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117节

  常蓝氏自然记住这些,常茂三兄弟也都是连连点头,确实不能到了关键时刻撑不住场面。

  李贞和马寻再次回宫复旨,这才算是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

  等到朱标大婚的时候,这两个还要再次成为正副使。

  甚至选在这时候下聘书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过两天马寻就要带着朱樉等人回凤阳了。

  到时候也是要向朱家的祖宗祭告这桩大喜事,选良辰吉日也是有讲究的。

  大外甥的婚事是有条不紊的在推进,一切都没有什么意外和特殊,毕竟这对青梅竹马几乎就算得上是指腹为婚。

  时间也算是非常快,这边刚刚忙完了朱标的定亲的事情,马寻立刻就开始准备着回凤阳的事情。

  朱元璋和马秀英自然不会出宫,不过朱标率领不少官员出城送行了。

  刚刚完成订婚的朱标看起来非常开心,“舅舅,老二几个就多劳您费心了。”

  马寻笑着客气说道,“太子殿下言重了,这是我该做的事情。”

  朱标则有些担心的说道,“老二几个虽然有些历练,只是从未出过远门,更没有临民理事。”

  马寻知道朱标的担忧,说起来就是朱樉等人此前回过凤阳,只不过那都是回去祭祀一趟而已。

  这一次则是不一样,朱樉等人回到了凤阳,那是要开始准备做事了。

  练兵、检阅、观察民生等等,这些都是朱樉等人该做的事情。

  这肯定比不上朱标的权力,朱樉等人也不会有太多的实际权力。

  马寻小声问道,“真要是察觉了些许事端,我该怎么做?”

  “舅舅心里有答案,何必问我?”朱标就笑着说道,“虽说舅舅肯定不会让我们为难,只是您也不会对一些事情视而不见,对吧?”

  这一下马寻也是笑了起来,这么说还真的没什么问题,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朱标也继续说道,“不过舅舅到时候可能就为难了,您本来就和淮西人不远不近,真要是得罪起来,以后也不好走动。”

  马寻对此倒是不太在意的说道,“人生在世总有不诚意,再说了,有几个至交亲朋就行了,又不需要遍地都是朋友。”

  其他人说这话朱标不一定信,但是马寻这么说,那就显得非常有说服力了。

  毕竟马寻有点‘卓尔不群’,这不是才德超出其他人显得与众不同。

  而是在很多的时候,马寻显得‘不合群’,即使是看着和常遇春关系近、和徐达、汤和等人也是朋友。

  只不过这也就是几个走动的比较频繁的淮西勋贵了,他没有仗着马秀英的关系四处和人交朋结友。

  毕竟在这位国舅爷身上,看似是更加喜欢做工匠、郎中,而不是吆五喝六、亲朋故旧一大堆。

  即使是被一些人看作是天然的淮西勋贵,也会对一些人不太掩饰距离感,或者是认为大家不是一路人。

  马寻语重心长的对朱标说道,“我最为担心的其实是吏治,地方官也好、勋贵也好,这些人一旦作恶,百姓就没有活路。”

  朱标更加不觉得奇怪了,他的父亲对于贪官污吏深恶痛绝,而他的舅舅看似也是如此。

  或许是因为出身,更大的可能是经历了元末的乱世知道百姓的生计艰难,所以对于那些贪官污吏,自然就非常的痛恨了。

  朱标就笑着开口说道,“舅舅放心好了,真要是查出来贪官污吏、不法勋贵,朝廷律法不会宽恕他们,爹娘也不会轻饶。”

  “老二几个以后也是,我也不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马寻直接说道,“只是他们几个要是不修点品行,以后大家都为难。”

  果然,舅舅最看重的还是老二几个的品行,所以一直都是在严格的要求他们。

  这么一想,老二几个回到了凤阳,肯定是要进行一次思想再教育了,估计这几个小子回到了老家不会轻松。

  但是朱标也没有反对或者觉得心疼,其实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希望朱樉等人能够成为一个有能力、有品德的贤王,可以镇守一方、保境安民。

