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 第145节
荀衍拱手道:“是,主公...那我现在就写信回绝袁绍?”
刘备挥了挥手:“去吧,把这个方向定下来,尽早按死那些世家的摇摆之心。”
“等等!那封信留下来。”
荀衍疑惑道:“主公要干什么?”
刘备把信收入怀中,嘟囔道:
“书法不错,收藏一下。”
“说起来,徐庶和太史慈的母亲今天就要到东海郡了,让厨子准备点养生清淡的菜肴招待一下。”
“就别搞什么炸鸡海鲜了,老人家高血压受不了。”
荀衍道:“行,待会儿我顺道说一声。”
刘备微微一笑。
哼哼,这下看谁还能挟徐母以令徐庶!
....
东海郡边境。
一辆马车缓缓驶过。
身边有十余个壮汉跟随着马车。
一看就知道马车里的人身份不一般。
“来者可是徐军师之母?”
徐母掀起车帘,看到一个小眼睛小将骑着高头大马,腰间系着铃铛,走起路来叮当响。
他带着百余士兵拦在了路中央。
徐母心中有些不安。
前几天她在家中坐着,忽然有十几个壮汉上门来告诉她,她儿子当上大官了,要接她过去享福。
一开始她都吓坏了。
她儿子明明在外面求学,怎么突然就当官了呢?
她儿子什么样她能不知道吗?
天天在外面打架,逞勇斗狠,前些年还杀了人,被人关进大牢里。
那时候她心都碎了,觉得对不起丈夫,没有把儿子看管好,毁了儿子一生。
好在后来儿子洗心革面,终于专心于读书。
可他儿子才读两年书啊,怎么就能做大官呢?
这些壮汉莫不是徐庶以前的仇人?
但她一个老人家,哪里敢反抗?只能跟这些壮汉走了。
不过这几天下来,徐母终于放下了戒心。
这些壮汉非常尊敬她,每日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她慢慢相信儿子真的当上了大官。
而且听这些壮汉说,他儿子是军师,三郡数万溃兵都由她儿子来管理。
她激动不已,脸上难掩骄傲之色。
果然还是读书好啊,才读两年书就有这般成效。
她已经幻想着儿子如何意气风发了。
结果刚入境就被人拦下来了。
而且还是一批全副武装的骑兵。
她的心又提了起来。
难不成儿子得罪了什么人?
为首的小眼睛小将正是甘宁。
因为在臧霸一战中,他作战勇猛,一马当先冲到了臧霸身边,杀死了臧霸几个心腹部将。
因此他升官了,从小队长晋升为了神机营统领。
手下管着十个小队。
壮汉中走出一个人对徐母说:
“老夫人莫慌,这是我们的统领,来保护您安全到达郯县的。”
随后壮汉转身,拱手道:“报告统领,正是徐军师之母。”
甘宁点点头,喊道:“全体列队!护送老夫人!”
甘宁一声令下,骑兵整齐从左右驶出,将徐母的马车护在中间。
“开拔!”
哒哒哒。
一百骑护卫队浩浩荡荡地朝郯县前进。
徐母终于感受到了他儿子的能量有多大。
县老爷都没有这么大排场啊。
这是哪个贵人这么看得起她儿子啊,让他当这么大的官?
第115章 与其闲着,不如掰头
太史慈的母亲也有点懵。
一百骑护送?
我儿子的官这么大吗?
我不是只让他去救孔公吗?
救了孔公难道不应该在北海当官吗?
怎么跑东海当官来了?
不过自从进了琅琊郡,一路走来,她发现琅琊郡似乎与其他的地方不太一样。
这里到处都是人,都在开垦新田,修水渠,热火朝天的。
与青州的死气沉沉相比,这里明显充满了活力。
不过看他们手上的农具,看起来都挺新的啊,而且造型也挺奇特。
太史氏道:“麻烦停一下车。”
负责护送的牛二喊道:“停!”
马车停在了路边。
在甘宁单骑冲入军阵后,牛二也紧随其后,拿了几个小头目的人头。
如今也晋升到了统领级别,统领百骑。
太史氏来到一个路边老伯面前:
“我想问一下,你们这的农具都是新的吗?”
老伯见眼前这个老夫人从百骑护卫的马车上下来,原以为是州里的贵人。
没想到穿着这么朴素,也就跟村里地主家的夫人差不多。
老伯说道:“是啊,官府借给我们的。”
太史氏点点头:“这儿的官府倒是仁慈。”
“不过看上去你们的农具好像不够啊,要轮流着用。”
老伯听老夫人的口音像是青州那块的,他笑道:
“官府缺铁,没办法,我们能拿到的农具也不多。”
太史氏点头道:“这官府倒也是尽力了。”
老伯笑道:
“可不是么,这的官府可都是好官。”
“以前咱们这儿到处都是土匪,现在都清干净了。”
“咱以前就是给土匪劈柴烧饭的,那些土匪从不把咱当人,心情不好就把咱们当沙包打。”
“现在没了土匪,咱无家可归,太守大人便给我们分地开新田,还给咱们建新房子。”
太史氏诧异道:“还有新房子?”
老伯指了指远处那山坡上的半成品小茅屋:
“喏,那就是咱的房子,不过现在咱们都睡营帐里将就着,等建好了就可以住进去了。”
太史氏顺着老伯指向的方向望去。
果然能看到许多人运送着茅草,木头,泥土等建筑材料。
太史氏诧异道:“新房子也是送的?”
这官府能有这么大方?
老伯笑道:“怎么可能?相当于官府借钱给我们建房子,不过我们可以分十年还清。”
“房子按最便宜的价格算的,有了这些田,省吃俭用十年还是能还得起的。”
“反正饿不死,还有地方住,天下哪找这等好事?”
太史氏点点头:“看来这琅琊太守真是个好官。”
上一篇: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