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496节

  萧和现阶段不想就百姓挨饿问题,跟老刘探讨的太细,果断将话题引回了现实。

  刘备思绪回到眼前,遂是点头道:

  “伯温言之有理,好,就这么定了吧。”

  “待秋后结束,孤亲率大军北攻易京,再令我们的海军走渤海直插幽州腹地,令曹贼的易京防线无用武之地!”

  战略就此定下。

  刘备遂传下诏令,命三十万府兵尽归鹰扬府,休整同时为秋收做准备。

  同时又诏令陆逊,甘宁,朱桓等前往青州,为走渤海奔袭幽州备战。

  紧接着,于冀州推行均田制和府兵制的诏令,也发往了各郡国。

  冀州士族豪强之甚,可谓是冠绝天下。

  此前无论袁绍当政,还是曹操掌权,对冀州士族豪强无不是极尽拉拢。

  曹操退守河北后,为得冀州士族支持,更是大肆提拔重用冀州士人,代替原先的颍川士人,充当国之柱石。

  这使得伪魏三公九卿之中,有半数出自于冀州。

  这些冀州士卒豪强投桃报李,出兵出粮是全力支持曹操。

  可惜黎阳一战,邺城一战,前后折损七八万兵马,曹操几乎将冀州兵折损殆尽。

  冀州士族豪强们,因此元气大伤,实力遭受重创。

  于是在刘备推行两制之时,冀州士族豪强们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只能忍气吞声,乖乖的就范。

  两制因此得以顺利推行。

  各郡国的士族豪强,不得不将窃占的无主弃田,尽数吐出来被收归官有。

  数以万顷计的良田沃土,尽数被赐给了冀州青壮百姓。

  在均田制的激励下,冀州各郡国的百姓,争先恐后加入府兵序列。

  短短数月间,冀州各鹰扬府登记在册的府兵,便已爆涨到七万之众。

  冀州人心,光速归刘!

  而推行两制的同时,另一件大事也在进行:

  迁都!

  现下天下未定,伪魏未灭,国都的选定自然当以方便伐魏优先。

  先前为方便攻取河北,大楚国都便从应天迁至了许昌。

  现下为攻取幽州,国都自然要就近迁于邺城。

  于是迁都诏令传下,留守邺城的诸公子后妃,及文武百官,便尽数北上迁至邺城。

  楚都迁往邺城,许昌便就此空了下来。

  诸葛亮便奉刘备诏令,护送着太后及天子皇后,自应天北上还都许昌。

  毕竟现下刘备已收复大半个北方,仍将天子置留于江东一隅也不合适,容易遭人诽议。

  现下许昌空出来了,天子还都中原,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当刘备迁都邺城,为北攻幽州做准备时,曹操也在夜以继日的修筑易京。

  为保住幽州,曹操人一到幽州,便下令征发数万百姓,担土抬石疯狂的加固易京。

  原本为防不时之需,曹操在退守河北之时,便已着手重修易京防线。

  现下退保幽州后,曹操在易京防线原有的基础上,又大兴土本,鞭笞着幽州百姓,夜以继日的加固。

  曹操也很清楚,秋收过后,刘备必会尽起倾国之兵北上来攻。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邺城。

  关银屏率领着一队精锐,护送着一辆马车,停在了四公子府前。

  萧和下了马车,胳膊里还夹着几本书,在关银屏的陪同下踏入府中。

  两月前的那场君臣对话,萧和答应了做四公子刘裕的授业老师,既然答应了自然就要履行承诺。

  现下秋收刚刚开始,离大军北征还有一段时间,这位四公子也已迁至了邺城安顿下来。

  萧和便想着在北征之前,抽得空隙前来为刘裕授课传道。

  顺便也亲眼看看,这位传闻中天赋异禀,有着和曹冲一样“神童”之名的四公子,资质究竟如何。

  一路穿堂过廊来到内院,一眼看到一位孩童,正蹲在院子里怔怔出神。

  那位稚气之中带着几分英气的孩童,自然便是四公子刘裕了。

  左右侍卫见萧和到了,忙要出言提醒。

  萧和却抬手打断,示意他们莫要惊扰了刘裕。

  侍卫们只得闭口,萧和便轻步走入院中,饶有兴致的观察起了刘裕。

  此时的刘裕,正蹲在地上,手托着腮帮,聚精会神的望着院子角落里的一棵苹果树发呆。

  那微微眯起的双眼中,弥散着一丝困惑,眉头也深深皱起,似乎在琢磨着什么。

  “砰!”

