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25节
他诧异道:“这么多人想要成为护卫队当中的一员?”
贺老六笑道:“东家,一两银子已经和军中满饷待遇差不多了,这能不吸引人。”
王二道:“其他人俺不清楚,但俺的命是先生的。”
徐晨道:“你的命属于你自己,真正能让你付出生命是我们的大同事业。”
王二道:“俺懂了,俺的命是要帮穷人的。”
这样说也无不可,毕竟讲太深奥的道理,王二也很难听懂,帮穷人就是帮自己人,这样王二他们反而更加好理解。
三人做好开始一个个登记报名人的信息。
不过今天站在这里的人却多的超出了徐晨的想象,不但土木工匠来报名,甚至纺织厂,木器作坊,甚至连四周的抗旱会农户都报名。
护卫队的待遇太好了,好到没有人可以忍得住诱惑。
徐晨本以为最多几百人报名,结果四里八乡的农户都来报名,徐晨想了一想接受了这些人的报名,大同社想要扩大影响,让他们加入护卫队就是最好的方法。
于是三日时间,报名的人数达到了1500余人。
但徐晨只需要一百人,这里面1400人都是要被淘汰出去的,如何选拔出自己需要的士兵就成了关键了。
徐晨思考后决定以意志力作物考验的方式,在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是战斗力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物质保障上他能想办法解决,那么对士兵的战斗意志更加重要。
尤其是在明末这个时间段,很多的大战都是关键时刻士兵意志力崩溃,一场战役就这样败了,一个国家就这样亡了。
最后他决定以站军姿的方式,来考验这次报名者的意志力。
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十九日,大同工业区。
1500名报名者组成15个方阵,每个方阵有100人。这1500人在烈日的炙烤下一动不动的站立着。
最开始的时候谁都没把这考验当回事情,站着不动有什么难的,一两银子的差事他们要定了。
但半个小时过去了,考核人群当中,再也没有一个人是这样的想法了。
在烈日的暴晒下,他们觉得自己口干舌燥。浑身像是有10万只蚂蚁在爬一样,想要用手去抓他们却不敢,因为护卫队的成员在盯着他们。
只要他们敢动,就会警告一次,三次之后考核失败,人就会被拉出队列,失去了这个能得到一两工钱的差事。
孙可旺望喝了一口绿豆汤缓步的走在一个方阵前面道:“现在就受不了的,可以提前出列,护卫队只要最后的100人,扛不住早点离开,对大家都好,我们已经准备了绿豆汤啦,加了盐的,喝了这绿豆汤,你们也不算白来了。”
孔晨正好在孙可旺身边,他甚至能闻到绿豆汤的清香,而后忍住馋意,咽了咽自己的口水。
“混账!”他本就晒得头晕目眩,只觉得自己在一口蒸锅当中,人都快被晒熟了,孙可旺居然还拿绿豆汤来引诱他,他只能咬牙控制身体,让自己的手不去伸向那碗绿豆汤。
就这样时间过了一个时辰,大部分人都到极限了,身体一摇一晃。
“噗通!”一个人扛不住倒下了。
徐晨急道:“快把人拉到阴凉处,给他们降温,再喝绿豆汤。”
这好像成为了一个信号,不断有人承受不住,或是坐下,或是倒下。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忙着把他们拉到阴凉处,恢复过来的人就让他们喝绿豆汤。
一碗绿豆汤下肚,本来对这个考核有怨气的人,也消气了。
而后带着一丝幸灾乐祸的心情,边看他们边喝绿豆汤,时不时还说这绿豆汤如何美味好喝。
而孔晨也扛不住了,他的身体开始轻微晃动。
意志力也开始在动摇,俺这么聪明,大字都识了500个,九九乘法表也是倒背如流,即便当不了护卫队,当个账房,俺也能发财。
内心给了自己找台阶,更加承受不了了,直接坐了下来。
孙可旺和孙磊两人当即把他搀扶到阴凉处,用湿毛巾降温,再给他一碗绿豆汤。
孔晨喝了一口绿豆汤,整个人都像活过来一样。
