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55节
李治想了想,道:“朕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有这种感觉。”
武媚娘眼睑微垂,凝望着盆中的火炭,轻轻道:“陛下也许没说错,妾身这次出来后,产生很多感触,可能是这些想法,让妾身变得不一样了吧。”
火光照在她脸上,显得比平日更加明艳动人。
李治握紧她的手,问道:“都有哪些感触?”
武媚娘幽幽道:“妾身自十四岁入宫,所听所见,所知所闻,都越不过那高高的宫墙。后来蒙陛下恩睐,册封皇后,虽偶尔出宫,但妾身的心,却始终锁在深宫之中。”
李治望着她轻声细语的诉说着,心中也有感而发。
武媚娘这一辈子都在深宫之中,与人争斗不休,她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以说是一步步斗过来的。
如果没有自己占据唐高宗的身体,等唐高宗病重,她还会继续斗下去,用铁腕手段,踩着无数人的尸体,最终进化成一代女皇武则天。
她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争斗中渡过,自然习惯了争斗。
如今跟随自己,心无旁骛,游历山川之美,远离权势与纷争,这应该是她从未体会过的生活。
所以她这一路上,仿佛安静了很多,就像一个贤惠的妻子,默默陪伴在身边,甚至还会衣不解带的照顾郑贵妃。
她身上的锋锐少了几分,给李治的感觉自然不同了。
这一刻,李治心中对她最后的一丝戒心,也飘然散去。
武则天是特殊环境所孕育而生。
李治与武媚娘相处这么久,深知她本性并不坏,只不过因感业寺的经历,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想攥住权力。
如今李治给了她安全感,她便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咄咄逼人,越来越像一个贤惠的皇后了。
李治想到此处,将她抱在怀里,柔声道:“媚娘,朕很喜欢你现在的样子。”
武媚娘脸上多了丝红霞,用魅惑的眼睛望着他,喘着气道:“九郎,妾身有些热了。”
李治心中一跳,将她拦腰抱了起来,朝着床榻走了过去。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王伏胜的声音。
“陛下,长安急报。”
李治眉头一皱,将武媚娘放了下来。
王伏胜是最懂得察言观色的,若不是发生很重要的事情,绝不会在这时候打扰自己。
李治走到椅子上坐下,武媚娘也整了整衣服,站在一旁。
“进来吧。”李治道。
王伏胜推开帐帘进来了,手中捧着一份公文,递给了李治。
李治看完后,脸色陡变。
长安城果然还是出事了!
“九郎,怎么了?”武媚娘瞧见他表情,急忙问道。
李治将公文递给了她。
武媚娘接过一看,霎时间,眼中闪过一道凌厉的光芒。
这是李勣派人送来的一份密奏,里面写着,东宫内死了一名属官,还是掌管印信的一名符宝郎。
李治瞧见她表情后,安抚道:“媚娘,别急,长安城还有李勣他们,出不了大事!”
武媚娘“嗯”了一声,正要说话,张多海忽然急匆匆而来,手中捧着另一份公文。
“陛下,殿下,有太子殿下的传信。”
李治伸手接过,看完后,心中一震。
这份急奏的内容,和李勣的一样,也是汇报东宫死人的事。
然而李弘还在信中写到,他感觉身边有人要害他,非常恐惧。
李治深吸一口气,将信递给武媚娘。
原本还担心她会更加愤怒,不料,武媚娘看完后,竟异常的平静。
李治不由有些担忧,伸手按住她肩膀,问道:“媚娘,你没事吧?”
武媚娘看了他一眼,道:“陛下不必担心,妾身没事。只不过,这封信却有问题。”
李治讶道:“有问题?”
武媚娘凤眼微眯,道:“弘儿是妾身一手带大的,他的脾气妾身最为了解,他若真觉得有人要害他,不会告诉我们,让我们担心。”
李治心中一凛,道:“难道这封信有假?”
