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87节
第九师师长张存孟哈哈大笑,说道:“这要是俺拖欠了三个月的军饷,遇到了我们大同军,朝天放一枪,已经算是对得起他朱家天子了。”
高大壮鄙夷道:“关键是下面的士兵欠响了三个月,那些官老爷倒是生活的舒服,不但没有欠俸禄,还多发了两年的俸禄。他们倒是一点都不避讳,某要是明军的士兵,不但不会为那些官老爷们放枪,还会调转枪口一枪打死这些老爷。”
其他武将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气氛变得轻松了一些,他们这一年时间打造装备训练士兵,培训军官,可以说这一年多来一直在为这场大战做准备。
而对面的明军,因为抗击天灾不利,又没有粮食证据灾民,整个中原到处都是义军,他们浪费整整一年的时间,都在消耗军心士气杀戮中原百姓,现在连军饷都欠着。
明军战斗力本就差,大同社的将领都不相信在这种内外交困下,中原的明军还有多少斗力?
徐晨又看向刘永,问道:“现在前线有多少粮草,关中还预存了多少粮草?”
刘永站起身来,恭敬地回答道:“吴县囤积了 200万石粮草,潼关方向则是 400万石,关中各个粮仓还余下 1200万石粮食,现在都在往延安府长安府转运,这些粮草足够 20万大军大战半年时间。”
刘永之所以说半年时间,因为到了 3月份就是春耕时节,大同社只要不想饿死人,那就得停一下战争,放战士和民夫去春耕。
所以这场大战只有不到 6个月时间。如果按照占据整个北方来算的话,从潼关打到扬州刚好 2000余里,大军平均每天要行军 10里,才能达到这个战略目标。
长安到京城的距离也差不多是 2300余里,半年时间想攻占整个北方难度不小,甚至可以说只要被任何一个城池绊住了脚,基本上就不能完成了,所以张献忠才说攻占整个北方是最终的策略,因为想要完成的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那需要明军没有任何一座城池进行激烈的抵抗。
郭铭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他站起身来,双手撑在桌子上,说道:“诸位,我军若能拿下南阳府就打通了南下中原的粮仓。拿下南阳府后,某建议直接到湖广行省购买粮食能有效补充我军的粮草。”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现在大同社有三大粮仓,最大的是关中,不过关中的粮食虽然多,但人口也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结余。
第二大粮仓则是河套地区,三年开发下来,大同市开发出500万亩的田地,能向关中输送500万石粮食。
第三大粮仓则是大明的湖广行省,去年关中地区为了购买湖广行省的粮草,花费了 600万两白银,得到 200多万石粮食,有力的补充了关中的粮草空缺。
在小冰河时期,灾害几乎是全方位的,即便号称大明粮仓的湖广行省,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粮食有一定程度的减产。
不过,在这个时代,没有钱的农户根本不能算人。农户的粮食虽然减产了,但那些大户粮仓当中可是堆满了粮食。
当地哪怕当地饿殍遍地,大户们也不会把粮食白白分给穷人。只有像大同社这种付钱爽快、有强大购买力的买家,才是湖广大户真正喜欢的客户。他们才不管大同社在屠戮士绅这种事,只要能赚到银子就行。所以这两年从湖广运到关中的粮食可谓是络绎不绝。
高大壮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握紧拳头说道:“先让这些人高兴一年,等我们准备好了,会让他们连本带利地偿还。他们现在赚我们的钱,以后都要吐出来!”
张存孟也跟着笑道:“没错,迟早要让这些大户好看。吃了我们的,给我们吐出来;拿了我们的,给我们还回来!”
确定粮草供应充足,徐晨道:“光山西一线就有三条战线,中原也有两个战场,后续战争胜利后,战场更是会变成四个。20多万大军,几千里的战线,我军后勤的压力非常大啊!”
