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125节

  李景隆立刻摇头,“爷爷不去,我也不去。”

  这一下变成大家都在夸奖李景隆孝顺了,李贞一脸的欣慰,还非要说马寻教的好、李景隆才这么孝顺。

  朱标笑着看向马寻,“先前舅舅让常茂他们巡视街头,严防学子向官员投稿。只怕是以后不行了,学子们该想着给舅舅投稿了。”

  看到马寻一副无语的样子,马秀英是最开心的,“你爹常看不起我马家,我家祖上正经进士出身,即使是遭了难也不改诗书传家的本分。”

  朱标连忙说道,“娘,您这说的就不对了,外家一直是爹所钦佩的。娘跟了外公十二年、舅舅跟了外公十年,都学的一身好才学。”

  朱标的话让马秀英满意了,骄傲说道,“你外公虽然有些直爽过了头,不过骨子里还是厉害着。看看我、看看你舅舅,就该知道我马家的厉害!”

  虽然这可能是马秀英自卖自夸,不过在场的人没一个人觉得这是在夸大。

  马太公最有说服力的两个作品就在这里,一个是自小就饱读诗书的女诸葛马秀英,一个是所学虽杂、但是不掩才华的马寻。

  李贞也笑着说道,“妹子,重八先前还是惋惜没能见到泰山。这到底是多好的人家,才能教出来你和小弟。”

  “姐夫,您过誉了。”马秀英对李贞就非常的尊重,笑着说道,“要说起来还是朱家、李家好,兄弟和睦、子女孝顺,这才是家和万事兴的样子。”

  马家的人夸朱家,朱家的人夸马家,这才是一团和气。

  朱标觉得好像这是再一次的给他上课了,因为他就要成亲了啊。

  不过对此也没什么意见,他不只是家中长子,更是大明皇储,所以他的一些事情真不只是简单的家事而已。

  好在长辈们都非常的贤明、品行出色,所以也可以有样学样。

  书中的一些引导,长辈们的言行,这都是朱标可以学习的,就算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情,有样学样就好。

  马寻心情很好,对马秀英说道,“姐,主持完会试之后,我回老家一段时间,起码得让老二几个种好了田再回来。”

  “这倒也省了事,本来还担心你们贪欢。”马秀英就笑着开口说道,“你回去一段时间,正好姝宁安心养胎。”

  刘姝宁这时候也开口说道,“姐,我现在身子不便,也有了身孕,是不是该考虑给夫君纳妾了?”

  刘姝宁的话让马秀英非常满意,这才是当家媳妇该有的心胸。

  她这个皇后都不考虑什么独宠,大户人家的很多也都是‘三妻四妾’,马寻自然也是有资格的。

  “现在提这些早了点,没什么好考虑的。”马秀英就笑着开口,“这才成亲一年,哪能这时候纳妾,这不是闹笑话吗?”

  刘姝宁还是担心的说道,“姐,只是这样也不妥当。我虽有了身孕,只是也不能不顾夫君。”

  “就听我的,纳妾的事情以后再说。”马秀英直接开口说道,“纳妾,也就是你贤惠,身子不便还想着给他纳妾。”

  随即马秀英调转枪口了,“平时品行高洁,说给你纳妾就装聋作哑!怎么,现在当了国公,心思也多了?”

  马寻大呼冤枉,“姐,这事情我开口了不好、不开口也被说。反正我是不急着纳妾,真要纳妾我也得先找到了合适的人再说。”

  这一下马秀英无言以对了,当初让马寻成亲的时候,这就有些‘挑三拣四’。

  那时候虽然是朱元璋、马秀英定下来的人选,可是马寻也有自己的主意。

  而现在更加不用说了,纳妾这样的事情估计很难让他‘听话’,可能是真的要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才说。

  “随你。”马秀英笑着开口说道,“你这方面倒是比不少人强,平时不去烟花柳巷,也不贪图女色。”

  马寻仔细想了想才说道,“我也是俗人,无非就是能克制一下。我回头让常茂几个再去街上转转,逮几个寻欢作乐的官员。”

