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27节
三人望着许自然和一帮贵少上了楼梯,这才拾级登阶,来到二楼,进入包房。
等了不一会,狄仁杰也到了。
杜易简打趣道:“狄大寺卿这次来的倒早,我们竟只等了你一刻钟。”
狄仁杰笑道:“那就老规矩,一刻钟一杯酒,我自罚一杯就是。”
倒了杯酒饮了。
四人围坐在桌间,饮酒畅谈,好不痛快。
酒过三巡,高有道忽然道:“狄兄,听说最近大理寺在审理一桩侵田案子,跟柳氏有关,是真的吗?”
狄仁杰道:“高兄为何突然问起此事,莫非在柳氏中有什么熟人吗?”
高有道笑道:“我一介寒门,怎会认识柳氏中人,是郑鸣玉托我问的。”
狄仁杰点点头,道:“柳氏确实侵占不少田产,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暗中对抗圣人的田制改革,所以大理寺才亲自过问。”
高有道摇头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了。
杜易简哼道:“眼下这种时局,连长孙一族都乖乖配合,他们竟还敢跟圣人唱反调,简直不知死活。”
卢照邻道:“行了,咱们今日是来庆贺的,就别提这些不高兴的事了,来,大家共饮一杯,庆祝前线大捷!”
朝野上下都在庆祝前线大捷时,大唐天子李治,却站在临湖殿的观台上,望着水面,默默不语。
忽然间,他只觉身子一重,一件斗篷披在了肩上。
转头一看,武媚娘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旁边跟着几名宫人,其中一人还端着药膳。
“陛下,该服用药膳了。”武媚娘微笑道。
李治点点头,走到桌边坐下,一边吃着药膳,一边思索,不发一语。
武媚娘静静坐在一旁,并不出声打扰他。
过了不知多久,李治缓缓开口道:“媚娘,对于前线的战事,你怎么看?”
武媚娘想了想,道:“妾身听说一切顺利。”
李治摇头道:“确实顺利,但顺利得过头了。媚娘,朕有些不安。”
“陛下担心吐蕃有什么阴谋吗?”
“你是不是觉得朕太多疑了?”
武媚娘凝思片刻,道:“其实妾身也觉得太顺利了。妾身曾听人说,吐蕃军队中,十人有五人披甲,就算敌不过我大唐锐士,也不该连六诏国都打不过。”
李治连连点头,道:“不错,然而群臣们都觉得,是因苏毗内乱的缘故,导致吐蕃失去战心。他们太小看吐蕃,也太小看钦陵了。”
武媚娘奇道:“陛下,您对钦陵的看重,似乎还要超过禄东赞呢。”
李治缓缓道:“禄东赞是政治上的人才,钦陵则是军事上的人才。”
武媚娘更为奇怪了。
据她所知,钦陵被薛仁贵打败一次,她也不知,李治为何依然对此人如此高的评价。
李治缓缓道:“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吐蕃并非战败,而是主动收缩防线,如此一来,苏定方的奇袭计划,就难以成功了。”
武媚娘道:“陛下,依妾身拙见,薛仁贵大军进军顺利,未必是坏事,到时候,三路大军合围,也能强行攻下逻些城。”
李治道:“话虽如此,但吐蕃人明知如此,却依然这么做,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缘故!”
便在这时,远处一道人影快步而来,正是王及善。
“陛下,吐蕃传来最新消息!”
“讲!”
王及善道:“苏毗部已被禄东赞率领五万人马剿灭!”
李治微微一惊,道:“五万人马,应该是吐蕃的一支主力军了,难怪他们抵抗如此微弱,看来是选择先解决内部问题。”
武媚娘问道:“王将军,娘波金鸟和达波吾都死了吗?”
王及善道:“在程务挺劝说下,两人率领残余部队,逃到了大雪山。”
顿了一下,又接着道:“陛下,殿下,还有一个消息,虽然暂时无法确定真假,但臣觉得非常重要。”
“什么?”李治问。
王及善道:“有消息说,钦陵率领一支五万人马,在逻些城北面,打了一场大胜仗。”
李治脸色大变,一瞬间,还以为是苏定方被打败了。
但转念一想,苏定方应该刚穿越昆仑山,正在羌塘高原的无人区,不可能这么快被发现。
如果不是苏定方,那就只能是西域国家。
李治心中一动,问道:“钦陵这一战的对手是谁?”
王及善道:“据说是大食国的军队!”
攻打吐蕃的三条路线中,其中一条从葱岭南下,经过大小勃律国,恰好这两国都臣服了大食国。
换句话说,大食国完全有条件攻打吐蕃。
李治深吸一口气,道:“立刻派人调查清楚,大食国是否真的入侵吐蕃!”
