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02节

  李治问道:“媚娘,你知道这里曾经住过谁吗?”

  武媚娘伸手抚摸一根朱漆房柱,说道:“汉朝许多太后,应该都曾住在这里吧?”

  李治道:“最有名的一位是谁呢?”

  武媚娘侧头道:“孝文窦太后?”

  李治点点头,道:“正是如此,朕曾在汉书中,看到一则有趣的记载。据说汉武帝刚刚继位时,想要加强皇权,施行新政,启用了儒学大家赵绾和王臧,你知道后来发生什么了吗?”

  武媚娘既知李治喜欢历史,自然不会忽略这一块,汉书她已看了三遍,对此事知之甚详。

  “那位窦太后不动声色,暗中派人收集赵绾和王臧罪证,然后雷霆出击,罢免两人,还将年轻的汉武帝训斥一顿。”

  李治感叹道:“不错,这位窦太后手腕非常高超。也正是她的压制,才促成了后来的汉武帝。”

  武媚娘回到他身边,伸手放在他肩膀上,问道:“陛下今日来汉朝旧宫,是因为想到了汉武帝吗?”

  李治拍了拍她的手背,道:“媚娘,你真聪明,朕来这里,确实是想缅怀一下汉武帝。”

  汉武帝这个人,最大的功绩便是对外扩张,将汉朝的疆域扩大了两倍以上。

  李治以前并不清楚开创与收复的区别。

  如今他自己做了皇帝,才明白这其中需要多么宽广的胸襟和气魄。

  为什么朝中武将,都支持攻打高句丽,却反对攻打倭国?

  原因就在于,一个是开创,一个是收复。

  高句丽大部分土地,原本就是汉朝疆土,在每个人心中,只不过收复旧地而已,没有心理上的那种障碍。

  汉朝既然统治过,大唐同样也能统治。

  倭国就不同,群臣们总觉得倭国土地贫瘠,打下来没有益处。

  然而真是如此吗?

  当然不是。

  倭国土地以山地丘陵为主,确实不适合种植粮食,然而却有着大量的金矿、银矿、铜矿、药材、海产。

  中原王朝从未统治过倭国,根本不清楚其具体情况,故而下意识,便会觉得是不毛之地。

  汉朝以前,估计汉朝的官员们,也都觉得朝鲜半岛、南越、云贵地区是不毛之地。

  然而当汉朝统治之后,后世朝代,便不会再嫌弃这些地方,都把收复旧土,当做自己的责任。

  这很正常,未知之事,容易令人不安。

  李治虽决定对倭国动手,心中同样不安。

  这跟攻打吐蕃不同。

  在李治看来,吐蕃原本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心理没有任何障碍。

  然而攻打倭国,却是完全未知的,若是不小心像蒙古一样,遭遇暴风雨,导致全军覆没,又该如何?

  就算真打下来,倭人肯定会反抗激烈,说不定打下没多久,唐军就被驱逐,又该怎么办?

  李治正是因这些不安,才来到汉朝旧宫,想感受一下汉武帝开疆扩土的雄心,让自己平静下来。

  武媚娘虽不明白李治的心思,却也瞧出他心有忧虑,反手握住李治的手,柔声道:“陛下,无论您想做什么,妾身都会全力支持您。”

  李治深吸一口气,道:“媚娘,朕已经下定决心了,为我大唐再开一块疆土,以解千年之患!”

  武媚娘心念电转,道:“九郎,你指的并非高句丽吧?”

  李治道:“不错,朕要打下倭国!”

  武媚娘微微一惊,张口欲言,很快又闭了回去。

  李治微笑道:“你放心,朕也知道此事绝不会比攻打高句丽容易,朕会耐心谋划,仔细准备。”

  武媚娘想了想,道:“九郎,你是想利用这次的军械被劫之事,对倭国开战吗?”

  李治道:“不错。”

  这时,王伏胜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拱手道:“陛下,鸿胪寺戴寺卿求见。”

  李治问:“何事?”

  王伏胜道:“好像是倭国人已经查出军械被劫之事,并且找到证据,倭国使节想要求见陛下。”

  武媚娘目光一凛,侧头看向李治。

  若是倭人能证明不是他们劫的军械,李治便没有出兵的理由了。

  李治却很平静,问道:“狄仁杰回京没有?”

  “还未回京。”

  李治道:“那就告诉戴至德,朕这几日很忙,没空见倭国使节!”

