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97节

  刘宗周更是气得浑身发抖,怒吼道:“臣请斩了周延儒这小人。朝廷即便是败给了大同社,那也不过是天命不在我大明,周延儒你这个奸臣却想让异族入关,你这是想让我大明重演当年蒙金之事吗?”

  说完,刘宗周直接冲向了周延儒,想要在这朝堂之上直接打死他。周延儒吓得脸色苍白,拔腿就跑。他年轻力壮,跑起来一时间刘宗周和黄道周追不上。两人跑累了,加上有朝臣在一旁拉着他们,这场闹剧才得以结束。

  周延儒喘着粗气,连忙辩解道:“陛下,臣出此策毫无私心,皆是为了我大明万里江山。”

  崇祯此时的怒火已经压抑不住了,他本以为周延儒是想把丢失北方的黑锅丢在自己身上,却没想到还要把引进异族的黑锅也甩给他。做了这种事,他就要和宋徽宗、宋钦宗这样的昏君一样背负千古骂名。

  崇祯直接冲下龙椅,对着周延儒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在这朝堂之上,有文官动手,武将动手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天子殴打臣子还是第一次出现。

  周延儒吃痛,一边躲闪一边说道:“陛下,臣这也是为了大明的万里江山。”

  但崇祯听到这话更来气了,他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你勾结异族,还说为了朕的江山,朕今日就要打死你这个奸臣。”说着,手中的力气又大了几分。

  这个时候,其他臣子反应过来,纷纷上前拉开了两人。周延儒还想保住自己的名声,继续辩解道:“陛下,这是拯救大明江山唯一的方法,臣无私心呐。”

  崇祯冷哼一声说道:“你说没有私心,只怕是不敢有私心吧,大同军要的是你们的财产,要的是你们的土地,但偏偏就是不要你们,所以你这个奸臣想要投贼无路。”

  崇祯的话让不少人都尴尬,眼神都躲闪起来了,这朝堂上绝大多数人还真有这种想法,要是大同军保证他们的财产和土地,他们早就投降了。

  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有千年的世家,原本游戏规则就是,天下动乱的黑锅要朱氏一家人背负,大家可以轻装上阵,最多老一辈装装大明的忠臣孝子,不出仕大同社,把牌匾立的高高的。年轻一辈没有包袱,可以再次延续家族的荣光。

  偏偏这次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徐晨,他把天下动乱黑锅扣在他们头上,要让他们也陪着朱氏陪葬,更关键的是士绅编造的黑幕给掀开了。

  用直观了当的数字告诉所有人,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士绅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天下动乱,他们才是最主要的根源,大同社要毫不留情的清洗他们,把他们赶下历史的舞台。

  天下怎么会出这样一个愣头青,这种事情怎么能正大光明的写出来,昭告天下的百姓。

  你把这黑幕掀开,你大同社以后如何盘剥天下的百姓,如何延续家族的传承?

  你不会真相信儿子英雄,老子好汉这一套吧,认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和天下万万的草根百姓竞争。

  你这不但是砸了天下士绅的饭碗,也把你大同社的饭碗给砸了,不为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不为家族的延续,你这么玩命打天下做什么?

  大明的大族最恨徐晨这种坏天下规矩的人,就是这些人一步步的推动,让他们的权力日渐衰落。要是老祖宗的规矩还在他们哪里还用努力考科举,直接凭血脉就能继承家族的荣耀。

  魏晋风骨多么让人向往,那是个多美好的时代呀,哪里像现在,做个官还要给朱家当奴才。大同社的徐晨甚至连奴才都不愿意让他们当了,简直是岂有此理!

  周延儒道:“臣万万没有此想法,陛下不信任臣,臣可以告老还乡。”

  崇祯冷笑道:“借师助剿的话不要再说,如果上天要收走大明的天命,我朱氏再做淮左布衣又如何?”