李自成站起身来,眼神坚定地说道:“北方的牧民对这场大战非常踊跃。我已经招募了三万牧民夫,还购买了大量的牛羊。他们将会赶着这些牲口,为第六师提供后勤保障。高明根将会担任北路大军的转运大使,他经验丰富,一定能把后勤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因为有两升的口粮,关中的百姓也非常踊跃地成为民夫,目前已经招募了 5万。延安府到长安,长安到潼关的木轨已经联通。有了木轨之后,运输量提升了 10倍,人手却只有原本的两成,极大的增强了我军的粮草运输能力。
进入中原之后,我们则会招募当地的流民做民夫。我军打得越远,民夫的数量将会越多。”
徐晨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是对我大同社组织力的巨大考验。每攻占一个地方,就要马上组织当地的农户加入到战斗当中。要不然,想要一举占据北方,后勤难以跟上。”
他看向刘永、李文兵两人,目光中充满了信任,说道:“这就要拜托你们了。大同军打到哪座县城,你们就马上安排大同社员来接管县城,组织起百姓为大军运输粮草物资。还是那个老规矩,打下一地,治理一地,清理一地的地主士绅,收缴他们的粮食、土地,以安定农户。”
刘永、李文兵挺直身子,齐声说道:“我等定会为都督管理好后方的事物,定不影响大军征战。”
这些年下来,都督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刘永更是巴不得早一点攻占中原,清洗当地的大户,以这些大户的财产来填补都督府的亏空。
都督府虽然赚钱,但花钱的速度更快,蒸汽抽水机虽然是抗旱的神器,但价格却高昂的连他都心痛,大同社每个月都要花上百万两银子购买这些机械。
加上其他的开支。都督府每个月都要花掉三四百万两白银,现在大同社的银库当中只够三个月的开销。只有打出去,清洗了那些大户,大同社的收支才能平衡,才有银钱赈济那些灾民。
徐晨严肃地说道:“下令给镇北府的孙可望,命他进攻太原镇。第二师贺六,令他进攻山西。命令第八师杨秀头,为大军先锋,进攻陕州。”
“遵命!”众人齐声回应,声音响彻整个都督府。
长安城外,轨道马车一片繁忙景象。轨道马车的载重量本就大,而现在的加强版辎重车,载重更是惊人。每辆车上都堆满了货物,少说也有上万斤。
四匹健硕的马并排站着,马身上的肌肉紧绷,它们喷着粗气,蹄子不安地刨着地面。车夫坐在驾驶座上,手中紧紧握着缰绳,眼神专注。
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响,四匹马同时发力,车子在轨道上缓缓启动,随后速度越来越快。那一辆辆如同小山一般的辎重车,承载着希望和使命,向着中原前进。
车轮与轨道摩擦发出的“哐当”声,仿佛是大战前的激昂鼓点,这场中原战争终于拉开帷幕。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17日。
潼关城墙上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战争的指令如同冰冷的箭矢,迅速下达到了潼关守军耳中。
第八师师长杨秀头接到命令后,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他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高声下令:“全体将士,即刻整军,进攻阌乡县!”
军令如山,第八师的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扛着武器,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阌乡县进发。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
10月 18日,第八师如同一股红色的洪流,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阌乡县下。
杨秀头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目光冷峻地看着眼前的县城。他大手一挥,下令道:“把炮兵团拉上来!”
很快,24门火炮被士兵们推到了城下。这 24门火炮整齐排列,如同钢铁巨兽一般,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其中 12门重型火炮,炮管修长,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这些重型火炮初速高,弹道平直,就像一把把锋利的长剑,适合进行远程打击。
另外 12门则是榴弹炮,炮管相对较短,射程近,但弹道曲线高,适合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它们是大同军在上次大战后吸取经验的成果。以现在城墙的硬度,普通重炮很难将其摧毁,于是重创城墙上的士兵才是关键。所以这种榴弹炮应运而生,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用开花弹来“洗地”,杀伤城墙上的守军。
阌乡县守将张杰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和那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心中不禁一阵慌乱。
他原本还想着抵挡几天,一来对得起自己在朝中为官的叔父,二来也能在同僚面前保住一点颜面。然而,他的幻想很快就被无情地打破了。
杨秀头一声令下:“开炮!”
