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23节

  而后徐晨又向齐绍光保证,接下来大同报会多报道他的正面事迹,为他扬名。

  齐绍光满意点点头,他邀请徐晨他们,主要的目的就是这个。

  而徐晨也想要联合齐绍光,现在大同社还太弱小了,枪杆子还没练出来,在已经得罪了地主这个群体的时候,就需要一个盟友了。

  而齐绍光可以成为大同社盟友。毕竟他这样的流官需要征税,满足朝廷的KPI,地主虽然一方面会帮他征税,但另一方面也会拖欠税款,江南税收常年征不到一半的额度,有些税甚至欠了十几年,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北方也差不了多少,去年他征收的田赋达到了定额的七成,属于勉强合格。

  米脂连着干旱两年了,齐绍光也知道,百姓都没油水可榨了,再征税就有可能引发流民造反,某种程度上来说,他需要地方大族出钱粮。

  而大同社也在想办法把地主转到佃户和自耕农的税转回去。地主成为双方的对手,这是合作的基础。

  寒暄半天之后,徐晨道:“某大同社想要承包高家寨十四村四万亩土地的田赋,我大同社可以保证把4000石正赋直接押运到米脂的粮仓当中,同时再给县衙1000石的火耗。”

第56章 ,准备枪杆子

  大明这税赋之事,着实有些令人无奈。就说那正赋,其实并不算高。米脂县正赋不过六百石而已,即便后来加派九边军粮,增至三千石,统共也才三千六百石。米脂县约莫有三十多万亩田地,就算减去七成归庆王府、地主豪强的免税地,算下来一亩地的税赋最多也就六升。单论这正赋,咱大明在封建王朝里头,也称得上是楷模了。

  可这税赋里头的门道,远不止如此!再把徭役、杂税、加派、丁口税、火耗,还有那踢斗淋尖等诸多手段都算上,米脂的百姓每年要承担的税赋,竟超过了四万石之巨!

  然而,这些税赋真正能入得县粮仓的,却连两万石都不到。再经层层转运,送往延安府仓、陕西行省粮仓,最后能剩下五千石粮食,那都算是多的了。而到了大明王朝的账面上,却仅仅只有三千六百石粮食,甚至啊,这数字还得打个折扣,毕竟大明朝也没几个县能满额交足税负,真正能入粮仓的,怕是也就两千五百石粮食罢了。

  这层层转运,哪能没有好处费呢?

  要不然只是斗吏身份的捕头张光,哪来的上千两的年收入。

  这齐绍光县尊,也是这其中一环。他虽说平日里忧国忧民的,可这并不妨碍他每年收受五千两以上的飘没和印花税。他要是不收这个钱,上头的知府、巡抚又怎么收呢?

  他既没有海瑞那般刚正不阿的决心,也没那个想法,也就只能随波逐流,和光同尘了。

  如今,那徐晨愿包揽五千石粮食的田赋,差不多占了米脂县两成五左右的税赋,而且还是直接入县仓。齐绍光自然是乐意至极啊!

  他得完成赋税任务不说,还想着靠这多上缴赋税谋个升官的机会。徐晨包税,既合了他的心意,又给他省了不少麻烦。

  至于米脂县下面的艾强、张光这些小吏,收入因此下降,他才懒得管呢。他只需对上负责便好,下面这些小吏,有用得着的时候就用,用不着了,弃之也不可惜。量那艾强、张光等人,还敢对他发脾气不成!

  且说那徐晨,与齐绍光达成交易之后,便回到了大同报社。

  他将李文兵等报社成员召集起来,满脸笑意地表扬道:“这段时日,你们凭借舆论宣传,使得我大同社日益壮大。不仅如此,还成功剿灭了万马堂、野狼帮这等米脂之害。你们皆是我大同社的有功之臣!”