  对于这几个皇子,大家的期待还是非常高的,毕竟乱世刚刚结束,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这也就意味着这几个皇子以后还有非常大的作用,他们也不应该成为酒囊饭袋,不应该只会吃喝玩乐。

  朱元璋这几年喜欢让皇子们回凤阳,自然不只是因为祭祖,也存着让皇子们知道他的创业之艰,让这些皇子们知道民生不易。

  老朱家是什么样的出身,以前到底是过的什么样的生活,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不过他还是希望朱樉等人有着真正的认知。

  只可惜到目前来看,朱樉等人还真的不一定认识到了朱元璋以前的生活状态,不知道民间真正的样子。

  还是因为这些皇子实在是太富贵了,虽然不是‘何不食肉糜’的程度,但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恶劣的情形,说不定就是很多百姓眼里最好的生活状态了。

  看着有些乱糟糟的队伍,朱标忽然说道,“过江的事情要不然舅舅去安排吧,老二看起来没这本事。”

  马寻就笑着说道,“我也没这个本事,就让老二发挥。无非就是多花点时间,练练手总能有所长进。乱了一次,他才能长教训。”

  朱标也不再多说什么,因为马寻的心思也容易猜。

  说到底就是在锻炼朱樉,皇子锻炼的机会不会少,可是也不是每次都有机会。

  而现在看似是在折腾一些普通士兵,可是再想想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现在只是在瞎折腾、浪费时间而已。

  毕竟以后的朱樉,大概率是要带军的,不磨练出来的话,以后将士就是要送命了!

第163章 孝子贤孙

  朱樉忙的焦头烂额,好在还算是让大军顺利的过江了。

  只是过江之后,朱樉哭丧着脸找到马寻,“舅舅,误了时辰,怕是赶不上宿点了。”

  马寻就笑着问道,“那你是准备怎么安排?”

  “自然是安营扎寨。”朱樉直接回答说道,“就是按照先前规划,今天本该是进驿站。”

  马寻反问起来,“既然你已经知道该怎么做,那来问我做什么?”

  朱樉无话可说,还是赶紧下令去安排安营扎寨了。

  马寻就只负责喂驴,或者是懒洋洋的在晒太阳,可惜江边的风有点大,要不然晒个太阳肯定更加舒服。

  既然说了不管事,马寻真就是几乎不管事,任由朱樉等人安排安营扎寨的事情。

  “去盯着点。”马寻还是有些不放心,对何大说道,“他们几个岁数小,你们看了之后不许提点,只准回来报与我。”

  何大等人立刻就开始行动起来了,这就是‘监考官’,看看朱樉等人怎么安排扎营的事情。

  理论结合实际,朱樉等人的一些军事基础的培训是不错的,可是落到实处的时候,不能单纯的照本宣科。

  好在他们的身份特殊,手底下的将士即使有些牢骚,也不敢阳奉阴违。

  太阳落山后,马寻将三个皇子叫到营帐,“老二,说说今天有何得失?”

  朱樉直接总结说道,“手下将士做事拖沓。”

  马寻立刻板着脸呵斥,“将士拖沓?谁教你出了差错先想着推卸责任?过江速度慢,将士们无措,难道不是你这个主将事先没有安排好?”

  朱樉脸色也不好看,他好歹也是秦王,是宗室诸王之首。而且现在是近乎成年了,可是就这么被训斥。

  不过不高兴归不高兴,朱樉赶紧说道,“是我的错,不该朝令夕改,以至于将士们混乱。”

  马寻这才满意点头,“既然军令下达,就该执行,你提前也该考虑到这些事情。无非就是你事先将事情想简单了,以至于出了点差错一下子乱了。”

  朱樉仔细一想还真的是这样,其实他事先已经安排了,自认为也非常的合理,看似没有任何毛病。

  只可惜当其中的一环没有按照他预期的来,一下子有些慌,接下来的很多安排也就有些脱离控制了。

  马寻继续说道,“计划归计划,只是有些时候不能只是一味看计划,错过了宿点就错过了,大军安危最为重要。”

  朱樉连连点头,“舅舅教训的是,是我将事情想简单了。”

  马寻板着脸看向朱棡,“老三,你呢?”

