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28节
王伏胜却没有动,低声提醒道:“陛下,刚刚薰风殿传来消息,贵妃娘子染了病。”
李治微微一惊:“病得严重吗?”
王伏胜道:“孙神医已经过去瞧过了,只是偶感风寒,没有大碍。”
李治松了口气,当即起身,朝薰风殿而去。
来到殿外,听到屋中传来一道声音。
“姨娘,您喝药。”是高安公主的声音。
“高安真乖,越来越像大娘子了。”郑贵妃夸赞的声音跟着响起。
李治来到通门,只见高安公主跪坐在榻前,正在服侍郑贵妃用药。
郑贵妃很快注意到李治到来,赶忙坐直了身,便要向李治见礼。
李治快步过去,按住她肩膀,笑道:“都是病人了,好好躺着,礼仪就免了。”
郑贵妃应了声是。
“父亲,您来看望姨娘了吗?”高安公主朝他甜甜一笑。
李治摸了摸她小脸,道:“高安果然长大了,都会照顾人了。”
高安公主得意道:“人家都九岁了嘛。”
这小家伙果然早熟了很多,向李治告退一声,嘻嘻一笑,跑了出去,竟知道给两人留独处的空间。
李治朝郑贵妃道:“好端端的,怎么忽然染了风寒?”
郑贵妃笑道:“妾身身子骨弱,每到立冬后,就容易染风寒,昨日去徐妹妹宫里走了一趟,回来就觉得喉咙不舒服。陛下不必挂碍。”
李治知她是以前落下病根,对她又心疼了几分,将她搂在怀里,道:“以后立冬之后,你出门就坐辇车,一定要养好身子骨。”
郑贵妃将头埋首在李治怀里,也不知为什么,突然就哭了起来。
李治轻轻抚摸着她的后背,道:“只是让你坐辇车罢了,怎么突然哭了?”
郑贵妃哽咽道:“妾身不是为这个。”
李治道:“别哭,到底怎么了,跟我说说。”
郑贵妃抬起梨花带雨的脸,泣声道:“陛下,您是不是两年之后,就要经常离开长安,巡狩地方了?”
李治叹道:“是的,这是孙神医的建议,为了治好我的头疾。”
郑贵妃哽咽道:“那妾身将来是不是很难再见到您了?”
李治愣了一下,笑道:“怎么会呢,你若是愿意,朕也可以带上你。”
郑贵妃惊喜道:“当真?”
李治笑道:“当然是真的,朕这次不就把皇后给带上了吗?”
郑贵妃低着头道:“妾身以为您只带皇后殿下,不带我们。”
李治笑道:“你们都是朕的女人,朕当然都要带上。”
郑贵妃破涕为笑,道:“陛下,妾身最近又谱了一首新曲,奏给您听吧?”
李治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你好好养病,等养好了身子,朕再听你奏曲不迟。”
安抚好郑贵妃后,李治回到甘露殿处理今日的政务。
最近田制已在大部分州县推广,正如卢承庆等人的预料,关内推广之后,其他州县的接受度,也高了很多,就连江南也顺利推进。
有了柳氏的教训,李治让户部在给田契加印时,更加严格了一些,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现在就只差河北和岭南两地了,根据刘仁轨的上奏,折冲府的扩充,已在河北产生积极影响。
河北百姓参军的积极性非常强,八月中旬,八十个折冲府的编制就满了,河北已多了八万军队。
刘仁轨已将一部分军队,调到营州驻防,同时也在训练这支新军。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等田制完全推开,接下来,也该慢慢推行税制和兵制的改革了。
这时,王及善忽然走了进来。
李治见他进屋,立刻问道:“王卿,可是有前线军情?”
王及善拱手道:“陛下,并非前线军情,而是长安城内,多了一些大食细作。”
李治皱眉道:“大食细作?何时来的长安?”
王及善道:“就在这几日,他们假冒成一支西域商队。”
李治沉声道:“那就尽快查清他们的目的,他们既然进军吐蕃,随时都有可能跟我们打仗,把他们当做吐蕃细作对待。”
王及善肃然道:“是!”
第229章 内领卫登门
王及善离开李治寝殿时,朝王伏胜看了一眼,还打了个眼色。
王伏胜见李治正在看奏章,便悄悄离开了寝殿。
来到殿外时,只见王及善正站在远处廊庑下,目视着这边。
王伏胜走了过去,道:“王将军找我有事吗?”
王及善朝他拱了拱手,道:“在下确实有一件事,想要向王大监请教。”
“与吐蕃有关?”