  言罢,徐晨率先鼓掌,众人也纷纷跟着鼓掌,一时间,会场气氛热烈非凡。大同社的每一个人,都带着一种救民于水火的自豪神色。

  徐晨接着说道:“尔等需再接再厉,继续对米脂那高昂的地租、高利贷发起舆论攻势,务必要完成减租减息的宣传任务。”

  说罢,徐晨拿出一沓素描画来。上头画的,皆是他在米脂乡村所见的农户模样,一个个饿得瘦骨嶙峋,形同饿殍。因用的是写实画法,每一幅画看上去都极为逼真。

  徐晨心里明白,光靠文字,很难让人萌生出怜悯之心。唯有这般真实的画像,才能给人带来更大的震撼,让米脂的官员、地主豪强看看,这米脂的农户已然被压榨到了极致。再这么压榨下去,就是官逼民反。

  虽说徐晨也不指望这地主阶级能有多少良心发现,但只要能让他们当中有几个愿意减租,那也算是有所成效了,而且有这画像之后,大同社对付地主也算是师出有名。

  李文兵等人看到这些画,不禁震撼得半晌说不出话来。画中之人饿得面黄肌瘦,比当初米脂城外的流民还要可怜几分。他们心想,若是米脂几万农户都已到了这般田地,那农户造反,恐怕真的是迟早之事了。

  难怪先生如此急切地推动减租减息之事,这旱灾本就肆虐,再加上这高昂的地租、高利贷,米脂的百姓实在是承受不住了啊!

  李文兵当即向徐晨抱拳保证道:“先生放心,我等必定竭尽全力,完成先生所托!”

  蒋乡泉也愤慨道:“米脂已然干旱连连,我等乡间父老哀嚎不断。那些大族若是在这般情形下,还不愿减租减息,那便是眼睁睁看着自家父老饿死,如此不仁不义之徒,已然不配为人!”

  而后,徐晨又转头对大壮说道:“秋收将至,你带大家先去工业区,找那刘永,每人领一把镰刀,就当是奖励。而后各自回家,准备秋收吧。”

  大壮咧嘴笑道:“得令!”

  对大壮来说,能得到一把镰刀倒是其次,灭了野狼帮,狠狠出了一口恶气,才是最痛快的。尤其是米脂的百姓都拿看英雄的眼光瞧他,这让他心里头升起一股“大丈夫当如此”的豪情,越发觉得加入大同社,实在是来对了地方。

  接着,徐晨又对王二道:“你带着护卫队成员回工业区,每个单独行动的队员赏一钱银子,让他们休息一日。而后再准备扩编之事,我打算把护卫队扩充到两百人,往后还得加强训练。如今打井队暂时解散,从今日起,你便担任护卫队队长。”

  王二拱手应道:“遵命!”

  想那我大清,靠钢刀让地主阶级显出了软弱性,可前提是这钢刀得足够锋利强硬。徐晨心里也明白,光靠《大同报》动动嘴皮子,是决然不可能让米脂的地主阶级主动减少租税的。

  他也打算强化自己的武力,打算凭借火枪,让那些地主乖乖减少租税,免除高利贷。

  出了大同报社,徐晨来到米脂书铺。

  东叔看到徐晨叹息道:“你们也太大胆了,百姓岂是能乱蛊动起来的,这稍有不慎就是滔天大祸。”

  徐晨笑道:“东叔,这种事情在江南太常见了,也没看到有什么滔天大祸,这世道就是这样,你越老实,越不发声,就越吃亏,闹一闹反而能维护自己的利益,您看整个大明就江南最闹,江南的税率也是最少的。”

  东叔愕然,江南的大族玩的这么花吗?他感觉自己难以理解这个世界。

  “算了,你要的三种作物已经找到了,徐侍郎知道你要在米脂种植土豆等作物非常高兴,送了三车土豆,玉米过来,还给了一本多了这三种作物的书籍。”

  徐晨激动道:“侄子代米脂几万农户多谢叔了。”

  东叔道:“叔也是米脂人,这三种作物真像你说的产量高,叔反而要谢你。”

  明朝的田赋真坑爹,我找到延安府志,上面记录,肤施县正税800石,即便是加了九边税3200石,也就刚刚好4000石,这已经是崇祯年间的事了,肤施县田地大概有40万亩,你只看这些内容,肤施县的百姓比我们税都少,一亩只收一升税(1.5斤)

  但就这一斤多的税,让李自成他们造反了。

第57章 ,钢铁区的变化

  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十四日,大同炼铁作坊区。

  比起徐晨两个月前看到的模样,炼铁作坊变得更大了,多了两个翻砂铸模的作坊,能打造的铁器种类多了一倍多,学徒也变得更多了,有六十余人在这里忙碌,规模扩大了一倍,订购各种钢铁制品的商贩,和运输煤矿,铁矿马车压出了一条结实的黄土小道。

