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63节

  接着,他又看向另一边战场,思索片刻后大声道:“再命令贺人龙,立刻进攻敌人的右翼,务必切断敌人的先锋部队,不得有误!”

  几个传令兵得令后,立刻快马加鞭,迅速传达杜文焕的命令。

  守备张杰接到杜文焕的命令后,神情振奋,大声喊道:“兄弟们!报效朝廷的时候到了,随我一起出击杀敌,让叛军知道咱们明军的厉害!”

  “杀,杀,杀!”4000明军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他们跟着张远如汹涌的潮水般朝着中央战场冲去。

  然而此时,中央战场上姜文远的部下一路溃逃,正好阻挡在了张远部前进的道路上。

  张杰大怒,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大声吼道:“你们这些没用的废物,给某往两边跑!敢挡在大军前面的,杀无赦!”

  张杰是这样下令的,他的士兵们也是毫不含糊地执行。任何敢冲撞他们阵型的明军溃兵,都被士兵们毫不犹豫地用长矛狠狠捅死。一连捅死了几十个溃兵后,那些溃兵终于害怕了,纷纷惊慌失措地往两边逃窜,为张杰的部队让出了一条道路。

  王二目光如炬,瞧见那新冒头的敌人,神色冷峻,当即便高声发令:“班组集合!”

  声音在这喧嚣的战场上远远传开,他身旁的鼓手得令,手中鼓槌如疾风骤雨般落下,“咚咚咚”,激昂的集合鼓声瞬间响彻战场。

  原本正追剿明军的一团战士们,听到这熟悉的鼓声,毫不犹豫地朝着一团的旗帜飞速奔去。不过片刻,一个军容严整、杀意弥漫的方阵便重新伫立在战场上。

  集合之后,战士们熟练地操起铁条,仔细清理着枪管里面的杂物,随后迅速往枪膛内装填火药与铅弹,动作一气呵成。他们又用铁条将铅弹压实,接着从牛角包中小心翼翼地倒出些许火药在发射锅当中。

  这一系列动作,他们在过去一年里反复操练了上万次,早已融入本能,哪怕此刻身处激烈战场,情绪激昂亢奋,双手的动作依旧精准无误,眨眼间,一团的火枪便再次处于待发状态。

  张杰远远瞧见这一幕,不禁头皮发麻。这些叛逆的士兵竟能在如此混乱的战场上迅速集结,这般强大的组织能力,远超他的想象。即便是他精心豢养的心腹家丁,也难以做到如此令行禁止。

  这大同贼寇的战斗力,实在是超出了他的预估。本以为此次围剿大同社能轻松斩获大功,如同享用一顿丰盛的大餐,却没想到眼前这股贼寇并非任人宰割的肥猪,而是一头凶猛无比的恶虎。他心中权衡,实在不敢轻易命令自己的士兵主动发起进攻,因为那无疑是让士兵们去送死。

  张杰思索良久,觉得当下在这战场上,按兵不动才是上策。他打算等敌人主动攻上来,待对方第一轮火枪发射完毕,再率领家丁趁势冲杀上去,以最快的速度将敌人一举消灭。拿定主意后,张杰部便在战场上静立不动。

  张杰这边按兵不动,王二见状,果断下令:“一团前进!”

  “咚咚咚咚”,进攻的鼓声再次擂响,节奏愈发急促,仿佛催征的战歌。

  一团上千名士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稳步向前推进。他们身姿挺拔,气势如山,凛冽的杀气如实质般散发开来,向着张杰部汹涌逼去。

  与此同时,在明军的左翼,贺人龙接到杜文焕的命令,猛地拔出手中寒光闪闪的战刀,高高举起,大声呼喝:“兄弟们,随本将出战!”

  3000明军听闻号令,齐声呐喊,如汹涌的潮水般朝着护卫队右翼冲杀过去,一时间尘土飞扬,喊杀声震耳欲聋。

  护卫队中军帐内,徐晨眉头紧锁,艰难地观察着战场上的局势。常人的视线在这开阔之地能看到大约四里左右的范围,可此刻战场上硝烟弥漫,火炮的轰鸣声、火药的刺鼻气味交织在一起,再加上飞扬的尘土,让徐晨很难将战场全貌尽收眼底。

  他只能依靠各个传令兵传来的消息,再结合自己所看到的部分战场情况,相互印证,以此来判断局势。

  张献忠在一旁分析道:“先生,如今明军攻打我右翼,显然是企图避开我军的火枪锋芒,从侧面迂回攻击我护卫队。他们的野心不小,若是得手击溃我军右翼,进一步变可将我护卫队拦腰截断,进而包围我一团,再将我们聚而歼之。”

  徐晨微微点头,目光凝重地问道:“依你之见,我军该如何应对这明军的凌厉攻势?”

