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98节

  李标等士绅的钱财土地关系网络都扎根在直隶,他们根本不可能跑到江南去,这种情况下,天子就是抵抗大同社最好的招牌。如果崇祯南下,直隶会立马崩溃被大同社攻占,他们的家族会立马遭到大同社毫不留情的清洗,他们是不会允许天子南巡的。

  昨天李标已经毫不掩饰的对周延儒起了杀意,他们如果敢强行让天子南巡,只怕他们连京城都走不出去。

  钱谦益叹口气道:“事情怎么会成这般?难道我等士绅大族真像徐晨说的,已经腐化的不配掌握天下。”

  文震孟冷笑道:“大明开国已经有200余年,本就到了王朝更替的时间,大同社不过是抓住了这个机遇才崛起。

  他们说我等腐化,同样是人,难道大同社的人又能好到哪里去,等他们掌握了权力,不一样是要享受高官厚禄,田宅美人,等大同社过了200多年,他们又会与我等何异。徐晨如果遇到太祖,早就被太祖联合大族剿灭了。”

  文震孟承认徐晨写的那些文章是真的,但把他们贬低成为废物一样,文震孟却不承认,这不过是大明积累了200多年的弊病同时爆发而已。

  他大同社一样会遇到这些问题,他大同社的这些高层泥腿子,过了200多年一样会成为士绅大族,一样会变得贪婪无耻,这是人性,几千年来都没有变过,连圣人都改变不了的事情,他不相信徐晨能改变。

  现在徐晨不过是以大同社的士绅来取代他们这些大明的士绅而已,徐晨的部下还没享受到权力带来的荣华富贵,还没有繁衍出一个大族出来,但他们终究会走到这一步,他又有什么资格来说大明士绅。

  就在两人返回京城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看到一大群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浩浩荡荡的堵在大街上高呼道:“惩处奸相周延儒~~!”

  两人惊讶不已,当即询问一个读书人道:“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奸相周延儒这半年来把朝廷搞得乱糟糟的,以至于让贼寇攻占了山西,河南两个行省,但他不思己过,还想把这些黑锅全推到天子头上,简直枉为人臣。”

  “此奸贼之恶还不止于此,他为了应对贼寇,居然还提出借师助剿之策,想要和女真人同盟,前年某全乡皆死在女真人手中,直隶更是有百万之众被女真人屠戮,此仇可谓是不共戴天的,和女真人联盟。这对得起我大明惨死的百姓吗?”

  很快这些读书人就包围了周延儒的府邸,然后他们冲击周家的大门。

  周延儒惶恐道:“快,挡住他们。”家的家丁在后面拼死阻挡。

  但不知道这些读书人从哪里弄来的火药,直接点燃了引信,扔进周府当中。

  “轰轰轰!”周府被炸的城墙倒塌,硝烟弥漫,大门也被攻破了,无数的读书人冲进去,见东西就砸,见人就打,周延儒更是被几十个人包围。

  “某是当朝首辅,你们不能这样对某。”周延儒拼命挣扎。

  但根本就没有人听他说什么,而是几十个拳头砸在他身上,没多久他就奄奄一息,最后连出气声都没有。

  而在周府外,李标带领直隶士绅淡然的看着这一切。

  “连黑锅都不愿背,那你也没什么作用。”李标冷笑道。

  而后他问道:“你们谁和女真人有联系?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冯铨道:“辽东的将门和女真人牵连颇深,他们应该有办法联络女真人,还有英国公府的张杰也去过辽东,想来和女真人也是有联系的。”

  李标道:“那就让张杰去辽东找皇太极,和他说明利害关系,此人野心勃勃,有吞并中原之心,他是不可能看到大同社占据大明北方的。”

第284章 ,重民社找错基本盘

  曾经的周延儒高门大院此刻正冒着滚滚黑烟,钱谦益和文震孟两人站在不远处,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

  大明首辅的府邸被一群读书人攻破,接着便是一番打砸抢烧,随后被付之一炬。火势越来越大,浓烟越升越高,可即便是这样,五城兵马司、锦衣卫、顺天府的衙役却没有一个出现。

  文震孟望着那冲天的火光,叹息道:“火势这么大,普通的木材是烧不出这种效果的,这必然是使用了延安府的汽油。”

  他现在脑海当中“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几个大字,一时间内心无比后悔。当规则突破了,以后朝堂争斗就更不讲规则的人取得胜利,但这里还哪里能算得上是朝堂争斗?

