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01节
其实高句丽以前也重视过水军,训练过一支数万人的水军。
后被大唐击溃后,便放弃了水军,将精力都放在修筑城池、研究守城武器上了。
姜恪的意思很明显。
高句丽原本就不值得怀疑,如今泉盖苏文遣长子来营州解释,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刘仁轨沉默了一会,道:“姜将军,你且退下吧,刘将军留下。”
姜恪微微一愣,却也没有多说什么,拱手告退了。
刘仁愿见他屏退姜恪,诧异道:“将军,您还是怀疑高句丽?”
刘仁轨将桌子上的一封信拿了起来。
“仁愿,你看看这封信。”
刘仁愿接过一看,原来是李勣写给刘仁轨的一封信。
信的内容很丰富,既缅怀了当年先帝带领群臣,攻打高句丽之事,又夸赞刘仁轨镇守营州,调度有功。
另外,他还提到军械被劫之事,话语中透漏着担忧,又说自己身在长安,对此事有心无力。
还请刘仁轨以国家为重,以营州百姓为重,多多劳心费力。
刘仁愿一脸诧异,这就是老友之间,一封简简单单的问候信,刘仁轨为何要给自己看?
“都督,这封信有什么问题吗?”
刘仁轨淡淡道:“我在长安时,与李公并无深交。”
刘仁愿笑道:“也许是他欣赏您在营州的作为,故而想与您交好。”
刘仁轨摇头道:“你不了解英国公,他不是这样的人。这封信,其实是他暗示我做一件事。”
“何事?”
“你仔细想想,他为何提到先帝,为何提到营州百姓,为何提到军械被劫,又为何说自己在长安,有心无力?”
刘仁愿一双浓眉皱成了蚕状,过了良久,心中猛然一惊,道:“他是让咱们……”
“知道就好,不必说出来。”刘仁轨打断道。
刘仁愿咽了口吐沫,点了点头。
李勣显然是希望他们把军械被劫之事,指向高句丽,从而促使皇帝攻打高句丽,以完成先帝遗愿。
这事李勣确实有心无力,只有营州的刘仁轨才能做到。
若能消灭高句丽,营州百姓的日子自然会好过多了。
刘仁愿年逾四十,立功心切,沉声道:“都督,末将以为李太尉的建议可行!”
刘仁轨望着他,道:“如果此事暴露,你不怕被问罪?”
刘仁愿低声道:“咱们可以不做实证,只找出高句丽一些可疑的地方,向陛下汇报。”
刘仁轨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没有做声。
便在这时,亲卫来报,姜恪求见,而且和他一起的,还有一名中贵人。
刘仁轨微微一惊,赶忙起身,道:“快请中贵人进来。”
少顷,姜恪和一名内侍打扮的男子进来了。
姜恪拱手道:“都督,这位是内府局的秦府监,奉圣命前来传旨,末将便带他过来了。”
刘仁轨拱手道:“秦府监有礼了。”
那内侍微微一笑,屈身拱手道:“刘都督不必多礼,这是圣人密旨,圣人说了,不必宣读,只您一人看便是。”
密旨便是中旨,上面只有皇帝印信,用的也不是中书省常规制式的卷轴,而是一张很薄的蜀纸。
刘仁轨躬身接过密旨。
秦府监拱手道:“下官还急着回宫复命,就此告辞。”转身离开了。
刘仁轨命人送走秦府监,随即走到角落,摊开密旨看了起来。
不一会,他额头上的皱纹都消失了,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刘仁愿和姜恪都充满好奇,却也不敢多问。
半晌后,姜恪和刘仁愿皆是一惊。
原来刘仁轨将密旨拿到烛火上烧了。
“姜将军,刘将军,听令!”
两人一齐拱手:“末将在!”
刘仁轨道:“姜将军,你立刻率领一万水军,前往熊津港驻扎。”
按照原来部署,营州军本来早就该前往熊津港驻扎,只因突发的军械被劫,才暂停调动。
姜恪心中虽充满惊讶,然而从刚才情况来看,这很可能是皇帝的命令,拱手道:“末将领命!”
刘仁轨又看向刘仁愿,道:“刘将军,你做好出使准备。”
刘仁愿微微一愣,道:“都督,您是让末将出使高句丽吗?”
