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516节
毕竟那是自比功过三皇、德兼五帝的始皇帝,就连三皇五帝都难以入其眼中,更加别说仅仅只是三皇五帝附属的尧女舜妃了。
不过,现在比起天幕上的“始皇帝”以人身伐逆儆神一事,淳于越更加担心的是天幕下的始皇帝会因为天幕上的“他”再次胡言乱语而恼怒。
想到这里,淳于越也是再次偷偷看向前面的始皇帝。
而始皇帝却依然不言不语,仿佛并没有看到天幕上的“他”胡言乱语一般。(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又或者说虽然看到了天幕上的“他”胡言乱语,但是始皇帝也懒得再和他计较。
毕竟,始皇帝可是说了不以天幕之未来而罪天下人的。
就在淳于越稍稍放下心来的时候,天幕上的“始皇帝”也是终于东巡结束,再次回到了咸阳。
看着盯着《百越舆图》深思的原未来的“自己”,秦皇嬴政心中也是闪过一个不太妙的猜测。
该不会原未来的“自己”打算南征百越吧?
在看过【大秦秦太宗扶苏】天幕,听过太子扶苏的讲述之后,秦皇嬴政现在也是知道如今天下的黔首百姓最渴望的便是休养生息,止干平戈。
而天幕上的“秦国”从“秦王政二十六年”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到现在的“始皇帝二十八年”,才仅仅过去了三年而已。
这三年时间,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都别说休养生息了,就连民心都还没有归附。
在这个时候如果现在再起干戈,再掀征战的话,势必会让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心生怨言,不堪重负。
这一点,难道天幕上的原未来的“自己”意识不到吗?
就在秦皇嬴政如此想着的时候,却是看到原未来的“自己”再度召集文武百官入宫觐见,并且表达了“自己”想要南征百越的想法。
这话一出,天幕上的“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皆是出言劝谏。
“右丞相王绾”谏言“去岁修驰道,筑长城,湘山伐木,泗水求鼎,民力已疲,今复征发五十万众,恐生民怨”时。
秦皇嬴政也是不禁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天幕上的“王绾”不说,他差点忘了天幕上的“秦国”在去岁还开始修筑贯通天下四方的驰道。
并且在原未来的“自己”去巡视陇西,威慑匈奴,巩固西北边疆的时候,又下令要求修缮长城,抵御匈奴。
这两个大工程,都可以说是非常耗费民力的工程。
尤其是当看到“左丞相隗状”谏言“查郡县上计,关中丁壮十去其三”的时候。
秦皇嬴政对于天幕上的“秦国”的民力使用程度,便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可以说,在统一天下之后的“秦王政二十六年”到“始皇帝二十八年”这三年期间,恐怕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都没能真正意义上的休养生息。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自己”却依然还要征发五士万大军去南征百越?
原未来的“自己”是疯了不成?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也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看向天幕上的原未来的“自己”,眼中也是闪过一抹不解之色。
他想不明白天幕上的原未来的“自己”,为何要在现在下令南征百越?
而且还是要征召五十万大军,去南征百越!
说句不客气的话,当年秦国灭楚国的时候,倾尽全国之力,也不过是才出动了六十万将士而已。
而南越之地再如何厉害,难道还能与昔日的楚国相比不成?
即便原未来的“自己”真的要征伐百越,那么派遣五万、十万将士,那也足够了。
实在不行,最多也就是出动二、三十万将士也就顶天了,又何须出动五十万将士这么多呢?
这南征百越的五十万将士一动,大秦的后勤粮草压贰冷陾II盈厁笼扒貳力势必会大大增加。.
而这增加的后勤粮草压力,势必又会转嫁到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身上。
再加上此前的修驰道、筑长城,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身上的压力会大到何等程度,秦皇嬴政此刻甚至都有些不敢细想下去。
因为他怕想着、想着,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便会忍受不住这么沉重的负担,从而被原未来的“自己”给逼反了!
所以这一刻,秦皇嬴政也是希望天幕上的原未来的“自己”能够听得进“左丞相隗状”与“右丞相王绾”的劝谏。
然而,就在秦皇嬴政寄希望于“左丞相隗状”与“右丞相王绾”的劝谏的时候。
天幕(好了赵)上的“廷尉李斯”则是站了出来,直言反驳左、右丞相二人,并且大谈南征百越之利。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秦皇嬴政也是忍不住侧头朝着李斯方向看去。
虽说此前他一直都知道李斯是一个非常想进步,想要当丞相,并且近乎百分之百忠诚于自己,只要是自己说的话都会百分之百赞同和遵从的人。
但是当这份无原则的支持,落在南征百越一事上的时候。
秦皇嬴政却是莫名的希望天幕上的“李斯”能够不要那么地支持原未来的“自己”,能够和左右丞相一起劝谏一下原未来的“自己”。
毕竟可能南征百越真的有天幕上的“李斯”所言的那些好处,但是现在真的不是南征百越的好时机!
然而,秦皇嬴政的想法,天幕上的“李斯”听不见。
而天幕下的李斯看到始皇帝投望过来的视线,想到天幕上的“自己”大力支持“始皇帝”的场景,也是骄傲地挺了挺胸膛。
一副陛下您放心,无论何时、何事、何地,臣绝对是您最有力的支持者的模样!