顿时,火炮声震耳欲聋,浓烟和火光在城下升腾而起。第一轮炮击过后,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城墙上,城墙上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许多士兵被炮弹的气浪掀翻在地,哀号声此起彼伏。
紧接着,第二轮、第三轮炮击接踵而至。开花弹在城墙上炸开,碎片四处飞溅,城墙上顿时变成了一片血海。中低级军官们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们开始私下商议,与其在这里白白送死,不如绑了张杰,开城投降。
张杰看到城楼上的情况,吓得脸色惨白如纸。深知大势已去,再抵抗下去也只是徒劳。于是,他命人举起了白旗,主动投降。
就这样,第八师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轻松攻克了阌乡县。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19日,河南行省,洛阳城。
五省总督府内一片忙碌而惶恐的景象。文武官员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来回奔走,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安。他们担心了一年多的大同贼寇终于发动了进攻,而且攻势极其凶猛,仅仅半天时间就拿下了阌乡县,这让他们感到无比震惊和恐惧。
五省总督孙承宗坐在总督府的大厅里,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怒发冲冠,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考城县士绅,他们究竟想干什么!登州镇的士兵是来支援我们的,他们还有 100门红衣大炮,这可能是决定中原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力量,为什么要把他们逼反?难道他们嫌弃朝廷的压力还不够大吗?”
孙承宗之所以如此气愤,是因为敌人本就强大,而地方官员和士绅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乱,把自己一方的大军给逼反了。
去年他领兵的时候,就有大量的溃兵,那是因为朝廷不给粮饷,把士兵们逼上了绝路。而这次,据说孔有德是因为两只鸡的事情被考城县士绅逼反的。
这哪里是两只鸡的问题,更是是军心士气的问题,光靠中原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大同军,想要抵挡住敌人,只能从北直隶和江南地区调兵。要是再出现像去年勤王之战一样的情况,各地支援军还没到达目的地,就被自己的官员弄得溃败了,那这仗还怎么打?
更加让他忧心忡忡的,各地支援中原的士兵会如何看待此事,中原的士兵又会作何感想。他们舍命保护士绅大族,结果却因为吃了两只鸡就要被杀,这让士兵们如何能心服口服?而大同社最擅长的就是蛊惑军心,现在孔有德占据着考城县,打出了大同的旗帜,还大肆诛杀地方的大族官员,这无疑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一旁的吕维祺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这是刘家的纨绔子弟所为,谁能想到他会闹到军营里去,还把山东的援军给逼反了。但事已至此,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伯符兄还是先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吧。”
孙承宗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说道:“各地官员不许再苛刻援军的粮草,若再发现此类事件,就别怪老夫对当地官员军法处置!”
其实,孙承宗生气的不仅仅是考城县士绅逼反援军这件事,他对东林党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也感到极为恼火。东林党刚掌握权力,不想着如何平息中原的旱灾,却先给官员发放高额的俸禄,一下子就把国库给弄空了,导致地方上的士兵怨气冲天。
还有兵部拨下来的粮草器械也屡屡出问题。粮食里掺杂着沙子,都是腐败变质的陈粮;军火器械破烂不堪,甚至还有木头做的大炮。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大明军队的战备,让孙承宗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他看着眼前忙碌而惶恐的官员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虑,他已经有朝廷覆灭的预感。
第271章 ,无路可选的山西士绅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0月 20日,山西行省,永宁州,青龙渡。
进入10月之后,太阳依旧火热,天空也没多少云彩,但温度却是一日比一日低了,几日前一股寒风吹过,下了零星的小雨之后,永宁州的清晨开始出现薄雾,好像是在宣告北方大地的冬天到来。
曹文诏脸色凝重的看着河对岸,从10月开始,大同军就把营地扎在黄河北岸,对面屯居的各种军事物资越来越多,粮草更是堆积如山,曹文诏谓是一日三惊。
他带领大军一万亲自在东岸驻扎,想要依托这条黄河道来阻挡对面的大同军。但他也不知道,这条黄河天险能阻挡大成军多久?
