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33节

  【“这会使得国家崩塌吗?”】

  【“这需要立刻调整施政措施,让所谓的社会稳定,为律法公平而让步吗?”】

  求鲜花0 0

  【李斯摇了摇头,仅仅只是少了最底层那么一颗蜜饯,还不至于会使得国家有崩塌之危。】

  【而后,太子扶苏再次从最底层里面抽取出一颗蜜饯,接着询问道:“这是一百次律法不公,导致对社会稳定秩序的破坏。”】

  【“这会使得国家崩塌吗?”】

  【“这需要立刻调整施政措施,让所谓的社会稳定,为律法公平而让步吗?”】

  【李斯仍是摇了摇头,这种程度的破坏,对于整个国家而言,依然堪称是无足轻重。】

  【但是,当太子扶苏如此循环,第四次从最底层里面抽取出一颗蜜饯的时候,肉眼可见地看到那堆被垒起来的蜜饯已经开始有些不稳当了。】

  【同时,在那堆蜜饯的中间两层也开始因为最底层的不稳定,从而有几颗蜜饯滚落下来。】

  【“这是一万次律法不公,导致对社会稳定秩序的破坏。”】

  【“而律法不公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已经开始危及中上层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了。”】

  【“这几颗滚落的蜜饯,便代表着他们被愤怒的,对于律法失去信任的黔首百姓以私刑的方式,撕碎了。”】

  【太子扶苏一边说着,一边再次伸手准备去抽取出最底层的一颗蜜饯。】

  【只不过在抽取之前,太子扶苏抬头看向李斯询问道:“李师觉得这一次的抽取,会使得整个国家大厦因此而崩塌吗?”】

  【李斯面露迟疑之色道:“这......”】

  【说实话,他也不敢肯定这一次抽取会不会导致整个国家大厦因此而崩塌。】

  【因为看上去,好像这堆蜜饯,又或者说这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并没有濒临极限,还可以再坚持一会。】

  【但是却又好像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仅仅只需要一根稻草,便足以彻底崩塌这个国家的社会稳定。】

  【看着无法给出肯定答复的李斯,太子扶苏直接从最底层第五次抽取出了一颗蜜饯。】

  【只不过这一次,太子扶苏刚刚抽取出蜜饯,原本看上去好像还可以的蜜饯堆,猝不及防间便轰然倒塌。】

  【看着倒塌散落在碟子里的蜜饯,太子扶苏一边递过一颗给自己父王,另一边递过一颗给李斯。】

  【然后太子扶苏接着说道:“李师方才说律法公平与社会稳定,君主应该视时代、朝廷局势、社会风气、黔首百姓心声之变化。”】

  【“或是二者择其一而用之,或是二者共用之。”】

  【“这种做法,孤也认为是对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谁能保证确定什么时候应该要以律法为重,什么时候又应该要以社会稳定为重呢?”】

  【“从底层黔首百姓不满的声音,传递到我等的耳中,是有延迟性的。”】

  【“当我们听到黔首百姓愤怒的不满声的时候,或许往往便已经到了大厦将崩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已经来不及再去调整到底是应该以律法为重,还是应该以社会稳定为重了。”】

  【“而且每一次想要将国家施政方向从以社会稳定为重,调整为以律法为重,那都不亚于是一场变法。”】

  【“而想要变法,那就意味着往往要与朝堂上大部分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为敌。”】

  【“这不仅需要一个如商君这般的能臣,更加需要一位如先祖秦孝公那般全力支持变法的英明君王。”】

  【“如此方才有可能挽大厦之将倾,在国家彻底崩塌之前,及时将施政方向从以社会稳定为重,调整为以律法为重。”】

  【“否则,能臣、明君但缺其一,都难以在其他文武百官、贵族公卿的层层阻力之下扭转颓势。”零】。

第三百四十五章:以律法公平为重,以黔首百姓为重【求订阅,求全订】

  【看着一边下意识地咀嚼着嘴里的蜜饯,一边低头思索的李斯,又看了看身旁一副若有所思模样的父王。】

  【太子扶苏也停了片刻,给予他们一些消化、吸收理解的时间,同时自己也拿起一颗蜜饯放进嘴里。】

  【待到吃完嘴里的蜜饯之后,太子扶苏方才轻咳一声,重新吸引李斯和父王的注意力。】

  【然后,太子扶苏方才接着之前的话题继续说道:“而除了不一定能够及时调整政策。”】

  【“以及不一定能够遇上那样的明君、能臣,能够在一众文武百官、贵族公卿的竭力阻止之下,坚决调整政策之外。”】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律法公平与社会稳定,代表着国君的倚重方向不同。”】

  【“如果选择社会稳定的话,那么就代表着国君选择了以文武百官、贵族公卿为重。”】

  【“如果选择律法公平的话,那么就代表着国君选择了以黔首百姓为重。”】

  【“而前面孤也说过,君主的权力来源于黔首百姓,是黔首百姓赋予了君主可以统御国家的权力,而不是文武百官、贵族公卿赋予了君主可以统御国家的权力。”】

  【“如果国君选择了以文武百官、贵族公卿为重的话,那么便相当于放弃了黔首百姓对他的支持、信任。”】

  【“而国君如果失去了黔首百姓对他的支持、信任的话,那么当国君与文武百官以及贵族公卿对黔首百姓压迫过甚的时候。”】

  【“最底层的黔首百姓便很有可能会像昔日推翻夏朝那般,再度联合起来推翻无道、不公的国君与文武百官、贵族公卿。”】

  【“而国君如果选择了以黔首百姓为重的话,虽然也相当于放弃了顽固派文武百官、贵族公卿对于他的支持、信任。”】

  【“但是,这对于国君来说,并不致命。”】

  【“因为国君即便失去了这些顽固派文武百官、贵族公卿的支持、信任,但是只要最底层的黔首百姓对他依然还是支持、信任的话。”】

  【“那么国君便可以通过那些支持他的黔首百姓,将不服从他命令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全都诛杀干净。”】

