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14节
这位‘常太爷’也是奇葩,骄纵的厉害,说他是二世祖绝对不夸张。
不过看着现在也就是十三岁的常茂,马寻也不多在意,“去牵一匹马,我倒是要看看你是什么本事。”
随即马寻提醒说道,“万万要和你娘说一声,千万别不声不响的跑了。”
常茂一溜烟的朝着府里跑去,显然是欢天喜地。
等到常茂再次出现的时候确实牵着匹骏马,还有常婉。
常婉微微屈膝行礼,“果真是舅舅要带着你去习练骑术。”
常茂忍不住抱怨说道,“姐,俺说的是实话,俺岂敢诓骗你和娘!”
“我带着出去,我不擅长骑马,这小子说他骑术精湛,我倒是要看看。”马寻就笑着说道,“他除了骑术、箭术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本事?”
常婉解释说道,“舅舅不要给他骗了,他骑术谈不上精湛,箭术也一般。刀用的好,家里都用枪,偏偏他就喜欢用刀。”
马寻非常感兴趣的问道,“是短刀还是长刀?”
刀就是统称了,明朝的骑兵、步兵都用的兵器就有腰刀,虽然现在火器发展的迅猛,但是刀依然是制式武器。
“俺喜欢用长刀,最好是麻札刀。”常茂抢先说道,“俺力气大,以后肯定能一刀将鞑子连人带马斩成两段。短刀俺也厉害,用的是斩马刀。”
斩马刀据说是从唐朝的陌刀演变而来,在宋朝时是步兵的武器,只是这也不短啊,据说三尺有余,那就是一米的长度了。
常婉看着常茂说道,“既然舅舅愿意带着你,你就跟着一起去习练骑术。不得放肆,要不然回来有你好看的!”
常茂连连点头,爹娘不舍得打他,但是姐姐打人的时候是真的不留情。
马寻笑着对常婉说道,“一会儿你去趟御史中丞府,替我借几本书。医书方面的多问些,要不然就问问一些农学、机关的。”
常婉抿着嘴笑,随即问道,“舅舅,那外甥女是该借到书,还是借不到书?”
常茂就立刻插话,显摆自己的厉害,“姐,舅舅都说让你去借书,肯定是要借到!”
“闭嘴!”常婉的话快,手更快,巴掌已经打在了常茂的脑袋上了,“读书读不明白也就算了,脑子也不会动?”
马寻想了想说道,“你先去问问,问问那边可有一些治疗外伤的法子,或者是一些个酿酒的好法子。”
常婉立刻严肃起来,说道,“舅舅,陛下现在可没有解除禁酒令。虽然现在京城也有不少酒,只是如今粮食还是不够。”
当年打天下的时候,为了节约粮食,朱元璋严令禁酒。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私自制酒,可是被朱元璋正法了。
马寻明白这个道理,说道,“你先去问问,我肯定不会私下酿酒敛财。”
常婉仔细想了想,笑着问道,“那外甥女怎么也要问出来些门道,只是不甚明了,到时候需要舅舅亲自去问,如何?”
马寻赞赏的说道,“怪不得你能成太子妃,就这么办!”
常婉有些羞恼的说道,“舅舅,我可是在为你办事,哪有这么打趣人的!”
旁边的常茂一头雾水,舅舅和姐说的那些话,每个字他都懂。可是加在了一起,怎么就听不明白了?
这些聪明人说话做事太难理解,常茂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去多想,那些不是他擅长的领域。
常茂就跟着马寻出了城,随意找块开阔地练习骑术就行了。
练习的间隙,马寻问道,“你去军中多吗?”
“多啊,常跟着二皇子、三皇子他们去军中。”常茂回答说道,“舅舅,我在大本堂也见过你。我也被陛下要求跟着皇子们读书,我读不习惯。”
马寻幸灾乐祸起来了,“那我就不该带你出来骑马,要不然你就要去大本堂读书了。”
陪太子读书是一些人眼里非常风光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折磨了。
马寻觉得是折磨,常茂这样好动的人也觉得是折磨。
马寻又问道,“你爹什么时候出征的?”