  黄道周和刘宗周两人恭敬行行礼道:“臣也愿意陪着陛下成为一介布衣。”

  不少臣子听到了崇祯皇帝的这番话,内心都在哀嚎,天子你愿意做布衣,但我们可不愿意,历来改朝换代,前朝的皇室能做个布衣,那已经是上上之选了,但我等如果真成了布衣,那家族就彻底无望了。

  尤其是那些从底下爬上来的人,更加明白这条路的艰辛,那是天分,努力,机遇缺一不可,他们即便是重走一遍,都没有把握继续走到这个位置,更不要说新朝还会限制他们的家族。借师助剿,多么好的策略,您为什么就不听呢?

  这场朝会就这样在一片混乱和不欢中散了,大明朝廷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周延儒的提议更是像一颗炸弹,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让君臣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坤宁宫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崇祯满脸怒气,他实在忍不了心中的怒火,随手砸了不少茶盏来发泄。宫女、侍卫和太监们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王承恩担忧地劝道:“陛下,您可不要气坏了身子,这些臣子不值得。”

  崇祯气得满脸通红,大声说道:“满朝皆是奸臣,真后悔没有听贺卿的话,几年前要是组建了保皇党,朕也不会困居在这紫禁城当中。”

  自己现在不仅成了徒有其表的牌坊,还成了背锅的对象,这怎能不让他气愤。

  就在这时,曹化纯匆忙冲进来,大声说道:“陛下,贺总兵的书信。”

  崇祯眼睛一亮,急切地说道:“快拿过来!”他接过贺涵的书信,迫不及待地打开,仔细阅读其中的内容。

  书信中,贺涵根据大明此时的局势,为崇祯划定了出路。虽然当时贺涵还不知道洛阳城已经沦陷,但他根据大明此前的战报,就已经敏锐地判断出洛阳城不可守,甚至直截了当地告诉崇祯,整个北方已经守不住了。

  他建议崇祯放弃北方,从天津卫渡船,南巡江南,这是大明唯一的生机,北方干旱连连已经不可守,但南方却是大明的财政来源,湖广更是大明最大的粮仓,掌握江南朝廷还有喘息之机。

  贺涵还指出,从这次的大战已经可以看出,大明九边将门勋贵已经彻底腐化,难以作为天子的屏障,更不可能抵挡得住大同军。大明即便是有权有粮,但如果军力太差,依旧会守不住江南之地。

  崇祯看到这里,不禁感叹道:“贺卿真是明见万里。”

  他已经知道了洛阳城沦陷的详细情况,了解到大明将门在洛阳沦陷时的所作所为后,他已经不再生气,而是感到无比的绝望。

  这些人已经不能用蠢笨如猪来形容,他们被大明的潜规则固化,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哪怕是傻子,也不会在打仗的时候收缴士兵手中的钱粮。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崇祯彻底对大明圈养了200多年的勋贵和将门失望了。他明白靠这些人,大明的江山再广大,也会被他们全部葬送。

  崇祯继续往下看,贺涵在书信中还提到,陛下去江南之后,若想保住半壁江山,只有和江南的士绅结盟,此战之后,东林党的名声已经彻底臭了,陛下要抓住机会主动组建一个属于陛下的党社,以此稳定江南的政局,避免党政争继续激化。

  同时陛下要放开招兵的限制,由士绅出钱出人组建军队。这些士绅自己组建的军队,不会出现贪污军饷、克扣士兵的情况,大同社要士绅的土地,要士绅的钱财,还要把他们连根拔除,他们没有投降的选择,也没有投降的余地。

  这些由士绅组建军队的战斗意志会比将门组建的士兵更高。至于大明会造成诸侯割据的局面,贺涵告诉崇祯,这些是朝廷还存在才能思考的事情,如果大明的江山都灭亡了,那这些事情就轮到徐晨去解决了。

