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39节

  辛茂将沉默了一会,道:“我想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人,愿意为您效力。”

  长孙无忌笑了笑,走到烛台前,拿起灯罩,将名单点燃了。

  “长孙公,您这是为何?”辛茂将变色道。

  长孙无忌缓缓道:“这东西有利有弊,绝境之下可以留着。如今的情况下,还是毁了为好。”

  辛茂将望着燃烧的火焰,感叹道:“可这毕竟是您几十年的心血啊。”

  名单上不仅有名字,还有每个人盖的手印,纵然有些人生了别样心思,凭着手印,也可以拿捏一二。

  如今便彻底不可能了。

  长孙无忌回到椅子上坐下,伸手请辛茂将坐下,微笑道:“不说这个了,正好有件事,老夫想要问你。”

  辛茂将道:“您请问。”

  长孙无忌道:“城中最近在议论一件事,似乎与萧氏有关,你可知道详情?”

  辛茂将沉声道:“您可知道萧氏谋逆的事?”

  “四郎跟我说了。”

  辛茂将缓缓道:“朝廷查抄萧氏家产时,查出的财富数量,非常惊人,再加上另外十几个江南小世族的产业,折合铜钱,一共有六百多万贯钱。”

  长孙无忌感叹道:“不愧是江南第一世族,果然富可敌国。”

  这数量都快接近大唐一年的财政收入了,也难怪长孙无忌如此感叹。

  他忽然生出一丝担忧,皇帝别

  辛茂将道:“为了运送这批财富,朝廷用了十三辆运河船运输,结果有一艘船在路上倾覆,打捞之时,落入水中的财富,竟全都不翼而飞。”

  长孙无忌目光闪动,道:“这是何时的事?”

  辛茂将道:“运河船倾覆,是上个月的事。”

  萧氏家大业大,产业遍布江南。

  为了查抄其所有产业,一共花了大半年时间,故而直到上个月,这批查抄的财产,才运往洛阳。

  “运河船应该有军队押送吧,当时可封锁了四处官道?”

  “有,不过货船是夜间倾覆,只能等到白日打捞,当时护送的军队只当是触了暗礁,等到天明时发现问题,再封锁已经来不及了。”

  长孙无忌眯着眼道:“能策划如此周密计划的人,绝不会是一般的小蟊贼,这件事绝不简单。”

  辛茂将道:“有很多人都怀疑是萧氏所为,此事发生后,护送货船的折冲府,便给兵部上了份急奏,结果这份急奏不翼而飞。反而是随船队一起的太府寺官员,向上级禀告,陛下才得知。”

  长孙无忌点点头,要想破获这种大案,必须争分夺秒,任何耽搁,都有可能导致财物被贼人藏起来。

  “所以有人怀疑是萧嗣业扣了那份急奏?”

  “正是。”

  “那你觉得呢?”

  辛茂将沉声道:“萧嗣业没这么蠢,好不容易逃过一劫,他没道理又自寻死路!”

  长孙无忌点头道:“这就叫欲盖弥彰,市井之上,也有人怀疑是萧氏所为,这说明有人想将此事,嫁祸到萧氏头上。”

  辛茂将微微变色,压低声音,道:“会不会是宫中的那位?”

  长孙无忌笑了笑,道:“老夫倒希望是她所为,只可惜,她不会干出这种蠢事来。”

  辛茂将点点头,笑道:“无论如何,狄仁杰已经开始调查此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查清楚了。”

  “你倒是很相信他?”

  辛茂将笑道:“您别看此人年轻,您若是与他多接触几次,也会发现他的过人之处。”

  ……

  立政殿。

  张多海快步奔进偏殿,说道:“皇后殿下,臣仔细查过了,应该不是萧氏所为。”

  殿内熏着袅袅檀香,紫檀木柜最顶端的格子内,摆了尊佛龛。

  武媚娘正跪在佛龛前,双手合十,嘴唇颤动,低声祷告着。

  因为李治反对,她不得不打破誓言,放弃了修佛像的誓言。

  为避免佛祖怪罪,武媚娘便在偏殿内摆了尊佛龛,有时间就拜上几拜,好让佛祖消消气。

  武媚娘拜完之后,将柜子关上,以免这座小佛龛被丈夫看到。

  她迈着步子回到正殿,这才朝张多海说道:“我已猜到了,萧嗣业是个聪明人,不可能干引火烧身的蠢事。”

  张多海皱眉道:“真是奇怪,既然不是萧氏,又是谁干出如此胆大妄为的事来?”

  武媚娘接过宫人递过来的一只暖手炉,捧在手心,淡淡道:“无论是谁干的,他们都犯了一个错误。”

  张多海道:“您指的是?”