  钱谦益满脸惶恐,难以置信地说道:“这可是大明首辅,他们怎么敢如此放肆?”府邸里面火光冲天,但周延儒却始终没有出来,显然他的下场十分不妙。

  文震孟苦笑着说:“乱世其实早已经开启了,只是我们还没有察觉而已。既然连天子的命都差点保不住,更不要说区区的首辅了。周延儒昨日说出那番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下场不妙。受之兄要适应这种变化,以后再想打倒政敌,可不是动用奏章那么简单,而是像现在这样毫不留情的肉体毁灭。”

  钱谦益听后,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他说道:“这京城是待不住了,老夫也要走了。”

  他彻底害怕了,以前的文斗他都不是周延儒这些人的对手,但即便失败了,他还能告老还乡,安全回到自己的故乡。可现在,一旦失败就是生死难料,如此残酷的政治斗争,他实在不敢再参与了。

  文震孟想要说什么,但终究没有出声,底线已经被打破,逃到江南又有什么?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李标从他们前方走过来,他身后还有冯铨这些当初投靠魏忠贤的阉党的人,他看了两人一眼,面无表情的走过去。

  “这是阉党!”钱谦益惶恐道。

  文震孟苦笑道:“现在哪里还有阉党,在大同社看来,我等又何尝不是阉党?却没有想到在大同社的压力下,朝廷终于不用分阉党和东林党了,大家都是士绅,都要面对大同社这个敌人。”

  紫禁城,坤宁宫。

  崇祯听曹化纯说周延儒被京城的读书人打死了,府邸都烧成了灰烬,震惊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他想起了半年前自己差点被烧死的事情,冷着脸说道:“果然是我大明的好臣子啊,现在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对朝廷的首辅下手了。”

  周延儒再不堪,他也是大明的首辅,就这样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害死,这无疑是在打大明朝的脸,也是在打崇祯的脸。这说明一个帝王已经彻底失去了对朝政的掌控。历朝历代出现这种事情,王朝基本上就要覆灭了。

  而后崇祯又冷哼一声道:“死性不改,都到了这种程度了,还要内斗,朕真是昏了头居然会认为东林党是贤臣。”

  崇祯现在真恨不得打5年前的自己一顿,他居然会把东林党看成是贤臣。

  没多久,王承恩就带来了许多奏章。以次辅成基命为首,先是说了一下周延儒府邸失火,首辅惨遭不幸,对这件事情表示惋惜,称这是朝廷的损失。

  而后他马上提议,让前首辅李标为内阁首辅。紧接着,朝廷当中六部的尚书、北方派系的官员也纷纷上奏支持这一提议。

  看到这些奏折,崇祯立刻明白了谁是幕后黑手,他没想到居然是一直有君子之称的李标。

  他冷笑道:“果然皆是一群伪君子。”

  他实在想不明白,朝廷都已经到了这种境地,他们为什么还要内斗?

  周延儒提出的借师助剿对这些直隶士绅来说是最有利的选择。这里面肯定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才导致双方内斗起来。

  现在崇祯又开始后悔,锦衣卫因为历代天子动不动就赏人家一个锦衣卫百户、千户,里面全是官二代、军二代,这个特务机构已经彻底成为了废物。

  东厂原本是替代锦衣卫的,只可惜被他废除了。后来他意识到东厂不可取代,但又没有时间重新建立东厂,以至于他现在对紫禁城外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但现在崇祯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他要么跟着文震孟等人乘坐海船到天津卫,再从天津卫逃到江南去,这样大明还能保住半壁江山;要么不想放弃大明的北方,那就只有接受李标作为新的内阁首辅。

  因为这些人是不可能放弃直隶的,他们是最强硬的主战派,不认命李标为内阁首辅,弄一个江南的内阁首辅,要不此人会和周延儒一个下场,要不就直接把他拉到江南去,偏偏他也不想去江南。

  崇祯无可奈何地下了一道圣旨,任命前首辅李标为新的大明首辅。

  李标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动作非常大。一是确定了死守直隶的战略,下令有敢商议放弃北方领土者斩;二是大范围地放权给地方的地方士绅豪族,允许他们组建乡勇,有百人则给他们百户的军职,有千人则给千户军职;三是命令江淮、湖广、蜀中三地的士兵进攻大同军,想尽办法拖延大同军进攻的进度。

