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122节
朱棣赶紧拿来牙刷、青盐等,自家舅舅是穷苦出身不假,可是现在格外的考究。刷牙洗脸不用说了,大冬天的也是两三天就要洗个热水澡。
用父皇母后的话就是以前脏习惯了,所以物极必反现在就格外干净。
要说现在徐王府也不算多么富丽堂皇,不过舅舅也是花了不少钱奢侈了一下,建了个可以泡澡的大澡池,冬天的时候就喜欢泡澡。
二哥和三哥与其抱怨,还不如让舅舅早点洗漱好,这样才好审案。
“老四懂事。”马寻吐掉吐沫、漱口好夸奖说道,“回头我给你安排点事情,带着三个亲军都尉府的人巡视地方。”
朱樉和朱棡立刻不高兴了,老四这小子什么时候学的这么油滑,拍马屁拍的也太厉害了吧!
朱棣喜笑颜开的说道,“舅舅放心就好,我肯定勤勉一点带着亲军都尉府的人巡视地方、搜查不法。”
“嗯,等我回来了再考校你们。”马寻就开口说道,“老二坐镇中都,老三常去留守司检阅兵马。地方乡绅但有不法等,老四先查案、缉拿,上奏章报与陛下。”
朱樉不高兴了,他要成为吉祥物了,只能镇守中都了。
而老三和老四就开心了,因为现在是‘手握大权’了,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了。
至于自家这个舅舅,肯定是安排好这些事情就要赶回京城了,要准备会试的事情了。
三大亲王以及同样穿着亲王朝服的朱守谦昂首阔步的朝着凤阳府的衙门而去,马寻则是一身常服,跟着就好。
已经有不少百姓在围观了,现在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还没有开始忙农活等。
更何况亲王审案,拿的还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这样的热闹千载难逢,必须要去看看。
没有衙役等,因为现在改成了亲军都尉府或者是羽林卫的兵丁了。
朱樉意气风发,坐下后直接拍了惊堂木,“将人犯带上来!”
马寻都无语了,外甥激动的有些过头了。
首先被押上来的就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看到朱樉等人就瘫软在地、瑟瑟发抖。
“刁民!”朱樉勃然大怒,指着这人就骂道,“冒充皇亲国戚,你有几个胆!”
马寻咳嗽一声,朱樉立刻收敛亢奋的神情,“本王问你,你冒充皇亲国戚、招摇撞骗。哄骗迁民赵氏次女为妾,收张氏钱财疏通官府,可有此事?”
年轻人哭着哀求,“王爷,俺爹是江九岭,是陛下发小!王爷,饶了俺吧!”
朱樉顿时更加来气,“既然是父皇旧日亲朋子嗣,更该奉公守法、谨言慎行,父皇不忘旧邻常有赏赐,你还敢辜负皇恩!”
说着朱樉看向马寻,“徐国公,依律法,这人该如何惩处?”
“斩。”马寻平静开口,“抄没家产。”
朱樉立刻激动起来,就差扯着嗓子开始喊了,“来人啊!拖下去看押!待刑部核准后开刀问斩!”
同样激动的朱棡也立刻说道,“来人啊,去抄没他的家产,被哄骗的女子发回娘家。”
朱棣直接弹射起步,马寻连忙咳嗽,这些事情衙役去就行了,用不着你堂堂燕王带人去抄家!
第169章 体贴周到
朱樉几个看似有些亢奋的过了头,这也能理解。
第一次实质上的接触到政事,或多或少会有些激动。
而且这几个小子平时表现的很本分,不过到底是皇子。
在内心深处,有些时候不免会想自己要是早些出生会如何,或者是如果自己是储君、未来当了皇帝,那又是什么样的光景。
当皇帝这样不切实际的事情就不要去想了,现在在开堂断案,围观的那些百姓的欢呼也让人更加激动。
这一刻的朱樉等人就是正义的化身,是为民除害、扫除奸逆的英雄,这不免让他们更加上头。
不要说血气方刚的少年了,就算是很多成年人在这一刻也难以平复心情。
这些案子也不难断,所以朱樉等人完成的比较轻松,只要他们立场公正就行了。
马寻觉得自己的任务暂时完成,叮嘱说道,“你们几个在老家务必勤勉、谦逊一些,多看看民生、多注意勋贵动向。”
朱樉有些担心的说道,“舅舅,真的就不管我们了?”
马寻都有些忍不住笑了起来,“怎么了?平时一个个的都厉害着,现在还有不少人跟着,难道还会害怕?”
“那能一样吗?”朱樉吐槽说道,“以前再怎么样身边也都是有长辈,现在我就带着老三、老四,心里都发怵。”
虽然身边确实不缺伺候的人,不过现在还是要让他们‘独立’,这和以前肯定是有区别了。
“过些天我就回来,算算也就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马寻就笑着说道,“正好会试之后我就回来,能带着你们开荒种地了。”
这一下朱樉等人开始不希望看到舅舅回来了,舅舅不回来,他们就在老家逍遥自在。
一旦回来了,那就要开始劳作了。
将外甥们留在老家,马寻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这几个小子难道还会被人欺负了?
