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1079节

  “我大唐和吐蕃多年战争,还没有杀到高原的核心区域,就已经耗费巨大,死伤无数了。”

  “如果真的让我大唐的边军将士,直捣拉萨的话。”

  “那这中途得付出多少的牺牲?”

  “就连朕这种铁石心肠之人,亦是难以想象!”

  “但如果,在我大唐真的有一条顺畅的道路,可以运送士兵和物资前往高原的话。”

  “那战略意义太大了。”

  “战略优势也太大了。”

  “朕甚至敢 100%的打包票。”

  “就凭这条铁路,就一定能够彻底的平定吐蕃问题!”

  “让我大唐,从此再也不用面对西部高原上的吐蕃敌军!”

  ……

  李隆基畅想着,假如大唐拥有直通吐蕃的铁路,会是如何的有利。

  同时也更加的好奇。

  这条天路,到底是如何修建的呢?

  ……

  【修路好处多,这谁都知道。】

  【但是在世界屋脊上修铁路,谈何容易?】

  【青藏铁路的修建,被国际工程界称为世界级难题。】

  【它面临三大致命挑战:冻土、缺氧、生态脆弱。】

  【青藏高原的冻土不是普通的冻土,而是高温冻土。】

  【它的温度接近冰点,稍有升温就会融化,导致地面沉降;】

  【而到了冬季,冻土又会膨胀,使路基变形。】

  【这种反复的冻融循环,会让铁路轨道扭曲、断裂,甚至引发列车脱轨。】

  【全球在冻土区修建铁路的历史,已有百年。】

  【但几乎所有冻土铁路,都饱受病害困扰。】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病害率高达45%;】

  【美国的阿拉斯加铁路,也常年面临冻土融化的威胁。】

  【而青藏铁路要穿越550公里的连续冻土带,比世界上任何一条冻土铁路都要长。】

  【修建铁路,离不开大量的工人。】

  【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温极低,冬季平均气温可达零下20多摄氏度,部分地区甚至能低至零下30摄氏度。】

  【极端气温更是可达零下40度!】

  【沿线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

  【再加上青藏铁路沿线大风频繁,每年大风日数可达50-150天,风速常常超过每秒20米。】

  【在这样的环境下,普通人连走路都会气喘吁吁。】

  【更别说进行高强度施工。】

  【过去,我国修建川藏和青藏公路时,平均每修1公里就有1人牺牲。】

  【不仅是人扛不住,施工设备的润滑油会凝固,机械零部件易损坏。】

  【在铁路建设中,如何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这将成为最严峻的挑战。】

  【第三大问题是生态问题。】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经不起太多折腾。】

  【铁路建设一旦破坏这里的生态,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铁路沿线大多是草地和山脉,铁轨铺设会对草场造成破坏。】

  【高原上的草生长极为缓慢,薄薄的一层草皮可能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长成,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极为困难。】

  【青藏高原还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的发源地。】

  【一旦产生生态破坏,甚至会影响全国的环境。】

  【世界上一些国家,曾借此对我国修建青藏铁路进行无端攻击。】

  【在国际上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天幕上给出了诸多的困难,特别是配合三维地图。

  更是能让人看清楚,这铁路的沿线是多么的险峻。

  弹幕也纷纷飞出。

  《美国旅行家、作家,保罗·索鲁说过:只要还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以当时的思路看,确实不可能修建。》

  《这条路线我知道,胡八一在这挖过隧道。》

  《这地形图看着太吓人了,咋修的啊?》

  《看模型图就被震撼到了,难以想象实地工作人员是如何建立的,致敬。》

  《施工疲劳加上缺氧和低温,所以等到50年后才能修啊。》

  《当年建国不久,青藏、川藏公路牺牲了几千子弟兵,但青藏铁路修建就完全保障了。》

  《这题我熟,难度确实很大,但接下来……且看铁道队开秀!》

第861章 铁路穿棉袄?青藏铁路是如何建成的?

  天幕继续。

  【可以看到,在高原环境修建如此大规模的铁路,难度是相当之高。】

  【但我们知道,青藏铁路最终是修建成功了的。】

  【那么,我国是如何破解这条不可能的任务的?】

  【首先冻土难题。】

  【传统的冻土铁路采取“被动保温”策略,比如在路基下铺设保温材料,但这只能延缓冻土融化,无法根治问题。】

  【中国工程师反其道而行,提出了“主动降温”理念——让冻土永远保持低温。】

  【因为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冻土在零下2℃时相对稳定。】

  【高于这个温度就可能对铁路产生影响。】

  【建设者们使用了大量的保温板。】

  【保温板能够有效阻止热量传递,让冻土始终处于低温稳定状态。】

  【就像给冻土穿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袄。】

  【同时,散热棒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散热棒就像一个小型空调,当冻土温度升高时,它能将热量散发出去,保持冻土的稳定性。】

  【据统计,在采用保温板和散热棒的路段,冻土病害发生率降低了80%以上。】

  【在冻土最不稳定的地区,则直接修建桥梁。】

  【让铁路悬浮在空中,避免冻土融化影响路基。】

  【比如青藏铁路最长的清水河特桥,全长11.7公里,就是为了避开冻土而建。】

  【再加上碎石通风路基,在路基中铺设碎石层,利用空气对流散热等辅助手段。】

  【这些创新,让青藏铁路的冻土段,稳定性远超国外同类工程。】

  【列车时速可达100公里以上,远超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60公里限速。】

  【其次是高原生存问题。】

  【为了应对高原缺氧,中国在铁路沿线建立了全球最密集的高原医疗网络。】

  【每10公里设一个医疗点,全线配备高压氧舱。】

  【在施工营地,配备了高压氧舱,施工人员定期进去吸氧,缓解高原反应。】

  【在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中国研发了世界首台高原制氧机。】

  【每小时可生产24立方米氧气,让隧道内的氧气含量接近平原水平。】

  【并且,所有工人上岗前必须进行阶梯式适应。】

  【先在低海拔训练,再逐步进入高原,避免急性高原病。】

  【这些措施,让青藏铁路的建设奇迹般地实现了“零高原病死亡”,创造了世界工程史上的纪录】

  天幕外。

  唐朝。

  李世民看到天幕的画面中,工人们在高原环境下奋力工作。

  看到在铁路沿线的散热棒。

  看到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铁路基础路线。

  虽然李世民自己,并不是什么专业的道路修建人材。

  但还是忍不住的为道路修建的匠心,而深深的惊叹。

  “精妙,奇妙!原来在那吐蕃的高原上,还能这样修路?”

  “给路穿上棉袄,这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他简直就是个天才!”

首节 上一节 1079/1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