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68节

  “父亲,我不明白,您为何忽然变得这么软弱了?”

  长孙无忌凝视了他半晌,缓缓道:“你还记得,永徽四年,李恪是怎么死的吗?”

  长孙冲吃了一惊,四顾看了一眼,低声道:“不是您利用房遗爱之案,将他扳倒了吗?”

  长孙无忌道:“不对。”

  长孙冲怔了怔,又道:“是因为您抓住了房遗爱的心思,引诱他诬告李恪?”

  长孙无忌还是摇头。

  长孙冲道:“那儿子就想不透了。”

  长孙无忌冷冷道:“很简单,因为我对他起了杀心,恰好我又有了杀他的借口。”

  长孙冲愣道:“您为何突然说这个?”

  长孙无忌淡淡道:“你们想杀崔文翰灭口,已让圣人对老夫起了杀心。如今崔文翰开口,圣人也有了杀老夫的借口。”

  长孙冲变色道:“咱们只是让崔文翰改通榜,仅凭这点罪名……”

  长孙无忌冷冷道:“李恪谋反了吗?”

  长孙冲浑身一颤。

  李恪无罪尚且被杀。皇帝要想杀人,根本不必依赖律法,直接利用崔文翰之案,便可轻易将罪名都安在长孙无忌头上。

  长孙冲不肯死心,道:“您怎么知道圣人对您起了杀心?”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道:“因为圣人给了狄仁杰便宜行事之权,狄仁杰就是他用来杀老夫的刀!”

  长孙冲呆愣半晌,终于跪在地上,泣声道:“父亲,是我害了您。”

  长孙无忌平静道:“记得我刚才说的话吗,回去后,立刻请求外放。”

  “那您呢?”

  长孙无忌没有回答,继续朝着皇宫走去。

  他现在要走的这步棋,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招,他没有把握,也就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长孙无忌并未去甘露殿,而是拐入左延明门,一路来到东宫,丽正殿,跪在大殿之外,任凭风雨吹打。

  消息传到甘露殿时,李治正在看狄仁杰上呈的崔文翰口供。

  这份口供足以证明,是长孙无忌在操纵科举。

  李治正琢磨着该怎么处置长孙无忌时,王伏胜便将消息传了过来。

  “你说他跪在丽正殿外?”李治吃惊道。

  王伏胜道:“回大家,他没有撑伞,浑身都淋透了。”

  李治微微动容,站起身朝狄仁杰道:“狄卿,你在这等朕一会。”离开甘露殿,朝丽正殿而去。

  随着靠近东宫,李治脑海中关于东宫的记忆,慢慢浮上心头。

  当时唐高宗还是太子时,长孙无忌经常来丽正殿看他,并且教导他储君之道。

  长孙无忌的教导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忠孝”。

  忠于君王,孝于父亲,其他的什么都不要想,不主动和任何大臣来往,不做唐太宗交代之外的任何事。

  李治正是凭着他的教导,在储君之位上,越坐越稳,最终顺利继承皇位。

  李治想到这些,也不由感叹,如果没有长孙无忌,唐高宗未必能顺利当上皇帝。

  正思索间,丽正殿已出现在视野中,长孙无忌果然跪在殿外。

  李治迟疑片刻,走了过去,蹲下身子去扶他,道:“元舅,您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吧。”

  长孙无忌力气极大,李治竟扶不起他。

  “陛下刚登基时,臣和陛下说的话,陛下可还记得吗?”他低着头说道。

  李治想了想,道:“您说要想治理好天下,必须广开言路,绝不能使下情不能上达。”

  长孙无忌抬头望着他,道:“陛下还能记得这些,老臣就没什么可担忧了。老臣干涉朝廷科举,按律当斩,特来领罪,请陛下降旨赐死吧!”

  李治怔了怔,一时间没有说话。

  长孙无忌缓缓道:“老臣身为永徽律编撰之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只是临死之际,老臣有几句离别之言,想单独告诉陛下。”

  李治沉默了一会,挥了挥手,道:“百步之内,不得有人。”

  王伏胜领了诺,将一柄伞递给李治,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只有小吉双拳紧握,紧紧盯着长孙无忌。王伏胜上前按住他肩膀,给了他一个凌厉的眼神,小吉这才退下。

  李治道:“您有什么话,可以讲了。”

  长孙无忌缓缓道:“吴王之事,陛下应该知道,此事是老臣在暗中主导,将吴王给除掉。”

  李治心中一凛,没想到长孙无忌竟然连这件事也承认了,难道他真的一心求死?