  陛下不想成为傀儡,要主动抓住兵权,到了江南依靠神机营,重组京营,如此大小相制,再加上大同社在外的威胁,天下的士绅必然会团结在天子身边,如此大明江山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崇祯看完贺涵的书信后,用旁边的蜡烛将书信点燃,看着它慢慢烧成烟灰。他眉头紧锁,心中十分纠结。他能感觉到贺涵是真的为了大明江山殚精竭虑,甚至贺涵为自己想到的出路,连他都觉得是最好的安排,不像周延儒摆明的是让他这个天子为他背锅。但即便贺涵为他考虑这么多,他也有很多顾虑。

  第一,他担心去了江南也未必能保得住大明的半壁江山。大明的军队主力全在长江以北,去了江南哪里还有可战之兵?

  哪怕是士绅要组建军队,朝廷要组建新军,那也是要花时间的,大同社会给他们这个时间?只怕大同军一进攻,江南之兵也会是溃败的局面。

  第二,崇祯不愿意放弃北方这广大的领地。他知道如果这样做了,在后世只怕会和宋徽宗、宋钦宗一样,成为昏君之流。他还是要顾及后世的名声,放弃半壁江山这种重责,只要一想就把崇祯压的喘不过气来。

  第三,江南是东林党的地盘,江南的士绅200多年来一直有不臣之心,他们会像贺涵说的一样,团结在朕的身边?

  崇祯更担心自己去了江南之后,连个傀儡皇帝都做不了。这大半年来,他已经受够了做傀儡皇帝的滋味,不想再继续下去了。

  但如果真想保住大明北方的疆土,他又从哪里找来可战之兵呢?与女真人议和,借师助剿的策略,就如同一个可怕的恶魔,在不断地诱惑他。

  话分两头,出了紫禁城之后,几位东林党的巨头聚在了周延儒的府邸。不过,只剩下钱谦益、文震孟、李标、韩爌几人。黄道周、刘宗周两人已经表示和周延儒割席断袍,不再和他来往,同时他们还宣布退出东林党,以后再也不是东林党人。

  在书房里,周延儒满腹委屈地说道:“借师助剿本就是朝廷现在应对大同贼寇最好的方法。黄道周说某是奸臣,怎么不看看他们自己能不能拿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钱谦益摇了摇头,说道:“女真人臭名远扬,你即便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应该在大庭广众当中说出来,而是应该暗中谋划。”

  李标也说道:“幼玄他们书生意气,自然不理解玉绳你的苦心。”

  他没有那么多矫情,大同军已经快打到他老家了。他知道,到时候抄家上吊、扫大街、挑大粪,总有一条会落到他头上。真让他做这些腌臜之事,他情愿去死。所以在李标看来,借师助剿是权宜之计,可以实行。女真人再野蛮,皇太极也还守着大明的规矩,而大同社却在全面摧毁华夏几千年来的规矩。和女真人比起来,大同社反而更可恶。

第283章 ,矛盾激化,乱象频生

  李标虽然在宽慰周延儒,但他却明白李标这是想拿自己背黑锅,他本以为大部分朝臣都会赞同自己的这个谋划,所以即便是犹豫,但还是说了出来。

  但显然朝堂之上的反应和他的预料完全相反,虽然朝堂上有一部分人赞同他的策略,但这些人大部分不敢公开站队他,反而是否定他提案的人一个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指责他,甚至直接对他拳打脚踢。

  今天在奉天殿上,周延儒惶恐到了极点,差点以为自己要被打死了,这种事情我大明可是有先例的。

  所以他苦笑着指着自己头破血流的头道:“天子不用某的策略,还对某拳打脚踢,某颜面尽失,还有何面目继续站在这朝廷上,某还是不要惹人现眼告老还乡算了。”

  崇祯这是对他动手给了他最好的一个告老还乡的理由了。现在他已经没有半年前的意气风发了,也不再幻想什么宰执天下了,而是想尽早的脱离朝堂这个火坑。

  李标慌张道:“玉绳,朝廷正处于危难之间,你怎么能此时离天子去?”

