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85节
王伏胜抬手道:“等会,还有件事,也需要你帮我去办。”
蒙面人道:“大监请吩咐。”
王伏胜沉着脸道:“帮我调查一下王及善,再派人暗中盯着他,倘若他有什么特别的举动,派人向我禀告。”
蒙面人道:“是!”
长寿坊。
王及善站在窗边,透过黑夜,目光直视着斜对面的尉迟恭府。
他献给天子的计划,已经到了最关键阶段,他不容有任何闪失,所以这几天每到夜里,都会亲自盯着尉迟恭府。
天子给他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告诉尉迟恭,程知节将会向尉迟恭求救。
王及善虽然领了命令,却迟迟没有去找尉迟恭。
他很了解尉迟恭,现在过去找他,很可能被轰出来,甚至被揍一顿。
所以他需要一个引子,等这个引子先引爆尉迟恭的怒火,他再去见尉迟恭不迟。
他静静站在窗前等候,有如一尊石像,不知过了多久,大街上响起一阵马蹄声。
王及善眼中闪过一道亮光。
没过多久,只见一人策马来到尉迟恭府外,用力拍了拍府门。
府门常年不开,上面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拍击之下,灰尘簌簌抖落。
不一会,大门角落处的角门开了一道缝隙,缝隙后面露出一双浑浊的眼睛,正是尉迟恭府的门子。
那人与门子说了几句话后,便站在府门外等候着。
月光照在他脸上,却见他四十多岁,身穿蓝色绸袍,面色儒雅,赫然是萧氏驸马,萧锐。
没过多久,角门又开了,萧锐被请了进去。
两刻钟后,角门再次打开,萧锐踉踉跄跄走了出来,鼻青脸肿,一只眼睛闭着,周围尽是淤青。
萧锐快步上了马,一句话也不多说,策马离开了。
王及善淡淡一笑,这才整理了一下衣着,大步朝着鄂国公府走了过去。
第94章 带着嫔妃泡温泉
长安城以东四十里,有一座山,名为骊山。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命阎立德在骊山修建行宫,取名“汤泉宫”,是距离长安城最近的一座行宫。
汤泉宫又名温泉宫,规模宏大,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
太宗时期,就经常在温泉宫修养身体,上午去,下午就能回,坐马车只需一个时辰,颇为方便。
禁苑虽也有座温泉,却缺少地肺之气,并不适合温泉疗法。
所以这天一大清早,李治便乘坐御辇,又带上武媚娘和三名嫔妃,前往汤泉宫泡温泉。
一个时辰不到,便抵达了骊山山脚。
抬头一看,骊山似锦若绣,一名绣岭,果然是一处绝佳风景,山上温泉极多,汤泉宫也因此得名。
汤泉宫四面围有墙垣,仿佛一座小小城池,离宫以温泉为中心,向山上和山下拓展,宫殿建筑鳞次栉比,缭墙环绕。
过望仙桥,穿津阳门,四顾看去,仿佛已置身皇宫之内。
汤泉宫最有名的温泉,名为九龙汤,由九座温泉池相连而成。
温泉池外有一间置衣房,是更换衣服的场所。
内侍宫人们都在屋外等候,此时屋内只剩下李治、武媚娘和三位嫔妃。
武媚娘还想伺候李治换衣服,李治摆了摆手。
“朕自己来,今日咱们都不用人伺候,自己伺候自己便是。”
一边说着,一边转头脑袋,目光在四人胸部缓缓转动着。
不比不知道,四女之中,竟是刘氏最为有料。
刘氏被他看的脸色通红,悄悄瞥了武媚娘一眼,见武皇后也笑吟吟的望着自己胸部,更加手足无措了。
徐槿一边脱着诃子(胸衣),一边笑道:“古人云,膏泽沐浴,洗去污辱,振除灾咎,更有福处。今日陛下来此沐浴,不仅能疗养身体,更能为天下祈福。”
郑贵妃笑道:“那以后可要多来,我一上山,就觉得心中舒畅极了,住在这里,可比皇宫舒服多啦。”
武皇后笑道:“温泉虽好,也不能多泡,我问过孙神医,泡多温泉,容易得些怪病。”
李治拍手道:“皇后说的不错,任何事情都要适量,过犹不及。好了,咱们都进去吧。”
九龙汤内,修建的别具心匠。
池中石阶石桥,纵横交错,琪花瑶草,芬芳馥郁。
池底全用珊瑚宝石筑成,阳光照耀下,分外清澈,池水回旋,石泉喷水,烟雾缭绕,如置仙境。
李治与众女在池中戏水了一阵,感到微微有些头晕后,便起身去置衣室歇息。
几女见他离开,也跟了出来,依然想着法儿伺候他。
李治无奈,只好躺在武媚娘大腿上,享受着武皇后的颈部按摩服务。
郑贵妃则在一旁抚琴,徐槿熏香,刘充嫒帮他捶腿。
李治听着琴曲,正迷迷糊糊快睡着时,江尚宫来报,说王及善求见。
郑贵妃皱眉道:“陛下好不容易歇息一会,都追到这里来了,让他在外面等着。”
李治坐起身子,摆手道:“你们若是没泡够,就继续泡一会汤浴吧,朕要去处理公务了。”
离开九龙汤,穿好衣服,额头搭着一块帛巾,来到外殿,朝等候在殿内的王及善笑道:“王卿久等了吧,找朕有什么事?”