  马秀英一听就认真了,“这事情不能让常茂他们去做,得你出面才行。这些官员倒也是,总觉得天下太平了,一些臭毛病也不该惯着了。”

  官员狎妓,这件事情可是朱元璋严厉禁止的,只是严厉禁止也没有太多的用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些官员是能够想着法子的去寻欢作乐,而且还要说着什么‘士子风流’等等。

  “这一回回凤阳,我就觉得勋贵、官员的不法之事有不少。”马寻严肃起来说道,“这些人要是不整治一番,迟早惹出大乱。”

  李文忠也开口说道,“殿下,臣以为军中现在不好大肆整治,该先从文官入手。”

  李文忠的意思其实也非常简单,现在还需要武将继续打仗,所以有些事情可以稍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敲打一番就行了,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好好的整治那些无法无天的勋贵。

  “这事情你们不该和我说,要不然有人要说后宫不得干政。”马秀英就笑着开口,“等着吧,你俩肯定少不了埋怨。”

  马寻和李文忠对视一眼,他们好像确实有可能被老朱‘阴阳怪气’一番。

  不过也不需要太担心,说到底就是这些事情不会上纲上线,脸皮厚一点也就没事了。

  李贞就笑着说道,“重八知道了也没事,本就是商讨一些家事。再者说了,我记得打天下那会儿,要不是你帮着打理诸多事情,重八能得社稷?”

  朱标也立刻拍马屁说道,“我一直觉得娘现在就该多管些事情,我理政的事情还都是跟着您学的。”

  马秀英看了看众人,笑着开口,“别给我灌迷魂汤,小弟主持科举要公正。保儿处置大都督府的事情要细心。标儿嘛,多去文华殿,我让人给你送些奏章过去。”

  这不只是家事,这也是国事,可是马秀英这么安排也没什么问题。

  “保儿,记得春游踏青的事情不要你管。”马秀英提醒说道,“你舅舅现在就想着去打仗,他又没那本事。让他再练练手,布防都不会谈什么打仗!”

  马寻喜笑颜开,平时不喜欢被委以重任也就算了,涉及到一些感兴趣的时候就不会拒绝了。

  有机会多练练手,这样的好事肯定没必要拒绝。

  而看着马寻那一副不要钱的笑脸,不少人就开始担心了。

  担心他安排布防的事情不说,更担心他是铁了心的要去打仗。

  好好的富贵不会享受,偏偏就喜欢金戈铁马、纵横沙场,你有那本事吗?

第173章 不留活路

  马寻应该算是有些能力和本事的,他的医术等都算是得到了证明,很多人都说他是大明第一良医。

  可是要说军事上的才华,不知情的人以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将军。

  不过马寻在军事领域最擅长的就是行军了,带着万余人的兵马在安全的大明境内行军,他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

  至于其他的就不要多想了,那就是超出了能力范围。

  所谓的能文能武,也就是有些庄稼把式,寻常人可能打不过他,但是绝对不是霸王再生、以一当十。

  在皇宫小住几天,马寻和刘姝宁就牵着旺财回府了。

  皇宫虽然不错,但是哪里比得上自己的家舒服、自在。

  至于这座徐王府上下都是皇帝、皇后安排的人,马寻根本就不在意,刘姝宁也没什么好在乎的。

  只要不是想着跑路,只要不是想着造反,那么这些人就是最可信的。

  就算是吐槽皇帝和皇后也没关系,用不着特别谨言慎行、如履薄冰。

  “舅舅!”常茂冲了过来,身后跟着同仇敌忾的常升和常森,“你为何会作诗?”

  看着这三个便宜外甥,马寻倒是乐了起来,“词,那是词,不是诗!”

  常茂更加生气了,“管他什么诗还是词!你现在会作诗了,我以后怎么办?”

