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89节
两大部落打着大义凛然的旗号,斥责契丹叛唐,故而奉命讨伐。
契丹一场战败下来,顿时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刘仁轨又暗中派人进入契丹,招降分化,导致契丹内部也发生分裂。
一部分契丹人想杀死大贺阿卜固,用他的人头将功赎罪,保全自己的部落,与另一部分拥护阿卜固的人内战。
高侃和刘仁愿分兵两路。
刘仁愿率领北路军,从延津进入契丹,沿着西拉木伦河进入科尔沁草地。
高侃率领南路军,从白猿山北上,直插赤山北面的契丹王庭。
再加上北面的东突厥和室韦,东边的靺鞨,可谓四面皆敌。
就连西边的奚人也倒戈了。
奚人内部原本就很松散,被契丹拉拢叛唐的是东边几个奚人部落。
奚王倒也果决,率领其他部落剿灭了那些叛唐部落,抓住了为首几名酋长,将他们并一众家属妻儿,全部送往营州。
刘仁轨传令奚王,让他领兵从西路进攻契丹。
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本平静的辽东地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契丹成为众矢之的,内忧外患,战火燃遍契丹每一片土地。
大唐想要的是惩罚契丹,以儆效尤。
然而对于其他胡人部落来说,契丹已经成为一块肥肉,他们都想上去咬上一口,抢夺契丹人的牛羊和人口。
如此境遇下,契丹内部,投降派终于占据上风。
他们杀死了遥辇突为首的叛唐派酋长,活捉了大贺窟哥和其亲族,亲自前往营州请罪。
他们控诉遥辇突暗杀了李窟哥,这才导致契丹叛唐,请求再次归附大唐。
刘仁轨没有给出回复,只下令让东突厥、室韦等各部落退军,让局势恢复平静。
随即,他派人将大贺阿卜固和投降派契丹酋长,全部送往长安,交由皇帝处置。
李治得到消息后,当即在两仪殿召开临时朝会,商议契丹的战后处理事宜。
群臣的意见和应对吐蕃差不多,都主张重新设立都督府和州县。
李治听完后并未表态,只让群臣再仔细考虑几日,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可以直接上奏。
李义府回到甘露殿后,立刻派人将张柬之请了过来,向他问道:“柬之,陛下召开临时朝会,却又未做出决议,这是何故?”
张柬之凝思片刻,缓缓道:“李公,你不觉得陛下对待契丹的态度,有点奇怪吗?”
李义府若有所思道:“你是说……”
张柬之接口道:“刚才朝会时,陛下神情郑重,仔细问过每一个大臣的意见,当初谈论回纥的战后政策时,陛下也没有如此重视。”
李义府摸了摸胡须,道:“嗯,确实有点古怪,区区一个契丹,陛下为何如此关注?”
张柬之沉声道:“我有一种感觉,陛下心中处理契丹的办法,会与以前完全不同。”
李义府皱眉道:“你有什么依据吗?”
张柬之道:“陛下很早就开始改革羁縻政策,显然是看到此制缺陷,近来,回纥、契丹纷纷叛唐,也证明缺陷确实存在。”
李义府心中一凛,道:“柬之,你是说陛下又想利用这次契丹的事,推行羁縻政策改革?”
张柬之迟疑了一下,道:“下官原本是这样猜测,但如果陛下真要继续改革,刚才朝会直接提出就是。”
李义府顺着他的思路,道:“陛下既然没有提,只有一种可能。”
两人对视一眼后,表情都非常沉重。
皇帝既然不提,说明他认为自己要提的事,会遭到许多大臣反对。
如今的朝堂之上,皇帝的权威早已到达顶峰,这种情况下,只有大到影响到国本的事情,才有可能遭到群臣反对。
除二人之外,其他大臣们也都在猜测皇帝的想法。
长孙诠这天晚上下衙后,便坐在书房之中,考虑着契丹之事。
他曾在河北沧州做过几年县尉,对河北非常关心,而契丹的战后处置政策,肯定会影响到河北的民生。
正当沉思之际,“吱呀”一声,新城公主推门进来了,身边还跟着一名侍女,手上捧着一壶酒和两只银酒杯。
“公主,你这是?”
长孙诠望着新城公主将酒和酒杯放在桌子上,又搬来一张椅子,似乎想和他对坐饮酒。
新城公主挥手让婢女退下了,朝他莞尔一笑:“你们喝吧。”转身离开了。
长孙诠大为诧异,不知新城公主这个“你们”指的是谁?