刘仁轨沉声道:“不,你要出使的是倭国,此事凶险,你立刻去内领府,与黄都尉好好商议一番。”
刘仁愿道:“末将领命!”
两人退去后,刘仁轨将李勣那封信也烧了,随即写了封回信,命人送往长安。
“刘公,陛下早有全盘布局,不需您过于操心,切要慎行。”他遥望着长安方向,喃喃自语。
第361章 李治的全盘谋划
七月下旬,关中地区连下了几天雨,导致入关之路堵塞,粮价上涨,突破到了三十文一斗。
长安仓很快放粮,米价回落,倒也并未造成太大影响。
不过因气候突然变幻,长安城很多人都染了风寒,杨夫人便是其中之一。
武媚娘听说母亲病了后,便来到武府看望。
“媚娘啊,敏之已经去了很久了吧?”
“母亲,他才离开两个多月呢。”
“唉,我怎么感觉他都走了快有一年了。”
“母亲不必挂怀,好好养病,等今年岁末他回京后,女儿让他留在长安便是。”
“啊,那可太好了。”
“母亲,您休息吧,三妹,照顾好母亲。”
吱呀一声,武媚娘推门出来了,沿着走廊快步而行,很快离开武府,坐着凤辇朝皇宫返回。
正行之间,窗外忽然传来张多海的声音。
“殿下,贺兰郎君派人送来急信。”
武媚娘掀开车帘,从张多海手中接过信,看完之后,问道:“狄仁杰是不是已经回长安了?”
张多海道:“回殿下,狄寺卿未曾回京。”
武媚娘微微皱眉。
从贺兰敏之的书信中,狄仁杰已经破案离开莱州,应该比送信之人,先一步回到长安。
怎么贺兰敏之的信都到了,狄仁杰却还没回来呢?
她按下心中疑问,吩咐队伍加快速度回宫。
半个时辰后,凤驾回到太极宫,武媚娘先回立政殿更衣补妆,这才前往甘露殿。
来到寝殿之外,却得知李治并不在殿内,而是去了禁苑。
武媚娘又来到禁苑,从禁苑内侍口中得知,皇帝去了长乐宫。
长乐宫原本是秦朝时期的兴乐宫,汉灭秦后,在萧何建议下,刘邦在兴乐宫基础之上,重新修建此宫。
长乐宫一直都是汉朝太后的住所。
这座宫殿曾被赤眉军焚毁,隋朝时期杨坚下令重修,列为离宫。
此地东临浐河,北靠渭河,风景优美,是一处绝佳的宫殿,唐高祖和唐太宗都曾在这里住过。
然而李治却很少来这里。
不仅是长乐宫,禁苑中的其他宫殿,李治都很少前往,他更喜欢禁苑中山丘林木。
所以武媚娘听说李治去了长乐宫后,非常意外。
这座长乐宫各宫殿和门楼的名字,依然保留汉朝时期的旧名。
武媚娘从最西边的霸城门进入长乐宫,很快在殿北一座大屋前,看到了王伏胜等侍从。
这说明皇帝就在屋子里。
武媚娘来到屋外,朝王伏胜道:“王大监,陛下可在殿内?”
王伏胜点点头,轻声道:“陛下独自在殿内,不让任何人打扰呢。”
意思就是,武皇后最好也别进去。
武媚娘自然不会听他的,轻轻推开门,进入殿内,王伏胜也无可奈何。
这间屋子是汉朝太后的寝殿,名为长信宫。
武媚娘进屋之后,发现李治竟然坐在台阶上,望着殿内一盏宫灯出神。
武媚娘轻手轻脚的走了过去,来到旁边时,侧头打量着李治。
李治只觉一股幽香传来,顿时惊醒过来,侧头一看,道:“媚娘,你怎么来了?”
武媚娘在他旁边的石阶上坐下,观察着他的表情,道:“陛下,您怎么了?”
李治笑了笑,道:“没什么,朕原本是想去未央宫的,经过长乐宫时,顺便进来瞧瞧,结果想起一些事情,就入了神。”
武媚娘点点头,站起身,在屋子里转了一圈,似在打量屋子的结构。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