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61节

  与此同时,响水堡团和归德堡团也迅速完成满编。虽然就目前而言,这两个团在进攻方面可能力量稍显不足,但对于榆林方向的防御来说,却是绰绰有余。不过,高大壮提出了一系列装备需求,如燧发枪、专属的侦查营需要的战马以及火炮营需要的火炮。

  然而,钢铁厂的生产能力有限,一时间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导致大壮他们大部分人仍只能使用冷兵器。

  米脂钢铁工业区

  历经两年多的精心建设,米脂钢铁工业区已摇身一变,成为一座拥有三千多人口的工业小城。

  钢铁厂内,原本的小高炉在大同社源源不断的订单压力下,愈发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当大同社涉足火炮制造领域后,一炉钢铁仅仅够打造几门火炮。钢铁产能严重告急,订单已然排到半年之后。

  这一状况自然无法被大铁锤容忍。大铁锤满怀壮志亲自设计了一座更高大的高炉——一座能产出上万斤铁的大型高炉。

  如今来到钢铁厂附近,便能看到一大一小两根烟囱,正源源不断地冒着浓浓的黑烟。

  徐晨来到钢铁厂,大铁锤立刻兴致盎然地拉着他,迫不及待地介绍起自己的得意之作。

  “徐先生,您瞧瞧这座新高炉!它采用了全新的工艺,配备了新式风箱和预热室。炉体不仅更高更大,还使用了发热量更高的焦炭。这座高炉的容量比原来的小高炉大了一倍,可钢铁出炉的时间却缩短了一半。也就是说,它的产能是小高炉的四倍!而且啊,炼出来的铁品质更是大幅提升!”

  徐晨一边认真聆听,一边频频点头。此刻的钢铁厂,确实越来越有现代化工厂的模样了。炼钢的各个环节逐步细化,采煤、洗煤、炼焦、采矿、选矿、烧结等工序,都开始形成流水化作业,产品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当然,随着规模的扩大,炼铁的工匠数量也增加到了原来的十倍。

  徐晨听完介绍,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说道:“大铁锤,如今大同社有紧急需求,我们需要在半年内生产出 50门火炮、100门飞雷炮,还有 1万条燧发枪,你这边有把握完成吗?”

  大铁锤闻言,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道:“徐先生,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有足够的钢铁,可我们没有那么多技术精湛的工匠来打造这些武器啊。”

  徐晨思索片刻,说道:“我给你再增加一倍的人手,怎么样?”

  大铁锤无奈地叹了口气,解释道:“先生,这真不是人手多少的问题。制造这些武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工匠。您就算给我再多的学徒,短时间内他们也无法上手啊。就拿这火炮来说,铸造过程中稍有差池,出现的沙眼多了,那这门炮就废了。而且火炮越大,出现废炮的概率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您说我该怎么提升产能呢?”

  徐晨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回忆道:“火炮之所以会出现沙眼,究其原因,是火炮内外温差过大,外部冷却速度快,而内部由于处于封闭环境,冷却速度慢,内外冷热不均,自然就容易出问题。”

  大铁锤听闻,眼中满是惊讶之色,不禁赞叹道:“徐先生,您真是诸葛在世,您从未参与过造炮,居然对其中的问题如此了如指掌!”大铁锤虽有着几十年打铁的丰富经验,也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但一直不明白背后的原理,此刻经徐晨这么一解释,就如同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让他顿时恍然大悟。

  徐晨接着说道:“要解决火炮沙眼的问题,有两个办法。其一,在炮口内倒入适量的油,让炮口内外的温差能够缓慢平衡;其二,建一个专门的预热室,把刚铸造好的火炮推进去,让它缓慢降温,如此一来,基本就能避免出现沙眼的问题。”

  大铁锤一边听,一边兴奋说道:“先生高见!某这就安排人手去验证一番。”

  徐晨抬手拦住他,说道:“先别急,还有燧发枪的膛线,也可以通过机器来拉制。”随后,徐晨详细地向大铁锤讲解了拉膛线机器的工作原理。

  大铁锤听完,眼中燃起自信的光芒,拍着胸脯说道:“先生放心!有了您这些宝贵的点子,某有十足的把握在半年内制造出这些武器!”

