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55节
【“再比如说,第二种,第一年春种我们可以种植大豆或者谷类庄稼作物,然后第一年夏种再改种植黍、稷类庄稼作物,接着第二年春种再改种植谷、瓜或麦类庄稼作物。”】
【“最后第二年夏种又再改回种植豆类庄稼作物,也是如此循环往复。”】
【“又再比如说,第三种,第一年春种我们可以种植小麦类的庄稼作物,第一年夏种我们可以改种植大豆、小豆类的庄稼作物,接着第二年春种我们可以再改回种植谷、黍类庄稼作物。”】
【“最后第二年夏种再改回种植小麦类庄稼庄稼作物,同样如此循环往复。”】
【“亦再比如说,第四种,第一年春种我们可以种植小豆,第一年夏种我们可以改种植麻,第二年春种我们可以改种植谷,最后第二年夏种又再改回种植小豆,依然如此循环往复。”】
【“亦又再比如说,第五种,第一年春种我们可以种植小豆、晩谷或者黍,然后第一年夏种我们可以改种植瓜类庄稼作物,接着第二年春种我们可以改种植谷类庄稼作物。”】
【“最后第二年夏种再改回种植小豆、晩谷或者黍,同样也是如此循环往复。”】
【“当然,如果觉得半年换种一次太过于频繁与麻烦的话,那么也可以改成一年更换一次。”】
【“虽说现在我们还没有持续耕种试验过四年,但是根据我们的推断半年轮耕一次与一年轮耕一次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第四个收获也是最大的收获,那就是殿下此前所提出的耕地轮耕法,又或者说代田法,经过这两年的耕种试验确认也是可行的,并且极为有效!”】
【“经过这两年的多次试验耕种,目前我们初步得出,使用代田法的耕种方式进行耕种的话。”】
【“结果比使用原来耕种方法进行耕种的土地,每亩(约合0.69市亩)约增产粟一石(28斤)以上,好的话,甚至可增产二石(56斤)左右。”】
【“只要将代田法推广开来,那么天下黔首百姓的粮食亩产量便能够从当前的亩产两石、三石(58斤、84斤),直接提升到亩产三石、四石(84、112斤)!”】
【“可以说天下黔首百姓都将因为代田法这一新的耕种方式,从而使得粮食亩产量增加一半到一倍以上!”扰】
【“天下黔首百姓,自此之后,终于有希望能够吃饱了!”】
【说到最后,许子满脸的激动之色。】
【而在其身后的一众农部司务一个个也是挺起了胸膛,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毕竟代田法的耕种试验研究,他们也都有份参与,并且也都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与贡献的。】
PS1:代田法如果按照秦汉时期的一石等于24的标准来算的话,那么确实是有增产一、二石的功效的。。
第二百六十三章:悲喜两重天的黔首百姓【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咸阳城,秦皇嬴政、王翦、李斯等一众君臣,以及农家陈相、陈辛等一众诸子百家博士,一开始听到历法的不同,的确会导致粮食亩产量出现不同的变化时,皆是一脸严肃。
因为天幕上的耕种试验时间太短,所以“天时组”暂时无法找出最适宜指导黔首百姓耕种的历法。
而天幕上的“天时组”都暂时无法找出最适宜指导黔首百姓耕种的历法,那就更加不用说他们这边才刚刚组建起来的天时组了。
换句话说,他们秦国现在所使用的《颛顼历》,不一定是最适宜指导黔首百姓耕种的历法。
甚至如果再往坏处去想的话,黔首百姓按照现在的《颛顼历》去耕种,不仅可能无法保证田亩的正常亩产量,反而有可能导致田亩的亩产量出现减产。
这样的事情,绝对是足以动摇一个国家社稷基础的大问题!
而且他们也不知道天幕上的“天时组”还要花费多长的时间,才能够研究、摸索出来一套更加准确,适合指导黔首百姓去耕种的历法。
他们这边也得要继续努力才行,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于天幕上的“天时组”!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当即转身看向右丞相王绾下令道:
“天幕过后,立刻诏甘、石二家入咸阳!”
“另传诏天下,凡向大秦荐举精通天时历法之才,皆可获得大秦万金赏赐!”
“凡是能够为大秦推演、改进天时历法,并且经过验证有效之才,大秦皆为之表功授爵!”
秦皇嬴政的记忆力很好,他记得之前天幕上的“相里季”曾经短暂地提过一嘴说“甘石”两家是专门研究天文的家族。
既然是专门研究天文的家族,那就入咸阳,为大秦推演、研究正确的天时历法吧!
至于说甘石两家对此的意见,秦皇嬴政没有考虑过。
因为没人能够拒绝他的诏令,又或者说在他的诏令下达之后,甘石两家便只剩下三个选择。
要么举族入咸阳为大秦推演、研究正确的天时历法。
要么在大秦大军包围他们之前,放弃自己家族数十年、上百年积攒下来的族业,然后散族天下各地,从此隐姓埋名,不再打着甘石两家的307名号研究天文。
要么举族以死抗命!
而在这三个选择中,只要甘石两家的族长、长老脑子在线都不会选择后面那两个选择。
毕竟他们甘石两家与秦国之间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家族数十年、上百年积攒下来的族业,然后散族流亡天下各地?
又为什么要举族以死抗命?
这完全没必要呀,直接入咸阳享受始皇帝给的高官厚禄不好吗?
而且研究天文也是要花钱的,以往他们找不到大金主,只能自己赚钱自己研究也就算了。
现在难得有始皇帝这个大金主愿意花钱让他们去研究,傻子才会拒绝!