  钢铁作坊外甚至出现了一个小型的棚户区,都是附近村民来卖茶和各种吃食的铺子,这种铺子非常简陋,用几个木料和稻草搭建的,勉强只能遮风挡雨,不过对村民来说,这些是一家的收入来源。

  在徐晨的强烈要求下,炼铁作坊由家族式的学徒制,变成了雇佣制。大铁锤的三个老学徒成为了技术铁匠,每月的工钱是二两,研发出提升效率的技术有奖金,年底有分红。

  次一等的学徒工钱是一两,而钢铁作坊建立后招募的学徒,实习期的工钱是五钱,三个月后考核转正提升到一两。

  所以在钢铁厂当差,哪怕是学徒都算是一份高薪的差事,这些学徒不缺钱,休息时想要吃点好的,加上订购钢铁制品的商贩带动,就有了钢铁作坊外的这个小型棚户区了。

  而在钢铁厂的不远处,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的砖窑,这个砖窑主要是负责给炼铁厂烧制高品质的耐火砖和给大同工业区烧制建筑用的青砖。

  从规模上来说,砖窑厂更大,阴干砖坯的厂房就比钢铁厂大了三倍,砖窑烟囱的高度甚至都压过了钢铁厂一筹。

  雇佣工匠更多,正式的砖窑师傅有20个,而一些不需要技术的打砖坯工种,则廉价雇佣当地村民,计件付费,100块砖胚给5文钱,再包一顿午餐,这对附近的村民来说已经是高薪的差事了。

  为了抢夺在砖窑厂当差的机会,附近的三个村子先是打跑了其他的竞争对手,而后他们三个村子之间又混战了好几场,青壮都伤了十几个。

  最后抗旱会出面调停,三个村子,每个村子出三十个人,这才解决了这个矛盾。

  钢铁工业区虽然现在只有两个作坊,把临时工算上去也只有上百人。但却有效带动了四周几个村子的商品经济。

  只要工业区的发展不被打断,就会成为四周新的经济中心。

  徐晨来到钢铁厂找到大铁锤,开口说道:“打井队还需订购一批铁棍。这铁棍质量可得好些,既要兼顾韧性,又得有足够的硬度。为减轻重量,做成中空的便可,但绝不能有缝隙。只要质量上乘,价钱方面,你无需顾虑。”

  徐晨当初多订铁棍,本就想着必要之时,将这些铁棍钻孔,做成火枪管。可这时代的生铁,质量着实太差,还带着一条缝,实在是难以满足徐晨对武力装备的需求,现在有自己的高炉了,自然要把要求定高一点。

  大铁锤听了,不禁迟疑道:“您这诸多条件,怎的像是要打造枪管一般?”

  大铁锤也是打造过火枪,若是徐晨真要铁棍用来压水,做成实心的便好,那价格还更加便宜。可如今徐晨所说的标准,明摆着是冲着做枪管去的呀。

  徐晨笑道:“铁锤师傅想多了,这就是压水用的铁管,做结实一点才好用。”

  大铁锤想了想,还是不要多管闲事的好,这段时间大同社风头正盛,连万马堂,野狼帮都被他们灭了,哪里是他能对得起的。

  而且现在大同社也是他最大的客户,自从钢铁厂建立起来,大同社在他这里定了5000把镰刀,上百个打谷机,三百根一丈长的铁管,五百多压井水龙头,炼铁厂的七成收入都靠着大同社一家支持。大铁锤不可能得罪自己最大的买家。

  徐成看着大铁锤不追问铁管的用途之后,继续下订单道:“除了铁管之外,我们大同社还要订200台打谷机,500个梨头,铁锹,耙,锄各订上千个,只要质量好,以后订单不成问题。”

  大铁锤喜道:“俺一定用最好的料给先生打这些农具。”

  俺就是个打铁的,至于客官做什么,俺就管不着。

  大铁锤看着徐晨离开的身影,再看看自己宝贝的高炉,喃喃自语道:“两千斤的高炉是不是有点小了?”