  就在护卫队紧锣密鼓整军备战之时,张献忠带来了一个让徐晨极为担忧的坏消息:榆林总兵杜文焕率领大军在西安短暂休整后,一路向洛川、甘泉、延安府进发,目前正朝着绥德州继续推进。从杜文焕的行军路线来看,目标显然直指大同社。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徐晨彻底放弃了侥幸心理。他果断再次集结护卫队的全部兵力,决定趁着榆林卫大军尚未进入米脂,抢先攻占绥德州,将战火阻挡在米脂之外。

  天启七年(公元 1627年)十一月七日,绥德城下。

  贺人龙作为榆林镇先锋,率领 3000先锋军一路急行军,终于抵达绥德城。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气得狠狠甩下马鞭。只见绥德城城门紧闭,城墙上高高插着大同社的旗帜。

  由于河鱼堡事件的主谋是他弟弟贺人俊,这段时间贺人龙在榆林的日子并不好过,各个将门世家有意无意地对他加以排斥。贺人龙甚至一度打算赶赴京师考取武状元,回来后再找徐晨报仇雪恨。

  不过,杜文焕十分欣赏贺人龙的勇猛,便将他编入围剿张三的大军之中。在这半年多的征战中,贺人龙每次都冲锋在前,勇猛无比,一路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杜文焕提拔为守备。

  此次杜文焕决心彻底剿灭大同社叛逆,贺人龙第一个主动请缨,要求担任先锋。于是,他带领着 3000先锋军,横穿整个关中地区,一心想着第一个给徐晨点颜色看看。可没想到,紧赶慢赶,还是被大同社的军队抢先一步,阻挡在了米脂之外。

  此时,徐晨站在绥德城墙上,看着城外的明军。他们正在城池外三四百步的地方扎营修整。

  徐晨思索片刻,找来炮兵营的李富,说道:“把炮拉上来,看看咱们的火炮能不能打到城外那些敌人?”

  李富观察了一下距离,回答道:“距离有点远,不过可以尝试一下。”

  相比奔波了上千里路的贺人龙,徐晨他们的行军效率要高得多,绥德城位于无定河下游,护卫队迅速征集了整个米脂的运输船,仅仅用了两天时间,2000名护卫队成员就顺利抵达绥德城下。随后,他们没费多大周折,便成功攻占了这座城池。

第119章 ,没有袁崇焕的运气与崇祯大礼包

  在这个时代,大明军队对于火枪火炮技术的研究,说是荒废都算轻的,简直是在大踏步地后退。如今,连大炮都得向葡萄牙进口,颇有徐晨后世那个霸主国的“风范”。

  想当初,明初就研究出了三段击、五段击的战术,可对当下的明军而言,这已然是无法复制的战术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大明朝廷习惯无偿征发工匠,有时候甚至连材料费都要工匠自行承担。即便朝廷出了材料费,经过层层盘剥,到工匠手中也就所剩无几了。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匠为了减少自身损失,自然是能把枪管做得多薄就多薄。一杆枪的成本能降低二两银子以下,可这样的枪能不能用,就成了未知数。

  有人或许会问:“大明不是有一套‘物勒工名’技术吗?”

  那不过是洪武朝的老黄历罢了。如今的大明官员,哪还有那份责任心?大明朝廷,又哪还有洪武朝的组织力?

  在一些人眼中,士兵不过是一群“丘八”,死了就死了。反正大明朝有亿万百姓,还怕没人参军报效国家?

  大明朝组织度已然溃散,火枪到了明军手里,自家生产的火枪、火炮炸死自己人的数量比炸死敌人的还多。这就导致明军士兵更青睐弓弩,毕竟弓弩哪怕腐朽了,也不至于把自己炸死。

  连火枪、火炮都无法正常使用,再谈什么战术,简直就是笑话。

  当然,明军的老对手蒙古人,他们别说火枪火炮了,就连披甲骑兵都没多少。明军靠着自家的有甲家丁,多数时候还是能把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就如同“地球online”有着优秀的匹配机制,总是让敌我双方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然而,后来出现了披甲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凭借八旗制度,又把采用家丁制度的明军打得节节败退。

  而在米脂,忽然崛起一支强大的火器军队。说实在的,大明的将军们在这方面毫无经验,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贺人龙即便知晓护卫队火器厉害,却还是缺乏防范意识,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走到了火炮射击范围内。

  城墙上,徐晨正努力调整火炮的角度。没办法,整个护卫队里,就属他火炮射得最准。好歹他是个高中生,懂得地心引力、三角函数这些知识,能够大致推算出火炮的射击位置。

  徐晨仔细瞄准贺人龙和他的大旗,而后大声命令士兵:“填装火药!”士兵们迅速将火药填入炮膛,接着把炮弹放进去,最后又用一些碎布仔细压实缝隙。

  “开炮!”徐晨一声令下,他和其他炮手同时点燃引线。

  “砰砰砰砰!”四枚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朝着贺人龙的军队飞射而去。

  “轰轰轰轰!”四枚炮弹准确命中贺人龙的军队,战场上顿时血肉横飞。其中一枚炮弹更是擦着贺人龙的头顶飞过,直接砸到了他身后。

  贺人龙惊得冷汗直冒,声嘶力竭地大吼:“快撤退!”