“是!”
第228章 贵妃染病
李治策马奔驰在飞龙院草场之上。
他胯下的这匹马是裴行俭进献的,名约狮子骢,体态修长,脖颈粗壮,而且颇通灵性。
李治只需松一松大腿力度,它就立刻放慢速度,反之亦然。
因寒风刺骨,李治没有骑太快。
绕着草场跑了一圈后,出了些汗,在更衣室换了身衣服,迈步在禁苑缓步闲逛。
内领府已经确认消息,大食国果然入侵吐蕃,而且他们的准备比想象中的充分,一共集结了十万军队。
大食人强制从大勃律国、小勃律国等属国中抽调了五万人,当做先锋,被钦陵击败的就是这支先锋军。
然而大食人还有五万骑兵主力,其中一部分,正是归附他们的突厥五咄陆部。
大食人横插一脚,对李治来说,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好的一面是,大食人也配合进攻,吐蕃被消灭的可能性又提高了几分,可以消去李治心头之患,
坏消息是,自己布置一年多的计划,也会受到影响。
大食人进攻的路线就在苏定方北面,倘若他们真的攻入吐蕃腹地,很可能与苏定方布撞着,奇袭计划便泡汤了。
眼下吐蕃已将主力分成两部分。
禄东赞率领的一支主力,收拾完苏毗茹之后,已经在逻些城外围,布置好一个防御圈,抵挡唐军和六诏的进攻。
禄东赞亲自坐镇那曲城,抵御唐羌联军的进攻。
吐蕃人守城意志顽强,薛仁贵领军攻了三天后,没能攻破城池,索性驻扎城外,不再进攻。
六诏联军也被禄东赞的长子悉若挡在尼池城外,局面暂时陷入了僵持阶段。
另一方面,钦陵则率领另一支吐蕃主力,在逻些城北面驻防,防守着大食人的进攻。
那边消息比较滞后,暂时也不知钦陵是否与大食主力打起来了。
眼下这种局面,李治也必须做出一个抉择。
要么按照原计划,让薛仁贵继续牵制,以苏定方的奇袭部队为核心。
要么改变计划,让薛仁贵不必留手,放开手脚去打,争取击破禄东赞的守军部队。
李治已经向程务挺传达一项命令,让他去联系一下苏定方。
等了解苏定方部的情况后,他再做出最后的决定。
无论如何,眼下不能着急,需要等待情况的变化。
这次进攻吐蕃,李治充分利用了小弟的力量。
薛仁贵的主力唐军只有三万人,吐谷浑三万,东女、党项、白兰羌各一万,再算上其他小部落,加起来才有十几万人。
陇右道和剑南道只需要负责三万唐军的补给,后勤压力并不算太大,这场持久战可以打下去。
想到此处,李治心中透亮,迈着步子朝后宫返回。
回到甘露殿后,只见寝殿外站着三个人,是李孝、李勇和李廉,三人脑袋上都顶着一个鞠球。
这仨小子趁李治出巡时,竟然天天上学迟到,课业也不做了,李治便决定狠狠惩治一下他们。
三人喜欢玩蹴鞠,李治便让他们三个月不准踢球,每次上蹴鞠学时,就顶着蹴鞠,在甘露殿罚站。
今天正好是他们最后一次罚站,三人都一脸可怜兮兮的望着李治。
李治走上前去,沉声道:“二郎,你身为兄长,以后应该做好榜样,教两个弟弟学好,而不是被他们带坏!”
李孝低声道:“孩儿记住了。”
李治又道:“三郎,你不是一直都很尊敬薛仁贵吗?朕的命令他都会很好的执行,你又是怎么做的?”
李勇急道:“父亲,我以后再不敢了。”说话时,鞠球掉了下来,他赶忙捡起,又放在头顶。
李治最后将目光看向李廉,只见他眼眶红润润的,眼角已有泪光,显得最是可怜。
李治对这小子的性情,已经很熟悉了,知道他最擅长装可怜,丝毫不为所动,沉着脸道:“四郎,你从小聪慧过人,只不过聪慧要用对地方,否则只会害了自己。”
李廉哽咽道:“孩儿知错了。”
李治一挥手,道:“都记住这次教训,以后谁再敢犯事,朕决不轻饶!”
三人都恭恭敬敬行了一礼,拿着鞠球告退了。
李治长叹一口气。
他此刻终于体会到教导孩子的难处了,尤其是这些皇子,若是不教好,将来只会为害地方。
他回到屋中,走到榻上坐下,朝王伏胜吩咐道:“去把外殿的奏章都拿过来吧。”
因天气寒冷,他最近更喜欢在温暖的寝殿处理奏章。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