武媚娘点点头,道:“弘儿只是个孩子,笔迹很容易被人模仿。”
李治心中猛地一沉,朝王伏胜看了一眼。
王伏胜会意,拱手道:“臣这就去找那名送信的侍卫。”
不一会,王伏胜回来了,王及善也跟在一旁。
“陛下,臣和王将军都确认过了,那名送信的侍卫没有问题。”
李治点点头。
既然送信的没问题,只能说明李弘身边的人有问题,在他送信之后,那人将信给替换了。
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东宫属官和内侍。
李治看向武媚娘,道:“媚娘,咱们这就返回长安,解决此事。”
武媚娘迟疑道:“可是陛下,您的头疾……”
李治笑道:“朕已经问过孙神医,头疾恢复顺利,病情已得到控制。现在回长安也行。”
武媚娘点点头,不再劝说,凝望着他,道:“陛下,妾身有一事求您。”
李治道:“你我夫妻一体,不必说这种话。有什么要求,尽快说!”
武媚娘道:“妾身想先行一步,返回长安,暗中调查此事。”
李治知她还是担心李弘,故而想尽快返回长安,想了想,道:“那就让大队慢慢返回,我和你一起,返回长安,且瞧是谁在捣鬼!”
武媚娘听他这么说,微微一笑,反手握紧了李治的手。
王伏胜忽然一咬牙,跪在了地上。
“伏胜,你这是做什么?”李治沉声道。
王伏胜道:“陛下要与大队分开,返回长安,臣不敢劝阻。不过臣希望陛下给臣三天时间。”
李治皱眉道:“你是让朕等上三天,再与大队分开?”
“是的。”
“理由呢?”
王伏胜道:“陛下,臣怀疑贼人伪造太子信件,让您忧心,就是希望您与大队分开,悄悄返回长安,他才好暗行奸计!”
李治脸色微变。
武媚娘握住李治的手,道:“陛下,王大监说的在理,妾身忧急过甚,忽略这点了。”
王及善也跟着道:“臣也是这样想的。”
李治沉声道:“那好,朕就再等三天。”
次日清晨,天子巡狩队便调转方向,朝着长安返回。
与此同时,王伏胜、张多海、王及善三人商议一番后,先后派出几拨密探,踩线勘路。
薛仁贵也暗中调派人马,清扫沿途山贼盗匪。张柬之和上官仪则派出人手,提前在各处馆驿做好布置。
三日后,李治带着武媚娘、薛仁贵、孙思邈等人,再加上数十名羽林卫、千牛卫随同,与大队分离,朝长安城秘密返回。
第332章 假扮帝后
十二月中旬,长安城下了一场大雪。
冰冷的雪花,掩不住长安城的躁动,刚到正午,官员们纷纷下衙,相互奔走,讨论着东宫命案之事。
值此敏感之时,大部分官员都很难将心思放在公务之上。
宇文乔披着件大斗篷,骑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马。
这匹马是前几日,他儿子宇文融周岁的时候,韦弘机送他的礼物。
他此刻正骑着这马儿,朝着韦弘机的府邸进发。
马上还挂着两头獐子,是他昨日狩猎所得。
宇文乔酷爱狩猎,也很喜欢将狩猎得到的猎物,送给朋友。
不多时,他骑马来到韦府,被门子引入府内,带到一间暖阁。
韦弘机正坐在暖阁内,与一名和尚弈棋。
这和尚名叫圆测,是一位新罗僧人,因其出身王室,颇善辞令,成为长安城很多权贵府上的座上宾。
三人叙了礼,宇文乔坐在一旁看两人下棋。
圆测精于察言观色,瞧出宇文乔有事而来,当即故意输掉此局,告辞离开。
韦弘机自然也瞧出宇文乔来意,屏退下人,带着宇文乔来到内间,亲自为他煮茶。
“宇文兄,你若是为东宫之事而来,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此事与我无关。”
宇文乔笑道:“我想也是。只是听说,长孙诠最近抓了你一个侄子,所以过来问上两句。”
韦弘机看了他一眼,道:“你既然来找我,此事料来也与你无关了?”
宇文乔端起茶杯,道:“那是自然,长孙诠前两日确实来过我府邸,但我并未派人偷他东西。”
韦弘机喝了口茶,道:“既然与你我都无关,静观其变就是。”
宇文乔低声道:“韦兄,趁着眼下混乱,你看我们要不要……”
韦弘机忽然放下茶杯,“当”的一声,打断了宇文乔下面的话。
宇文乔见他扳着一张脸,笑道:“我也只是随口一提,你不必生气。”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