  在钢铁厂下完订单之后,徐晨又来到砖窑厂。

  砖窑厂管事刘文雄带着徐晨视察。

  刘文雄指着还在冒烟的烧窑炉自豪道:“先生,现在我们的砖窑厂每四天能烧制上万块青砖,已经是米脂最大的砖窑作坊,有力的支持了大同工业区建设需求。”

  米脂原本有两家砖窑厂,属于那种几十年的老字号,不过小农经济,能建造砖房的人并不多,所以那两个砖窑规模极其小,一次烧砖也只能烧个两三千块,而且还是每5~10天才能出一炉砖。

  这个效率能满足平时建房需求,但却远远不能满足大同工业区的建设需求了。所以徐晨才要建设属于大同社的砖窑,建成之日容量就是那些老字号的三倍,效率是那些老字号的四五倍。

  徐晨看着有点空荡荡的作坊问道:“不是说你们雇佣了上百农户,怎么没有看到他们?”

  刘文雄道:“制造砖胚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砖窑烧制的速度,所以每四天他们才会来一次。”

  徐晨想了想道:“还是要想办法提升效率,我听说过南方有一种横窑,可以提升窑洞内部的容量,烧制更多的砖,文雄可以带领工匠师傅试一试。”

  刘文雄道:“遵命。”

  四天一万块,这效率还是太低了,这要建一个工匠小区,还不知道要建设到什么时候去。

  李文斌他们的行动让徐晨的危机感加深了,他从小接触到的影像资料,让他从来都是以人性最恶的方向去想米脂地主,大同社已经杀了他们两条狗腿子,还打算减租减息,米脂的地主只怕已经磨刀霍霍的准备对付他们了。

  此时他还没有办法分地来收笼民心,那么只能用房子来收笼工业区工匠的心。

  护卫队不需要对付千军万马,只需要能对付得了几十上百个家丁即可。

第58章 日新月异

  巡视完钢铁砖窑厂,徐晨一路行来,踏入了大同工业区。

  若是说钢铁厂那边尚还只是初现雏形、初具规模,那么眼前的大同工业区,已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的轻工业城镇。

  踏入工业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当初徐晨划定的杂货区域。如今,这里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一片区域,而是发展壮大成了一个繁华的市集。市集之中,刘永精心划定了一个个整齐有序的摊位。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四里八乡的农户们便纷纷挑着担子、赶着牛车,带着自家精心饲养的鸡鸭鹅,还有那刚刚从田间采摘下来的新鲜水果蔬菜等各类农产品,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眼中满是对生活的期待。

  而大同工业区内,有着上千名在农户们眼中属于高消费人群的工人。这些工人每日辛勤劳作,拿着固定的工钱,对于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的农户而言,他们的消费能力着实令人羡慕。

  不仅如此,还有那些往来不绝、日常贩卖羊毛、买卖羊毛布的商客们,他们穿梭于城镇之间,带来了各地的物资与商机。在这些人的消费支撑之下,这个市集常年开放,热闹非凡,就这一个小小的市集让很多农户免于破产。

  如今,大同工业区的繁荣程度,已然远远超越了往昔,甚至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取代了米脂在四周乡村的经济与贸易地位。

  走进工业区深处,便能感受到这里浓厚的繁荣气息。大同工业区虽然人口不过千余人,但他们却全部属于新兴的市民阶级。

  他们有着稳定的收入,闲暇之余,便会拿着工钱去享受生活。而大同社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断将纺织作坊带来的利润投入到这片土地,来此打短工的农户也超过了千人,使得这里的经济愈发活跃。如今,大同工业区的消费能力,竟然已经超过了米脂县。

  在市集的一角,徐晨甚至看到了精彩纷呈的热闹景象,有耍杂耍的艺人正在表演。他们身手矫健,手中的道具上下翻飞,一会儿是惊险的抛接利刃,一会儿又是灵动的杂技表演,引得周围观众阵阵惊呼。

  不远处,还有一位书生模样的先生,正摇头晃脑地讲述着古今趣事,那生动的表情、精彩的言辞,吸引了不少人围坐倾听。

  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个宛如草台班子一般的戏院。虽然戏院的布置略显简陋,但台上的演员们却丝毫不含糊,他们穿着色彩鲜艳的戏服,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充满了韵味。

首节 上一节 23/2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