  常升和常森也都在点头,舅舅本来就是有本事的人,很多人都交口称赞。

  虽然总觉得舅舅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可是常茂几个还是觉得这个舅舅脾气好、有能耐。

  现在好了,舅舅居然才华那么厉害,外头都说舅舅的诗是大明第一。

  虽然听着这些夸赞也与有荣焉,可是以后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常茂等人想一想都觉得前途一片黑暗。

  这几个小子也是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国舅,不要说爹娘和姐姐了,很多人有意无意的都是希望他们学一学眼前这个便宜舅舅。

  马寻更加觉得好笑,这几个小子怕是觉得被出卖了,平时都是‘烂泥扶不上墙’,凭什么你这个便宜舅舅厉害起来了?

  刘姝宁笑着说道,“用不着多想,你们是将门人家,学好了带兵的本事就行了。”

  “舅母!”常茂苦兮兮的说道,“娘还说舅舅自幼漂泊都学了一身本事,我长于富贵还是一事无成。她就是觉得我少了磨难,要减我花销,还要让我读书!”

  这一下马寻和刘姝宁都理解了,‘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有些人童年的噩梦,家长们总是喜欢看着身边那些优秀的孩子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常茂几个现在就算是遭了无妄之灾,零花钱被削减不说,照这个趋势看来还要增加学业的强度。

  大明的外戚本来就没几个,李贞德高望重,马寻现在德才兼备,简直是不给以后的外戚们留活路。

  因为这两个人的存在几乎是打好了样,以后的一些外戚就算是再努力,几乎也是很难超过这两位了。

  打发走常家的三个小子,马寻又要应付府里人的恭维。

  徐蛾说不出的骄傲,“皇后殿下本身就爱读书,咱家老爷也是书不离手,外头那些人都在大惊小怪,咱们可是知道老爷的才学。”

  “看几本医书就是有才学了?”马寻就打趣说道,“真要是那么有才学,怎么没人让我提个字?”

  徐蛾更加有理由了,“以前那不是困苦么,就是那般样子老爷还是满腹经纶。真要是条件好了,一池子的水都能给染黑,老爷的字肯定能比得上书圣!”

  徐蛾知道王羲之洗笔以至于将一池塘的水都染成墨色,马寻一点都不奇怪。

  马秀英的侍女,跟了近二十年呢,这可不就得是聪明、伶俐、干练的么。

  马寻笑着拒绝了继续恭维下去,他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要做呢。

  到了书房,马寻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看看公文。

  “这一下好了,还不如在外头流浪。”马寻吐槽起来了,“事赶事,皇帝是工作狂就算了,他喜欢那样。我不是工作狂啊,赶着我拼命。”

  真相很有可能就是马寻猜测的那样,他的不求上进也算是有目共睹的。

  朱元璋和马秀英就有了应对的办法,知道马寻还是有些责任感。

  所以安排了不少事情,一桩桩、一件件,看起来还非得他出面才是最好。就这样的一个方法,还真是奏效了。

  看看现在的马寻就知道了,大大小小的差事不少,也都在尽可能的想要将这些事情给做的更好一些。

  “何大。”马寻喊了一声,说道,“去五城兵马司一趟,让兵马指挥明天去应天府衙等着。顺便再去一趟应天府,告诉府尹明天下朝后就回衙。”

  应天府的府尹品级是正三品,这可比地方正四品的知府高了两个品阶。

  “国舅爷。”何大看着马寻,认真说道,“我就是护院,身上可没官职。”

  何大有理由这么说,他不是官员,也不是幕僚等,这些事情按理来说是用不着他去跑腿。

  真要是严格一点的来说,他想要去那些衙门都进不了门。

  马寻稍微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我不常去衙门坐衙,跟前也没个师爷,只能你帮我跑腿了。要不然的话我自己跑腿,那合适吗?”

  面对马寻的如此厚颜无耻,何大就只能认了,“那总要给我个腰牌、给个书文,要不然真给挡下来了还是丢了你的面子。”

  这就体现出来了马寻‘不爱上班’的坏处了,长期的居家办公让他就算是想要写个公文都费力。

  “你看着办。”马寻就笑着开口,“实在不行我去大都督府给你弄个官职,还真能给你拦下来不成?”

  何大立刻拒绝,他可不需要官身,那对于他来说也就是束缚,还是现在这样的状态更加自在。

首节 上一节 125/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