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42节
他披着一件貂皮大氅,漫步在后宫之中,平日看厌烦了的景致,此时和他一样,也披上一件白色大衣,比平日多了几分妙趣。
李治正行之间,忽听见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侧头看去,发现几名年轻女子从某个方向走了过来,边说边笑。
这些女子穿着不同颜色的披风,每一个都容貌不俗,各有韵致,且都是陌生面孔。
李治侧头问道:“伏胜,这些女子都是谁?”
王伏胜道:“回大家,都是皇后家的亲戚,年底来长安贺年。今日皇后在紫云阁设宴,把她们都请进宫来了,武家三娘子也在其中。”
李治只听过武如意的声音,倒并未见过这位妻妹,当即来了兴致,笑道:“朕过去跟他们说说话,你别跟来。”
皇宫里的女子,都对他恭恭敬敬,时间久了,就会觉得没意思,他正想与宫外的女子说说话。
说完迈步走了过去。
他刚一靠近,便被众女发现,其中一名女子吃了一惊,敛衽下拜。
“妾身武氏,拜见陛下。”
李治一听她声音,便知道此女是武如意,暗暗皱眉,寻思:“这丫头怎么认得我的?”
众女听说他是皇帝,纷纷下拜行礼。
李治顿感无趣,抬手道:“都起来吧。”
众女纷纷起身,表情各不相同,有的低头垂目,不敢看他,有的悄悄打量他,面色微红,还有一名薄嘴唇、瓜子脸的女子,朝他甜甜一笑。
李治正在仔细端详武如意的面容,此女秀丽绝伦,与武媚娘有几分相似,只是多了几分柔弱气质。
当他打量武如意时,众女也都大起胆子,悄悄在打量他,心中都觉得当今圣人儒雅潇洒,仪表过人。
李治忽然注意到武如意身边站着一名少女。
这少女只有十二三岁的年纪,却已是一个十足的美人胚子,长的极为清丽,再过上几年,必定是个不逊色于武媚娘的美人。
李治朝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少女膝盖曲了曲,柔声道:“奴贺兰氏,见过陛下。”声音糯软动听。
李治暗道:“原来她就是媚娘的外甥女贺兰氏,难怪媚娘会将她视作威胁。”
李治微笑道:“你们都是皇后请入宫的吗?”
武如意道:“回陛下,皇后殿下在紫云阁设了宫宴,赐我等用宴。”
李治“嗯”了一声,正准备再问话时,忽然瞧见一名女子浑身颤抖,似乎极为恐惧。
“朕很可怕吗,你为何发抖?”他奇怪的问道。
那女子大吃一惊,跪倒在地,抖的更厉害了。
李治连问话的兴致都没有了,摆手道:“你们去吧。”迈步离开。
等他走远,众女依然朝着他离去的方向望着,谁都没有挪动脚步。
贺兰氏轻轻道:“姨母,这是您第一次与圣人说话吧?”
武如意含笑道:“是的,以前只在立政殿远远瞧见过圣人,想不到圣人如此平易近人。”
那瓜子脸的女子忽然瞪着那名发抖的女子,双目仿佛都要喷火了,咬牙道:“杨敏,圣人说话温柔平和,你发什么疯,要将圣人气走了!”
另一名女子冷冷道:“她是有夫之妇,本就没指望,所以也想坏了我们的好事,真是可恨!”
第三名女子冷哼道:“就算她没有嫁人,就凭她那姿色,圣人也瞧不上。”
众女原是亲戚,本不该如此刻薄说话。
然而她们很多人都待字闺中,难得入宫一趟,心中无比期盼见到皇帝,飞上枝头。
如今好事被搅,怎能不怒?
武如意皱眉道:“越说越过分了,杨姊姊只是胆子小,哪有你们想的那般不堪,赶紧去见皇后殿下吧。”
众女都不敢得罪她,只好把怒气憋在心中。
众女一路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紫云阁。
这是一间三层楼阁,临近山水池阁,一层有座大温泉,宫中嫔妃常来此处沐浴。
二层则是暖阁,内墙有温泉池飘散上来的热气,楼内极为温暖,比烧炭气的暖阁更舒适。
三楼则是观景楼,四面并不设门窗,可以尽情欣赏皇宫中的景致,甚至还能看到禁苑风景。
眼下是冬日,三楼显然不适合招客,武媚娘的宫宴设在二楼。
众女来到二楼时,宫人让她们先入座,皇后正在泡温泉,稍后便到。
众女坐在温暖的屋子里,闲话家常,不再提刚才之事,倒也其乐融融。
没过多久,武媚娘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宫装来到二楼,众女纷纷朝她见礼。
武媚娘微笑着抬手:“今日是家宴,大家不必拘束,尽情饮宴便是。”
众女答应一声,各自落座。
武媚娘朝武如意问道:“大姊病情怎么样?”
