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244节
新晋诞生的魔法猫头鹰不单单承担了信使的责任,它们还拥有丰富的学识,像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
这些魔法猫头鹰每一只都算是魔法生命,振翅一飞便是千里之远,只需要一个白昼就可以飞遍整个世界,且没有任何兵刃可以伤害的了这些魔法生命。
或许是因为融合了魔力源泉,这座巢穴里面确实诞生了一个只属于魔法生命的小世界,魔法猫头鹰可以在里面繁衍生息,也可以捕捉新的猫头鹰送入其中,蜕变为魔法生命。
眼前这只猫头鹰不单单是第一个蜕变的魔法生命,更是魔法猫头鹰族群的长者。
“从今以后,我希望魔法猫头鹰一族可以听候朕的调遣。”
“他们便是你们的伙伴。”
指引着布鲁斯的目光,李承乾将李君羡等人介绍给了它。
魔法猫头鹰并不需要携带信件,它们只需要记下信息,便可以口述出来,这是绝佳的信使。
如若每一个锦衣卫都拥有一只魔法猫头鹰做为伙伴,那么,消息的传递将会比想象中的更快。
“聆听皇帝陛下的旨意,我以魔法猫头鹰一族长者的身份与你签订契约。”
“我的伙伴!”
布鲁斯飞到了李君羡的肩膀上,无形的魔力为双方建立了一个心灵通道。
“扑棱!扑棱!”
一只接着一只魔法猫头鹰从巢穴中飞出,在场的锦衣缇骑全都和它们签订了契约,那是互为伙伴的约定。
“陛下。”
好不容易接受了这些的李君羡把目光再一次聚集到李承乾身上。
“拿着它,前往昆吾原,交到昆吾手上,它会知道该怎么做。”
“开采出来的玄铁矿、玉髓,内务府会派人送到这里来。”
说话间,李承乾将一个透明的圆球交到了他的手上,里面正是一条中型玉髓矿脉。
“是。”
李君羡如获至宝般捧着它,脚步沉重的离开了这里。
从此以后,锦衣卫不单单有了得力的伙伴,还有了守护骊山的责任。
“陛下。”
匆匆赶来的李淳风、杜荷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发生剧变的骊山。
两只人性化的结界兽再度厮打起来,这一切是那么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内务府从军器寺、工部挖一些铁匠,只要二十岁以下的。”
“李淳风,朕命你从天下道门中挑选擅长炼丹的道士。”
“从今以后,阵法司的驻地就在这西绣岭,东绣岭交予丹药司、炼器司。”
“你需要的阵盘,朕已经命人开采玄铁、玉髓,想来只要有一阶炼器师,应当能批量打造育灵阵盘。”
引着二人的目光,李承乾将《炼器基础》、《炼丹基础》交给了内务府总管大臣杜荷。
“臣必不负陛下期望。”
接过两本修真百艺入门书籍,杜荷郑重应道。
或许《炼器基础》、《炼丹基础》没有《阵法初解》那般玄奥,既是修真百艺,更是功法传承,吃透之后可以在阵法一道上筑基,称之为阵修。
但这两本书籍确是那一方修真大界中,器修、丹修的入门法门,足以为他们叩开修真者的大门。
“陛下。”
“臣这就下去准备。”
李淳风看着西绣岭那一座座建立在灵脉上的亭台楼阁,心思云动。
修真一道免不了灵气,严格意义上来说,火脉、水脉、金脉这都是属于灵脉的一种,眼前的骊山不单单为结界隔绝,竟然还诞生了一条灵脉和一条火脉,着实让人无法想象。
“去休!”
拂了拂手,李承乾没有什么好交代的,只是叮嘱了两只结界兽一声,同样返回了长安太极宫。
第206章 背刺李世民,浩浩荡荡的诸王就封!
贞观十七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长安城张灯结彩,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
日前,水师提督、海国公刘仁轨来报,三万水卒会同十万东夷军已经荡平了倭国,大批倭人被捕捉为奴,送往大唐明码标价售卖,倭国本土成为了水师驻地,迁徙了不少汉人前往居住、生活。
远在中亚,十万康居铁骑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大食的阿拉伯骑兵根本不是对手,一溃再溃。
现如今,大唐已经确立了二十六个行省,直接控制疆域达到了两千万平方公里,间接控制领土不下3500万平方公里,真正可以说占据了东方日出之地,人口超过了万万之数,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宰。
唯一可以勉强抵挡大唐一些时间的只有大食、拜占庭,大唐百姓无一不是昂首挺胸,骄傲如斯。
“父皇。”
太极宫,甘露殿中,一身玄色帝服的李承乾举起酒杯,遥遥敬向李世民。
“嗯?”
