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1038节
《德雷克啊,确实不好走,我玩大航海都不愿意走这。》
《为啥不走麦哲伦海峡,靠岸更近更安全啊。》
《麦哲伦海峡更难走,风大浪急,暗礁遍布,冰山也多。》
《德雷克海峡刚地震了。》
《看地图德雷克海峡的形状很奇怪,就像是被暴力撞开的大陆。》
《好想去体验下这么大的浪。》
《如果我在德雷克海峡上修道大桥会怎么样?》
天幕外。
隋朝。
大隋水神杨素,看到天幕上的画面,也是不住的惊叹。
“好个鬼门关!“
“比老夫当年渡长江时的风浪还要凶险十倍!“
“若陛下允准,老夫真想带五万精兵去会会这咆哮西风带!”杨素开起了玩笑。
然后也不由得叹道:
“我大隋正在筹备征倭舰队。”
“好在根据目前的状况可以确定,东渡的海浪没有这德雷克海峡夸张。”
“否则是真的不用考虑了。”
而在明朝。
郑和看完了整段关于德雷克海峡的视频,在进一步的为德雷克海峡的凶险而惊叹、敬畏的同时。
也忍不住产生了一丝渴望与遗憾。
郑和看了看天幕上,德雷克海峡的风高浪急的影像。
又用手轻轻的触摸了一下船舵。
忍不住有些遗憾的说道:
“作为大明宝船舰队的提督,我会为了整个舰队负责,率领大家走最安全的路线,绝对不能出任何的岔子。”
“我可以确信,我永远不会率领大明的舰队前往德雷克海峡。”
“但是,作为一个航海爱好者,看到天幕上那么宽阔,那么磅礴的德雷克海峡。”
“也的确让我有些向往啊!”
“哎,或许等我退休之后。”
“可以率领两三条私人的船只,前往德雷克海峡看一看,走一走。”
“这样一来,说不定到了后世,那里就不叫德雷克海峡,而叫郑和海峡了呢。”
第831章 公子世无双!信陵君窃符救赵!
新的天幕在战国时代地图的缓缓展开中,开始讲述:
【如果问汉高祖刘邦最崇拜的偶像是谁,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不是一扫六合,让刘邦感慨“大丈夫当如是也”的秦始皇。】
【也不是打爆秦军的无双霸王项羽。】
【甚至不是他的任何一位谋臣武将。】
【而是比他早生近百年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信陵君魏无忌。】
【刘邦年轻时曾是个游手好闲的街头混混,但惟独对信陵君的事迹痴迷不已。】
【据《史记》记载,刘邦称帝后每次经过大梁时,都要亲自祭祀信陵君。】
【甚至专门安排五户人家世代守墓。】
【一个开国皇帝,为何会对一个前朝贵族如此念念不忘?】
【信陵君究竟有何魅力,能让刘邦这样的传奇帝王都成为他的“死忠粉”?】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位战国顶级贵公子的传奇人生。】
……
天幕外。
汉初。
刘邦看到天幕开始讲述信陵君的故事,也是从一开始的放松的斜躺着,转而认真的坐了起来。
同时带着回忆之色说道:
“信陵君,的确是了不得的人物。”
“朕当初年少时,听说了信陵君的故事,就颇为之而神往。”
“而他的一些为人处事的哲学,也的确影响着朕。”
“当年朕穿街过巷搜罗豪杰时,也是学的信陵君的皮毛。”
“看到天幕讲述信陵君,朕很欣慰,也很期待。”
一边说着,刘邦也认真地观看着天幕。
打算看看后世是如何评价和讨论信陵君的。
【信陵君,名叫魏无忌,生活在战国末期。】
【那是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大争之世。】
【七雄并立,百家争鸣,英雄辈出。】
【而魏无忌凭借超凡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手腕,成为当时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他出身魏国宗室,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标准的“王二代”。】
【但与其他纨绔贵族不同。】
【魏无忌从小就对天下大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他深知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光靠血统远远不够,必须广纳贤才、培植势力。】
【于是,他开始了当时顶级贵族十分热衷的人才招募计划。】
【也就是养士。】
【魏无忌的“养士”可不是简单的收买门客。】
【他对待人才的态度,在历史上都是罕有的。】
【据《史记》记载,他听说大梁城东门有个看门老头叫侯嬴,已经七十多岁,家境贫寒却才华横溢。】
【于是立刻备下厚礼亲自登门拜访。】
【为了表示诚意,他特意在府中大摆宴席,空出最尊贵的左边席位,然后亲自驾车去接侯嬴。】
【侯嬴为了试探他的诚意,故意穿着破旧衣服上车。】
【还要求绕道去肉铺和朋友朱亥闲聊,让魏无忌在闹市中干等。】
【随从们都气得脸色铁青,魏无忌却始终面带微笑,手执缰绳恭敬等候。】
【这一等就是大半天。】
【但正是这种“三顾茅庐”式的诚意,让侯嬴彻底折服,后来成为他最重要的谋士之一。】
【礼贤下士的作风,很快让信陵君名扬列国。】
【各国有才能但不得志的人纷纷来投,他的门客一度达到三千多人,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魏无忌的人才库极具多样性。】
【既有侯嬴这样的战略家。】
【也有朱亥这样的,能举起千斤闸门的猛男力士。】
【甚至还有鸡鸣狗盗之徒。】
【这种兼容并包的人才观,在讲究出身门第的战国时代堪称革命性的突破。】
【后来的刘邦显然学到了这一招,他的创业团队同样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天幕外。
汉末。
刘备看到信陵君求贤若渴的故事,也是深有同感的说道: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能够制定正确战略方针的谋士,更是万里寻一。”
“信陵君他当时的身份,如此的尊贵,声望如此之高。”
“却依然能礼贤下士,获得了无数人才的效忠。”
“这一点,是我刘备一直以来所学习。”
“在以后也要继续学习的。”
“想我刘备的条件,远远没有当年战国的信陵君那样好。”
“然而始终有一群能人异士,愿意追随我进行复兴汉室的伟业。”
“如果不是求贤若渴的态度,对他们进行充分的尊重,尽力的给他们发挥的舞台。”
“那之前一段时间,我被那曹贼追的四处奔逃,溃不成军的时候。”
“队伍早就散了。”
“也就没有如今我在荆州有一席之地,并且整个队伍仍在蓬勃发展的现在了。”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