武如意道:“已经好多了,她就是太贪嘴,吃坏了肚子,二姊不必太担心。”
武媚娘拍了拍手,宫人们鱼贯而入,将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上了桌子。
宴间,武媚娘十分关切的询问起每一个亲戚中的家庭情况,让众女受宠若惊。
然而当问到杨氏时,她又和刚才一样,表现的十分恐惧,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
瓜子脸女子顿时恼了,道:“杨敏,今日难得皇后殿下宴请大家,这是我们多么大的福分,你却尽做些扫兴的事,刚才扫圣人的兴不够,现在连皇后殿下也不放过吗?”
武媚娘凤眉一凝,沉声道:“什么扫圣人的兴?”
众女便将刚才的事说了。
武媚娘隐隐觉得不对劲,淡淡道:“杨敏,你是我请的客人,却惹得陛下不高兴,这不是让陛下恼我吗?”
杨氏吓了一跳,跪在地上,颤声道:“殿下,我、我绝无此意。”
她是苏州刺史杨思俭的女儿,嫁给了吴郡陆氏。
杨思俭与杨夫人是堂兄妹的关系,所以杨氏也算是武媚娘的远房表妹。
武媚娘凝视着她,道:“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若是继续欺瞒,别怪我不顾亲族之情。”
杨氏咬了咬牙,道:“殿下,我可以告诉您,但这话只能和您一人说。”
瓜子脸女子怒道:“你这是要赶我们了?”
武媚娘挥手道:“你们先去一楼沐浴吧,让我单独和她说几句。”
众女听她如此说,只好离开,临走之时,不少人都瞪了杨氏一眼。
武媚娘盯着杨氏,道:“你现在可以说了吧?”
杨氏咬着嘴唇,道:“殿下,我、我……我若说了,您能恕我夫君无罪吗?”
武媚娘皱眉道:“他怎么了,你说清楚些。”
杨氏深吸一口气,道:“此事与运河船倾覆有关……”
一刻钟后,武媚娘急匆匆离开了紫云阁,命人打探到李治在梅园后,快步朝梅园而去。
来到梅园,沿着花径一路穿行,很快在一棵梅树下发现了李治。
李治正望着梅花发呆,也不知在想什么,武媚娘轻步走到他身后,轻轻喊道:“陛下?”
李治这才回过神,侧头一看,笑道:“媚娘,你不是在招待你亲戚吗?怎么来这里了?”
武媚娘表情严肃,道:“陛下,妾身知道运河覆船案,是谁做的了。”
李治心中一凛,道:“是谁?”
武媚娘道:“苏州顾氏,还有苏州折冲府,联手所为。”
“顾氏?折冲府?”李治皱眉道:“媚娘,这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武媚娘道:“陛下还记得刚才见到的那些女子之中,有一人非常怕你吗?”
李治愣道:“是有一人。”
武媚娘道:“便是她告诉妾身。”
江南发生运河覆船之事后,陆氏便一直在调查此事。
毕竟发生在江南,他们也担心被波及。
结果一查之下,真被他们查出端倪,此事竟与顾氏有关。
顺着顾氏的线,他们又查到苏州折冲府,双方联手所为。
陆氏虽查出此事,但顾念着与顾氏百年交情,故而没有告发他们。
杨氏无意中得知此事后,非常担心,觉得会被牵连进去,夜夜睡不好觉。
这次被请入宫中后,担心此事暴露,陆氏被定一个知情不报的罪名,故而十分惊恐,这才失态。
李治恍然大悟,道:“难怪她那么害怕,原来是因为此事。”
武媚娘轻轻道:“陛下,杨氏举报有功,您看能否免去陆氏的罪责?”
李治摆手道:“那就依你,将功抵罪,不处罚陆氏。”当即派人将此事告诉了狄仁杰。
有了这份重要情报,一日不到,狄仁杰便侦破了此案。
正如杨氏所言,此案是江南顾氏与苏州折冲府,联手所为。
折冲府的都尉,正是原松州都督元修业。
他因为不配合薛仁贵对吐蕃用兵,事后被李治贬到江南,在苏州担任折冲府都尉。
这几年来,他眼见薛仁贵飞黄腾达,从一个小小中郎将,变成大将军,封凉国公,心中充满怨愤。
他在苏州,自然少不了与顾氏打交道,在顾氏的金钱攻势下,很快和他们打成一片。
顾氏在江南有任何违法行为,他都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顾氏抹平。
后来顾氏找上他,想要劫一船查抄萧氏的产业,元修业怨恨朝廷不公,没有过多犹豫便答应了。
双方经过数月谋划,凭借元修业在军中人脉,对运河船的行船路线一清二楚,终于干成了此事。
两人也知发生此事后,朝廷不会轻易放过,故而都想找个替罪羊。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