  大明的军队进攻可能不擅长,但转进如风,即便是光头那也得拜师学艺,3000军队呼啦啦的往后方转进。

  徐晨站在城墙上,无奈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看来得想办法弄个能调节高度的机器,不然这火炮精度实在没法保证啊。”

  这个时代的火炮精度确实太差了。

  为了提升火炮射击精度,徐晨已经尝试了很多办法。首先,他让这 4门火炮的口径尽可能一致,差距控制在一分之内;火药采用定装方式;炮弹也实现了标准化。

  这几项操作说起来不难,甚至可以说没什么技术难度,但做好这三点后,炮弹不再像以前那样乱飞,精度能控制在两三丈的范围。在这个时代,火炮的主要对手是严整的军事方阵士兵,这样的精度足以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

  徐晨这 4门火炮唯一的缺陷就是角度无法调节。他在开炮前就预感到很难射中目标,最后的结果也正如他所料。

  “袁崇焕果然不是谁都能当的,他那一炮估计是把一辈子的运气都用完了。”徐晨忍不住吐槽道。

  徐晨原本是想复制一下袁崇焕的战术,要是在开战之前就能击毙敌人的先锋大将,对明军的军心士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显然他没有袁崇焕的那个运气。

  好在徐晨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本来就没抱太大希望,接下来就只能靠真刀真枪地打仗了。

  贺人龙被徐晨的那一炮吓得不轻,退到绥德州十里之外安营扎寨,静静地等待杜文焕的主流

  而徐晨也在翘首以盼自己后续的援兵,双方这几天倒也相安无事。

  天启七年(公元 1627年)十一月十三日,绥德州,明军营地。

  杜文焕的主力在贺人龙着急几天后终于赶到了,比他预计的要晚四天到达,但好歹让他松口气。

  因为对面的大同贼寇的兵力已经越来越多了,甚至连骑兵都开始在他营地四周侦查,杜文焕的主力再不来,贺人龙都想放弃这个营地了。

  而榆林镇主力来的晚还是有原因的,比起一心想要报仇的贺人龙,榆林其他武将想的却是出来一趟不容易,不捞够就太亏了。

  尤其是他们这次来的还是富裕的关中,和大漠完全是两回事。

  大漠的蒙古人比他们还穷,两群叫花子打来打去,除了死一片人其实抢不到什么东西。

  关中就完全不同,虽然现在已经有些衰败了,繁华程度已经远远落后于江南,但也不是他们边疆可以比,关中随便一个大户的钱财比他们这些将门上百年的积累都要多,随便敲诈勒索一家,就能比得上他们一年的收益。

  他们在这半年的剿匪作战当中,收获五六万两白银,这都算是低的,十几万两才是这些将门普遍现象,杜文焕更是直接弄了三十万两,所以他才有底气把自家的扩编到1200人。

  本来嘛,巡抚,镇守太监也要分一笔的,这也是惯例,也没有谁觉得这不正常,毕竟巡抚,镇守太监不拿,他们这些丘八怎么拿?

  没有巡抚和镇守太监帮他们联络宫中和朝廷,打通其中的关节,光御史的奏折就能把他们给淹死。

  但当今天子登基发福利,十一月天子下指,召回天下所有的内侍,魏翔这位镇守太监,被锦衣卫压着回京。

  没几天就传来消息,魏忠贤被当今天子给逼死了,延绥巡抚朱蒙童也也被召回京城,想到这位巡抚在榆林卫,大肆修建魏忠贤的生祠,生怕别人不知道,还一下子修了几十座,以天子对魏忠贤的仇恨,想来也是凶多吉少了。

  榆林这支军队,顿时少了文官的指挥,镇守太监的监督。

  杜文焕等大明将军顿时觉得天都明亮了三分,每个人都是激动的高喊,天子万岁。

  崇祯这个大礼包一下子让他们多得了三成的钱财,差不多是百万两。

  更重要的是回榆林卫的这一路,他们基本上处于无监管的状态,再也没有那些唠叨烦躁的文官,也没有那些贪婪该死的太监,所以榆林其他将领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这个时候不捞就是傻子了,如此行军的速度自然不会快了。