  钱谦益,文震孟也马上道:“朝廷少不了玉绳主政。”

  他们两拨人的想法各不同,钱谦益他们知道现在朝堂是火坑,但偏偏需要朝廷组织大军继续抵抗大同军,自然不能让周延儒逃离。

  李标的想法就更简单,钱谦益他们还能推动天子南巡,他们还有退路,大同军擅长野战与攻城战,但未必擅长水战,江南未必不能和大同军隔江对峙。

  但直隶的士绅却没有退路,一旦天子南巡,直隶必定会被大同军攻克,他们就被天子和江南士绅出卖了,所以他们只剩下一条路,就是推动朝廷和女真人议和,集中双方20万的精锐和大同军打一仗,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不过和女真人联合这样的名声太臭了,不管大明的江山能不能保得住,推动这项政策的人,青史当中只怕会成为秦桧之流。所以李标需要周延儒来推动这项政策,自然不能让他现在撂挑子了。

  在场的都是人精,周延儒也明白他们是想让自己继续背黑锅,他明白这大半年来东林党做的事情,以及自己拙劣的表现,只怕未来自己少不得沦为奸相之流,但奸相也有等级,要名声臭的和秦桧一样,只怕未来少不得也铸一尊他的铁像长跪不起。

  周延儒道:“汝立兄,小弟才不配位,这半年来可谓是屡屡出错,眼下朝廷的大局只能由兄长你来支撑了,我会向天子提议由兄长你担任大明的新的内阁首辅。”

  “你!!”李标气的眉毛都竖立起来了,一只手指着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通过今天朝堂的举动他也看出来了,虽然对大明最好的出路就是和女真人议和,双方一起对抗大同军。

  但大明朝长期以来的政治正确性,导致了他们不可能承认女真人政权的合法性,谁要触碰这根底线,谁就是奸臣,人人得诛。他养了一辈子的好名声,现在都告老还乡了,半只脚都入土了,这个时候再粘上女真人,他就真要遗臭万年了。

  钱谦益和文震孟两人看看李标,也觉得他是最适合主持大局的人,一来李标不管是从资历还是从威望都适合成为现在的内阁首辅,二就是大同军已经快打到直隶了。他也不得不拼命。

  当然他们也知道议和就要遗臭万年,所以他们也没劝说李标接过这摊烂摊子。这太招人恨了。

  李标冷哼道:“玉绳,你闯下如此滔天大祸就想逃,没那么容易,这首辅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这议和只能在你手中推动,想逃,某保证你走不出京城。”

  周延儒冷笑道:“京城发生的这一切事情,都是某一个人弄出来的!想撕破脸,好呀!大不了我把当初的谋划全抖搂出来,把我东林党做的龌龊事情全抖露出来,我们是如何谋划要害死贺函的,又如何想烧死天子,逼天子退到后宫。”

  而后他指着在场所有人道:“我活不了,你们也不要想活,我拉着你们所有人陪葬,要让你们遗臭万年,以后真有人给我做铁像,你们也少不得要作陪。”

  钱谦益慌张道:“不至于如此,不至于如此,大家都是为了朝廷,何必拼个鱼死网破?”

  周延儒道:“现在某就想退下来,这朝堂你们谁愿待就待,这大明你们谁愿意救谁救。几位兄长你们继续在这商议朝政大事,某要去写致仕的奏折了。”

  说完他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只留下脸色难看的李标等人。

  李标看向周延儒露出想要杀人的目光,这个小人已经到这种境地了,还敢威胁他们。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1月 23日,京城,永定城门外。

  钱谦益,文震孟几人再次来送自己的老朋友黄道周,刘宗周两人。

  钱谦益道:“幼玄,你们何必如此着急南下,还是等局势稳定再说。”

