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531节

  关羽拭去眼角泪光,扶住了刘备一臂。

  张飞也哈哈一笑,将刘备另一手扶住。

  刘备欣慰大笑,便将两位兄弟的手紧紧抓住,大步向高台走去。

  两翼群臣尽皆躬身,迎接刘备踏上高台。

  祭台之上。

  萧和,诸葛亮,糜竺三人,早已等候在此。

  纯论功劳,文臣之中,没有谁比这三人功劳更高了。

  糜竺乃是在刘备痛失徐州时,倾家荡产支持,帮他渡过了人生中最黑暗艰难的时刻。

  诸葛亮则是在他客居荆州,浑浑噩噩之时出山,以隆中对为他指明了方向,这十余年的征战中,更是坐镇后方,为他源源不断输送粮草兵源。

  至于萧和,那就更不用说了。

  刘备目光看过糜竺,看过诸葛亮,最后落在了萧和身上。

  当年樊城初见时的一幕,不禁浮现于眼前。

  若非当年自己的侄女关银屏,从山里捡回来的这位仙人弟子,自己就不会发动奇袭襄阳之战,就不可能奇迹般击退十五万南侵曹军。

  下荆州,取江东,伐中原,收河北…

  直至今日,雄踞九州,拥兵四十万,登基称帝,君临天下!

  没有萧和,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当此登基称帝之时,刘备再次审视萧和,心中不禁产生一个无比强烈的念头:

  这萧伯温,必是大汉列祖列宗在天有灵,降下的世外仙神,来辅佐自己这个刘氏子孙,力挽天倾,再造大汉!

  “陛下,莫要误了吉时才是。”

  萧和笑看着刘备,轻声出言提醒道。

  刘备心头微微一震,思绪这才回到了现实,强行压制住了心中翻江倒海的感慨。

  “开始吧。”

  平静下心绪后,刘备脸上恢复了王者气度,向着三位大臣微微拂手。

  于是。

  糜竺便将事先拟好的祭天之文展开,面对苍天百官,十万将士,高声宣读。

  随后,诸葛亮则亲自动手,为刘备披换龙袍,加戴玉冠。

  到最后,萧和则双手捧着传国玉玺,进献给了刘备。

  刘备小心翼翼接过传国玉玺。

  那一枚玉玺并不重,但在刘备接在手中的一瞬间,却让他感受到了一股沉甸甸的重量。

  仿若这整个天下,都交在了他手中!

  “这天下,今日起,由我刘备来守护…”

  望着手中玉玺,望着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刘备心中暗暗起誓。

  尔后,手握玉玺,转身面向群臣。

  身居高台之上,如若身居九天,俯视台下众臣,俯视十万将士,俯视天下万民。

  君临九州万方,掌控乾坤的帝王霸道之势,骤然间狂烧而起。

  “臣拜叩大汉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和整理衣冠,带头向着刘备深深一拜。

  诸葛亮和糜竺紧随其后,向着刘备一拜。

  高台之下。

  文武百官,十万将士,轰然下拜,齐声高呼。

  “拜见大汉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拜见大汉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邺城之内,万千士民皆知今日乃刘备登基大典,皆是翘首望向南面。

  当听到城外传来的万岁声时,他们便知大典已毕。

  于是,满城的士卒,皆也向祭台方向跪拜,山呼万岁。

  数十万人齐拜大汉天子,一声声万岁之声,令天地变色。

  刘备屹立于高台之上,手托着传国玉玺,俯瞰万里江山,倾听着万千臣民山呼万岁,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往昔种种,这数十年来走过的路,交过手的敌人,一一在眼前浮现。

  遥想当年,我刘备一介草民,诸侯讨董我连坐次都没有。

  可多年以后,袁绍,袁术,孙坚,吕布…一个个名震天下,威慑四方的强者,皆已一一陨落。

  唯我刘备笑到了最后,更以天子身份,站在这里受万民伏拜!

  这便是天命吗?

  他笑了。

  …

  时年春,楚王刘备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年号洪武。

第402章 大汉天子:封萧和为大司马,晋爵济北郡侯,食邑五千户!

  洪武的年号,乃是萧和进献。

  原本刘备想要选择“章武”为年号。

  萧和却认为,刘备以草根布衣出身,奋斗半生,在年近六旬之时开创帝业,其难度可与后世那位大明太祖相媲美。

  刘备的功业经历,绝对配得上洪武这个年号。

  登基大典结束,刘备第一件事,自然是大封群臣。

  刘熙让位有功,降为山阳王,食邑万户,授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之权,于封国内依旧保留天子仪仗。

  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等文臣武将,原本的官职都是楚王国官职,并非汉官。

  如今刘备继承大统,登基称帝,自然便要授与他们相应的汉朝官职。

  如原本关羽的楚国大将军,顺理成章便升任汉朝大将军。

  只是从楚国大将军,到汉朝大将军,官名虽有所变化,权力却并无多少变化。

  于是刘备便在爵位上,对众臣进行了补偿。

  凡文臣武将,爵位皆在原有基础上晋升一级,如关羽便由原先的乡侯,晋升为了县侯。

  诸葛亮则以萧何之功,由原来的楚国国相,升为了汉朝丞相,总揽政事,为文臣之首。

  唯一例外的便是萧和。

  刘备将他的官职,由原先的楚国太尉,升格为了汉朝大司马。

  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与大将军同为武官之首。

  大司马掌武事,有调兵之权,大将军掌征伐,有统军之权。

  此时萧和官职,名义上已与岳丈关羽齐平,甚至还略高。

  除了官职之外,便是爵位。

  萧和的爵位,在刘备称王之后,已经晋爵到县侯。

  当时楚国上下,唯萧和一人爵位是县侯,就连关羽也只是一个乡侯。

  而今关羽等爵位已晋升到县侯,萧和的爵位不可能不升。

  只是县侯再往上升,那就是国公了!

  刘备最初便有封萧和为公的意思。

  萧和自然是坚辞不授,态度决绝的拒绝。

  那可是公爵啊,他怎么敢接。

  公与县侯,虽只有一级之差,却有天壤之差。

  公可建国,自选百官!

  刘备也好,曹操也罢,皆是从封公建国开始,踏出了称帝的第一步。

  你身为臣子,却晋封国公,你是几个意思?

  难不成你也想走天子刘备走过的老路?

  萧和何等的精明,哪怕知道老刘对他是绝对的信任,并无丝毫猜忌,却也绝不可能越过那一道界限,接受公爵的封授。

  萧和坚辞不授的态度,却让刘备有些头疼了。

  萧和的顾虑他自然清楚,可若不给萧和晋爵,他心里边又过意不去。

  于是在几经权衡思索后,刘备是灵光一闪,特意为萧和在县侯与国公之间,新创了一个“郡侯”的爵位。

  如此既能令萧和避嫌,又能满足他给萧和晋爵的执念,可谓是两全其美。

  老刘这一片苦心,萧和着实是心中感动。

  到了这般地步,若再坚持拒绝,那就是不给天子面子,不能体会天子一片圣心。

  于是萧和在两度婉拒之后,终究是接受了刘备封赐,晋爵为济北郡侯,食邑五千户。

  大封群臣之后,便是册封皇后与太子。

  皇后方面,糜氏作为正妻,膝下又有刘裕这位皇子,糜氏一族又有从龙之功,毫无争议的被立为了皇后。

  至于太子立谁,却让刘备犯了难。

  长子刘禅已痴呆,自然不可能立为太子。

首节 上一节 531/5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