  长孙无忌又道:“陛下不知道的是,濮阳李泰,也是因老臣而死。”

  李治变色道:“是你……杀死了他?”

  “不,老臣怎会杀自己亲外甥?”长孙无忌摇了摇头,叹道:“当初陛下把褚遂良贬出长安,李泰便不断给老臣写信,让老臣支持他当皇帝。”

  李治心跳急促了几分。

  不错,李泰正是死于褚遂良被贬期间。

  长孙无忌沉声道:“后来老臣写了一封信,用词极为严厉,彻底打消了李泰对皇位的觊觎。他是个心高气傲的人,抑郁之下,这才病逝。”

  李治目光闪动,默然不语。

  长孙无忌接着道:“有件事,陛下可否觉得奇怪?”

  李治道:“何事?”

  长孙无忌淡淡道:“为何老臣与韩王他们关系不错,却不与先帝的儿子们亲近?”

  李治心中一跳,道:“朕偶尔确实有些疑惑。”

  长孙无忌缓缓道:“老臣有意疏远众皇子,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对皇位生出不该有的觊觎之心。”

  “至于韩王他们,并非先帝子嗣,根本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老臣也就不必顾忌。”

  李治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长孙无忌又道:“陛下,老臣反对立武氏为后,确有一部分私心,但也是为大唐江山着想。她的能力和手段,陛下见识过,陛下身体不好,难道不担心出现第二个吕雉吗?”

  李治暗道:“她可不是第二个吕雉。”缓缓道:“您请放心,朕自有分寸。”

  长孙无忌笑道:“陛下心中有数,老臣也没什么担忧了。老臣言尽于此,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部交代清楚,陛下可以赐死老臣了。”

  闭上双眼。

  李治盯着他看了良久,缓缓道:“元舅,您还记得朕上次命人送给您的史书吗?”

  长孙无忌猛地睁开双眼,抬头紧紧望着李治。

  李治道:“朕还是那句话,希望能尽快看到您的著书。”

  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一道亮光,沉默片刻后,断然道:“老夫明日就上奏辞官,闭门谢客,在家中安心著书,等书著好,再请陛下观阅。”

  李治点头道:“那朕就翘首以盼了。”

  四更更完,洗澡去了~

第77章 萧氏驸马

  雨过天晴,碧空如洗,空气中充满了淡淡的草木清香。

  长孙冲推门进入书房,朝长孙无忌道:“父亲,儿子已将来相和韩相请走了。”

  长孙无忌已汤浴过,换上一身宽松的丝绸长袍,坐在桌案后看书,闻言抬起头。

  “嗯,你也去休息吧。”

  长孙冲哪里肯离去,他此刻心中有一肚子疑问,问道:“父亲,您真打算致士吗?”

  长孙无忌抬头看了他一眼,道:“事到如今,还由得老夫选择吗?”

  长孙冲道:“韩相和来相刚才提出辞官时,您又为何劝阻他们?”

  长孙无忌淡淡道:“我们三个宰相一声辞官?在别人看来是什么,向陛下示威吗?”

  “可没了您,陛下也不会留着他们了。”

  长孙无忌摆摆手,道:“不会。陛下眼下最看重的是朝野稳定,老夫致士,已经够震动的了,陛下不会让动静变得更大。”

  长孙冲靠近几步,低声道:“父亲,您真打算以后闭门谢客,在家中著书?”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道:“暂时也只能如此。”

  长孙冲目光一亮,道:“您一定还有后招,对不对?”

  长孙无忌瞥了他一眼,道:“别急,走着瞧罢,那些世族没了老夫约束,可不会再那么规矩。”

  长孙冲连连点头,道:“父亲,那我能不能留在长安?”

  长孙无忌想了想,道:“留下可以,殿中监不能再当了,这本就是尚公主得来的差事,公主已逝,你早该退下来。”

  长孙冲道:“那儿子明日请旨,还是做回宗正少卿。”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

  便在这时,管家来报,说有人送来一件礼物。

  长孙冲来到门口,问道:“是什么礼物,送礼之人是谁?”

  管家道:“回郎君,是一件翠玉观音,放在一个锦盒中,不知是谁放在后门外面。”

  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取出里面的观音递上。

  长孙冲拿起来一看,这观音比手掌略大,做工精细,是上好的翡翠美玉。

  “冲儿,拿过来给老夫瞧瞧。”

  长孙冲应了一声,拿着翡翠观音回屋,递给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拿在手中看了一会,嘿了一声,眼中闪过一道冷光。

首节 上一节 68/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