然后他看一下广场,发现还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站在那里,而他大哥田见秀依旧是一动不动的站立。
他摇头道:“比不了。田大哥才是真正的汉子。”
看了说给富人发钱走出经济危机的理论。但我觉得这有问题,现在缺的不是生产力,是消费力。
我也想到一条可以走出经济危机的理论。
让富人给穷人打工,现在不是讲究分工合作,富人会赚钱,那他们就拼命的赚钱。赚了钱再想办法用合法的方式分给穷人来花。
谁叫你们只赚钱不消费。
好吧,这也不算是新理论,这是旧理论,把资产税收到九成,什么危机都解决了。
第62章 ,垃圾的封建军事制度
这一场考核,直持续到天色完全黑透方才结束。最终,从众多参与选拔的人中,护卫队挑选出了意志力最为坚韧的一百人。
而对于后面被淘汰的几百人,徐晨特意上前好言安慰,并向他们表明,日后若是护卫队再有扩张之举,定会优先从他们当中选拔。
这番话,让那些坚持到最后却不幸被淘汰的人心里宽慰了许多,毕竟他们觉得,这次吃的苦总算是没有白费。
队员既已选定,接下来如何训练便成了摆在众人面前的新难题。
护卫队里有过军事经历的人倒不算少,算上贺老六,总共有十一人。不过呢,他们都只是最底层的小兵,甚至连给大明军官当家丁的经历都没有,更别提什么军事指挥经验了。
虽说他们只是底层小兵,但好歹对这个时代的军事组织有所了解,比起自己这些对这个时代军事组织一窍不通的人,要强一些,所以徐晨打算让他们训练护卫队。
但贺老六上前对徐晨说道:“榆林卫所奉行的制度是三日一练,十日一操,这是太祖爷当年定下来。”
“三日一练,十日一操?”徐晨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他虽说未曾在明朝当过军官,可却有过两年志愿兵的经历。想当初在部队里,那可是一日三练,七日一操。尤其是刚下连队的那几个月,每天早晚都要跑一个五公里,直累得他浑身筋骨都麻木了,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他心里明白,封建时代的军队确实很难做到像现代部队那般高强度的训练,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现代后勤的保障,可这训练频率相差十几倍,也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而后,贺老六接下来的话,更是打破了徐晨对明军的认知底线。
贺老六接着说道:“实不相瞒,如今这卫所制度早已破败不堪。就拿某来说,参军几十年了,平日里拿锤子干活的时间,可比拿刀剑操练的时间多得多。莫说太祖皇帝定下的十日一操,便是这三日一练,都难以做到。也只有在上官巡查的时候,才会象征性地操练一番。”
好吗!明军士兵训练的频率,比后世白领进健身房的频率都要少,也难怪平日里明军一遇战事,常常望风而逃,这“上勇”之名,实在是名副其实,只要跑晚一点估计会被敌人砍死。
想到贺老六他们这些底层士兵的悲惨境遇,徐晨倒也觉得这般情况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明朝卫所的底层士兵,如今已然沦为和农奴差不多的境地,不训练反倒成了正常现象。
那军饷层层克扣下来,能发到军官手里的,能有三成便是万幸了,钱都不给足,还要这些军官打仗,那些军官只能让大部分士兵成为农奴,只训练少量的家丁作为精锐。如今这明军的战斗力,全仰仗那些将领豢养的家丁,可如此一来,却造就了一个个封建军阀。
崇祯皇帝花费了千万两银子才训练出来的关宁铁骑,到最后竟成了明末最为强大的军阀势力之一。明朝这腐朽的军事组织,到了末期,已然无力阻止其朝着军阀化的方向发展了。
贺老六又继续说道:“这三日一练,十日一操,也只有那些百户、千户的家丁才有条件做到啊。”
在贺老六心里,他觉得徐晨此番训练,就和训练家丁差不多,所以这三日一练、十日一操的频率,对护卫队而言,算是比较合适的。
然而,徐晨想要的可不是这种封建式的家丁队伍。他突然问道:“那戚少保麾下的戚家军,训练强度又是怎样的呢?”