  一枚熟透了的苹果掉落,正掉在了刘裕的头顶上。

  刘裕却是顾不得痛,摸着头顶一会低头看看地上的苹果,一会又抬头看看天空,眼神似乎是发现了什么困惑却又新奇未解之事。

  “有意思…”

  萧和嘴角微扬,遂是笑问道:

  “四公子从这苹果上是看出了什么古怪么?”

  刘裕回头见是萧和到了,忙是礼了礼衣冠,恭恭敬敬一揖:

  “裕拜见萧太尉…不,拜见老师。”

  这孩子虽少,却甚懂礼数,在萧和而前不敢摆半点楚王之子的架子。

  萧和忙上前一步将他扶起,言明了自己此行之目的。

  刘裕一听萧和要给自己授业,顿时喜不自胜,忙是请萧和入堂。

  “适才臣进来时,瞧见公子你盯着这苹果树出神,被掉落的苹果砸到后,眼神还甚是困惑,不知公子你想到了什么?”

  萧和却回头指着那颗苹果树问道。

  刘裕眼眸一亮,忙一拱手:

  “父王说老师你于世间之事无所不知,学生正有一件事想不通,想要老师帮我解惑。”

  萧和微微拂手,示意刘裕说出他的困惑。

  这位五岁的小公子,便指着那苹果树道:

  “学生想不通,这苹果掉下来时,为何是向下掉落在地上,而不是朝上掉向天空?”

第367章 刘备:世外仙学好啊,得学!四十万楚军,踏平幽州,干翻曹贼!

  “这孩子…有想法啊?”

  萧和眼眸放亮,重新打量眼前的孩童,眸中透出一丝惊喜。

  华夏自古以来,可称神童之人不在少数。

  比如已死的曹冲,比如后世解缙。

  可这些神童展现出来的天赋,大多是在诗文方面,比如八岁就能作诗之类。

  眼前刘裕的天赋,却与那些个神童截然不同。

  这孩子竟然能问出,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掉这种“奇葩”问题。

  此问一出,若换作别人,自然是轰堂大笑,回一句:

  傻孩子,苹果又没长翅膀,怎么可能往天上掉?

  萧和却没有笑,脑海中瞬间迸出一个念头:

  此子,乃可造之才啊。

  自己肚子里藏的那些什么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奇言怪论”,终于是后继有人,能传播下去了。

  “噗~~”

  身旁的关银屏果然忍俊不禁,笑出了声来。

  刘裕茫然看向关银屏,问道:

  “银屏姐姐,你笑什么呢,难道你也知道为啥苹果不往天上掉?”

  关银屏上前拍了拍刘裕脑壳,笑道:

  “傻小子,以后可别问这种傻问题了,不然外人还以为你这楚王四公子是个傻子呢。”

  刘裕摸着后脑壳,脸色茫然。

  “夫人此言差矣,四公子怎么会是傻子呢,依为夫之见,四公子可是古今少有的奇才!”

  萧和却一本正经的将关银屏驳了回去。

  这回轮到了关银屏一脸茫然。

  “四公子,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

  萧和则捡起地上苹果,指了指脚下地面道:

  “这苹果之所以往地上掉,不往天上掉,是因为咱们脚下的大地对咱们有引力,笼统来讲,也可称之为重力。”

  “正是这股重力,把我们吸在了地上,也把苹果拉向了地面。”

  刘裕眼眸放亮,仿若打开了新世界之窗,忙问道:

首节 上一节 496/5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