  武媚娘道:“他们故意嫁祸萧氏,说明与萧氏有仇,这样反而暴露了自己。”

  张多海顺着他的话,拍手道:“对啊,若是无仇,完全不必多此一举。”

  武媚娘挥手道:“这些事就让狄仁杰去操心吧。太子好久没来请安了,你去趟东宫,瞧瞧他最近在忙什么,竟连母亲都不顾了。”

  张多海应诺一声,快步离去了。

  直到半个时辰后,武媚娘和李贤、李显用膳时,张多海才回来。

  “殿下,陛下最近给太子留了个差事,太子殿下这几日都在忙着此事呢。”

  “何事?”武媚娘侧头问道。

  张多海道:“臣听几位官员的语气,太子好像是想在太府寺,新设一个衙门,类似民间的质库,给百姓抵当物品,以解燃眉之急。”

  武媚娘听儿子是在做正事,也就不生气了,笑道:“那就让他忙吧,你别伺候了,去偏殿用膳吧。”

  张多海道了声谢,离开了内殿。

  立政殿一共有二十八名内侍,四十二名宫人,内侍以张多海为首,宫人以江尚宫为首。

  除伺候武皇后和皇子们用食的人、以及值班守门的人外,其他人都已来到殿中用食。

  武皇后平日虽有严厉的一面,待下人们却也有极好的一面,赐衣赐钱赐物不说,下人的伙食,也称得上各宫最佳。

  东北角偏殿内,张多海刚一进门,便闻到阵阵香味。

  抬眼一看,四张大圆桌之上,尽是鸡鸭鱼肉,美味佳肴。

  菜品虽不知正殿精致,却也全都是御厨们做的,荤素搭配,量大管饱。

  宫女们为了维持身材,用食时还有所节制,内侍们就不管那么多了。

  他们人生追求本就比普通人少了一样,不必顾忌外貌,尽可以敞开肚皮来吃。

  也正因如此,包括张多海在内,立政殿的内侍大多都很胖。

  张多海走到一张桌子前坐下,先喝了口暖汤过胃,随即抓起一只大猪蹄,埋头大啃。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来到他身边。

  “张少监,崔县公在长乐门外,想要见您一面。”

  “哪个崔县公?”张多海抹了抹满嘴的油,问道。

  “就是刚刚辞官的御史大夫,崔义玄。”

  张多海冷哼道:“不见。”

  武皇后不喜欢的人,他也不喜欢。

  更何况崔义玄如今罢了官,他更不会浪费宝贵的吃饭时间去见他。

  一名内侍穿过长乐门,朝门外的崔义玄道:“崔县公,张少监正在伺候皇后殿下,暂时无法见您。”

  崔义玄望着巍峨高耸的长乐门,只觉心中一阵冰凉。

  良久之后,他转过身,一边走着,一边望着昏暗的天空,喃喃道:“难道真是天要亡我崔氏?”

  他眼中忽然多了一丝狠厉之色,道:“许敬宗,我就算要死,也要拉着你一起死!”

  迈着大步,离开了皇宫,坐上马车,朝着许府而去。

第240章 许家郎君

  许敬宗虽已过花甲之年,却依然好学,每天下衙回家,都会读史书一个时辰,从无间断。

  今日他忽感不适,实在难以为继,感叹一声道:“果然是老了。”放下书本,朝寝殿而去。

  到了寝屋,却不见夫人虞氏。

  许敬宗原配夫人裴氏早逝,虞氏是裴氏身边的一个小丫鬟,颇有姿色,被他纳为继室。

  平日许敬宗读完书后,虞氏总会准备好饭菜,在寝屋等着他用食。

  今日他提前了一些,心中琢磨着,她只怕还在准备饭菜。

  许敬宗杵着一根拐杖,沿着走廊去了厨房,却并未瞧见虞氏,于是便在后院四处寻找着虞氏。

  当他经过一间屋子时,忽然听到里面传来奇怪的声音。

  他将耳朵贴在门边,声音却又听不到了。

  许敬宗一脸狐疑,用拐杖推开大门,却见一名女子站在窗边,正是他的继室虞氏。

  窗户是打开的,虞氏背对窗户,瞧见他进来后,笑道:“阿郎,今日怎么这么快就读完书了?”

  许敬宗仔细打量虞氏,发觉她脸上有几分惊慌,衣服上也有些褶皱,狐疑道:“你在屋中做什么?”

  虞氏侧头看了窗外一眼,笑道:“妾身在这看风景呢。”

  许敬宗道:“屋中只有你一人?”

  虞氏挽了挽秀发,笑道:“是啊,不然还能有谁呢?”

  许敬宗看向窗外,仔细盯着地面瞧,昨晚下过雨,地面很多淤泥,有人走过,一定会有脚印。

  地面却看不到脚印。

  可虞氏的表情实在可疑,许敬宗正要再问话时,一名家丁从外面走了进来,道:“阿郎,崔县公求见。”

首节 上一节 239/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