常茂回答说道,“这些年都在外头,北伐是前年十月。信国公为大将军,我爹为副将军。去年破了大都改为北平,元帝北逃。今年一直在山西、陕西,听说元帝贼心不死。”
马寻点了点头,又问道,“现在战事如何了?”
常茂得意洋洋的说道,“元帝以为有机会,被大将军和我爹打败了。我爹打到了上都开平,大将军现在在陕西,元人讨不了好!”
如今的元朝已经退守草原了,山西刚刚被平定,现在就剩下陕西了,只不过在面对徐达的时候,元人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而元顺帝就不用说了,大都北平被破就逃到了上都开平。结果常遇春穷追猛打,他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常遇春可不只是猛将,这也是具备着无与伦比的帅才,生平未曾一败。
大明的军事力量在徐达、常遇春这两驾马车的带领下狂飙突进,李文忠这个所谓第三驾马车,除了自身能力不俗的因素外,也是因为朱元璋的大力扶持。
还是继续练习骑术吧,马寻在这些人面前连米粒之光都谈不上!
第21章 富贵闲人
马寻的生活非常充实,基本上都是早上八点多起床,洗漱后就在书房里研究一些东西。
整理资料、各种头绪,他想要研究颗粒化火药、改善火器,想要研究土法抗生素、想要提纯酒精等等,这都是在忙的事情。
只是暂时没有太多的办法,以后少不了需要用心研究,需要花大价钱才能取得一点成绩。
吃过午饭就去城外,带着常茂等人练习骑术,慢慢的也有些进步,基本可以骑马小跑了。
练习骑术之后就去军营,在沐英的陪伴下初步的去了解军中的一些常识,比如说军队的人数、武器配备,将兵体系等等。
这样的生活非常充实,算得上是富贵闲人了。
傍晚时分,马寻开口说道,“沐英,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沐英就耐心听着,这是《孙子兵法》中的《军型篇》。
马寻继续问道,“我就是不太明白,这强军、弱军,除了该从军械等看出来,还该从哪看出来?”
沐英仔细想了想之后说道,“舅舅,我现在该不该知道这些?”
马寻放慢骑马的速度,说道,“都到这了,你觉得你该知道吗?”
沐英立刻恍然大悟,连忙说道,“那我就才疏学浅了,我不明白。御史中丞知兵,他家二公子也知兵,我们登门讨教如何?”
马寻笑的非常开心,随即说道,“以后隔两天你不明白一趟,我们就去御史中丞家讨教。所谓温故知新,对你也有好处。”
沐英忍着笑,虽然他的岁数稍微大一点,但是在马寻面前也从来都是以小辈自居。而和马寻相处,沐英也从未觉得这个舅舅盛气凌人。
刘伯温府邸的护卫都麻木了,远远的就看到了国舅爷,这是又要来登门讨教了。
所谓恶客临门,这是不能拒绝的恶客。
在家看书的刘琏、刘璟兄弟两个也都麻木了,急匆匆的到了正厅招待贵客。
沐英喝了口茶,说道,“我家沐春闹的厉害,我先回去了。”
刘琏也没了耐心,说道,“我一直不太了解兵法,二弟你与国舅爷好生探讨。”
作为刘伯温的次子,刘璟璟自小好学,通诸经、喜谈兵、究韬略,历史上的他也曾随唐胜宗镇压起义。
在靖难之役之中向李景隆献策十六条,可惜一条都没被采纳。
然后就是辞官归隐,在朱棣称帝后,被捉拿回京的刘璟依然称朱棣为‘殿下’,直接明言朱棣是篡位,结果在狱中自缢。
等到其他人走后,刘璟笑着看向马寻,“国舅,现在还该继续探讨兵法?”