他追到门口,却发现新城公主已经沿着走廊走远了,过了不一会,只听脚步声响,一名家丁领着一老者走了过来。
长孙诠快步迎了过去,惊道:“大兄,您怎么来了?”来者正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微笑道:“过来和你聊聊,再带你去一个地方。”
长孙诠总算明白妻子为何端酒过来。
他将长孙无忌请入书房,给他倒了一杯酒。
长孙无忌放到鼻间闻了一会,感叹道:“这是清徐的葡萄酒,先帝和我都喜欢喝此酒,四郎有心了。”放在唇边慢慢品尝。
长孙诠不由暗赞妻子细心,竟连长孙无忌的喜好都知道。
他不爱喝果酒,并未给自己倒酒,开口问道:“大兄,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长孙无忌缓缓道:“今日陛下召开临时朝会,谈论契丹之事,你应该也去了吧?”
长孙诠奇道:“小弟确实去了,大兄也在关注此事吗?”
长孙无忌道:“眼下长安城暗流涌动,并不平静,我纵然想要安心著书,别人也不会允许,只好提前谋划,以后不至于太被动。”
长孙诠心中一凝,道:“您说的暗流涌动,指的是什么?”
长孙无忌道:“眼下暗流还在水下,我也瞧不清楚,以后再和你说吧。”
他神情郑重了一些,道:“四郎,本来你的仕途之事,我不该插手,但你如今身份不同,肩负一族兴衰,我不得不帮你谋划一二了。”
长孙诠望着他的表情,大致也听明白了。
长孙无忌探知了什么隐秘,知道长安城即将有一场大的风波。
长孙诠此时在朝中根基太浅,不足以保全家族,所以他才想帮上长孙诠一把,让他尽快提升官位。
“大兄,您不必多说了,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职责,您有什么安排,只管说吧。”
长孙无忌霍然起身,道:“那我现在带你去一个地方,见一个人。”
一辆马车很快驶出公主府,出了坊门,沿着长安城大街向南而行。
长孙诠见马车一直向南,他认识的人之中,没有人住在城南,不由好奇道:“大兄,您要带我去见谁?”
长孙无忌道:“禄东赞。”
长孙诠讶道:“您带我去见他做什么?”
长孙无忌缓缓道:“昨日刘仁轨的消息刚传来,陛下今日就召开朝会,谈论契丹之事,这说明什么?”
“陛下很重视契丹!”
长孙无忌点头道:“不错,然而以契丹体量来看,别说和吐蕃、突厥比,甚至连回纥也远远不如,陛下何以如此重视?”
长孙诠下朝后便一直在想此事,虽然脑海中也有一些猜想,但联想到皇帝上朝时的表情,又觉得并不准确。
他摇头道:“我想不出。”
长孙无忌正色道:“陛下真正的心思,也许谁都猜不中,但也不必猜中,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点就好。”
“什么?”
长孙无忌道:“陛下很重视契丹,也很重视契丹地区的战后政策。”
长孙诠坐直了一些,点头道:“不错。”
长孙无忌缓缓道:“陛下之所以重视,是担心战后政策制定不好,契丹将来还会造反。”
长孙诠继续点头。
长孙无忌笑道:“这就是我们去找禄东赞的原因了,吐蕃人吞并那么多部落,却能治理的很好,这便是禄东赞的功劳,咱们去向他请教一番。”
长孙诠轩眉一皱,道:“大兄,吐蕃情况和我们不同吧,长安能人那么多,何必请教一个胡人?”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道:“你切莫小看胡人,就说这个禄东赞,他的谋略绝不比我差,之所以输给我们,只因吐蕃国力不如大唐而已。”
长孙诠欲言又止。
长孙无忌抬了抬手,接着道:“咱们不必争执,等你见了禄东赞,就知道此人能耐如何了。”
长孙诠想了想,道:“大兄,先不提此人能耐如何,他并未归附我们,愿意替我们出谋划策吗?”
长孙无忌笑道:“若是请他帮忙对付吐蕃,他肯定不会同意,不过咱们是向他询问应对契丹的问题,他断不会拒绝的。”
长孙诠见他心意已决,没有再做声了。
第285章 公主府的访客
大庆坊,南街,胡王街。
胡王街是南街第三条窄街。
年初的时候,皇帝下了一道旨意,将软禁在长安的各国王酋,都关一起,便于监视。
这些人都被迁移到大庆坊南街第三窄街,因他们都是胡族的王,百姓们便给此街取名“胡王街”。
目前住在胡王街的人已有不少,东突厥的车鼻可汗,西突厥的贺鲁,回纥的比栗毒,吐蕃的禄东赞。
这四人很有意思,一开始贺鲁和车鼻可汗势同水火,比栗毒站在车鼻可汗一边。
三人都没有随从,发生口角时,便直接抡起袖子动手,监视他们的内领卫也不会去管。
贺鲁年纪大了,又以一敌二,自然不是对手,经常被揍得鼻青脸肿。
后来不知怎的,贺鲁又与车鼻可汗尽释前嫌,两人一起对付铁勒人。
这些原本的部落首领,此刻关押在长安之后,也与普通百姓没有分别,整日打打闹闹,只能在晚上睡觉时,怀念一下昔日荣光。
禄东赞与三人不同,他不是王,颇受三人排挤。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