  当然,北方想要抵挡住大同军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练兵,还需要更多的盟友。李标请天子下旨与女真人议和,以便调动边军南下抵挡大同军。

  崇祯看到李标的奏折后,又怒又气。换了一个首辅,还是想让他背黑锅。虽然他也想保住大明北方的疆土,也觉得借师助剿是改变朝廷局势唯一的方法,但他可不想给东林党背黑锅。

  他想要的是让东林党去背黑锅,哪怕他们击退了大同军,他也能借着这个机会让东林党的名声彻底臭掉,重新掌握大明的权力。所以,议和的旨意他是不会下的。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好几天,李标等人轮番上奏说明此事的急迫性,但崇祯不为所动。他反而每天请文震孟这些江南的东林党人入宫,也不说什么政务,就是闲聊,说一说江南的风景。他还联络陈国公朱纯臣等大明勋贵,总之不着急。他觉得仗都已经打成这样了,还能有什么更坏的消息呢?

  李标的人可忍不住了,再这样拖延下去,等大同军收拾完中原,他们的大军就要向京师杀过来了。你女真人哪怕答应了和他们议和也来不及调军队了。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1月 28日,

  坤宁宫内气氛凝重,甚至有几分肃杀之气,四周的宫女太监都胆战心惊,神机营士兵更是布满了整个坤宁宫四周。

  李标身着朝服,神情严肃地来到这里面见崇祯。他拱手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借师助剿这实乃权宜之策。当年唐太宗也有渭水之盟,只要陛下能扫平贼寇,平定天下,史家自然会为陛下说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希望崇祯能够改变心意,在他记忆当中,天子还是那个莽撞的青年,只要说几句为国为民,他应该会答应下来。

  但崇祯冷笑一声,目光冷峻地看着李标,说道:“如果你等无用,朕这就成了大明的宋钦宗、宋徽宗了。现在你才是内阁首辅,大明的权力掌握在你们手中。要谈判,你们去谈;要盖印,用你们的首辅印盖。

  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才有现在大明的万里江山,朕胸膛里流的是太祖的血脉,不能让太祖丢脸,这个旨意朕是不会下的。”崇祯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决绝,他不愿意背负那千古骂名。

  李标眉头紧锁,焦急地说道:“陛下,臣这一切也是为了大明的江山,难道陛下真要眼睁睁看着大明北方全部沦陷在敌手吗?”

  又是这句话,大明就是太多,你们这种为朕江山的臣子,才会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所以这句话在崇祯听来异常刺耳。

  他再次冷笑,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徐晨这个贼首,虽然万般可恶,但有一点是朕都钦佩的,那就是他能抓住主要的敌人,知道把天下弄得大乱的不是我朱氏一家。历朝的亡国之君若能成为普通百姓,也算是一件幸事了。只要爱卿能接受这个下场,朕再做布衣又何妨。”

  听到崇祯的这番话,李标无奈地叹了口气。其实从崇祯一直留在北方,他就知道天子还是舍不得大明北方的疆土沦陷。只是如今的崇祯已不是 5年前刚刚登基的青年,他已经变得成熟且难以糊弄。

  天子知道自己有退路,但他们这些直隶士绅却没有退路。再逼下去,说不定天子真的会跑到江南去。

  李标只能无奈地说道:“臣可以用内阁的名义和女真人议和,只求天子召回贺涵,他乃朝廷第一名将,是朝廷抵抗大同贼寇唯一的希望了。”

  崇祯神情淡然,平静地说道:“爱卿做好自己的事情,朕自然会让贺卿归来。”

  双方算是达成了默契。最后,和谈的政策还是以内阁的名义发了下来。李标心里清楚,此事不管成不成功,以后他少不了要进入奸臣传了。但为了抵挡大同贼寇,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做,他李家奋斗了几百年,才成为大明显贵,他不允李家几代人的奋斗在自己手中烟消云散,更不允许自己的后代落入天下的最底层。

  李标走后,崇祯的情绪变得有些激动。他快步走到案台前,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纸上写下了一封满满的书信。写完后,他大声喊道:“曹化淳!”

