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533节

  曹操越想越是兴奋,拍案叫道:

  “文和此计,当真是绝妙之极,正好打在了大耳贼的七寸之上。”

  “好好好,朕就用你之策,给大耳贼君臣使一招离间之计!”

  “哈哈哈~~”

  大殿之中,响起了曹操久违的得意大笑声。

  计议就此定下。

  于是曹操一面往并州一线调兵遣将,一面则派大批细作深入汉境,于邺城一线散布流言,发动离间之计。

  …

  邺城,汉皇宫。

  大殿内,刘备与众臣已在商议攻取并州之策。

  众臣主流的意见,自然是分兵五路伐魏。

  其中黄河以南两路,一路自洛阳攻潼关,一路自宛城攻武关。

  此两路兵马,为佯攻,以牵制魏军兵力。

  黄河以北方面,则分为三路,主攻并州。

  一路自河内向西,攻取壶关,一路自常山向西,攻井陉,第三路则自上谷向西,攻取平城。

  三路兵马,最终会师于并州州治晋阳城下。

  “朕的意思是,由朕率十万大军攻打壶关,由翼德率十万大军攻井陉,平城方面则由伯温统帅十万大军,自上谷郡攻取。”

  “黄河以南两路兵马,则由云长节制,牵制曹贼雍州之兵。”

  “伯尔等以为如何?”

  刘备给出了初步部署,目光看向萧和等众臣。

  未等萧和表态,庞统最先一拱手:

  “陛下,臣以为,以曹操之谋略,应该不难推断出,我军将以并州作为主攻方向。”

  “近来伪魏于井陉,平城等方向不断增兵,日夜加固关隘城池,应该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且曹操已令夏侯惇坐镇晋阳,节制并州诸军,也证明曹操对并州防御的重视。”

  “如此,则井陉,壶关,平城等关隘要城,必会屯有重兵,存有充足之粮草,做好了与我军鏖战的充分准备。”

  “而井陉等三处关隘,有太行山之险,不利于我大兵团展开,不利于用计,更不利于粮草转运。”

  “有此三不利,想要速战速决只怕殊为不易。”

  “一旦僵持数月,天气转暖雪融雨降,则太行山势必会变的道路泥泞难行,我粮草转运则将倍加不易。”

  “臣只怕到那时候,我们这场起倾国之兵的伐魏之战,就有无功而返的可能呀。”

  庞统一番分析,点出了此战的利弊。

  刘备目光盯着地图,听着庞统所言不住的点头,原本志在必得的脸色间,渐渐蒙上了一层阴云。

第404章 避实就虚,大司马此计神来之笔也!曹贼离间?咱就将计就计!

  “士元言之有理,并州不比冀州,其有太行山之险,一旦久攻不下,形势只会不利于我军。”

  “看来这三路攻取并州的战略,还需要再好好议一议,这一战绝不能如曹贼所盼,打成一场僵持不下的鏖战。”

  刘备认可了庞统顾虑,目光望向了众臣:

  “伯温,孔明,士元所说,你们怎么看?”

  诸葛亮盯着沙盘,若有所思。

  萧和目光俯视着沙盘,手指轻捻着下巴,同样在沉思不语。

  此刻他的脑子是飞速运转,思索着千百年来,攻取并州的种种成功案例。

  良久后,眼眸中精光一闪,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

  “陛下,臣在想,我们这三路兵马,皆是从东向西进攻并州,意图会师于晋阳。”

  “然则通往晋阳之路,可并非只有这么三条,我们为何陷入思维定式,非要自东向西发动攻势呢?”

  萧和指着沙盘,忽然语气别有意味的说道。

  众人神色一动,目光不约而同的转向了萧和。

  诸葛亮最先眼神闪烁,似乎领悟了萧和些许言外玄机。

  “伯温,朕不太明白,我们不自东向西攻取并州,又从哪里进攻?”

  刘备眼神茫然。

  萧和抬起手来,不紧不慢的向着沙盘西南方向一指:

  “陛下,臣以为,我们可以自南向北,从河东北上,直取晋阳嘛。”

  河东!