贺老六回道:“某也曾听闻,那戚家军粮饷充足,士兵们吃得也好,故而能做到一日一练,三日一操。不过,这般高强度的训练,花费可是极大的。士兵们不但要吃饱,还得有肉吃,否则啊,便是家丁也会累得吐血。”
徐晨果断道:“就依照这个标准来!咱这工业区的收入,养一支这样的护卫队还是绰绰有余的。”
如今也只能照搬后世的训练方法和制度了暗道。他原本担心这些方法会“水土不服”,但瞧瞧这明军腐朽不堪的组织和训练方式,即便有些不适应,那也远比这封建式的家丁训练制度要强得多。
况且火枪和步枪虽有差别,但原理应该相差不大。若是能训练出一支懂得排队枪毙战术的近代化军队,想来在这大明境内,也足以横扫四方了吧。
于是,徐晨又花了半个时辰,努力回忆起队列条例、纪律条例、内务条例的具体内容,将其中不符合当下情况的部分一一修改。
而后,他把修改好的条例拿给贺老六和王二他们看,说道:“这便是某打算用来训练护卫队的‘兵法’,某念给你们听听。”
说罢,徐晨便从队列条例开始念起。贺老六听着,不禁目瞪口呆。这军纪虽说没有太多动不动就斩首的严苛内容,但却如那大明律一般繁琐细致,几乎任何坏事都被明令禁止。
这哪里是在训练家丁啊,简直就是在挑选圣人。尤其是那操练的内容,从辰时开始,每个时辰该做什么都规定得清清楚楚,而且还是一日三练。
贺老六赶忙劝说道:“先生,您这般练兵之法,便是当年戚少保在世,恐怕也难以做到啊。”
徐晨却自信满满地说道:“只要能保证足饷、足食,就可以做到。再给护卫队注入大同信念,护卫队必将战无不胜!”
“某先拿这些方法来训练你们这些小队长,待你们学会之后,再由你们去传授给下面的士兵。”
贺老六这些有一定军事技能的士兵,便充当起了教官的角色。徐晨将后世先进的军事技能传授给他们,他们再转授给护卫队的其他成员。
毕竟枪杆子乃是大同社安身立命的根基,徐晨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自己亲自训练更为妥当,他也能在训练过程中,随时发现并修改那些不合时宜的地方。
第63章 ,重民社的烦恼,钱从哪里来?
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二十日,大同工业区内。
徐晨将工业区刚刚建好的十二栋院子,作为护卫队的军营。护卫队进行了重新整编,人员基本都是新老搭配,比例为一比一。
每两个小队共住一间房屋,而房屋的大厅,则被用作他们的食堂。两百名护卫队成员怀揣着激动与好奇的心情,踏入了这个崭新的营房,虽然只能睡大通铺,但这是砖房,是地主老财家才能住得起的房子。
护卫队的小队长们,拿着刚刚领到的新衣服和鞋子,一一分发给队员们,并说道:“大伙看看,有不合适的,相互之间换一换。你们可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想当初我们刚加入护卫队的时候,可没有这般优厚的待遇。”
众人听闻,皆是激动不已。他们着实没想到,这护卫队的待遇竟如此之好。刚一加入,就有崭新的房屋居住,还有衣服和鞋子发放。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布料可是稀罕物,能当作钱来用,衣服甚至都可以拿去当铺典当,当铺对衣服的价值那可是认可的。就算是地主老财家的家丁,待遇也不过如此罢了。
这护卫队不但工钱高,福利待遇也高的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这护卫队真来对了。
在另外一间房屋内,徐晨、王二、贺老六、朱治、周晓珊几人齐聚一堂。
徐晨开口说道:“某即日起担任护卫队总队长,王二、贺六你们二人,就担任中队长之职,往后训练队员的重任,便交付于你们二人了。”
王二和贺老六赶忙抱拳应道:“遵命!”
徐晨又看向朱治和周晓珊,说道:“朱治、周晓珊,你二人担任护卫队教喻之职。平日里负责教授士兵知识,让他们严守护卫队的纪律。若是有士兵违反纪律,便由你二人负责处罚。”
朱治和周晓珊齐声应道:“遵命,先生!”
而后徐晨拿出一张作息时间表给朱治道:“把这张作息时间表复制20份,贴在每个小队的营房当中,要让每个队员都知道一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从今日开始,我等就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来训练护卫队成员。”
朱治道:“遵命!”
护卫队成员在分配好个人物资之后,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两个青菜加了个肉汤,最让人惊喜的是只要能吃的完,麦饭不限量。
于是不管新老队员,都端着人头大小的木碗吃了两三大碗,这种饱腹的感觉,成为了他们人生最幸福的记忆之一。
午饭之后他们本以为会训练,结果他们的队长却让他们午休。
“队长,俺们护卫队的待遇一直都是这么好吗?”一个刚加入护卫队的农户问道。
睡新房,发新衣,吃的饱,还有午睡,这哪里像是做工,只怕是地主老财都没那么好的待遇。
队长孙可旺道:“我们那个时候可没有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