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9节
马寻有些崩溃了,皇帝和皇后也是凡人,事关自己最在意的人,也会关心则乱。
马寻不想引起误会,连忙说道,“姐夫、姐,这也不算什么。好好调理也能有一定岁数,咱们多注意些,肯定能有七老八十。”
马秀英抹着泪,问道,“小弟,你可有气疾?”
“我身子好,没有气疾。”马寻赶紧说道,“姐,以后咱春天的时候别去嗅花,咱平时别跑跳的厉害,也别大悲大喜,还是能控制住。”
朱元璋双眼通红,忽然问道,“你是郎中?”
马寻愣了一下,下意识的说道,“家里有人气疾,自然知道怎么照料。”
“你不许出宫!”朱元璋瞪着马寻说道,“什么时候医好了你姐、你外甥,什么时候出宫?你要钱给你钱、要人给你人,你想法子医好你姐!”
马秀英不高兴了,“你为难他做什么?小弟是好心,你非为难他是吧?”
朱元璋连忙安慰,“妹子,没为难小弟,这不是让小弟想法子吗?”
马寻更加无语了,哮喘确实是难以根治,可是好好的调理,还算是可控的。现在明确了一些事情,可以提早预防啊!
第13章 不世之功
自己的身体情况如何,马秀英当然清楚。
只是以前年轻,觉得一些小事情抗一抗也就过去了,她没有那么娇气。
作为枕边人,马秀英一个眼神,朱元璋都心领神会。更何况自家妹子早晚有些气闷等情况,他当然也清楚。
一头雾水的朱标被叫到了乾清宫,随之而来的还有几个白发苍苍、留着山羊胡的老头。
朱标紧张的看着太医在给马秀英诊脉,随即自己更是一头雾水的被几个太医轮番诊脉。
几个老头小心翼翼的商议后,才说道,“陛下,皇后殿下和太子殿下脉象平和,并无疾病。”
朱元璋的脸色更难看了,厉声问道,“诊清楚了?”
太医更加心惊胆战了,“回陛下,臣等医术浅薄,臣等并无发觉皇后殿下和太子殿下脉象有恙。”
马秀英也不太高兴了,“我早晚胸闷、气短,太子偶尔也会喘的厉害,尤其是开春之后更是如此。太医,这真的没什么?”
几个太医更是心惊肉跳,顿时觉得大事不妙。皇后和太子有没有一些小毛病,他们其实也心里清楚。
可是给皇后、太子看病,看出来了问题是好事,但是有一个前提是能治好。治不好的话看出来了毛病,那也是要命的事情。
站在一边的马寻就开口了,“皇后和太子是气疾,只是不太厉害,并无危及性命,是吧?”
太医们纷纷跪下,磕头如捣蒜,只是这个态度好像也证明了什么。
朱标的脸色也难看起来了,“气疾?可是长孙皇后所患的气疾?”
朱元璋的脸色铁青,握紧了拳头、手背上的青筋都凸起了。
气疾,文德皇后作为千古留名的贤后,就是崩于气疾,终年只有三十六岁。她和唐太宗从少年结发,一起互相扶持,走过了二十三载。
这不免让朱元璋和朱标都紧张,因为马秀英今年三十六!
马秀英笑着起身,说道,“重八、标儿,你们也用不着问了。气疾治不好,俺也知道这道理。”
随即马秀英挥手说道,“你们退下吧。”
太医们如蒙大赦,要是继续留在这里,他们都觉得随时都有可能被杀头。不是皇帝下令杀头,就是太子下令抄家。
马秀英拉着朱标的手,内疚的直掉泪,“标儿,是俺对不住你,让你带着病出来。”
朱标也明白了,虽然内心慌、但是下意识的安慰,“娘,儿子的命都是娘给的,现如今的富贵也是娘给的。娘,咱们寻法子,总能治好的。”
朱元璋也跟着掉泪,他最爱的妻子和儿子得了这‘不治之症’,他内心得多崩溃。
忽然间朱元璋看向一边,“你说话啊!”
