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571节
毕竟别看项燕好像被他干净利落地率军打死了,但那也只是因为项燕遇到的对手是他而已。
如果给项燕换一个对手的话,那么搞不好就是项燕率军将对方给打死了。
嗯,他绝对不是在暗搓搓地说李信。
作为秦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过程之中所遇到的最后一位名将,项燕的能力还是有的。
而听到武成侯王翦说天幕上的“项梁”、“项羽”叔侄二人是昔日楚国大将项燕的后裔,另一旁的李信也是眼睛微眯。
他这辈子很少遇到大败,而恰巧昔日的楚国大将项燕便曾令他大败一场。
虽说,那一场大败,事出有因,事后不管是始皇帝,还是其他人都没有苛责他。
并且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也在战场上替他正名,为他争回了一口气。
所以现在李信对于项燕,其实是已经差不多释怀了的。
但是,释怀归释怀,当看到项燕的子孙后代的时候,李信心中也是有些想要称量一下项燕子孙后代本事的冲动想法。
嗯,绝对不是因为项燕已死,所以便打算在项燕子孙后代身上找回场子。
另一旁的李斯见此,也是看向始皇帝询问道:
“陛下,可需要诏项梁、项羽二人入咸阳?”
对于如今的大秦来说,只要你还活着,只要你心中还有牵挂放不下,那么你便必须遵从大秦的诏令。
哪怕你对秦国心有不满,也是如此。
就像张良,他难道便想要遵始皇帝的诏令入咸阳吗?
不,如果可以的话,他完全不想遵始皇帝的诏令入咸阳。
但是,如果他不尊始皇帝的诏令入咸阳的话,那么张家的父辈、祖辈在秦国的大一统史书之上,便会落得一个祸国殃民的名声、评价。
甚至张家父辈、祖辈的坟墓,说不定哪天也会被“宵小”无意掘开,从而导致被挖坟掘尸。
这样的结果,张良能够接受的了吗?
张良完全接受不了!
而这样的事情,有可能发生吗?
完全有可能发生!
因为对于秦国来说,如果张良不尊始皇帝的诏令入咸阳的话,那么张良便是心怀不轨的六国余孽逆臣。
而既然是心怀不轨的六国余孽逆臣的话,那么秦国如何对待张良都不过分。
所以别说只是在秦国编撰的大一统史书之上给张家父辈、祖辈一个不好的评价,又或者是让张家父辈、祖辈的坟墓无意中被“宵小”挖开了。
就算是更加过分的事情,秦国也一样可以为之!
所以面对始皇帝下的诏其入咸阳的诏令,最终张良再三思索之后,还是不得不入咸阳听候始皇帝的命令。
同样的道理,除非项梁、项羽叔侄二人也可以接受他们项家父辈、祖辈,如项燕在秦国编撰的大一统史书上落得一个不好的评价。
又或者是能够忍受他们项家父辈、祖辈的坟墓,无意中被某些“宵小”挖坟掘尸,乃至于是其他更加过分的事情。
否则,始皇帝的诏令一下,他们叔侄二人哪怕心中有再多对秦国的不满,也必须乖乖遵从始皇帝的诏令,入咸阳候命。
这也是李斯自信一旦始皇帝的诏令一下,项梁、项羽叔侄二人便会乖乖听从诏令入咸阳的根本原因。
而听到李斯的询问,秦皇嬴政微微沉吟半响,方才道:
“先看看。”
如今秦国虽然缺乏人才,但也并不是什么啊猫啊狗都会招用的。
项梁、项羽叔侄二人想要被诏入咸阳,起码他们得要表现出有值得被诏入咸阳的才华与潜力。
像张良、萧何、曹参、刘季等人一个个都可谓是有着九卿之资的才华与潜力,所以才会被他诏令入咸阳。
否则,如果张良、萧何、曹参、刘季等人只是一些普通人才的话,那么秦皇嬴政也懒得为他们下一道专门的诏令。
毕竟他始皇帝的诏令,也并不是什么廉价之物。
所以项梁、项羽叔侄二人如果想要被他诏令入咸阳的话,那么起码也得表现出拥有名将之资的才华与潜力。
而什么是名将之资的才华与潜力呢?
比如说,在天上“武举”中取得一个好成绩、名次。
这样的话,他才会考虑是否要给项梁、项羽叔侄二人下一道诏令。
而站在御史大夫身后的张良,看到天幕上前去参加“武举”的“项梁”、“项羽”叔侄二人,脸色也是有些古怪。
因为早些年间,张可是一直苦心筹谋着要如何推翻大秦的。
所以张良自然也是四处联络了一些对大秦心怀不满的,昔日六国的贵族公卿,想要共图大事。
然而,一番联络下来,那些对大秦心怀不满的,昔日六国的贵族公卿,一个个嘴上骂的比谁都凶,真让他们举旗反叛大秦的话,却又比谁都怂。
不过现在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昔日六国贵族公卿密谋如何反叛大秦的聚会上,曾见过项梁、项羽叔侄二人。
换句话说,项梁、项羽叔侄二人应当也是和他一样的反秦之士才对。
然而,明明应当和他一样是反秦之士的项梁、项羽,却主动参加了天幕上的“大秦”举行的“武举”。
这又如何不让张良感觉到违和呢!