  张献忠略作思考,沉稳说道:“若采取保守打法,可即刻命令二团增援右翼。倘若明军再对我左翼发动攻击,便调骑兵营前去支援。如此这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稳扎稳打应对便是。”

  徐晨微微皱眉,追问道:“那若是不采取保守打法,又当如何?”

  张献忠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与决然,大声说道:“先生,经过这一场大战,我已断确定,护卫队的战斗力远在明军之上。莫说是普通明军,就算是那些将门的家丁,与我护卫队战士相比,也是远远不及。虽说明军在人数上数倍于我们,但在这战场上,占据主动优势的实则是我们。

  依我之见,不能总是被动地随着明军的行动而行动,而应主动出击!可命令骑兵营火速增援右翼,二团则加入中央战场,与一团紧密配合,全力击溃中路的明军。一旦中路明军溃败,整个明军阵型必将大乱,届时便可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徐晨听闻此言,面露惊讶之色:“如今还有上万明军按兵未动,你怎有这般大的把握,仅凭我们两团之力,就能将中路明军一举击溃?”

  张献忠自信一笑,抱拳说道:“先生,不客气的说,在整个大同社,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些所谓的将门。他们不过是一群唯利是图之辈,有利可图时便聚集在一起,无利可图便作鸟兽散,说是朝廷圈养的土匪也不为过。朝廷对他们也是既利用又防备,有用之时便给些饷银,一旦无用便弃如敝履。”

  “这些将门心里也清楚朝廷对他们的态度,所以危机感极强。家丁便是他们与朝廷讨价还价的唯一资本,因此各个将门都对自家家丁极为重视。在战场上,即便损失几万朝廷大军,也不愿意自家家丁有个闪失。只要家丁还在,他们的实力便尚存。”

  “就拿我们眼前的敌人,榆林总兵杜文焕来说,他一生三起三落,曾与蒙古人交过手,在西南也参与过对土司的战事。遇到软弱的敌人时,他便如猛虎下山,可一旦遇到凶悍的对手,就像只夹着尾巴的土狗。”

  张献忠嘲讽道:“杜文焕最后一次被罢免,便是因为他不愿前往辽东与女真人作战。但只因杜家的家丁实力尚存,朝廷无奈之下,只能再次起用他为榆林总兵。”

  “此前我已成功击溃一支明军队伍,若此次再将眼前这支大军击败,其他将门必定会深知我军的厉害。他们清楚与我们交战,自家家丁定会伤亡惨重,这是他们绝不能接受的。为了保存实力,这些所谓的将门必定会带着家丁逃离战场。”

  徐晨听后,一脸惊愕。他回想起自己看过的那些明末小说,其中的确有不少类似的事例。大明朝廷从各地征调精锐部队去支援辽东,可那些关宁铁骑,眼看着明军精锐被女真人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等客军消耗殆尽,他们便撤离战场,如今看来,并非关宁铁骑一家如此,整个明军似乎都存在这种弊病。

  张献忠见徐晨若有所思,还以为他不太理解,便又解释道:“先生,您不妨把眼前这支明军看作是十几股土匪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我们只要能消灭其中几股,其他土匪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必定会望风而逃。所以说,眼前的明军已然处于崩溃的边缘,我等只需再次果断出击,他们必败无疑!”

  徐晨心中明白,这其实就是军阀部队为了自身利益而产生的必然现象。他所见过的此类事情,远比张献忠知晓的要多。民国时期那些军阀为了保存实力,做出的种种行径,每每想起都让他气得牙痒痒。

  想到此处,徐晨目光坚定地说道:“即刻命令骑兵营支援我军右翼,同时令二团出击,配合一团全力击破敌人的中军!”

