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王牌飞行员

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782节

  这个高度的空气稍显稠密,发动机的声音变得清晰了些。

  远处的天际线上,太行山的轮廓像巨兽的脊背般隆起,身后,黄河早已消失在云层里,泰山一号庞大的机身像一只沉默的巨鸟,朝着群山深处飞去。

  一个多小时过后,泰山一号抵达了太行山脉北部八路军控制的晋察冀根据地,不远处就是预定降落的阜平机场。

  为了降落泰山一号这种大型飞机,在阜平城南的军营,特别将以前的练兵场空出,跑道是用夯土压实的临时场地,边缘还留着未清理的碎石和草根。

  方文不用异能,透过舷窗就能看见跑道尽头插着三杆红旗,那是约定好的“可以降落”信号。

  跑道两侧的八路军战士正挥舞着色彩鲜艳的红布条,布条在空中划出的弧线,给天空这架庞然大物指引。

  方文控制飞机调整机位,降低高度,在下降的同时,起落架液压系统开启,三组机轮从机身腹部缓缓放下。

  下降至 1000米时,方文第一次看清了机场全貌:夯土跑道长不足 1500米,比泰山一号的标准起降距离短了近三分之一,跑道尽头堆着半人高的沙袋,充当简易拦阻装置。

  这是为了降落可能出现的事故准备的。

  当然这个可能性,在方文亲自驾驶的情况下,几乎为零。

  他深吸一口气,将节流阀往回收了半格,发动机转速降了下来。

  飞行速度的减慢,同时也要注意侧风。他以普通飞行员的姿态盯着仪表盘上的风速计,指针在 10节左右摇摆。他微微压下右舵,让机鼻对准跑道中轴线,机翼掠过军营时,带起的气流吹得营地内树木摇晃、野草贴地倒伏。

  而同时,地面上,白云飞正举着望远镜站在指挥台旁,身边的通讯兵背着步话机,天线在风里不停摇晃。

  这是白云飞第一次看到改造后的泰山一号,虽然体型差不多大,但这架飞机和以前的泰山一号简直就是两个样子了。

  对此,白云飞不禁感慨在方文带领下泰山军工的飞机制造实力又提高了。

  飞机缓慢降低高度,距离跑道还有 500米高时,方文放下襟翼,泰山一号的升力突然增加,机身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托了一下。

  他稳住操纵杆,让飞机保持着每秒 3米的下降率,跑道两侧的战士们突然卧倒在地——这是防止发动机尾流卷起飞石伤人。

  驾驶舱前方的挡风玻璃上,沙袋堆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飞机距离地面越来越近。

  主起落架接触地面的瞬间,传来“哐当”一声闷响,机身剧烈颠簸了一下。

  方文按住操纵杆,同时踩下刹车,力度不是很大,刹车的效果需要逐步提升。

  轮胎在夯土地上擦出两道青烟,碎石子被碾得飞溅,跑道旁的树木在快速后移。

  距离沙袋堆还有400米时,飞机的速度慢了下来,最后在距离拦阻装置不到 150米的地方停稳。

  引擎的轰鸣声渐渐平息,方文解开安全带,拿起内部通讯话筒宣布:“安全抵达降落阜平,本次航行结束,龚修能去开后舱门。”

  龚修能打开后舱门的液压装置,机尾裂开,下腹挡板缓缓放下,搭在地面上。

  这时,方文已经来到后舱,第一个从后舱门走出。

  他离开飞机,第一眼就看见白云飞带着几个穿粗布军装的战士跑了过来,仰头看着泰山一号的机翼,眼神里满是惊叹:“这大家伙……怎么感觉漂亮很多。”

  方文乐了,流线型机身带来的美感,比f220那种棱角分明的空中怪兽更容易被人接受。

  他回道:“这叫做流线型设计,为的是让飞机符合空气动力学特性,减少飞行阻力。”

  这时,龚修能在飞机上喊道:“团长,先交接吧。”

