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44节

  最东边有一座挺拔的高山,矗立河道中央,将上游滚滚而来的河水两分。

  受此山所阻,河水放缓。

  此山就是中条山,又被称为中流山,那么原本的三门峡,就在上游那片狭窄的水道。

  此时已看不到礁石,故而也无法判断三座礁石的具体位置。

  不过此时礁石已毁,水流依然汹涌,若礁石还在,可想其危险,难怪水道难以通畅。

  正当李治看的入神时,身边传来一道轻柔的声音,唤回他的思绪。

  “陛下,该下山了。”

  李治侧头一看,喊他的是武媚娘。

  她穿着一身橘黄色的红裙,裙衣在风中飘舞,高高的峨髻,也被夏风吹的凌乱。

  李治笑道:“媚娘,你怎么也来了?”

  武媚娘将一缕秀发挽到耳后,目视着黄河大川,微笑道:“弘儿派人送来消息,妾身便想着过来告诉陛下。另外,营州也传来急奏。”

  李治这次巡狩,第一个目的地是河北,故而提前下了命令,营州的军报,直接送到他的鸾驾来。

  李治先问起李弘派人传来什么消息。

  武媚娘道:“好像是长孙无忌遇到行刺了。”

  李治心中一凛:“受伤没?”

  武媚娘笑道:“陛下也太小看他了。此人纵是白身,想要杀他,不比潜入皇宫行刺容易多少。”

  李治点点头,道:“没事就好,咱们下峰吧。”

  回到行营,武媚娘刚伺候李治洗了把脸,薛仁贵便带着高侃过来了,王及善也跟在后面。

  李治走到案后坐下,抬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将目光看向了高侃。

  “高卿怎么亲自过来了?出什么事了吗?”

  高侃拱手道:“回陛下,辽东半岛局势不稳,恐将发生一场大战,故而刘都督派末将过来,和陛下说明情况!”

  李治皱眉道:“如此说来,咱们训练水军的行为,没能震慑住半岛诸国?”

  高侃道:“回陛下,高句丽和新罗都被咱们震慑住了,不敢妄动。只不过,倭国却并不安分。”

  李治目光闪烁:“他们有什么行动?”

  高侃道:“根据营州和莱州传来的军报,倭国军队,已在九州集结,大有倾巢而动的趋势。”

  王及善拱手道:“陛下,根据线报,百济王将自己的儿子,扶余丰送到倭国,当做人质,请求倭国出兵相助!”

  李治沉思了一会,道:“王卿,你去带金娘子过来一趟。”

  王及善道:“陛下,她已在帐外等候了。”说着出了帐,把金燕带了进来。

  李治目视着金燕,道:“金娘子,眼下百济局势,你可清楚?”

  金燕道:“小女清楚。”

  李治道:“朕原本并不想在半岛开战,但局势有变,朕不能让百济落入倭国手中,故而决定出兵打击倭人。”

  话锋一转,道:“不过朕也不想帮百济王,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金燕目光一闪,道:“小女明白。小女可前往百济,劝说黑齿常之,让他领兵归附大唐,再向大唐请求援助!”

  李治点点头,道:“如此甚好,那就有劳你辛苦一趟。王卿,你全力协助金娘子。”

  王及善答应一声,带着金燕告退离开了。

  王及善带着金燕来到他的营帐,两人分宾主而坐,商议起前往百济之事。

  王及善道:“金娘子,内领卫在营州已建外府。我会给你一道命令,你去营州后,拿给外府折冲都尉看,他自会助你。”

  金燕道:“多谢将军。”

  王及善喝了口茶,道:“你去百济后,可想好如何劝说黑齿常之吗?”

  金燕道:“我直接道明陛下意思,以如今百济局势,相信他会做出正确选择。”

  王及善目光闪动,道:“黑齿常之上面还有个扶余福信,他若不同意归附大唐,你又如何?”

  金燕皱了皱眉,道:“眼下百济这般局势,他应该不会拒绝吧?”

  王及善眯着眼,道:“你如果直接道明陛下意思,他不仅不会同意,还可能对你不利!”

  金燕吃了一惊,道:“这是为何?”

  王及善凝视着她,道:“你在长安这么久,应该也知道陛下作风。苏毗蓝雅这个名字,你听过吗?”

  金燕微微低头,道:“听人说过。”

  王及善道:“那你应该知道,陛下很可能让你成为下一个苏毗蓝雅,将来打下百济,你就是百济的都督。”

  金燕心中一热。

  其实她也曾暗暗想过此事,此时听王及善这样说,显然不是自己胡思乱想。

  王及善接着道:“你母亲在马韩人中,很有威望,这也让你在马韩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光凭这一点,就会让扶余福信忌惮你。”

  “倘若你还得到我大唐支持,扶余福信就会更加恐惧。因为你在我们支持下,完全有能力杀了他,取他而代之。”

  金燕深吸一口气,道:“您说的不错,他和扶余义慈是一类人,肯定会杀了我!”