  “遵命!”张献忠领命,随即大声应道。

  传令兵得令后,立刻快马加鞭,将徐晨的命令迅速传达出去。

  孙可望率领的骑兵营接到命令,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右翼战场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二团长贺六也毫不含糊,大手一挥,带领二团如猛虎出山般冲向中央战场。

  中央战场上,明军的长箭如雨点般射向护卫队战士。“咻咻咻”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些长箭被战士们身上的棉甲挡住,只是挂在甲上,战士们依旧步伐坚定地向前推进;然而,也有一些弩箭威力巨大,直接穿透铠甲,射中战士。中箭的战士闷哼一声,倒地不起,但后排的战士毫不犹豫地迅速补上,整个队列毫不退缩,继续稳步向前。

  这一幕,让中路的明军士兵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在战场上见过不少凶狠之人,却从未见过如此视死如归、排队送死都面不改色的队伍。一时间,明军士兵们心中都涌起一股寒意,眼前这些叛逆是一群不要命的狠角色!

  张杰见状,更是全身发毛,忍不住咒骂道:“这徐晨到底是何方神棍?竟能把这些叛逆蛊惑得连死都不怕!”此时,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直觉告诉他,这一战他们恐怕要遭遇惨败。

  就在张杰满心忧虑之时,一团的战士们稳步走到距离明军军阵前约 30步的位置,整齐地停下脚步。随后,上千支火枪齐刷刷地指向对面的明军。

  “轰轰轰!”

  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上千枚弹丸如狂风般席卷而出,瞬间射向明军阵营。刹那间,硝烟弥漫,惨叫连连,几百名明军被打得血肉横飞,纷纷倒地不起。

  仅仅一轮火枪齐射,张杰所部的明军军户瞬间崩溃,士兵们四处奔逃,阵型大乱。

  虽然军户们已溃不成军,但张杰带着自家 400多家丁却还在犹豫之中。此时,若是他能果断带着家丁杀向贼寇,或许还能给对方造成一定的重创。然而,张杰此刻却心生怯意,他从未见过如此凶悍的敌人,深知自家家丁即便冲杀上去,就算最终能取得胜利,也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

  “啪啪啪”,就在张杰犹豫不决之时,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传来,只见另一支叛匪队伍正迈着整齐的步伐,气势汹汹地朝着他杀来。

  张杰这才如梦初醒,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声嘶力竭地吼道:“撤!快撤!”。

第122章 ,军功授田与战胜榆林卫的冲击

  战场局势正如张献忠所预料的那般急转直下。张杰所部已然崩溃,榆林的一众将军心里很清楚,眼前的大同贼寇与往日对手不同,他们和辽东的女真人一样,战斗力非常强悍,野战能力还在他们之上,眼见的不能占便宜不说,还有可能把自己的老本都亏掉。这些将门子弟带着自家家丁以及麾下军户,当机立断,纷纷向后撤去。

  杜文焕眼见后方大军开始撤离,不禁低声暗骂了几句,他知道自己部下欺软怕硬的习性又爆发了,知道大同贼寇是一块硬骨头,直接就逃跑了,他一脸无奈地大声下令:“全军撤退!”

  杜文焕身旁的一个家丁赶忙问道:“将军,贺人龙将军还在前线奋战呢,是不是得派人去给他传个信儿?”

  此时正是逃命的关键时刻,既要和敌人拼速度,又要和自己的命运赛跑,杜文焕不假思索地说道:“贺人龙又不傻,看到咱们这边撤了,他自然会找机会撤退的。”说罢,便带着家丁,匆匆逃离战场。

  然而,撤退哪有这般容易。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这种混乱局势下都有可能瞬间崩溃,更何况杜文焕带领的这支军队,十成里有九成是乌合之众。

  那些军户本就目睹了前面两营士兵被打得落花流水,此刻又听闻撤退的命令,心里明白己方这是又要败了,当下撒开脚丫子,不顾一切地往后方狂奔。就这样,榆林军队彻底陷入了混乱与崩溃之中。

  在战场右翼,贺人龙正带着自己的部下与敌方的护卫队激烈拼杀。贺人龙汲取了姜文远等人之前的教训,这次学聪明了不少。他先派出几百士兵前去阵前挑衅,引得敌方一营士兵开枪射击。这几百士兵虽很快被打得溃不成军,但贺人龙紧接着迅速指挥大军围杀上去。

  贺人龙本以为躲过了大同贼寇最猛烈的攻击,接下来就该是己方收割战果的时候了。可万万没想到,眼前这500贼寇异常勇猛顽强。他们军阵严整,纪律森严,贺人龙的军队根本突破不了。