黄河中段的河道虽然险要,但青龙渡附近却是比较平缓的地区,本来依托几里宽的黄河河道依旧可以阻挡敌人。
但可惜黄河河道水流量变化极大,冬季还会结冰,所以自古以来北方的敌人想打过黄河并不是很艰难的事。
就像现在曹文诏眼前的滚滚黄河水,因为干旱径流量变得极少,加上现在是冬季的枯水期,黄河变成了一条只有几十步宽的小河,对面的大同军把大炮架在河岸上都能打到东岸来。
本来就这点河道已经很难阻挡敌人了,更让曹文诏无奈的是,只要到了11月,就这点河水都会结冰。
曹文博道:“现在黄河干成这样了,已经不足为凭,我们是不是退到永宁城驻守?”
曹文诏苦笑道:“对面有上百门红衣大炮,还会用炸药包来轰炸城门,退守永宁城又能如何?一旦让大同军登上了山西的土地,凭着他们的火炮轰炸,我们又能守多久?
还不如驻守黄河南岸,坚决把大同军挡在北岸。”
因为徐晨弄出炸药包,还开发出各种针对城墙的战术,挖隧道到城墙底下的爆破战术,集中几个炸药包轰炸城门的战术,甚至还有那种警匪片当中经常出现的用炸药贴在墙面的炸墙战术。
这种战术经济,高效,代价小,只要把一个几十斤重的炸药包,用木棍支撑在城墙面上,就可以炸出一个巨大的缺口,然后再沿着这个缺口定向爆破几次,基本上城墙就会炸塌了。
曹文博无奈道:“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兄弟大概率是守不住的。”
曹文诏叹口气道:“尽人事听天命。”
曹文诏这两年守着黄河南岸,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他抓了大量的民夫在南岸挖壕沟,堆土坝,修堡垒,现在黄河南岸可谓是百步一壕沟,五里一堡垒,想要攻克这样的阵地花费的代价不低。
曹文博小心靠近他道:“大哥,战,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我等要不要投降大同社。”
曹文诏想了想摇头道:“我等即便投降,大同社也不会优待我曹家,而且我曹家9代忠良,这个名声不能坏在我们兄弟手中。”
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也不希望大同社打进山西,他们曹家努力了上百年,才在山西行省扎下脚跟,有了土地,有了关系网,在山西也算是一方豪强。
而大同社来到山西会把曹家上百年经营的关系网和积累的财富通通夺走,这是他难以接受的,所以哪怕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他也要把大同社阻挡在山西之外。他让自己侄子加入大同社,不过是想留条退路而已。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黄河西岸传出一阵中气十足的歌声。
曹文诏兄弟脸色难看,他们能从这歌声当中听说大同军战意十足,士气高昂。
而后他看向己方的这些士兵,有人已经开始露出惶恐的神情,胆小者甚至冒出了汗了。
曹文诏明白不能让己方的士气再这样衰落下去,他嘱咐曹文博道:“找当地的大户摊派钱粮来犒赏大军。”
曹文博道:“俺知道了!”
曹文博带着自己的亲卫离开。
而后曹文诏大喊道:“今日开始大家的军饷翻一倍,每日必有一顿肉食,交战之后打死一个大同贼寇,赏银50两,当场发放。”
“将军威武!”明军的士兵纷纷欢呼起来了,赏银和军饷还只能算画大饼,但这肉可是实实在在。
永宁州,刘家。
曹文博带着大兵前来,刘家太公亲自出来接待。
曹文博喝完茶水直接道:“现在大同贼寇即将进攻我山西,军中缺乏粮饷,某家这次来是想让刘太公捐献1万两银子1万石粮食。”
如此狮子大开口,刘太公眉头紧皱道:“今年耿巡抚已经找我家借了3万两银子,我刘家已经没多少钱了。”
曹文博冷笑道:“太公不要不识好歹,大同社要是打进来,太公损失的就不是钱粮了,而是土地和你刘家这上上下下的小命,大同社吊死的大族可比这永平州树都多,没有我们兄弟保护你刘家,太公你就要在附近找一找适合的歪脖子树,方便自己吊上去。
俺这不是和你商量,是在下最后的通牒,明日见不到钱粮就不要怪,某不客气了。”
说完曹文博就走了,一点也不担心刘家敢不拿出这些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