王及善拱手道:“陛下,臣昨晚去见过鄂国公了。”
李治心中一凛,伸手示意他坐下说话,问道:“可还顺利?”
王及善笑道:“幸亏萧锐先替臣进去挨了一顿拳头,让鄂国公产生危机感,故而臣此行颇为顺遂。”
李治奇道:“萧锐替你挨拳头,这是何意?”
王及善便将昨夜看到萧锐拜访尉迟恭,然后被揍的鼻青脸肿的事说了。
李治刚泡完温泉不久,身子还在发热,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沉吟道:“萧锐去找尉迟恭,应该是为了苏氏之事。”
王及善道:“臣也是般猜测,他肯定会告诉鄂国公,说世家派系愿倾尽全力,救苏氏脱罪。”
李治道:“既是如此,尉迟恭为何还要打他呢?”
王及善坐直了一些,道:“陛下,其实世人都对鄂国公有一种误解,认为他是个鲁莽汉子,不善谋略。”
李治愣了一下,别说世人,他对尉迟恭也是这种印象。
不过仔细一想,尉迟恭若真的是一个蠢人,这么多开国将领之中,活下来的寥寥无几,他如何成为其中一个?
由此可见,此人绝不简单。
“依王卿之见,尉迟恭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及善道:“鄂国公性子确实急躁了些,但他只是过于刚直,并不愚蠢,其实很多事情上,他比谁都看的通透。”
李治点点头:“有理。”
王及善接着道:“萧锐不了解鄂国公,以为苏氏之事,可以轻易糊弄住他,却不知,鄂国公早已洞悉。”
李治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说,尉迟恭已经看穿,苏氏是被世家大族给出卖了。”
王及善道:“鄂国公足不出户,未必能知道真相,不过萧锐去找他,反而暴露了自己。”
李治心中猛地一惊。
始平苏氏不过是个小世族,与京兆杜氏不同,平白无故卷入此事之中,确实非常诡异。
在尉迟恭的角度看来,苏氏陷入纷争,肯定与自己有关,那么接下来谁来找自己,谁就是幕后黑手!
这逻辑非常简单,却也非常奏效。
萧锐陷害苏氏,目的就是为了拖尉迟恭下水,自然要去找他,也就暴露了自己。
李治深吸一口气,道:“你说的没错,如此来看,世人都小看了尉迟恭。”
王及善微笑道:“萧锐去了之后,臣再去就容易多了。鄂国公虽把萧锐揍了一顿,心中其实也很烦恼,正急于知道外面情况。”
李治笑道:“所以你过去,是以看望他的名义?”
王及善道:“臣若说看望他,时间太巧合,反而容易引他怀疑。所以臣也是以苏氏之事,去见他。”
王及善与萧锐的区别只有一点。
萧锐把苏氏之事,告诉尉迟恭后,又提出要帮苏氏,这便暴露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王及善不同。
他只将此事告诉了尉迟恭,让他知道而已,其他什么也不说,反而取得了尉迟恭信任。
后来尉迟恭便不断向他打听长安城的事情,大事小事,全都问了个遍。
尤其是天子和长孙无忌的事,他问的尤为仔细,到了最后,王及善把程知节的情况也跟他说了。
王及善说道:“老将军,满朝文武都在说,圣人必定严惩程老将军,您可要早做准备啊。”
尉迟恭哼道:“程矮子自作聪明,非要跟长孙无忌勾勾搭搭,那是他活该,找死!老夫念在同僚一场,帮他准备一口好棺材就是。”
王及善道:“只怕他会来找您。”
尉迟恭怒道:“胡说八道,乃公跟他一向不对付,他找我作甚?还指望我帮他求情不成?”
王及善叹道:“您的性子老一辈将领谁不知道?轻生重义,这是您最大的缺点,所以他们临死之前,肯定都会来找您。”
尉迟恭平生最重义字,这句话把他说的浑身舒畅,心花怒放,笑骂道:“他奶奶的,乃公这辈子算是让他们赖上了。”
王及善劝道:“老将军,您在府中清静这么多年,可不能为了一个程知节,就被卷入漩涡啊!”
尉迟恭哈哈笑道:“老夫已过古稀之年,这辈子活的也够了,你不必劝了。”
李治听到此处,不得不佩服王及善,他确实把尉迟恭的性子琢磨透了。
王及善微笑道:“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计划非常顺利,现在只等程知节回京去找鄂国公了。”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