“不,只是一件私事。”
其实内领府刚建立时,两人颇为不合,后来因王及善主动让步,让司宫台也参与到吐蕃谍报事宜,关系才缓和了不少。
话虽如此,两人也只是不再敌视,平日只有工作上的来往,并无私交。
所以王伏胜见对方主动向自己寻求帮助,颇为意外,笑道:“王将军有事,尽管问便是。”
王及善道:“我想向您了解一下杜复这个人。”
“杜复?”王伏胜更加诧异,道:“您为何忽然问起他?”
王及善缓缓道:“此事与大食细作有关。前阵子,安西都护府的裴副都护派人给凉州的内领外府传来一个消息,有一支西域商队非常可疑。”
“外府都尉调查之后,发现这帮人很可能是大食细作,在安西打探安西都护府的虚实。”
“我传令那都尉,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只暗中盯着,倘若这帮人准备直接返回西域,立刻抓捕。倘若他们朝长安方向而来,就暂且放任。”
“没过多久,他们就来到长安,暗中打探大唐的情报,还试图在机要部门,发展内线。杜复便是他们正在发展的一个内线。”
王伏胜心中一凛,沉声道:“杜复是中书省令史,若是被大食人买通,他们就能得到大量的机密消息!”
王及善道:“正是。我们内领府针对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应对方法,第一,直接抓捕,不给他们探听机密的机会。第二,将计就计,反向探听大食国的机密。”
王伏胜讶道:“第一点我明白,第二点如何做到?”
王及善微微一笑,道:“通常来说,被派到敌国的细作,都经受过严酷训练,就算被抓住,也不会透漏本国任何消息。”
“不错。”王伏胜身为司宫台监,对这一点也很熟悉。
王及善接着道:“然而他们发展的细作就不同了。”
“你是说,利用细作来探听情报?”
“正是如此。”王及善点头道:“外国密探在发展内线的过程中,难免要泄露一些本国信息,尤其是给他们交代任务时,更能窥见其目的。”
王伏胜道:“所以你们会任由他们发展内线,然后抓捕内线后,从内线口中拷问有用的情报。”
王及善承认道:“正是。”
王伏胜暗哼一声,对王及善的做法并不满意。
他很清楚普通人的脆弱,金钱、美人、高官厚禄,当外国密探开出各种价码时,没有多少人顶得住诱惑。
内领卫为达到目的,任由这些人被诱惑,再以私通敌国的罪名抓捕,未免太过残酷。
王及善似乎看出他的想法,沉声道:“有时候,为探听到一个机密,我内领卫需要牺牲数名将士的性命,才能得到。这是国家间的争斗,不能有任何妇人之仁。”
王伏胜怔了怔,点头道:“王将军说的是,所以您打算也用同样的方法,对付杜复吗?”
王及善叹道:“若是别人,也不必如此麻烦,可我调查杜复后,发现此人经历太复杂了。”
王伏胜见他如此表情,微微一笑,道:“不错,此人经历坎坷,情况确实复杂。”
王及善缓缓道:“他虽只是个落寞世家子弟,但他的堂妹却是圣人外甥女,我又听说,郑氏与他颇有交情。”
王伏胜道:“郑氏与他的关系,是看在高有道的面子上,此人最重要的人脉,就是高有道夫妇。”
王及善拱手道:“这个人我目前也不知该如何处理,所以过来向王大监请教。”
司宫台负责的是长安城的情报工作,各大家族之间的牵扯,人脉,没有人比王伏胜更清楚。
王伏胜沉吟了一会,道:“高有道很得圣人看重,又确实有才,将来极有可能封侯拜相。所以我建议你去找他谈谈,和他打个招呼。”
王及善目光微闪,道:“好,多谢指点。”
朱雀门外的横街以南,摆满了摊子。
能在此处占一个摊位,并非容易之事,唐朝有严格的里坊制度,严禁在长安城大街上摆摊。
不过因为官员们中午用食的问题,若是让他们出朱雀门,跑到附近的里坊用食再回去,时间太过紧凑。
贞观年间,官员们便向皇帝请了恩旨,允许商贩在横街以南摆摊。
每天正午才能开始摆,暮鼓声响起后,就必须收摊。
虽然摆摊时间不长,但官员们都出手阔绰,食量也大,在这片摊位区摆摊的商人,都能赚不少钱。
马三元便在此处摆“胡饼”摊,他的胡饼与一般人不同,里面有羊肉,价格也更贵一些。
若是在别处卖羊肉胡饼,生意可能不太好,普通百姓们还是更喜欢好吃又便宜的普通胡饼。
在这里则正合适,官员们不在乎那三瓜两枣,只要好吃就行。
刚到未时,便有官员们陆陆续续从朱雀门中出来了,众商贩当即大声吆喝着。
马三元叫卖了一阵,忽然瞥见三名年轻官员朝这边走了过来。
“啊,高校书,卢校书,杜校书,您三位还是老规矩吗?”他热情的招呼道。
杜易简道:“正是,给我和高兄来两张饼,卢兄四张饼。”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