“探讨啊,我现在心里怕的厉害。”马寻抱怨说道,“陛下可能要派我出去练兵,我这本事哪够练兵。”
刘璟安慰说道,“国舅无须担心,若是您去练兵,必然佐以精兵强将。只要国舅虚心纳谏,肯定能练好兵。”
马寻明白了,“我只要不瞎说话,让手底下的人去练兵就好?”
刘璟笑而不语,这位国舅爷有没有军事能力、有没有天赋,大家都心知肚明。
马寻看向刘璟问道,“你现在还是白衣吧?要是陛下让我去练兵,我能不能把你也带着?我看你是有才学的,跟着我去练兵如何?”
刘璟心动,只是有些为难,“国舅,朝中将帅如云,我才疏学浅哪能有本事去军中。”
刘璟才二十呢,正是青春年少之时,心里怎么可能不热血呢。
无非就是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被皇帝嫌弃,而且他这样浙东系的出身,在军中更是毫无地位。
说话间,刘姝宁端着茶过来了,“二哥,请用茶。国舅,请用茶。”
刘璟瞪了一眼自家妹妹,还要不要礼数了?
马寻笑盈盈的接过茶,看着刘姝宁说道,“昨天我记得让婉儿来让你誊抄些医书,可写好了?”
刘璟更加看不下去了,这位国舅爷有礼数,但是真的不多。哪能说话的时候盯着女子的眼睛,这也太唐突了。
而且国舅爷的心思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是自己来府里,就是让常家的嫡女打着各种旗号过来。
还没定亲呢,就算是定亲了也不该如此!
刘姝宁抿嘴说道,“自然是誊抄好了,只是其他人也能做的。”
“那不同,这些事情我只放心自家人去做。”马寻就说道,“那些东西你也能猜出来一二,和气疾有关。”
刘璟、刘姝宁不说话了,皇后、太子有气疾,这也不是秘密了。
就在说话间,一声咳嗽传来,板着脸的小老头刘伯温闪亮登场。
毛脚女婿见了老丈人有些胆怯,马寻立刻说道,“既然和二哥商讨完兵法,你也誊抄好了医书,我就告辞了。御史中丞,下回再见。”
刘伯温微微点头,他不敢客气说句留下用饭,因为这位国舅爷到时候真的会不客气的留下来。
看着马寻狼狈逃窜的背影,刘伯温不高兴的冷哼一声。再看看捂嘴在笑的女儿,刘伯温的心情更加不好了,还没嫁出去呢!
在武英殿里,朱元璋纳闷了,“小弟是真不拿咱们当自家人,不召见他就从不进宫。”
朱标笑着说道,“舅舅现在忙着呢,忙着学兵法、忙着看书,昨天让人去叫他来大本堂读书,他说练武闪了腰。”
朱元璋乐了起来,“闪了腰,闪了腰就往刘老匹夫家跑的勤?”
马秀英敲了敲桌子,“刘先生,是刘先生!他都要成小弟丈人了,你还这么说合适?”
朱元璋不以为意的笑了笑,那就是老匹夫!
只是朱元璋忽然意识到不对,“那老匹夫要长辈分了?”
“他是臣,你是君!”马秀英哪里不知道朱元璋想些什么,笑着劝道,“小弟是小弟,你是你,关你什么事!”
朱元璋还是不服气,“让那老匹夫捡了个大便宜!”
马秀英看向朱元璋,说道,“过些天安排小弟出去一趟,不管是跟着保儿还是跟着其他人,让小弟混点军功傍身。”
朱元璋有些气恼的说道,“妹子,你说俺这皇帝当的,尽给人收拾烂摊子。汤和那个汤大嘴不成器,这一次封功臣,他是别想成国公了。”
马秀英也无奈,汤和投军早、起点高,可是能力等等稍显不足,真要是给他封了国公,大明的国公就不值钱了。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