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74节
程务挺哈哈一笑,道:“一言为定!”
次日上午,鸿胪寺官员带着各国使节,来到司农寺草场之上,进行选拔赛。
靶子已经标好,位于八十步开外。
两边搭有木台,各国使节站在木台上,能清晰的看到是否中靶。
最先出场的是吐蕃勇士,由吐蕃使节悉若亲自出场。
只见他站在横线之外,“嗖嗖嗖”,十支箭矢有如流星赶月,全部中靶。
道琛咽了口吐沫,苦笑道:“今日算长了见识,这吐蕃人箭术,只怕比黑齿将军还好,难怪吐蕃那么大名头。”
接下来的几国勇士,也都展现出惊人的实力,最差的也能射中五靶。
与道琛熟悉的靺鞨勇士,射中八靶,室韦射中七靶,奚国射中六靶。
道琛瞧见后,暗暗庆幸,他手下的侍卫隔这么远,一靶都射不中,到时就真成各国笑话了。
话虽如此,心中也还是有些担忧。
那个唐人是临时找来的,也不知见没见过这种大场面,会不会怯阵,发挥失常。
正当他满脸不安时,旁边传来金法敏嘲笑的声音。
“咦,这不是前日大出风头的百济使吗?怎么脸色这般难看,难道是吃不惯长安东西,泻肚了?”
道琛瞥了金法敏一眼,冷笑道:“本使好的很,倒是你们新罗人,一向孱弱,也敢来参加这种大赛?”
金法敏淡淡道:“一个国家的实力,可不是嘴巴上说的。瞧仔细了,我新罗能常年参加这种级别的比赛,凭的可是真本事。”
道琛听他说到“真本事”,心中微虚,不做声了。
便在这时,鸿胪寺官员高声宣布,新罗勇士上场了。
道琛瞧见那人后,见他双臂雄壮,比常人的腿还要粗壮,不由暗暗心惊。
只听“咻咻咻”的声音,那人箭矢连发,破空声倒是响亮,准头却差了一些,只中了四靶。
道琛哈哈大笑,道:“不错,刷了个最低记录,不愧是新罗,果然不让人失望。”
周围几名外国使节听到后,也跟着嘲笑了起来。
金法敏大怒,奈何手下表现不佳,却也发作不得,朝金仁问瞪了一眼。
金仁问叹道:“正焕以前能射中六靶的,可能是昨天晚上,我们给他压力太大了吧。”
道琛哼道:“嘴还挺硬。”
金法敏怒视着他,道:“我倒要看看,你们百济人能射中几靶。”
中间隔了两个人后,终于轮到程务挺了。
只见他闲庭信步的来到八十步开外,手中弓还没拉满,便射出一箭。
别人射出十箭都要一刻钟的时间,每射一箭,都要隔上许久。
程务挺却像射着玩一样,一盏茶时间不到,十支箭就全部射完,而且全部中靶。
周围顿时传来一阵赞叹声,射中十靶的已经有两个人了,程务挺成为第三人。
靺鞨使节不由感叹,道:“想不到百济人如此善射,真令人刮目相看。”
道琛嘴角都快压不住了,笑吟吟的朝周围人团团一揖,道:“过奖了,其实本国第一高手黑齿常之,并未随队而来。”
金法敏见百济再次出风头,心中愤怒不已,带着人直接转身离开了。
选拔赛的喜悦并未让道琛持续多久。
到了下午,当他参加各国与大唐的正式狩猎后,他才终于见识到唐人的恐怖。
狩猎前五名之中,有四人被唐人包揽,只有吐蕃人悉若挤到了第三名。
第一名姜恪,更是狩猎了超过五十只猎物,成为断档的存在。
而且听其他人说,唐人最强的武将薛仁贵并未参加。
据说此人可以在两个时辰内,狩七十只以上的猎物,简直不是人了。
代表百济参赛的程务挺全力以赴,也只得了个第六名。
这场狩猎的结果,在道琛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让他跟唐人打交道时,更加小心翼翼。
时间很快来到正日初四,大唐官员的休假结束,新的一年也终于开始。
永徽十三年,新年初四的朝会,官员们都打足了精神。
每年的这一天,朝堂上都会宣布大的人事调动,虽说很多调动结果,很多人已提前知道。
在初三的晚上,李治单独召见了狄仁杰。
只可惜,以狄仁杰之能,竟也没能查出萧氏的问题。
李治并没有责怪狄仁杰。
时间太短,东宫出事的最开始,也并未将案子交给狄仁杰。
再者,萧嗣业的谋划也太过隐蔽,利用许昂做诱饵,当别人调查到许昂时,他有充足的时间毁掉一切证据。
故而今日的朝会上,李治对萧嗣业的处罚结果,也做了相应调整。
按照惯例,朝会一开始,由侍中辛茂将宣读新的人事任命。