  而且在局部战场上,这些贼寇十分狡黠,常常四五条长枪对准一个人,凭借这种以多打少的战术,他们在局部竟占据了优势。贺人龙这边有着六倍于对方的兵力,却始终无法将这股敌人击溃,直气得他暴跳如雷。

  贺人龙怒喝一声:“一群鼠辈,看我如何收拾你们!”说罢,亲自率领家丁,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杀!”原来是孙可望率领着骑兵冲杀而来。骑兵营排列成紧密的队形,宛如一个锐利的锥子,直插入贺人龙的军中。三支军队瞬间搅和在一起,战场局势愈发混乱不堪。

  贺人龙勇猛无比,骑着战马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线。护卫队有四五个战士,手持长枪,朝着他狠狠突刺过来。贺人龙毫无惧色,左挡右砍,将自己的身体护得密不透风,同时手中战刀挥舞,眨眼间便砍翻了三人。

  孙可望在混乱中一眼就瞧见了贺人龙的身影,他大喝一声:“贼将休走!”随即带着自己的骑兵,如猛虎扑食一般朝着贺人龙冲杀过去。

  孙可望冲到近前,猛地一刀朝着贺人龙砍去。贺人龙冷哼一声,轻松地格挡住这一击,巨大的力量震得孙可望手中的刀都飞了出去。贺人龙露出一脸不屑的神情,正想反手一刀了结孙可望。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惊慌失措地大喊:“将军,大事不妙啊!我军中军溃败了!”

  贺人龙心头一紧,急忙扭头往后方看去,大同贼寇如潮水般,正疯狂地追杀着大明军队。而此刻,他自己已经脱离了大部队,被大同贼寇团团包围住了。

  “撤!”贺人龙心急如焚,当即打马想要往后撤退。

  可此时哪里还走得了,周围全是敌人。贺人龙的家丁和军户,大多都被护卫队围困,只有寥寥几个家丁,拼尽全力,跟着他艰难地逃离了这凶险万分的战场。

  贺人龙的士卒眼见自家主将撒丫子逃窜,哪还有心思恋战,当机立断,纷纷丢盔弃甲,高声喊道:“别打啦,俺们投降!”

  孙可望被人从地上拉起来,望着贺人龙远去的背影,忍不住啐了一口,低声骂道:“贺人龙,你给老子等着,下次定要让你加倍偿还今日之辱!”可再瞧瞧贺人龙那壮硕如牛的身形,想起他力大无穷的模样,孙可望暗自寻思,往后可得多练练枪法,再遇到他直接来一枪。

  随后,孙可望转头看向那些投降的明军士兵,找到三团二营长艾黑娃,吩咐道:“黑娃兄弟,你带些弟兄把这些降兵看押起来,俺带骑兵去追杀明军。”

  黑娃拍着胸脯应道:“放心吧,这里交给俺。你赶紧带着兄弟们去追,别让那些明军跑了!”

  孙可望翻身上马,振臂高呼:“兄弟们,随某继续追杀敌军,莫要让他们逃了!”

  此时的明军已然兵败如山倒,护卫队各路人马乘胜追击,一口气追出了十多里地,顺利占据了明军的营帐。

  杜文焕等人见大势已去,倒也光棍,不仅舍弃了大营,连军户都不管不顾了。跟随榆林将门的都是他们的心腹家丁,人人骑着战马,速度极快。王二他们靠两条腿,哪能追得上杜文焕等人骑着马的,追了两三里地,就彻底没了他们的踪影,只好折返明军营地。

  王二刚到营地,贺六就火急火燎地拉着他直奔中军大帐。一进大帐,王二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只见大帐内堆满了黄澄澄的黄金、白花花的白银,还有那色彩斑斓的绸缎、蜀锦,以及各种各样的珠宝玉器,在烛光的映照下,光芒四射,晃得王二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王二满脸惊愕,喃喃自语道:“这是咋回事?杜文焕他们难不成把家底全带到战场上了?俺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财啊!”此刻,他只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开始沸腾起来。

  贺六哈哈一笑,解释道:“你咋忘了,杜文焕他们在渭南围剿张三可是折腾了半年多呢。”接着,他满脸鄙夷地说:“咱大明军队出征,向来都是把地方搜刮得干干净净才肯罢休。这些东西,只怕都是他们在渭南搜刮来的战利品,没想到如今全便宜咱们了。”