  【“要知道在一个国家之中,最底层的黔首百姓才是占据了总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阶层。”】

  【“而其他文武百官、贵族公卿的人口数量全部加起来,那也占据不到整个国家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一。”】

  【“在人口数量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有着这么多的黔首百姓的支持与信任的国君,是足以镇压一切不服的叛臣逆贼的。”】

  【“在诛杀了那些不服从命令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之后,再从黔首百姓之中,将有能力的黔首百姓提拔成为新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

  【“届时,那些被国君从最底层提拔成为新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的黔首百姓,反而会对国君更加忠诚。”】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君、文武百官与贵族公卿、黔首百姓这三个群体之中国君、文武百官与贵族公卿之间的根本利益并不是一致的”。】

  【“反而国君与黔首百姓之间的根本利益,却是一致的。”】

  【“因为即便这个国家亡了、这个国君死了,对于文武百官与贵族公卿来说,他们依然还有其他的选择。”】

  【“比如说,选择投靠他国。”】

  【“又比如说,投靠新君等等。”】

  【“这些都可以保证他们文武百官、贵族公卿,即便换了一个国君或国家来效力,也依然荣华富贵不断。”】

  【“所以在有退路、有选择的情况下,面对国君与国家需要他们为之付出,割让自己一部分利益的时候,那些文武百官、贵族公卿并不一定愿意付出、割让利益。”】

  【“甚至那些文武百官、贵族公卿说不定还更进一步地想办法挖国君与国家社稷的根,窃取、榨取国家社稷的利益来中饱私囊,损公肥私。”】

  【“而国君却是没有什么多余的选择余地的,一旦国破,那么国君要么自杀殉国,要么沦为他国的俘虏。”】

  【“总之,下场必然不会好到哪去。”】

  【“所以如果国君不想遭遇这样的结局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要善待黔首百姓,获得黔首百姓最强烈,最有力的支持,来保证他的国家不覆灭。”】

  【“如此一来,他的国家才能够长存,他的国君之位才能够长久与稳固。”】

  【“而如果国君善待黔首百姓的话,那么黔首百姓自然也不会联合起来推翻这个国君与国家。”】

  【“相反,黔首百姓会竭尽自己所能去维护、支持这个国君与国家。”】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君与黔首百姓这两者的根本利益才是一致的。”】

  【“故而在律法公平与社会稳定这两者之中,孤选择以律法公平为重,以黔首百姓为重。”】

  【“毕竟黔首百姓,才是一个国家与国君真正且重要的根基。”】

  天幕下,李斯看到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提出律法公平与社会稳定,适时而变,适时而用的观点时,也是眼前一亮。

  果然,有时候还得是自己年轻时候的脑子好使!

  刚刚他便是有点钻了牛角尖,一直在想律法公平与社会稳定这两者之间,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却是没有想到其实是可以两个一起选的。

  毕竟,法家又岂是如此不便之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律法公平与社会稳定这两者,哪一个更加有利于维护君主和国家的统治,便用哪一个就是了。

  如果两个都有用,那么便两个都用。

  如果两个都没用,那么便两个都不用,再改觅其他治国之法。

  法家,就是这么务实!

  不过随即在看到太子扶苏提出的不一定能够及时在律法公平与社会稳定这两者中,进行政策调整,以及不一定能够遇到合适的明君、能臣进行政策调整时。

  李斯的眉头也是再度皱了起来,因为太子扶苏所说的问题也的确存在。

  其中不一定能够及时在律法公平与社会稳定这两者中,进行政策调整这个问题,倒还好解决。

  比如说,可以多增设安排一些地方御史,或明或暗地来回巡查地方,留意黔首百姓对于律法态度的细微变化。

  然后及时、提早在黔首百姓对于律法彻底失去信心与信任之前,便及时调整国家的政策,从由社会稳定为重,调整为律法公平为重。

  但是能否恰逢有能力、有魄力,君臣两不疑的明君与能臣来调整国家的政策这个问题,就有些超出李斯的解决范畴了。

  毕竟他也不是神仙,做不到指定秦国什么时候有明君出世。

  事实上,秦国能够到目前的始皇帝为止,能够连出七代明君就已经堪称是一个极度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不信看看原来其他的诸侯国,有时候能够连出两、三代明君,那都足以称得上是过往的列祖列宗庇佑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连出七代明君的秦国如果不同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话,那才是真正没天理的事情。

  而后看到太子扶苏递给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一颗蜜饯时,李斯心中更是大乐。

  稳了,稳了!

  看来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和太子扶苏的关系非常不错,有那一颗蜜饯所蕴含着的师生之情在。

  未来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如果死在了始皇帝后面的话,那么只要“自己”不触及太子扶苏的底线。

  比如说,叛逆谋反之类的大罪。

  那么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基本都可以说是有个稳稳的善终了。

  另一旁的相里季则是用狐疑的目光,上下来回地打量着李斯,想要看看李斯到底是凭什么可以让太子扶苏做出亲手递一颗蜜饯给他吃的亲近举动...

  毕竟,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同样也是太子扶苏的老师呀!

首节 上一节 333/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