朱标下意识的回护,“爹,这事情和舅舅有何关系?爹,千万不可迁怒于舅舅!”
马寻苦口婆心,再次强调,“姐夫、姐,你们是关心则乱。气疾是治不好,我也没那本事。只是咱们注意些,问题不大。不说长命百岁,五六十总有吧?”
朱元璋一口否定,“五六十还不够,你姐要长命百岁!”
“重八!”马秀英立刻出声提醒,“你还要不要小弟说了?”
马寻赶紧说道,“能预防,以后生活什么的也不用担心,寿数也不至于受多大影响,我也就这么点本事。”
朱元璋立刻说道,“你姐的寿数不够,俺从你这扣!”
马寻一愣,马秀英急了,“朱重八,你什么意思?小弟好心好意,你还要杀他?”
“气话、气话,俺说急了。”朱元璋连忙安慰、讨好,“妹子,小弟是俺弟,怎么能迁怒他。”
朱标也不太认可的说道,“爹,您可是皇帝。您一句气话,说不准真的要了舅舅的命。就是气话,也不该说!”
站在一边的马寻不经感慨,这洪武皇帝要是暴躁起来,还真就是马皇后和太子能够稍微控制一下。
马寻也不卖关子,立刻说道,“这气疾也不一定就全是要命,控制一下不变重就好。我有些法子,日常注意些。”
马寻继续滔滔不绝的说道,“少大悲大喜、少跑跳的厉害,屋里头干净些切莫潮湿,再者就是少闻点花粉。姐和太子不严重,没什么大碍。”
朱元璋认真听着,下一刻就吼道,“来人,立刻去将东宫前的梅林尽数砍了!后花园不许种花!”
马秀英一边嗔怪朱元璋大题小做,一边让心腹女官赶紧去东宫。
东宫春和宫前种了一片梅花树,那也是整个皇宫之中最大的树林、花林,比后花园的规模还要大。
听着马寻在认真的说着‘医嘱’,注意事项,马秀英忽然掉泪。
朱元璋急坏了,“妹子,咱们听小弟的,小弟有法子!”
“俺小时候还记得爹有些时候也喘的厉害,俺那会都十多岁了,还不知晓好歹。”拉着马寻的手,马秀英更内疚了,“小弟这些年照料俺爹,他那会才多大?”
朱元璋和朱标也反应过来,马寻对于这些事情这么了解,必然是当年马太公病的严重。
就算是一直家里有这样的病人、久病成医有了心得,可是那会儿的马寻不到十岁的孩子,这得多难、多孝顺啊!
马寻面色古怪,自家老姐不会是更年期了吧?
马寻就赶紧说道,“不碍事,久病成医就好。其他的我不敢说,现在姐和太子的气疾不重。咱们日常注意些不让它变重,肯定能长命百岁!”
老朱满意点头,开心的拍了拍马寻的肩膀,“小弟回来是回对了,要不然俺和你姐还不知晓这事!你对俺有大恩!”
“自家人说什么呢!”马寻就赶紧说道,“姐和姐夫对我这么好,太子又不嫌弃我粗鄙、待我亲近,我能不在意这事!”
朱元璋笑着点头,随即说道,“俺不给你王爵,徐王爵太重,大明不好有异姓王。俺封你为徐国公、镇国上将军,世袭罔替,你觉得如何?”
马寻愣了一下连忙推辞,“陛下,这太重了。我没功,不敢领。”
马秀英原本是不急着给马寻封爵,觉得得寻找些立功的机会才行,但是现在观点变了。
“怎么就没了功劳?你救了标儿、救了大明国本,国公都是轻的!”
马寻连忙说道,“我这是为了姐和太子,自家人说这些做什么?”
朱重八瞪着眼,不高兴了,“你也知道是自家人,给你封赏就推三阻四,你什么时候拿俺们当自家人了?偏偏就是你这个小的要护着你姐、你外甥,俺这个当姐夫的给你点好处,你就和俺不是自家人?”