  随即,方文领着白云飞踏上后舱门的金属踏板,进入飞机内部。

  在飞机里面,龚修能与白云飞进行了物资核对登记。

  300枚 82毫米火箭弹码得整整齐齐,木箱外的白漆标注着“航空型”和“地面型”字样。

  “每箱 10枚,30箱正好 300枚。”

  方文拍了拍最上层的木箱,介绍道:“推进剂是改良双基药,引信全是机械触发式,在缅北试射过三批,哑弹率控制在 5%以内。”

  随后,龚修能打开了一个木箱子,展示实物。

  火箭弹上用油漆绘制着“泰山军工”和生产编号。

  白云飞身后的几个战士忍不住往前凑了凑,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士兵不禁问道:“听说这种武器很难掌握,上面专门找了我们这几个学生兵来,先生,我们能学会吗?”

  方文点头:“你们读过书,有一定基础,理解能力应该更好些,学习起来会相对容易。具体的教学,等卸货入库后,会有专门的教师为你们进行教导。看那边,就是他们。”

  他指向严怀勋一行人。

  随后,物资清点登记和卸货同时进行,登记完一批物资,就卸载一批,所有物资都运往军营的仓库里存放。

  货物卸载完毕后,方文又前往阜平雷达站,去看看雷达站目前的工作状态,以及他们如何引导2架炮舰机躲避日军飞机飞抵阜平的。

  那些雷达兵严格按照从泰山航校学来的技术,全天监视着附近空域的情况,在确定附近区域没有日军飞机踪迹后,通知延川那边。

  随后,2架炮舰机在延安航空队的护航下,飞抵了阜平水上机场。

  第二天,火箭弹装置的安装和教学开始。

  方文带来的泰山军工工程师们,将4具火箭弹发射器进行凭借组装,一个个发射管通过螺母和铆钉连接起来,组成了完整的发射器。

  这是一个带有液压装置,通过手动操作可以调整射向的16管发射器。

  光有它,没有载具,可不行。

  但在阜平这里,却没有可以搭载它的卡车,需要运到青阳县那边,用缴获的日军卡车进行安装。

  但在这里,为了更好的演示和教学,使用了替代品,2架骡车。

  将其中两具发射器固定在骡车上后,正式教学开始。

  清扫干净的试射场上,放在骡车上的火箭弹发射器、16根黑色铁管子在晨光里泛着冷光,给人一种神秘强大的感觉。

  前来学习的,不光有学识高的学生兵,也有各部队抽调来的炮兵。

  严怀勋用手拍了拍发射管:“都看好了,这 16根管子,每根里能塞一发火箭弹。”

  战士们围成半圈,粗布军装的袖口都卷着,有人手里还攥着没放下的步枪。前排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兵忍不住问:“严同志,这铁管子跟咱的迫击炮比,哪个厉害?”

  “当然是火箭弹厉害。”严怀勋弯腰从木箱里拿出一发火箭弹,“迫击炮是一颗一颗打,这玩意儿,16发能一块儿飞出去,管够小鬼子喝一壶。”他把火箭弹塞进最左边的管子,“咔嗒”一声卡紧,“装弹要注意,尾翼朝后,弹头朝前,别弄反了——弄反了打不了,还会炸膛。”

  “严同志说笑了,我们都是多年的老炮手了,这种问题可不会犯,倒是那些学生兵,你得好生教导下。”一名老兵回道。

  哄笑声传出。

  白云飞冷声道:“战友间的团结友爱你们都忘记了吗?不要嬉皮笑脸破坏学习环境。”

  士兵们连忙端正态度。

  教学正式开始。

  由严怀勋的助手蹲在地上,用白石灰画了个简易的坐标系,横杠标着“左右”,竖杠标着“高低”,以此再结合实际操作,严怀勋出声道:“这液压杆是调方向的,搬这个摇把,管子能左右转,对付跑动的鬼子;那个带刻度的转盘,是调仰角的,刻度越高,打得越远。”他扳动摇把,16根管子缓缓转向左侧,战士们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叹。

  轮到装弹练习时,战士们分成两组,每组 8人。

  一名八路军老炮手第一个,他粗粝的手指捏着火箭弹,却在管口停住了:“这玩意儿有啥忌讳?”