  王伏胜应诺退下。

  武媚娘随李治返回后宫的路上,思绪便没有停下过。

  李治既然下定决心要打倭国,那么就不应该派狄仁杰去调查此事。

  否则调查结果不是倭国,反而会坏事。

  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

  狄仁杰早已得到李治的命令,带回的调查结果,一定是李治想要的。

  从贺兰敏之的消息来看,狄仁杰出了一次海就将案子查清楚,这速度未免太快了。

  若是狄仁杰并非为了查出真相,那就说得通了。

  这时,两人已经穿过玄武门,回到了后宫。

  李治转头看了她一眼,道:“媚娘,你这一路上,都在想什么?”

  武媚娘轻轻道:“妾身在想,就算狄仁杰查出此事是倭国所为,要想攻打倭国,还有一个难题。”

  李治目光微闪,盯着她道:“你怎么知道,狄仁杰会查出此事是倭国所为?”

  武媚娘笑道:“若非如此,陛下就不会派他去了。”

  李治捏了捏她的手,无奈道:“媚娘,朕好像什么都瞒不过你。”

  武媚娘抿嘴一笑,道:“那是因为陛下并不打算瞒妾身。”

  李治道:“那你说的难题又是什么?”

  武媚娘正色道:“陛下,朝中武将以李勣为首,边关武将以刘仁轨为首,只怕他们都更希望攻打高句丽。”

  大唐实力虽强,然而皇帝与将领若不能一条心,战争也可能遇到失败。

  就连文臣之中,也有很多人更希望打高句丽,若是打倭国的话,粮草调度上,也可能出问题。

  李治表情却很平静,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武媚娘观察着他表情,笑道:“陛下既胸有成竹,何必还要为难妾身呢?”

  李治微微一笑,朝王伏胜道:“传旨,召李勣入宫。”

  一个时辰后,临近黄昏时,李勣来到寝殿。

  李治并不说明召他入宫的目的,命人摆开棋局,与他对榻而弈,武媚娘则站在一旁观看。

  李勣似乎心事重重,棋至中局,“啪”的一声,将一枚黑棋落在了棋盘上。

  这一步棋并不高明,甚至可以说是失误。

  李治顿时看到机会,连连落子,攻势凌厉。

  李勣一时手忙脚乱,被动防守。

  两人下过很多次棋,虽说有输有赢,但李勣每次都是游刃有余。

  像这次这般,李勣出现重大失误,可以说是头一次。

  李勣如此心不在焉,也是有原因的。

  他上午刚刚收到刘仁轨的回信。

  刘仁轨并没有接受他的提议,还写信暗示他,皇帝已有全盘安排,让他切勿妄动。

  李勣一时无法判断,皇帝是真的有了计划,还是刘仁轨故意推脱。

  而且他刚刚得到消息,倭国使节已经对外宣布,他们已经调查出劫掠大唐三千铠甲的国家。

  这个国家正是虾夷!

  眼下局势逐渐脱出掌控,由不得他不担心。

  别的事他可以不管,唯有辽东战事,是他心中的一根刺,他怎么也放不下。

  就在他走神时,李治落下一子,道:“李公,您输了。”

  李勣低头一看,原来他的一条大龙不知不觉,已被皇帝给围住了,再无生路。

  “陛下棋艺又有精进,臣认输了。”李勣拱手道。

  李治道:“并非朕有长进,而是李公心有烦恼,无法专注于棋局。”

  李勣叹道:“陛下慧眼如炬,老臣确实有些担心。”

  李治微笑道:“李公有何困惑,不妨向朕明言,也许朕能帮李公解除烦恼呢?”

  李勣望着李治泰然自若的神态,脑中又想起刘仁轨那封信,暗道:“难道陛下真的已有全盘计划?”

  他深吸一口气,道:“陛下,臣听说倭国已经找到证据,证明军械之事,是虾夷国所为。”

  “虾夷乃极北苦寒之地,又是海岛,纵然打下,对我大唐也无益处。倘若不打,则有损国家威信。臣正是为此而烦恼。”

  李治缓缓道:“李公之言,朕深以为然,攻打虾夷只会徒耗国家钱粮,而便宜倭国。”

  李勣问道:“那陛下可有应对之策?”

  李治道:“朕派狄仁杰前往莱州调查,狄仁杰已经派人回信,军械被劫,是倭国所为!”

  李勣微微一惊,道:“真是倭国所为?”

  李治笑而不语。

  李勣眼中精光一闪,顿时明白过来,狄仁杰早已经和皇帝做好了局,让结果指向倭国。

首节 上一节 402/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