朱标也连连点头劝道,“舅舅,娘是皇后、我是太子储君,舅舅就是立了不世之功!再说外公本就是徐王,不让你承袭王爵都有些对不住您了。国公之位就该是你的,还该是诸国公之首!”
马秀英也连连点头,自家小弟不当王爷可以理解。但是救了太子、救了大明社稷,这就是不世之功!
马寻被这一家三口捧的五迷三道,险些都找不到北,都有些膨胀了,我真的立了不世之功?
等到马寻离开乾清宫,马秀英立刻对朱标说道,“你以后当了皇帝,可千万对你舅舅好些!”
“娘,您说的是哪里话!”朱标不高兴的说道,“舅舅待我如何,我心里没数?”
马秀英饱读诗书、熟读史书的优势就发挥作用了,“汉武苛待其舅田蚡,唐高宗流放其舅长孙无忌,是也不是?”
朱元璋都在旁边点头了。
朱标就哭笑不得的解释,“娘,田蚡咎由自取,我舅舅可不是那么跋扈、不知进退的人。长孙无忌虽有大功,只是晚年也有大错。我舅舅不会!”
朱元璋心思一动,“俺还是得防着些,给你舅舅金书铁券,到时候可免死!”
第14章 相中了
马寻现在有些一言难尽了,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出宫了,但是现在变成了在皇宫里干活。
好消息是得到了自由,现在要去的地方不少,不用整天都在陪太子读书了。
坏消息就成为了‘保姆’,准确的来说是保健医生,现在要做的事情自然也不算少了。
现在如今这座皇宫是三年前开始建造,当时是以精通堪舆术的刘伯温为首选择了这个风水宝地,发动二十万人填燕雀湖建宫。
皇宫不用说,自然是富丽堂皇、气势巍峨,也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没得挑剔。
这毕竟是故宫的模板,奠定了后世的一些建筑风格。
但是马寻觉得地势有点低,而且在填湖造宫的情况下,也有点潮湿。
东宫前的梅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砍了,后花园的那些花也被砍了,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然后太医院那般传出来了一些消息,陛下震怒责罚了一些太医,幸亏皇后和太子保护,这才么有杀人。
马寻这个国舅爷又一次被人认知了,小道消息就是他诊出皇后和太子有疾,一时间人心惶惶。
至于爵位等没有立刻封赏,千说万劝总算暂时拦下来了。
老朱之所以答应倒不是熄了封赏的心,而是他原本就打算等到北伐成功之后大封功臣,不出意外的话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到时候一起封,虽然对开国功臣的封爵有了初步的排序、计划,但是还要进一步的完善。
沐英看到马寻的时候直接跪下,“外甥给舅舅磕头了,若是皇后有恙,我不及尽孝,万死莫赎!”
马寻赶紧扶起来沐英,“像什么话!皇后是我姐,用得着你这样!”
沐英还是心有余悸,抹着泪说道,“皇后与我有活命之恩,若非殿下抚育,岂能有我今日!”
“真想给皇后做点事情,你安排人去广东。”马寻说道,“那边好像有一味药叫做化橘红,化痰止咳,那玩意儿看着像柑橘。”
马寻仔细看过一些草药,没有找到化橘红,他也着急。《本草纲目》还没出来呢,以后的一些贡品现在也没出现。
沐英立刻认真起来,“舅舅,您细说,俺仔细听着。”
沐英在认真记着,身边的小太监也在记着,而一个小侍女悄然跑走。
朱元璋来了,激动万分的问道,“小弟,你找到了奇药?”
“不算奇药,稍微有点用。”马寻顿时头疼,赶紧解释,“姐夫,您派人去广东,那边有些人该知道这玩意儿。我叫它化橘红,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称呼。”
朱元璋欣慰的拍了拍马寻的手,“小弟,以后有这类东西,你只管安排人去取,不怕找不到。”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