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95节

  “无他,唯刺激尔!”

  “下个月望日大朝会上,藩王们都回来了。”

  “孤与你一同出面,想必青雀会坐不住。”

  提及此,李承乾嘴角微微勾起了一丝弧度。

  “好。”

  李佑同样眼中露出了一抹异色。

  太极宫,甘露殿。

  “阿耶。”

  “快来抓我呀!”

  银铃般的笑声在殿内响起,李世民陪着粉雕玉琢的新城公主在玩耍,晋阳公主李明达恬静的坐在旁边看着。

  “踏踏.”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殿中的气氛,李君羡火急火燎的闯了进来:“陛下。”

  “嗯?”

  李世民皱了皱眉,看向李明达:“兕子,你带新城先下去。”

  “是,阿耶。”

  李明达乖巧的牵着新城公主的小手,离开了甘露殿。

  “陛下。”

  “太子殿下已至关中。”

  目送着两名公主远去,李君羡连忙禀报道。

  “高明回来了?”

  “他在哪?”

  眼神一凛,李世民迫不及待的问道。

  一年多时间没见,他心中有很多疑惑想要让嫡长子给自己解开。

  “陛下。”

  “太子殿下就在终南山,我们还看见了齐王。”

  “李佑也在。”

  李世民脸色立马变了,齐王造反的背后可是藏了许多东西,这要是被揭露出来,天下还不得一片哗然。

  “他都做了些什么?”

  “禀陛下。”

  李君羡接着汇报道:“太子殿下召见了太子詹事、太子家令、东宫左卫率。”

  ‘岑文本、赵弘智、薛仁贵!’

  用最快的速度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李世民没发现任何端倪,在他看来,这三个人都只是太子的家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恰恰如此,这位大唐皇帝心中愈发疑惑不已,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太子李承乾的性格。

  “最近,长安可曾发生什么事?”

  “长安。”

  李君羡想了想,回道:“陛下,日前,四海商行以十万贯的价格买下了高阳商行。”

  “陈国公、潞国公从蓝田的庄园回到了长安城中的府邸,屡次参加魏王举办的宴会。”

  ‘唰!!!’

  龙目迸射出精光,李世民自顾自的说道:“高阳竟然输了,这场较量的背后看样子是东宫赢了。”

  “侯君集、薛万均站在了青雀一边,这一点,朕倒是不意外。”

  “辅机、褚遂良支持青雀,再加上他们,能不能跟高明掰一掰腕子?”

  ‘.’

  近在咫尺的李君羡把这番话都收入耳中,心中腹谤不已。

  “陛下。”

  “是否要召太子入宫?”

  “不。”

  大手一挥,李世民自信道:“朕很想看看高明究竟能玩出什么把戏。”

  “百骑司密切关注太子动向,不必惊动他。”

  “是。”

  李君羡缓缓退出了甘露殿。

  角落处,潜龙卫统领的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彷佛想窥透李君羡身上的秘密。

  长安,郑国公府。

  从魏徵死后,这座显赫勋贵府邸就闭门谢客,魏徵嫡长子魏叔玉承继了爵位,却并未出仕,今天却迎来了一个客人,一个等候了许久的客人。

  “殿下。”

  “这是家父留下的书信,嘱咐我一定要交到您手上。”

  魏叔玉取出了一卷封好的帛书,双手捧着递上前。

  “嗯。”

  接过帛书,李承乾打开一看,脸上表情变得凝重不已,心神震动。

  这是魏徵在死前写的一封奏章,上面言明了大唐之疾受制于士族,以敦敦善诱的口吻劝谏李承乾做事三思而后行,切不可急躁,并且猜出了他要做什么。

  “汝父一生忠君爱国,孤有愧!”

  李承乾语气沉重的说道。

  “殿下。”

  魏叔玉没想到这位大唐储君竟然会这么说,不禁抬头看向了他。

  “郑国公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

  “若非如此,大唐怎么能这么快恢复实力,获得连场灭国之胜。”

  “孤知晓他的意思,之所以让你现在不出仕,就是希望郑国公府不被风雨惊扰。”

  “孤答应你,要不了多久,朝廷会以谏议大夫一职召你。”

  拍了拍魏叔玉的肩膀,李承乾勉励道。

  “多谢殿下。”

  魏叔玉感激涕零的应道。

  其父魏徵在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当今陛下麾下,初授谏议大夫。

  谏议大夫有二,掌谏谕得失,为正四品下,左谏议大夫归于门下省,右谏议大夫归于中书省,他这个年龄一经入仕就被授予这等高位,不可谓不重视。

  “郑国公一向清廉,又无其它进项。”

  “你虽然承爵,却并无实质意义上的食邑,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着实不易。”

  “来人。”

  李承乾大喝了声。

  “殿下。”

  随从立即取出了一叠田契,放在了桌案上。

  “殿下。”

  “这”

  魏叔玉看得有些愣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管赠多少金银,终究有用完的那一天。”

  “这一千亩地位于渭水河畔,算是孤的赏赐,你可交予族人耕种,亦可收一些佃户。”

  “孤有一件事须得先跟你说清楚,大唐的爵位承袭自孤始,将会走上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文武分明。”

  “所以,你身上这个郑国公爵位很可能会没有。”

  凝视着魏叔玉,李承乾一字一句道。

  “殿下说的哪里话。”

  “大丈夫,功名马上取,这本就不是我自己的东西,交出去又何妨!”

  魏叔玉展现了不一样的气度,对于郑国公爵位没有半点留恋。

  “好。”

  见状,李承乾满意的离开,只留下那一千亩良田的地契。

第171章 亲王云集长安,太子:我要刨世家的根!

  贞观十七年,二月二,龙抬头。

  灞水畔的绿柳一片青翠,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世家子踯躅,春日风光最是灿烂时。

  “哒哒哒!哒哒哒!”

  沉闷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一行肆意的扈从簇拥着车驾自灞桥入帝都。

  “那是邓王?!”

  “又来了一位亲王,这都得有二十个了吧。”

首节 上一节 195/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下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