扶苏进一步解释道:“就是治理天下的方式,完全按照农家的治国思想来治理。”】
【“比如说,农家提倡‘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那就推行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甚至更进一步,让天下所有人皆是黔首百姓,而无有贵族公卿!”】
【“大家都无尊卑、无上下,没有什么国君、贵族公卿能够凌驾于黔首百姓之上。”】
【“同时,也没有任何的严刑律法能够再约束黔首百姓。”】
【“黔首百姓也不用再供养什么国君、贵族公卿,自己有多少的收成,便能够尽食多少的收成!”】
【“所有人都是自耕自种,自给自足,自得其乐。”】
【“假如天下是这样的运行方式,许师觉得是否可行?”】
【听着太子扶苏的讲述,许行的眸光也是越来越亮,直到最后更是连连点头赞同道:“如此自然可行!”】
【“天下纷争,莫不是因为列国诸侯公卿而起!”】
【“而黔首百姓只求两餐温饱,安稳度日。”】
【“若是无有国君、贵族公卿等贪欲之贼,那么便不会有人为了利益而肆意掀起战争,更不会使得天下的黔首百姓都不得安宁。”】
【“天下的黔首百姓也不用因为各种战争、战乱,从而与自己的亲人好友生离死别。”】
【“而天下黔首不用再供养国君、贵族公卿的话,那么仅仅凭借自己的土地田亩的粮食产出,黔首百姓也足以满足自己一家老小的两餐温饱所需。”】
【“同样无有严刑律法的话,那么天下黔首百姓也不用整天战战兢兢地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触犯了律法,从而遭到严厉的惩罚。”】
【“所有人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地去耕种,然后高高兴兴地收成,一家老小其乐融融,何其幸哉!”】
【“如此,当为农家之大治,天下之大治!”】
【“想来上古三皇五帝之治,亦莫不过如此!”】
【说到最后,许子的脸上更满是笑意。】
【太子扶苏所描述出来的场景,的确可以说是农家治国思想的终极追求了。】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然后接着道:“那么当天下变成这个样子的时候,后续天下又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许师可曾想过?”】
【许子收敛了自己脸上的笑意,微微凝眉。】
【后续天下又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
【天下不是已经按照农家的治国思想达成大治了吗?】
【还能发生其他什么事情?】
【看着许子有些茫然的样子,太子扶苏下意识地学着他父王嬴政以往与他对讲的模样,同样伸出食指轻轻敲了敲桌案道:“天下虽然在那个时候已经达成了大治。”】
【“但是天下往后,又真的会一直太平无事吗?”】
【“人祸暂且不提,若是发生洪水、干旱、风霜雨雪等自然灾害,使得众多黔首百姓的粮食纷纷歉收,甚至于是绝收的时候。”】
【“这些无以为继的黔首百姓,对于这个天下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他们走投无路,生存不下去的时候,会不会为了求活、求存,而去抢其他黔首百姓的粮食呢?”】
【许子摇了摇头道:“自不可如此,也不当如此!”】
【“自己的庄稼如果歉收、绝收的话,那么他们可以去向其他那些不曾遭遇天灾,粮食丰收的黔首百姓借粮以度过灾年。”】
【“而决不可行劫掠之事,否则如此与禽兽何异!”】
【“同时,那些不曾遭遇天灾,粮食丰收的黔首百姓也应该借粮给那些遭遇了天灾,进而导致自己粮食歉收、绝收的百姓,此乃大义!”】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再进一步道:“那么如果其他的黔首百姓也都遭遇了或大或小的天灾,自家的粮食也仅能够保证自己一家老小活下去,没有余粮可借。”】
【“这个时候,天下黔首百姓又该如何办呢?”】
【“那些已经快要活不下去的黔首百姓,他们是宁愿自己饿死也不行劫掠之举?”】
【“还是为了活下去,而选择劫掠其他的黔首百姓?”】
【“亦或是,为了活下去,人相食?”】
【最后的“人相食”三个字一出,许子当即跳起来道:“怎可如此!人非禽兽,岂能相食!”】
【太子扶苏摇了摇头道:“饥饿之极,人与禽兽又有何异?”】
【“岂不闻《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国黔首百姓易子而食,折骸以爨?”】
【太子扶苏读过很多的史书,至少目前秦国所有能够找到的史书他都读过一遍,并且也都记在了脑海中。】
【而在他读过的史书之中,《左传·宣公十五年》就有记载,楚国将宋国久久围住,不让宋国的黔首百姓出来耕种,更是断绝宋国物资的出入。】
【导致当时宋国的黔首百姓粮食绝收,最后更是困苦到要交换着吃孩子的肉,拿骸骨来当柴烧。】
【最后还是宋王派遣元帅华元单身偷进楚国军营,直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将子反给劫持住之后,逼得楚军退兵三十里,方才向楚国求和。】
【而在这之后,史书之上就多出了一个词:易子而食。】
【听到太子扶苏举出的例子,许子一愣,而后跌坐在地喃喃道:“那也不该如此。”】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但是依然紧咬不放道:“如若不人相食,那要么挨饿等死,要么劫掠他人。”】
【“面对天灾,黔首百姓总该有一个选择,许师认为该当如何?”】
【许子沉默了良久,方才抬头看着面前的太子扶苏神情复杂道:“如若是我,当不可人相食,亦不可违大义。”】
【换句话说,其他人会如何选择,他不敢保证。】
【他只能够保证自己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他能够做到的就是不去人相食,同时也不为了活命而选择去劫掠他人,哪怕代价是饿死自己。】
【得到答案的太子扶苏也是幽幽一叹,但还是接着说道:“天灾如此,接着说人祸。”】
【“即便中原无有天灾,黔首百姓人人都可以自给自足,不起争端,但是四方蛮夷又能够不入侵中原,不趁机劫掠中原的黔首百姓吗?”】
【许子摇了摇头,四方蛮夷可不知礼,亦不爱民,只懂得蛮横夺取,以力扬威。】
【如果四方蛮夷知道中原黔首百姓的具体情况的话,那么他们肯定会趁机入侵中原、劫掠中原百姓。】
【见许子认同自己所说,太子扶苏接着说道:“如果四方蛮夷企图入侵中原,劫掠中原黔首百姓的话,那黔首百姓又该如何选择?”】
【“是奋起反抗?”】
【“还是逆来顺受?”】
【许子几乎不用思考,便直接答道:“自然是奋起反抗!”】
【区区蛮夷也敢企图入侵中原,劫掠中原黔首百姓,简直是找死。】
【“如果奋起反抗的话,那么黔首百姓能够反抗的了吗?”】
【“毕竟那时,天下所有人都是黔首百姓,人人都自耕自种,自给自足,没有军队。”】
【太子扶苏看着许子疑惑道。】
【许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就组建军队,迎战蛮夷。”】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继续进一步问道:“如果要组建军队的话,那么充当士卒的那些黔首百姓,他们就无法耕种、自给自足了。”】
【“总不能让他们一边充当将士,一边又要继续耕种吧?”】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他们一放下武器去耕种,那边的蛮夷就又入侵了。”】
【许子想了想,然后道:“那些充当士卒、防备蛮夷入侵的黔首百姓,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同时也是在保护其他的黔首百姓免受蛮夷的伤害。”】
【“所以其他黔首百姓也理应将自己的一部分粮食收成均出来,提供给那些充当士卒、防备蛮夷入侵的士卒,保证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耕种而缺衣少食。”】
【听到这个回答,太子扶苏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笑意,再次赞同道:“许师所言有理。”】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