看到李斯的神情,虽说秦皇嬴政不太清楚此刻李斯心中在想些什么,但是秦皇嬴政多半能够确定李斯心中所想的肯定不是自己现在所想的。
最终,秦皇嬴政还是收回了看向李斯的视线。
而后看着天幕上的原未来的“自己”仍旧决定以“屠睢”为帅,领兵五十万,南征百越的时候,秦皇嬴政也是眉头紧皱不语地。
至此,第二次出现的【大秦长公子扶苏】天幕也是渐渐落下了帷幕,逐渐隐入苍穹之中。
同时,第八次【大秦秦太宗扶苏】天幕也是交替准备接着播放。。
第527章华夏大一统元年前夕,论功行赏封侯【求订阅,求全订】
【秦王政二十六年年末最后一天,同时也是秦王政二十七年即华夏大一统元年前夕。】
【现在仍旧暂时使用“秦王”尊号,而不是“始皇帝”尊号的秦王嬴政,端坐在麒麟殿内的帝座之上。】
【而在帝座面前的御案上,左侧有众多玄色绢帛覆盖着不知名物品,右侧则是盛放着众多的玉册诏书。】
【而在御案下方的九重白玉阶的上三重白玉阶上,太子扶苏端坐在王座之上,与秦王嬴政一同居高临下地俯瞰一众文武百官。】
【而在九重白玉阶下方大殿内的左右两侧,摆放着一张张宽三尺(1米),高两尺半(75厘米)的几案,以及高一尺半(45厘米),直径一尺的圆凳。】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这个时代原本是没有这种高足桌椅的。】
【不管是国君,还是一众文武百官,又或者是士子与普通黔首百姓,以往都是以跪坐的姿态,坐在席上的。】
【而所用的几案,也都基本是高约半尺到一尺(15厘米到30厘米)这样的矮几案。】
【这也是“席地而坐”这个词的由来。】
【虽说席地而坐的时候,有支蹱可以辅助减轻跪坐带来的压力,但是在太子扶苏看来依然难免有些不舒服。】
【于是,太子扶苏便与工部的墨家子弟对此进行了改进。】
【而改进的方向,第一个就是要解放双腿,使得双腿不必受到跪坐的压力。】
【随即太子扶苏便想到了早上刚从床上起来,然后坐在床沿边上,双足自然垂落在床底的场景。】
【那种状态,在太子扶苏看来就坐的很舒适。】
【于是基于那种状态,太子扶苏便想着要制作一个高足座。】
【而这个高足座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四根座腿,然后在四根座腿上钉上一块用以乘坐的板子。】
【如此一来,一个简陋的高足座便初步制作完成了。】
【之后又经过数次试验,便大体找到高足座的最佳高度为一尺半左右。】
【然547后在高一尺半的高足座制作出来之后,太子扶苏也是乘坐在上面仔细感受了一番。】
【最终肯定坐在高足座上的垂足高坐的姿态,要远比原来席地跪坐的姿态自然、放松、舒适得多。】
【之后,工部墨家子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优化、改良。】
【比如说,在高足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明、制造出了靠背座、扶手座、圈座等等。】
【而在高足座发明出来之后,原来的矮几案也就不再适用了。】
【于是,工部墨家子弟同样在原来的矮几案的基础上,拉高了几案的高度,使之从原来的半尺到一尺高,拉高到了两尺半高左右。】
【为了与原来的几案、支蹱做区分,太子扶苏与工部墨家子弟将高约两尺半的几案命名为“桌”,而高约一尺半左右的高足座命名为“椅子”。】
【而高足桌、椅虽然发明出来了,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想要推广、使用这种高足桌、椅是很困难的。】
【因为在当前这个时代,跪坐是正式场合的礼仪之一。】
【不跪坐,又或者是箕踞(双腿张开)、蹲踞的话,则会被视作为无礼。】
【但是,当下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点。】
【刚刚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秦国,为了彰显秦国为新的正统,正在大肆废除昔日各种繁杂的周礼,改制新的秦礼。】
【而跪坐礼,正属于是昔日周礼的一部分。】
【所以太子扶苏在与秦王嬴政商量,并且得到秦王嬴政的同意之后,也是大手一挥,直接将原来主流的跪坐礼给废除了。】
【什么跪坐礼,和昔日的周天子说去吧,在秦国,垂足高坐方为礼!】
【对此,自然也是引来了以齐儒淳于越为代表的一众儒家士子的强烈反对。】
【对此,太子扶苏直接置若罔闻。】
【毕竟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士子之所以如此强烈的反对,无非秦国废除跪坐礼等周礼,使得他们儒家渐渐失去了对于“礼”的解释权罢了。】
【而一旦失去了有关于“礼”的解释权,儒家学派的地位、作用将会大大下降。】
【这自然是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学派士子难以接受的事情。】
【而太子扶苏自然是知晓掌握“礼”的解释权的重要性的,又或者说秦国之所以想要废除周礼,本身就是想要重新掌握有关于“礼”的解释权。】
【所以太子扶苏自然不可能理会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士子的反对意见,而是继续推广、使用垂足高坐。】
【而其他一众文武百官,对于“席地而坐”与“垂足高坐”背后的有关于“礼”的解释权一事,或许在认知上并不是那么的清晰明确。】
【但是,席地而坐与垂足高坐哪个更加舒适、放松与自然,他们还是能够分辨的出来的。】
【所以在体验过垂足高坐带来的舒适、放松与自然之后,一众文武百官皆是无比迅速地接受了高足桌椅与垂足高坐。】
【故而,原本君臣皆席地跪坐的议事方式,便迅速转变成了现在君臣列坐议事的方式了。】
【此刻,殿内的一众文武百官则是以左文右武的方式,分列而坐。】
【端坐在最上方的秦王嬴政,眸光扫过下方的一众文武群臣,而后声如金玉道:“朕承六世之烈,奋挥长剑,扫平六合,而终一天。”】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