一身褚黄圆领袍服的李世民眼睛眯了眯,他的心中隐隐生出了不妙之感。
自那日玄武门之后,李承乾做为大唐皇帝,可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态度如此恭顺。
“陛下,太上皇!”
“臣有奏。”
大宗正李道宗冷不丁的出声,引起了殿内所有人的注意力。
今天是家宴,出现在这里的只有宗室,包括诸藩王、公主及其驸马,李道宗是宗室之中,地位仅次于襄邑王郡李神符的人,他的出言可不简单。
“王叔但可直言。”
没等李世民回神,李承乾直接示意道。
“谢陛下。”
李道宗这才开口道:“如今大唐据有四海八荒,宗室分封海外,仰赖陛下英明。”
“臣斗胆建言,高祖太武皇帝嫡子:息王、巢王无嗣,更无血食奉祀,不符人理伦常。”
“臣请陛下从宗室诸子遴选忠厚之人,承息王、巢王嗣。”
‘???’
一言落下,满殿皆惊。
所有人都露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看着他。
息王何许人也,前隐太子李建成,巢王又是何人?前齐王李元吉,那可是意图将当今太上皇李世民置于死地之人,之所以子嗣断绝,完全是李世民忌惮所为,现在提起这件事不是在戳李世民的心窝子吗?
“王弟意欲何为?”
果不其然,上首的李世民强忍着心中的怒火,沉声质问道。
然而,李道宗不卑不亢的补充道:“若以小宗承继大宗,于礼法不合,臣以为太上皇诸子中,皇十三子、皇十四子宜出继息王、巢王。”
轰隆!
霎时间,整个甘露殿一片死寂。
皇十三子李福、皇十四子李明确实是李世民众多儿子中年岁最小的,不过6、7岁,与太子李厥相仿。
昔日,李世民后宫嫔妃中有大杨妃、小杨妃、杨嫔,大杨妃是前隋公主,诞下汉王李恪、虞王李愔,小杨妃出自弘农杨氏,为皇十三子李福母妃,杨嫔更不用说了,乃是曾经的齐王妃,李元吉的正妻。
李道宗这个提议无疑是在李世民的雷区不断蹦跶,简直是在挑衅李世民。
“混账!”
李世民怒极而笑,把他的儿子出继给李建成、李元吉,这就是赤裸裸的羞辱。
“老臣附议!”
襄邑郡王李神符附和道。
“臣请太上皇施恩。”
少宗正、杞国公李闵一句话把李世民架在了火上烤。
“请太上皇施恩。”
荆郡王李元景、卫郡王李元昌等人最快的出声表态。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聪明的人,也没有绝对的傻子,李道宗若不是得到了陛下的示意,又怎么干明目张胆的提出这样的提议,这不是明摆着得罪太上皇李世民。
在场宗室都还没有分封,他们可不敢得罪陛下,甚至巴不得讨好陛下,换取一块好点的封地。
“好!好!好!”
看到这一幕,李世民咬牙切齿,眼中满是升腾怒火,哪里还会不知道被攻逼宫了。
“陛下。”
“息王妃在殿外求见!”
一名内侍谦卑的上前叩首禀报道。
“请!”
李承乾毫不在意李世民的目光,俯瞰下首,淡淡道。
“诺。”
内侍这才退出了甘露殿。
片刻后,一道素色身影出现在了所有宗室面前,不施粉黛的脸庞难掩雍容之姿,这便是昔日的太子妃郑观音,阔别十余载,大多数人都还记得曾经的她是那般风华正茂。
“参见陛下,太上皇!”
郑观音一入殿,微微欠身行礼。
“皇嫂。”
看着眼前如同死水一般的郑观音,李世民心中悸动一下,面色僵硬。
“妾身请陛下、太上皇怜悯先夫九泉之下凄苦,允准宗室承嗣。”
当着所有宗室的面,郑观音直视李世民,没有丝毫血色的嘴唇中吐出了这样一句话。
上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下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