  黄道周却说道:“现在朝廷危急万分,某要回乡招募乡勇,准备保卫大明,现在每一天对朝廷来说都是至关重要,耽搁不得时间。”

  刘宗周叹口气道:“这半年的局势证明我等东林党人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天下还是少不得天子作为主心骨。天子拱垂而治,天下就没了主人,各种祸国殃民的奸臣就会露出他们的嘴脸,祸害朝堂,周延儒有天子压着还算是贤能,但一朝主政却只知道发放俸禄,收买朝臣,排除异己,现在闯下了滔天大祸,又想着急流勇退,甩锅给天子,如此掌权肆无忌惮,遇事推脱不前,朝廷上都是这种揽权推过的大臣,大明如何不会衰败。”

  东林党掌权的这大半年时间,可以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君主立宪制的实验了,只是这个实验的结果非常打脸,也非常让人失望。

  以东林党为首的文臣,掌握大权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己提升待遇俸禄,资政会虽然开了,但并没有解决朝廷财政的危机,军事的危机。甚至他们拙劣的表现,让大明不到一个月时间丢了两个行省。

  可以说当初他们有多期待资政会议,现在就有多失望,资政会没有成为大明救国的良方,反而成为了一剂最狠辣的毒药。

  周延儒更是成为了一个小丑一般的存在,用朝堂的钱说买臣子,遇到事情又不敢担责任。他的表现不但让东林党人失望,也让天下的士绅失望,原来天子拱垂而治,并不能让大明强盛起来,也并不能稳定天下的局势。

  这对黄道周,刘宗两人的刺激极大,大明皇权强盛,他们觉得皇权是压在天下百姓头顶的一座大山,等真没有了这座大山,他们才发现,因为天下不属于他们,文臣更加无法无天,更加会暴露本性,天子不过没管天下半年时间,他们就做蛀空了大明,这要再给他们一点时间,只怕整个天下都要四分五裂。

  所以两人退出了东林党,他们觉得还是要站在天子的一方,天子再昏聩,但也是天下之主,他们行事还是要有所顾忌。不像周延儒之辈,虽掌握权力,但天下不是他们的,行事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皇权最强盛的时期,也是整个大明朝最强盛的时期,所以他们认为皇权强大了,大明才能强大,大明强大了,才能抵抗内外的强敌。

  文震孟想要解释周延儒一个人,不能代表所有东林党人,但这话在他喉舌之间却说不出口,当初周延儒加俸禄,所有东林党人都同意,后面朝廷亏空,却也没有人主动上交多发的俸禄。中原士兵没有军饷纷纷投降,官员却多发了两年的俸禄,这已经成为东林党人的耻辱了,现在在解释还有什么意义?

  几人交流完之后,黄道周和刘宗周两人坐上马车,踏上了去天津卫的道路,他们将去天津卫乘坐海船回福州,在福州招募乡勇,支援朝廷。

  钱谦益看到离开的黄道周,刘宗周两人道:“我等是不是也要离开这京城回到江南。”

  现在京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坑,他不想继续待下去了。他想回到江南早做打算,不管是组建乡勇,继续对抗大同社,还是投靠大同社,都需要他和江南的士绅共同商议。

  文震孟摇头道:“我等还有一个任务要完成,就是劝说天子南巡,大明不能再继续内斗下去了,再内斗下去,我等皆要成为徐晨的阶下囚。只有天子去了江南,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统合江南的各方势力,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对抗大同社。”

  现在的明末和历史线的明末完全不同,不但有大同社这个更加强大的敌人,更重要的是大同社毫不客气的把矛头直指他们,要他们的钱财和土地,要把他们流放到边疆,大同社要在经济和政治上双重清洗他们,没给他们一点政治上的承诺不说,甚至连一点幻想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留。

  这比女真人的剃发异服,更加受到这些大族十倍百倍的仇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的臣子自然想要崇祯南下,但他们最大的阻碍却变成了李标等直隶士绅大族。

首节 上一节 197/2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