  刘备的目光,猛的落在沙盘西南角上。

  河东郡,北接晋阳,西连长安,乃并州与关中交接所在。

  如果把关中比作大腿,并州比作小腿,则河东郡正相当于膝盖关节处。

  “陛下,伯温所言极是!”

  “自东向西进攻并州,中间有太行山之险,自然攻之不易。”

  “而自河东北上攻取并州,则其地形相对平坦开阔,有利于我大兵团展开,发挥我兵力优势。”

  “且自河东北上,还有汾水直通晋阳,我粮草转运就能有水运之便,不受降雨道路泥泞之影响。”

  “由河东攻取并州,确实可谓‘捷径’也!”

  最先领悟玄机的诸葛亮,羽扇指着沙盘欣喜的描述起来。

  刘备蓦然省悟,眼前豁然开朗,惊喜的目光急望向萧和。

  “丞相所言,正是臣的意思。”

  萧和点头一笑,遂不再铺垫,指着沙盘详述道:

  “臣的战略是,依原定计划,继续以三路兵马攻打平城,井陉及壶关一线,令曹贼认定我们要自东向西攻打并州。”

  “待魏军兵马皆已被调动时,却以一支步骑精锐之师,走黄河水路星夜兼程西进,于河内西南方向登陆,尔后直趋箕关,出其不意破之!”

  “箕关一破,我军便可长驱直入,杀入河东郡!”

  “若能抢在曹贼反应过来前,我们将河东郡拿下,便能一举斩断雍凉与并州之联系。”

  “到时我们将蒲坂,龙门等诸渡口一封,大军沿汾水北上,自可从容攻取晋阳,进而拿下整个并州!”

  萧和将全盘计策,尽数托出。

  殿中一片沸腾,众人的目光,齐聚向了那座不起眼的小关“箕关”之上。

  此关位于王屋山间,乃是河东与河内两郡陆上通道的必经关隘。

  “陛下,大司马此计,深得出奇制胜之妙啊!”

  庞统眼眸放亮,指着沙盘兴奋道:

  “伪魏兵力有限,只能将兵马用在刀刃之上,并州方面的驻军,多数会部署于井陉关,壶关,平城一线。”

  “其有限的机动兵力,应该也会部署于三辅一线,重点防范我军声东西击,佯攻并州而实攻关中。”

  “似箕关这种不在我军进攻路线上的小关,势必不会屯有多少兵马。”

  “倘若我们能出奇不意奔袭箕关,臣以为至少有七到八成胜算,可拿下箕关!”

  陆逊也一指河东所在,补充道:

  “自河东北上,地势远比太行山平坦开阔,还有汾水水运之便,定能速战速决拿下晋阳。”

  “晋阳一下,并州定也!”

  “陛下,大司马这一计,避实而就虚,瞒天而过海,实乃神来之笔啊!”

  众人各抒己见,皆是赞同萧和之计。

  刘备脸上云开雾散,哈哈一笑,欣然道:

  “好好好,好一道满天过海,避实就虚之计。”

  “好,朕就用伯温之计,奇袭箕关,夺取河东,自南向北攻取晋阳!”

  伐取并州战略,就此敲定。

  接下来,就是由谁来统帅这路奇兵,奔袭箕关。

  刘备身为天子,自然不能按兵不动,否则势必会引起曹操警觉。

  而这一战关系重大,非得一位百战百胜之将统帅才行。

  放眼大汉众臣,敢称百战必胜者,自然非萧和莫属。

  刘备遂决定调整战略,由赵云陆逊统帅北路军,自上谷进攻平城一线。

  萧和则留镇于邺城,待时机成熟,速统步骑精锐奔袭箕关。

  “陛下,臣以为这样部署不妥。”

  “天下人皆知大司马战无不胜,且陛下每战必有大司马参与,或随军为陛下出谋献策,或亲统一军攻城掠地。”

  “倘若此番伐魏,大司马却一反常态留于邺城,没有参战,势必会引起曹贼警惕。”

  庞统率先点出了刘备部署中的破绽。

  刘备恍悟,微微点头,眉头凝起。

  这就有点棘手了。

  不用萧和吧,用谁都不敢保证有必胜把握。

  用萧和吧,又容易引起曹贼警惕,极有可能推算出萧和这一计。

首节 上一节 533/5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