辛茂将站在大殿西北角,斜角而立,朗声道:“门下:中书令李义府,识人不明,任人唯亲,着免去中书令,降为象州刺史。本阶官降五级,由金紫光禄大夫,降为中大夫。”
群臣听到这项任免,都暗暗琢磨。
他们早就知道李义府要罢相,却不清楚罢相原因。
从旨意来看,说他识人不明,那就是受下属牵连。
这时,辛茂将继续道:“……许敬宗教子无方,枉为人表,念其旧功,年老神聩,着削去一切官职爵位,贬为白身。”
许敬宗竟然跟长孙无忌一样,贬为平民,比李义府更惨。
群臣又是一阵吃惊。
只有少数几人,对内情了然于胸,显得很平静。
李义府便是其中之一,因为袁公瑜的缘故,他对这件事的了解,超过了大部分人。
在他看来,许敬宗已经算罚的轻的了,许昂谋反,他身为直系亲属,按律要被处以绞刑。
也许是因他得了癫病,又或者武皇后替他求过情,皇帝才网开一面。
接下来,辛茂将又宣布了两项人事任命。
萧嗣业被贬为秘书少监,罪名是失职之罪。
韩王李元嘉被迁调为洪州刺史。
正当辛茂将要继续念稿时,李治咳了一声,辛茂将便住了嘴。
李治目光扫动,将群臣表情尽收眼底,缓缓道:
“朕知道诸卿都很困惑,也不打算继续瞒你们。狄卿,将情况跟诸位大臣说清楚吧。”
狄仁杰大步出列,领了旨意,侧身面对群臣,朗声道:“东宫之案已经公布,是由许昂、袁公瑜等七人策划,然而这七人的最终目的,却是要行刺圣驾!”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
他们猜的最多的是这七人想谋划推翻储君之位,却不想他们如此胆大,竟要行刺皇帝。
如此一来,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处罚,也就说得通了。
李治续道:“此事总算有惊无险,朕并未受伤。此案交由大理寺处置,诸卿也不必再多揣度了。辛爱卿,你继续吧。”
辛茂将应诺一声,继续宣布着人事调命。
“……幽州长史王瞬发,并州刺史薛庭,阳泉县令崔希、清河县令周晟、广川县令钱惟义……”
一口气念了十几个名字,全都是河南、河北地区的州县官员,因善治地方,精行俭德,被升了职位。
这显然是皇帝巡狩时,命人考察地方,这些人的善政被皇帝知道了,故而给予升职。
紧接着,又有二十几个州县的官员受到降级处分。
其中沧州和鲁城县的问题最大。
沧州州府被罢去三名官员,包括沧州刺史。鲁城县共有六名官员被革职,鲁城县令被处以流刑。
地方上的官员处理完后,轮到了京官的升调。
最重要的自然是新的宰相人选。
上官仪被拜为中书令,张柬之升为了中书侍郎,郝处俊升为兵部尚书,薛元超升为礼部侍郎。
总体来说,三省六部都有了些微调整,大部分随李治出巡的官员,也都升了职位。
令人关注的是,今年吏部调动很大。
有三名考功郎受到格外升迁,有四名考功郎被贬了七八级,其中一人直接革职查办。
原因很简单,李治拿出自己沿途记载的小本本,与考功郎考评出的结果一对比。
那些与小本本考评一致的考功郎,受到升迁,与小本本考评有很大区别的考功郎,被大为贬处。
那名被革职的考功郎,负责的是沧州,他将鲁城县县令的一年治理,评为“中中”,这显然是受了贿赂。
随着一道道旨意下达,官员迁调结束,群臣开始议政。
下午申时左右,朝会结束,群臣告退。
正日之后,各国使节团,各州县都督、刺史,都开始返回驻地。
有皇帝坐镇长安,这座繁华的城市,又恢复了平静。
一月下旬,长安城中传出消息,萧嗣业重病在床,已不能坐衙,向皇帝辞官,却被拒绝。
二月初的一个清晨,于志宁忽然来到萧府,拜访萧嗣业。
当他被萧至忠带到萧嗣业的屋子,瞧见病榻上的萧嗣业,眼中流露出一丝怜悯之色。
萧嗣业武将出身,何等英武雄壮的大汉,此时却像一个纵欲过度的人,身材消瘦,面容苍白,脸颊内陷,双眼呆滞无光。
于志宁来到他床前,默默望着他,仿佛看到当初即将病逝的崔敦礼。
萧嗣业慢慢抬起头,虚弱的道:“于公,您若是还要问之前的问题,我的回答依然一样。”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