事实上,之前公输家也是这样入咸阳的。
除非始皇帝没有想起你,又或者说没有注意到你。
但是一旦始皇帝注意到你,并且下达了诏令让你入咸阳的话。
那么除非你准备举族亡命天涯,又或者是举族以死抗命。
否则等始皇帝第二次派遣大秦锐士来“请”的时候,那就没有第一次下诏相请时那么好说话了。
右丞相王绾当即出列俯首应下道:
“臣,遵旨!”
对此,其他一众文武百官皆是没有意义,毕竟正确的天时历法对于耕种的重要性,他们也是知道一二的。
而后秦皇嬴政又转头看向一旁的农家陈相、陈辛等几位博士,叮嘱道:
“便如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所说那般,天时历法方面的研究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立刻出结果的。”
“朕可以继续等,并且朕也会比太子扶苏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大力支持农家对于天时历法这方面的研究。”
“但是,朕希望农家别让朕等太久,也别让天下黔首百姓等太久。”
陈相、陈辛等几位农家博士听到始皇帝这话,当即满脸郑重严肃拜下道:
“此为农家子弟之责,但凡农家子弟尚有一口气在,也势必为陛下,为天下黔首百姓推演、研究出更加准确的天时历法!”
“若不达此誓,我等农家子弟皆死不瞑目!”
看到陈相、陈辛几位农家子弟当面立誓,秦皇嬴政脸上露出一抹满意之色的同时,也是伸手虚抬道:
“无需如此,汝等农家子弟身肩重责,又岂可轻易言死!”
“朕与秦国、天下黔首百姓都仍需要汝等继续研究更好的耕种之法,还望农家子弟继续与朕一起为天下黔首百姓的吃饱穿暖而不懈努力!”
看到始皇帝这番温和的模样,陈相、陈辛等几位农家博士皆是一脸感动道:
“愿为陛下效死!”
之后,又是一番始皇帝与几位农家博士之间君臣相得的场面。
在下令天幕结束便诏甘石两家入咸阳,以及搜寻天下懂得天时历法之才,并且又再激励了一番陈相、陈辛这几位农家博士之后。
秦皇嬴政觉得天时历法这方面的人才还是不足,还得要多多挖掘一下,于是再看向自己的一众文武百官道:
“若是诸卿对于天时历法这方面有所研究的话,亦可参与其中,若是能够为秦国改进天时历法而作出一番贡献的话,那么朕亦必有厚赏!”
下方,张苍听到始皇帝的诏令,眼中闪过一抹思索。
他在想自己要不要参与其中,因为貌似在天时历法这方面,他好像天赋也不错,学的也还可以。
至少感觉目前他遇到的人中,好像并没有谁于天时历法一道,能够比自己更强的。
若是他能够在天时历法一道也展现出自己的能力,那么想必也能够得到始皇帝更进一步的重用。
想到这里,张苍的心也是蠢蠢欲动。
不过他觉得还是再等一手,等甘石两家入咸阳之后,看一看他们的水平。
若是甘石两家在天时历法这方面的研究水平不如自己,又或者是与自己差不多的话,那么自己就再参与其中,表现一番。
如果说咸阳城的一众君臣都还能够保持自己的冷静,严肃以待的话。
那么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在听到天幕上的“许子”说当前的历法有误,并且按照错误历法时间去耕种,真的会影响到粮食的亩产量之后,当即便惊慌失措起来。
因为大秦如今也不过是刚刚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有很多事情都还没有进行大一统。
而历法,同样也是其中之一。
如今秦国的老秦人使用的自然是《颛顼历》,但是在秦国之外的原六国地区的黔首百姓,则是使用什么历法的都有。
比如说,有的地区黔首百姓是以使用《黄帝历》为主的,也有的地区黔首百姓是以使用《夏历》为主的,还有的地区黔首百姓是以使用《殷历》为主的。
又或者有些地区的黔首百姓是以使用《周历》为主的,再或者有些地区的黔首百姓是以使用《鲁历》为主的。
更关键的是,现在无论哪个地区的黔首百姓都不知道自己目前所使用的历法,到底是正确的历法,还是错误的历法!
这可是事关他们粮食亩产量的多或少呀!
天下黔首百姓谁又能够不在意呢?
这一刻,不知道有多少的黔首百姓跪倒在地,不断地朝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以及农家“许子”等人叩首。
希望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以及农家“许子”能够告诉他们当今天下各部历法之中,到底哪部历法才是真正正确的历法!
然而可惜的是,哪怕他们把额头都磕到渗出血迹了,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与农家“许子”也依然听不到他们卑微的祈求声。
更加没有告诉他们当即天下各部历法之中,哪部历法才是真正正确的历法。
不过很快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的注意力便不在历法这方面了,因为天幕上的“许子”紧接着便说出了耕种方式组的研究成果。
而其中能够约增产粟一石(28斤)以上,好的话,甚至可增产二石(56斤)左右的代田法,直接便让刚刚还叩首祈求的黔首百姓纷纷楞在了原地。
“刚,刚,刚刚天幕上说什么?”
“代田法能够增产一石以上?甚至好的话,能够增产两石左右?”
“我,我,不是在做梦吧?”
“你掐我一把试试,我刚刚抽了自己一巴掌,好像没感觉到痛!”
“嘶,好痛!痛那就代表着这是真的!”
“代田法是真的!能够增产一石以上也是真的,甚至能够增产两石左右都是真的!”
“天哪!能够增产一石以上,甚至是增产两石左右!这不是代田法,这是仙法啊!”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