再说了,朱樉等人身边跟了不少太监、侍女,还有几个看着他们长大的嬷嬷,生活方面半点都不需要操心。
与其担心那些有的没的,还不如早点回到京城,那才是马寻现在在意的事情。
旺财的四条小短腿倒腾的飞快,虽说速度不如战马,可是好在耐力出色,更何况马寻等人也不需要真正的急行军。
五十人的队伍速度就快了,比起当初一万多人的庞大队伍,这是真正的轻车简从。
兴致很高的旺财站在甲板上扯着脖子在叫唤,只能说全都是噪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好诗!”
“国舅爷主持春闱,实在是太合格不过了!”
“国舅爷大才!”
一瞬间无数热烈的恭维声响起,何大等人看着就是由衷的感觉到骄傲和激动,这都是马寻的心腹部曲。
马寻顿时忍不住了,“好诗?这叫词,诗和词都分不清,你们跟着起哄什么呢?”
何大也不尴尬,理直气壮的说道,“反正听着就是好,哪里好说不出来,就是好诗词!”
其实有些东西可能是真的刻在基因里的,何大这样的人别看粗豪无比,有些时候也看不起读书人。
只不过对于有学识的人,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会非常敬重。
“回头去找找罗贯中。”马寻就暗自琢磨了,“施耐庵也行,不过估计是难找。”
在长江之上可以感慨一下,下船之后马寻就准备直接回家。
赵大勇本来是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忍住,“国舅爷,咱们是不是该先去宫中复旨?”
正常的流程肯定是这样,哪能是外出公干回京了先回府的,这不合礼仪,也有违法度。
马寻就说道,“我一会儿就进宫,这些事情用不着你说。”
“你知道的事情国舅爷不知道?”何大不高兴的看向赵大勇,哪怕赵大勇明面上的官职更高,“不懂的事情就闭嘴,也不知道怎么当亲卫的!”
赵大勇无辜,他肯定不敢和马寻争辩。就算是被何大训斥,那也只能是听着。
可是我真的不是亲卫,我是亲军都尉府的人。
赵大勇等人回各自的衙门去报到了,马寻自然是先回自己的人。
“老爷回来了。”
“老爷,这趟还顺利吗?”
马寻笑着和府里人打招呼,“旺财不用牵过去,我一会儿去宫里。”
“老爷,夫人在书房。”徐蛾喜笑颜开的,说道,“夫人近些天都好着呢,婉儿小姐在陪着她说话。这些天老爷不在府里,两位公主也常过来。”
马寻有些意外,“静茹和静娴?这两丫头倒是有心了,平常也不过来走动。”
朱静茹和朱静娴这两外甥女的存在感不太高,主要也是因为女儿身,不太方便出宫。
徐蛾继续笑着说道,“福成公主和庆阳公主先前也来了两回,捎带了不少好东西。”
马寻顿时笑了起来,这两便宜外甥女和他的走动不多,主要是隔了一层。但是不得不说她们一点都不在意身份和年龄,对马寻和刘姝宁都非常的尊重。
这么一想的话,马寻觉得自己差点和朱允炆一个水准了。
不过想想看我还是好一点,我不常去看望晚辈那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朱允炆那混账玩意儿是削自家堂姑的公主爵位,分明是以为这些人好欺负,根本不当自家人。
回家心情就好的马寻径直来到书房,“姝宁、婉儿。”
刘姝宁有些惊喜,“老爷回来了。”
常婉也落落大方的说道,“既然舅舅回来了,那我就不叨扰了。”
“那是最好不过了。”马寻笑着开玩笑说道,“我接你舅母去宫里小住两天,你自己识趣回去才好,要不然我只能端茶送客了。”
常婉也跟着开玩笑说道,“舅舅,我可是知情识趣了。别人端茶我肯定告辞,我还没学会端了几次茶、添了几次水硬是装作不知道。”
自家这小娇妻是什么都往外说啊,马寻这点事情估计不少人都知道了。
接刘姝宁进宫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主要就是因为习惯。
马寻开府了不假,他成亲了也是真的。
可是一旦有重要的节日,或者外出回京,肯定是要在宫里住几天。
等到常婉离开,刘姝宁笑盈盈的说道,“这些天都是婉儿、姝宁几个来陪我说话,我说用不着如此。她们非得过来,说是得哄着我高兴才行。”
“那也是应该的,孕期和产后都是如此。”马寻牵着刘姝宁的手说道,“这时候心思最敏感,容易想的多。其他人不说,咱们有条件就悉心一点。”
刘姝宁有些期待的说道,“先前父亲来了封家书,说是若是陛下允准,他准备回京一趟。”
“好啊。”马寻立刻说道,“也不知道姐夫允准了没有,我回头去问问。”
刘姝宁立刻说道,“陛下已经允准了,想来也就是这几天父亲就该到了。”
刘伯温回京城不是学李善长,这就是单纯的来看看闺女,这都快一年没见着了,而且现在自家闺女有了身孕,当然得来看看。
小两口说着话,府里人也习惯了马寻的一些‘不寻常’。
就算是刘姝宁一开始会觉得害羞、不好意思等,但是现在也习惯了和马寻肩并肩,甚至是手牵手了。
在外面肯定不会如此,但是在府中就用不着处处恪守一些所谓的礼节了。
虽然刘姝宁有了身孕,不过这也不是身怀六甲,只要小心一点也就没事了,入宫还是没问题的,也有车轿可以代步。
孕妇不一定就完全需要静养,一定的锻炼很有必要,尤其是如今这都是顺产,没点体力可不行。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