  朱棡立刻认错说道,“回舅舅,是我事先没有准备好,未能在二哥安排船队的时候为他分忧。后军太急,一下子乱了阵型。”

  马寻满意点头说道,“领兵的将领也该明白打仗并非单打独斗,各部如何联系、如何配合,也该有数。你是后军主将不假,只是也该遵从大将军令。”

  朱樉不高兴的瞪了一眼朱棡,要不是老三率领的人马过去,船队过江的时候就不会那么乱。

  朱棡也觉得冤枉,他是按照二哥规定的时间过去,哪知道二哥那边出了差错,以至于队伍一下子乱了。

  马寻随即对朱棣说道,“老四,你也好不到哪去!你部是最先登船的,然后就在那干看着?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够了?有余力的话,不能想着帮衬你二哥、三哥?”

  本来对于自己表现很满意的朱棣一下子哭丧着脸,原来我的表现也不能让舅舅满意啊?

  而朱樉和朱棡立刻看向朱棣,老四果然最坏,不分忧也就罢了,难道还想看我们的笑话?

  及时的总结非常有必要,让朱樉等人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不足,方便持续的提升。

  他们现在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还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之中,那就更加有必要帮助他们成长了。

  很明显这只是一个开始,在去往凤阳的路上,马寻会一直这么要求朱樉等人。

  想要进步,那就得好好的学习,这一点也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朱樉等人也算是痛并快乐着,虽说一路上没少被马寻批评,虽然这一路上基本上也都只是行军,但是这三个皇子也渐入佳境。

  尤其是指挥着一万多人的队伍在持续行军,即使是处在天子脚下、是在大明的核心地带,那也能够满足一下他们的虚荣心。

  这是此前没有过的经历,乍一看还是有些当了将军的感觉,也觉得自身所学有了发挥的空间。

  对于马寻来说也是挑战,他就是半瓶水乱晃的水平,还要指点外甥们,这有些难度。

  好在他也算是有率军转战数千里的经历,再加上还有一些将校的帮助,暂时还能稳住朱樉等人。

  所以说这也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大家都是在进步和成长。

  “看看这些村落。”行军的途中,马寻带着朱樉等人考察民生,“仔细瞧清楚,看看我大明百姓是如何过的!”

  看着不远处的茅草屋、泥胚房,朱樉等人也有些小小意外。

  这可以算得上是在天子脚下,只是看起来百姓的生活不怎么样啊,那居住条件比起应天府的一些平民都要差远了。

  马寻继续教育说道,“看清楚了,这些地方还算是好的。还有更加荒僻的地方,百姓无片瓦藏身,无果腹之物。”

  朱棣忽然问道,“舅舅,你当年也是如此?”

  “我?”马寻笑着说道,“还比不上这些人,他们好歹有屋、有田,还能活下去。战乱时代朝不保夕,就算是想要种田谋生都难。”

  马寻盯着朱樉等人,严肃说道,“天下太平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安稳求生。只是这还不够,没有战乱的话,官府若是扰民,百姓也活不下去。”

  朱樉等人有些似懂非懂,不过这时候还是乖乖点头,要不然又要被说了。

  其实马寻也不指望朱樉等人能够和普通百姓共情,这是不现实的事情。

  这些天潢贵胄出生后就是锦衣玉食,他们一辈子都是衣食无忧、高高在上,平民百姓的一些遭遇,也不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生。

  现在是这样,以后也会如此,总有些富贵人家的孩子难以理解穷人的生活。

  不过只要朱樉等人少点暴行,能够体谅百姓的生活不易,那马寻就觉得值得了。

首节 上一节 117/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