  朱治也在一旁乐呵呵地说道:“这可真是天助我也!最近因为护卫队不断扩张,咱们大同社的钱库都快见底了。如今有了这上百万贯的钱财,起码能再支撑两年。咱们得赶紧把这好消息告诉社长。”

  在延绥城外的战场上,虽然战斗已经结束,但这里依旧一片忙碌景象。赵云飞带领着五团的弟兄,忙着救助战场上己方和敌方的伤兵,搬运清理粮草、兵器和马匹。特别是那些战死在战场上的马匹,徐成招呼着炊事班的人,把马剥皮煮肉,准备晚上给大伙加餐。

  没过多久,王二、贺六等人带着所有的战利品凯旋而归。

  随后,徐成召集护卫队的高层,召开了这场战斗的总结大会。

  张献忠满脸激动,起身汇报道:“先生,此战我军大获全胜!共计击毙敌军两千余人,俘虏一万三千四百余人,缴获战马六百匹,刀枪剑戟、弓弩等各类武器两万余件,铁甲上千具。那些破旧的皮甲对咱们用处不大,末将就没统计在内。此外,我军成功攻占明军大营,缴获粮草两万石,牛车、马车三百辆。”说到这儿,张献忠顿了顿,声音愈发高亢:“最重要的是,此次缴获的黄金、白银以及各类珠宝,简直不计其数,初步估算,价值上百万贯!”

  护卫队的高层们虽说之前已经知晓大概情况,但再次听到这详细的数字,还是忍不住一阵激动,会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一仗,他们不仅大获全胜,还赚得盆满钵满,连军费都赚回好几倍了。

  等众人稍微安静下来,徐晨神色凝重地问道:“我军在这场战斗中,阵亡了多少弟兄,又有多少人受伤?”

  张献忠神情一肃答道:“回先生,此战我军阵亡九十八人,受伤一百二十二人。”

  徐成听后,神色黯然,缓缓说道:“牺牲烈士的家人一定要妥善安排,受伤的弟兄也要给予最好的治疗,不要怕花钱,务必让他们感受到咱们大同社的关怀。”

  众人齐声应道:“遵命!”

  徐成接着说道:“此次战役,弟兄们都立下了战功,士兵的奖励必须要落实到位。我以为每人发百两银子作为奖励。”

  “这么多?”张献忠不禁愕然,犹豫着说道:“先生,护卫队有五千多人,这算下来差不多要发出五六十万两银子啊,是不是太多了些?”

  徐成目光坚定说道:“多吗?我不觉得。这些战利品本就是弟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给他们一半,咱们大同社还留了一半呢。”

  李富赶忙起身反对:“先生,赏赐士兵是理所当然的事,可这钱得能买到东西才有用啊。这么多银子一下子涌入市场,米脂的物价只怕会大幅上涨。到时候,先生您的一番心意不仅落不到实处,反而便宜了那些奸商。”

  徐晨不但教育护卫队,对大同社员的教育也没有落下,数学和经济政治学也有教给他们,所以简单的供需原理他们也是懂的。

  徐晨略作思索,说道:“这不难办,咱们直接发军票。把这五十万两银子拆分成五个月发放,由咱们大同社统一购买耕牛、农具、布匹、衣服等物资,这样既能给弟兄们实惠,又不会对米脂的经济造成太大冲击。”

  贺六也起身说道:“东家,还有个事儿得考虑。这次战利品如此丰厚,是因为杜文焕他们把渭南搜刮得差不多了,这种好事可不是每次都能遇到的。今日您给每个士兵发百两银子,下次要是攻打榆林城,可不见得有这么多财富。依俺看,赏赐还是得量力而行,您这次发的这么多,下次少了,士兵们肯定会有怨言的,这是人性。”

  徐成默默点头,他心里明白军功授田的制度才是打天下最好的制度。只是这两年米脂涌入的人口太多,短短两年多,人口就翻了一倍,可新增的土地不过是他带着流民开垦的两万多亩。按照五十亩一户来安置军户,最多也就只能安置四百人。如今米脂已经没什么多余的田地可以用来给士兵授田了,所以他才想到用银子赏赐的办法。

首节 上一节 63/2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