  “奴才在!”曹化淳急忙从门外跑进来,跪在地上。

  “你派人把这封书信亲自交到贺总兵手中。”崇祯将书信递给曹化淳。

  “遵旨!”曹化淳接过书信,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

  崇祯看着曹化淳离开的身影,又望向北方,心中思绪万千。他不知道借师助剿能不能成功,但他明白这是大明最后的希望。他是希望贺涵能够力挽狂澜,守住大明的江山。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2月 2日,辽东锦州城。

  经过贺涵半年的改造,新增加了火炮作坊,枪械制造作坊等各种军事作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兵营,城外的土地被他全部分给辽民,而且他还做了一定的审核,只有那些对女真人有血海深仇的农户,才能分50亩土地成为锦州城的军户。

  “杀杀杀!”校场上士兵拿着长枪,对着一个木桩操练的刺刀术。

  现在他手中的新军再次突破3万了,如果真有5年时间,贺涵有信心,以锦州为起点,一步一步吞并女真人的地盘,最终彻底消灭他们。

  但他看向中原的方向却叹了一口气,不要说5年时间,只怕要不了一年时间,大同军就会打到锦州来。

  从东林党上台之后,重民社几年的努力终究白费,他们和大同社共同找解决天下问题的道路。大同社的道路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他走的这条道路却是堵的死死的。

  他现在回想一下重民社这几年走过的路程。连他都忍不住叹息他们的确是找错了基本盘,农户能团结在徐晨和大同社身边,他们万众一心,几百万人在关中抗旱救灾,现在更是打的朝廷的大军不堪一击。

  而他们重民社城内的宗旨就是保住士绅的天下,让天下再次恢复到大明原本的秩序当中来,但不管是在关中,京城对他们阻碍最大的居然不是大同社这个敌人,而且他们要拯救的士绅阶级,他们锱铢必较,贪婪无耻,昏聩无能,这些人一步一步挡在自己救国的道路上,他拼尽全力掰开一块,却发现前方还有更大的一块。

  现在他不得不承认,士绅的确是要打倒,要不然他们不会允许天下出现任何不利于他们的改变,哪怕这个改变会让天下变得更加稳定,但他们不会看到这些,他们只会看到自己利益受损,和这种人是讲不通道理的。

  而就在贺涵瞭望南方的时候,他发现有一小队骑兵冲进了锦州城,没多久,崇祯的书信就来到他手中。

  贺涵小心翼翼地打开书信,仔细阅读其中的内容。虽然崇祯说得隐晦,但他立刻明白了天子的意思,这是在询问他,朝廷和女真人联盟,能不能打得过大同军。

  他的内心五味杂陈,各种思绪交织在一起,最后都化成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陛下,您为什么要如此固执,就不能听一下臣的建言。”贺涵喃喃自语道。

  在他心中,崇祯是他的半个明君。从他勤王开始,天子就对他十分信任,委以重任。当初他请天子为大军助威,天子也是立马答应。从这方面来说,崇祯是个有锐气、敢担当的天子。

  然而,崇祯又极其固执,有时候撞了南墙都不回头。如果当初按照他们的计划,不来辽东打女真人,而是南下清洗扬州盐商,朝廷早就练出十几万新军了。今年中原干旱的时候,朝廷也不至于没钱没粮,没办法赈济灾民,以至于中原军队士气彻底崩溃。这一切和中原的旱灾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同时,也因为他的离开,东林党才敢发动兵变,甚至要烧死天子。可以说,这一切的后果都是因为崇祯让他去辽东教训女真人,以至于朝廷的战略一招棋差,满盘皆输。

  越是在关键时刻,崇祯越是不听他的谏言,所以贺涵才认为崇祯是他的半个明君,他的建言崇祯只愿意听一半,另一半却什么也不愿意听。

  以朝廷现在的局面,北方已经不可守了,现在南巡是崇祯最好的选择,但天子却还心存侥幸,认为大明在北方还有一战之力。

  可现在朝廷到哪里去找有一战之力的军队呢?这次大同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哪怕他的新军去前线,也不是大同军的对手。

  女真人最多在辽东塞外算得上是一支强军,但面对大同军照样不堪一击。更不要说他们不可能为朝廷下死力,只要稍有伤亡,他们必定会逃回辽东。而且北方的军队都和女真人有死仇,把女真人调到关内,以大同社蛊惑人心的能力,只怕大明北方这点军队都要被他们蛊惑过去了。

  贺涵沉思了半天,最后叹口气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就让臣为您做最后一件事吧。”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2月 3日,辽东,沈阳。

首节 上一节 198/2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