  王及善道:“所以你不能直接亮明身份。”

  金燕道:“那我该怎么做呢?”

  王及善缓缓道:“很简单,你就以你自己的身份,返回百济就可以了。”

  金燕做了多年密探,并非愚笨之人,一点就透,道:“您是说,让他们主动来找我?”

  王及善微笑道:“眼下这种局势下,他们正需帮手,你返回百济,他们就会向你了解大唐情况,想知道是否能获得大唐相助!”

  金燕眼中闪过一道亮光,道:“那接下来,我再怎么做呢?”

  王及善摆手道:“剩下的你自己想办法吧。总而言之,达成陛下交代给你的任务就行了。”

  如今陷入危机的是百济一方,大唐则是援助一方,所以此事并不困难。

  金燕低头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朝王及善道了谢,返回自己营帐,做好出行准备。

  当天夜里,她便带上四名内领卫手下,出函谷关,往渡口方向而去,准备渡河前往河北。

  次日清晨,李治的天子巡狩队伍,也拔营启程,继续向东,朝洛阳进发。

第325章 大皇子的成长

  洛阳为天下中心,古之中国,便是用来称呼洛阳平原。

  洛阳城内也有一座皇宫,名为洛阳宫,又叫紫薇城,是杨广所建。

  洛阳宫役使一百七十多万人修建而成,仅用两个月就建好,是历朝历代,修建最快的皇宫。

  隋朝的第一次万国来朝,便是在洛阳宫中举办。

  只可惜,这座宫殿修建才十几年,隋朝便即灭亡,洛阳宫也空置下来。

  直到贞观六年,太宗改洛阳为东都,自那以后,偶尔临幸洛阳宫。

  洛阳宫对武媚娘也有特殊的意义,她本就是洛阳人,也是在洛阳宫被册封为才人。

  不过对李治来说,他对宫廷殿宇已经厌烦,更喜欢游览名山大川。

  他在洛阳宫只住了三天,便继续向东,出虎牢关后,终于进入河南道。

  李治虽决定去河北,但具体巡狩路线,完全由他和孙思邈私下商谈。

  这一日,天子巡狩队来到荥阳,李治坐在龙辇上,望着外面的风景,只觉此处风景秀丽。

  “媚娘,你可知荥阳有什么名山大川吗?”他朝身边的武媚娘问。

  武媚娘笑道:“陛下何不问贵妃?”

  郑贵妃出身荥阳郑氏,此处正是她的家乡所在。

  李治微微一笑,道:“朕倒把她给忘了。”当即命人停下辇车,去喊郑贵妃觐见。

  四位嫔妃的车驾,就跟在李治龙辇后面。

  郑贵妃正抱着孩子,跟刘充嫒、朱才人、杨才人介绍各处风景,听到皇帝召见,将李仁递给刘充嫒,下了车,来到李治的龙辇。

  李治向他问起荥阳有何名山大川。

  郑贵妃微微一笑,道:“陛下,您熟知各朝历史,可知荥阳如何得名的吗?”

  李治想了想,摇头道:“不知。”

  郑贵妃道:“古时太行之水南下至济源,称济水,济水入黄河,南溢为荥,聚集成泽,称为荥泽。战国时期,韩国在荥泽北筑城,故名荥阳。”

  古时,水北为阳,很多建在水北的城池,由水名加“阳”组成,洛阳、襄阳皆是如此。

  李治笑道:“想不到贵妃竟也如此博闻广识。”

  郑贵妃笑道:“别处由来,妾身不知,但身为荥阳人,连这都不知,就太不像话啦。”

  李治又问起荥阳山水,郑贵妃也细心的介绍。

  从荥阳名称就能得知,此处为多水之地,境内有黄河、索河、汜河、枯河、贾峪河、须水河六条河流。

  另外,荥阳还有一条有名的运河,名为鸿沟。

  当年刘邦、项羽在荥阳交战四年,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除河流外,荥阳也有很多名山,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嵩山。

  不过严格来说,嵩山位于荥阳南边的嵩阳县,不能算是荥阳的风景。

  除山河之外,荥阳还有很多道观寺庙,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海寺。

  据说李世民小时候有眼疾,后在此寺拜佛后,眼疾才被治好,后命尉迟恭修筑此寺,规模如海,故名大海寺。

  李治听郑贵妃介绍完后,便在荥阳驻扎几日,先后去鸿沟、大海寺瞧了瞧,后来又爬了嵩山。

  五日后,他才下令大队离开荥阳,朝着郑州治所成皋而去。

  郑王李元礼原本还琢磨着找个什么理由,不去见皇帝。

首节 上一节 344/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