  严怀勋笑了:“放心,在没有装弹前,火箭弹是安全的。装弹时,你们需要拔掉安全插销,但记住,安全操作是必须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不能擅自更改。”

  老炮手点头,再次确认了装填流程,小心谨慎的按照教授的过程操作,将一枚火箭弹装填进了发射管。

  当然,因为是学习,火箭弹是没有拔掉安全插销的。

  这批学员一遍又一遍的学习熟悉着装填过程,这些过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不光要知道,还要背下来,必须一字不差的默写才行。

  通过练习和死记硬背,学员们掌握了装填的技巧。

  随后是实弹发射操作和发射前的测量。

  瞄准练习用的是1000米外的三棵老槐树。

  严怀勋让战士们用标杆和指南针定方向,自己则蹲在地上画射程表:“仰角 10度,打 800米;15度,1200米。这张表给你们抄下来,每天都要背,将它们变成本能,以后需要计算时就会快很多。”

  他指着3棵槐树,“火箭弹是范围攻击,不求精准命中,但必须保证大致目标区域。”

  为了更好的解释,他又换了种说法解释了遍:“打出去的火箭弹会像撒网一样落过去,不用追求每发都中,只要罩住这片地方就行。”

  有个年轻战士突然问:“严同志,这玩意儿发射时动静大不大?”

  “动静大得很。发射时会喷火,声音能传二里地。所以打完就得开车跑,别等着鬼子的炮弹反扑过来。”他拍了拍骡车的木挡板,“现在我们用骡车,那这骡车就是咱的腿,打完就赶车转移,跟鬼子捉迷藏。”

第573章,五台山反围剿联合行动,空中军事侦查

  日头爬到头顶时,严怀勋让学员们赶着骡车到土坡后面,土坡外 1000米外的三棵老槐树就是目标。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个铁皮喇叭,站在发射器旁喊道:“现在教你们算诸元——这可不是瞎打,得让每发火箭弹都落在该去的地方。”

  说明了火箭弹发射需要进行测量过后,他将学员分成三组,分别跟着三名观测员前往预定观测点。

  三组人来到远处的山梁上,躲在草丛中,居高临下观察下方情况。

  严怀勋拿起步话机:“各组报告情况,是否就位?”

  步话机中传来:“甲组就位。”“乙组就位。”“丙组就位。”

  “很好,这是火箭弹观测手的行动准则,抵达目标区域,第一时间进行汇报。接下来,你们进行观测。”

  三方定位开始。

  严怀勋将情况记录下来,并没有开始计算,而是等三组人回来。

  那时候,他才当众演示计算过程,根据三方定位得出了正确的射击诸元。

  由此,再进行射向射角的调整。

  他操作一遍后,又讲解一遍。

  随后,让两个炮手出身的战士出列,按照他的操作步骤来进行。

  虽然两人是炮兵出身,但在八路军中操作的都是小型炮,根本没有火箭弹发射器这么复杂的操作过程。

  他们做了一阵,主动停下:“严教官,我们不行。”

  严怀勋问道:“为什么不行?”

  其中一位坦诚回道:“因为这种武器,和我们以前操作的迫击炮不一样,有些地方我们还不懂,要是不懂装懂乱来,肯定不行。。”

  严怀勋点头,“所以学习非常重要,我再演示一遍。”

  他将火箭弹发射器复位,然后扳动摇把,液压杆发出“吱呀”的声响。

  火箭弹发射器在转动。

  操作的同时,他出声讲解:“不要光顾着转杆,眼睛还要看着刻度盘,我们这次的射击诸元,要求东北25度,到了那个刻度位,就要立即停下。这就叫‘定射向’,跟你们以前给迫击炮校炮一个理,就是范围更大。”

  接下来是仰角调整。严怀勋继续讲解:“射程950米,对应仰角 13度——记着,距离每多 50米,仰角加半度,少 50米就减半度,这账得算明白。”

  一名戴眼镜的学生兵突然举手:“严同志,要是有风呢?比如现在正好刮西风,会不会把弹吹偏?”

首节 上一节 782/7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下一篇:寒霜千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