  杜文焕虽然是榆林总兵,但这些年大明的将门已经彻底封建军军阀化了,杜文焕手中的这支军队严格来说并不是大明朝廷的军队,而是他和其他一个个将门的军队,他只能算是一个领头人。

  他下的决策对所有人有利,才能执行的下去,如果下面一个个军头全部反对,他的命令也是执行不下去的,当然他自己也想捞一笔,这也是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之一。

  至于他们这一路上地方的大族是士绅族哀嚎不已,不少人都说要向朝廷告状。

  杜文焕这些人是不会在意的,要是平时他还会紧张一些,这些大族在朝廷上也是有人,不是那么好惹的。但现在他们刚刚打了胜仗,丘八不抢东西那还是丘八,只怕朝廷都会感到紧张了。

  而且这也是惯例了,打了胜仗,朝廷没钱犒赏他们,还不许他们自己拿。功过相抵,朝廷就不用放赏赐了,而且下次还能更好的使唤他们。

  明军中军大帐。

  榆林总兵杜文焕高坐首位,两旁则是榆林位各个将军。

  贺人龙回报道:“眼前的大同贼有5000余人,他们火器特别多,除了火枪,其他的武器寥寥无几,火炮也打的异常的准,几天前末将就差点被贼寇的火炮击中。”

  “贼寇这不是在找死?”张仁杰诧异道,即便贼寇的火器比朝廷的好,不会炸膛有杀伤力,但这个时代火枪的射速太慢了,靠近了就会被人宰割,所以纯火器部队在这个时代几乎没有。

  哪怕是那支名震天下的戚家军,火枪也只是占了很少的一部分,所以这些将门子弟根据自己往常的经验,认为这样一支军队缺陷非常大,开枪之后只能任人宰割。

  姜文远笑道:“贼寇不通军事,这对我等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我等只需要用军户,消耗贼寇的弹药,再用家丁冲杀,定可以轻松斩杀贼寇。”

第120章 ,战前谋算与没有死守的本钱

  杜文焕听了手下将领的话,神色凝重,严肃说道:“切不可大意。大同社这股叛逆势力,已经连续两次战胜我军,他们的火枪战术确实有独到之处。每次作战,他们都将敌人放近至三十步之内才开枪射击,以此充分发挥火枪的最大威力。

  这一点,即便是我等家丁也难以做到,就凭这便绝不能小瞧他们。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贼寇为了解决火枪在近战中的不足,竟然在枪口上加装了匕首,让纯火枪阵可以实战,极大的降低了折扣指挥军队的难度。”

  明军一般一支军队当中有骑兵,步兵,弓弩兵,刀盾兵,各种兵种不同,擅长的地方也不同,承担不同的功能,这样的一支军队好处是可以取长补短,军队上线的战斗力极高,坏处是对军官指挥的要求非常高,要军官熟悉每一种兵种的特长,训练每种兵种的难度和时间也非常长,对每一个兵种出击的时机要求也非常高。但纯火枪阵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了。

  姜文远微微一笑,抱拳道:“将军,您这怕是有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末将承认,大同社的火枪战术的确令人胆寒,但那也只是在小规模战斗中发挥作用罢了。据我们所知,赵保国麾下仅有一百家丁,尤世辛和李国齐二人,手下也不过四百家丁。而且他们手下的军户,大多被叛逆蛊惑,军心涣散,不堪重用,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战败也是情理之中。”

  “但我等如今不同,仅家丁数量便已超过三千,其余军户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也具备了相当不错的战斗力。当下,我军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大同社那帮叛逆,绝不可能靠开上一轮火枪就将我等击败。”

  贺人龙不同意道:“某虽对大同社这帮叛逆深恶痛绝,但也不得不承认,这股势力很不简单,甚至极有可能出身将门。”

  众人听闻贺人龙此言,顿时来了兴致。张杰一脸好奇地问道:“贺将军何出此言?有何依据?”

  贺人龙神色沉稳,分析道:“从大同社这帮贼寇打仗的方式便能看出端倪。寻常蒙古人作战,惯用骑兵袭扰地方,若非万不得已,不会强攻城堡。而地方上那些作乱的流民,打仗毫无章法,往往一拥而上,战败后也不与我军正面交锋,只会躲在山林之中偷袭埋伏,一看就是散兵游勇。”

首节 上一节 61/2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