而另一边,正在潜逃于外的项梁、项羽叔侄二人,也是目瞪口呆地看着天幕上的“他们”。
好半响之后,项羽方才指着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道:
“叔父,天幕上的我们竟然在参加大秦举行的武举!”
天幕上的“他们”和天幕下的他们,应当是同一个人吧?
而既然是同一个人的话,那么为什么天幕上的“他们”会参加“大秦”举行的“武举”,而不是和天幕下的他们一样暗中筹谋如何推翻大秦!
而相较于项羽的不理解,项梁反而能够理解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参加“大秦”举行的“武举”。
0求鲜花0
因为他单单是面对现在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的大秦,便已经渐渐心生无力之感。
并且萌生了如果大秦能够对他们叔侄二人一视同仁的话,那么要不投入大秦,重新为项家拼搏的想法。
而天幕下的他尚且如此,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那就更加不必多说了。
要知道,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面对的可是比当下大秦更加强盛数十、上百倍的“大秦”!
而面对那般强盛的“大秦”,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搞不好比当下的自己还要更加绝望数十、上百倍。
所以在如此绝望之下,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破罐子破摔,决定直接投入秦国,重新为项家拼搏出一份新的前程,也就不是那么的难以理解了。
至少,他是能够理解得了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所做出的选择的。
想到这里,项梁觉自印意奇 舞IX肆9虾己也是有必要和项羽说一下自己的想法了。
所以项梁也是神色严肃地看着自己侄子项羽道:
“羽儿,你觉得单凭我们叔侄二人,又或者是其他潜逃于外的六国贵族公卿,真的能够推翻得了如今正日益鼎盛的大秦与始皇帝吗?”
听到自己叔父的话语,项羽也是面露迟疑之色。
毕竟他只是桀骜不驯,并不是傻。
以当前秦国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想要凭借他们叔侄二人,又或者是其他潜逃于外的六国贵族公卿推翻大秦与始皇帝,几乎可以说是痴人说梦话。
看着沉默不语的项羽,项梁继续进一步说道:
“你是想要和叔父一辈子隐姓埋名逃亡下去,终生碌碌无为?”
“还是想要凭借自己的勇武能力,再度堂堂正正地恢复昔日项家祖上荣光?”
对此项羽则是毫不犹豫道:
“自然是想要凭借自己的勇武能力,再度堂堂正正地恢复昔日项家祖上荣光!”
让他终生碌碌无为,还不如让他死了算了!
项梁对此倒是不感到意外,反而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天幕上的“他们”,平静道:
“天幕上的我们,便是如此想的。”
想要恢复昔日项家的祖上荣光,只要两个办法,要么推翻大秦,要么融入大秦。
而很显然,面对推翻不了的大秦,天幕上的“他们”选择了融入大秦。
听到自己叔父的回答,项羽也是再度陷入了沉默,脸上闪过一抹若有所思之色。
另一边,正在居鄛的范增,也是略带惊诧之色地看着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
他倒是没想到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会去选择参加“大秦”举行的“科举”。
不过仔细想了想,范增倒也能够理解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选择。
毕竟他也是自认为颇有才华、能力的世间一流才智之士,但是却一直没有什么机会能够让自己一展所长。
如今天幕上的“大秦”举行的“科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便是一个能够让“自己”一展所长的舞台。
所以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选择参加“大秦”举行的“科举”,也算是在意料之内的事情。
同时,看到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选择参加“大秦”举行的“科举”,范增心中也是起了想要去咸阳向始皇帝自荐的想法。
毕竟他明明拥有着世间第一流的才华与能力,如果一直这么寂寂无名到死去的话,那么他便真的是死也不甘心。
而后,看到规模化、制度化的公交马车、公交牛车、公交驴车在“雍安城”内各行其道,并行不悖的时候。
秦皇嬴政也是微微颔首,而后转头看向一旁的左丞相隗状吩咐道:
“这个公交马车、牛车、驴车很不错,咸阳以及未来的雍安城亦当如此!”
左丞相隗状闻言也是微微拱手应道:
“是,陛下,回头臣便安排下去。”
像天幕上的公交马车、公交牛车、公交驴车系统并不复杂,只要有相关的牛、马、驴子,那么组建起来并不困难。
更何况,按照天幕所言,在组建起来之后,这套公交马车、公交牛车、公交驴车还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那就更加不成问题了十。。
第584章相继报名的人才,喧嚣的雍安城【求订阅,求全订】
【在下了公交马车之后,范增、项梁、项羽三人组也是朝着不远处的天下一统广场走去。】
【当走到天下一统广场入口的时候,看着那对高耸、冷峻,犹如两柄倒插在地上的定疆巨剑一般的墨色万世太平天阙时。】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