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23节

  王伏胜低声道:“应该是的。”

  武媚娘道:“陛下,柳氏中人很可能是知道此事,才去购置灵州田产。”

  李治点了点头,道:“伏胜,派人去大理寺,给狄仁杰传旨,让他把此事调查清楚。”

  王伏胜应诺一声,转身正要出帐,刚到门口,王及善与他擦肩而过,进入帐内。

  “陛下,苏毗传来最新消息。”

  李治道:“情况如何?”

  王及善道:“禄东赞跑了,不过娘波部和达波部发现了吐蕃军队,正准备与他们交战!”

  李治道:“很好,把消息传给薛仁贵和苏定方,再传朕旨意,允许他们自行决定进攻吐蕃的时机。另外,以后有任何消息,先向他们汇报,再传消息回长安。”

  王及善提醒道:“陛下,还有六诏和天竺。”

  李治道:“六诏那边,让薛仁贵统一调度便可。天竺那边,派人给王玄策传话,只告诉他大唐即将攻打吐蕃,让他见机行事就行了。”

  王及善道:“臣领旨。”

  李治走到大帐门口,望着外面还在不停下着的小雨,悠悠道:“媚娘,咱们可以回长安了。”

第224章 帝后回宫 大战伊始

  车轮滚滚,穿过渭水中桥,远处已能隐隐看到禁苑的飞檐楼台。

  程知节直到此刻,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次护卫皇帝出巡,他的心便一直提着,再不复当年护卫太宗皇帝出巡时的稳健。

  他此时才感受到自己真的老了,胸中那股热血,随着岁月的磨砺,已经沉寂下来。

  他驱马来到御辇旁,透过辇幔,朝着辇内的皇帝说道:“陛下,到长安了。”

  辇内却没有任何声响。

  程知节愣了一下,又说了句:“陛下?”

  便在这时,一只修长白皙的手掀开车幔,武皇后朝程知节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低声道:“陛下睡着了。”

  程知节笑着一拱手。

  这也难怪,皇帝以前出巡都是住在行宫,这次出巡却都是住在野外,蚊虫鼠蚁、加上环境的不适,肯定一直没睡好吧。

  别说皇帝,他最近其实也没怎么睡好。

  倒是皇后,依然显得精神饱满,明艳动人,倒是一桩奇事。

  程知节驱马上前,朝传令官下达命令,让队伍行走速度放慢一些,也好让皇帝多睡一会。

  此时已过午时,艳阳高照。

  车队又缓缓行驶了一个多时辰,才终于进入禁苑。

  李治迷迷糊糊中,睁开双眼,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睡着了。

  他刚才只打算躺着休息一下。

  只不过,脑袋枕在武媚娘柔软的大腿上,太过舒适,鼻间萦绕着武皇后身上散发出的淡淡幽香,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他坐起身,捏了捏眉间,问道:“媚娘,到哪了?”

  武媚娘道:“已回到禁苑了,陛下若是没休息好,待会再去妾身的宫里躺一会吧。”

  李治摇了摇昏昏沉沉的脑袋,道:“不了,待会回宫后,只怕还有一堆事要处理。”

  武媚娘不再相劝,她一向很懂分寸,绝不会像长舌妇一样,在李治耳边叨唠些无用的废话。

  御辇很快来到玄武门,李治坐马车坐的厌烦了,便在玄武门下了车,和武媚娘一起步行至后宫。

  来到甘露殿后,武媚娘便告退返回立政殿了。

  李治回到熟悉的寝殿,盘腿坐在榻上,朝王伏胜吩咐道:“传高有道他们几个觐见。”

  李治离开长安时,便将政务完全交给了两省宰相。

  原本宰相们商议之后,诰书需要李治批复才能通过。

  李治离开后,便免去这个步骤,只要宰相们通过的诰书,可直接盖印。

  不过,李治也并非完全放权宰相。

  两省送来的诰书,高有道几人依然有权阅览,只不过他们只负责阅览,不再勾红。

  原本两省诰书,他们一起阅览,没有问题的通过,有问题的勾下记号,给李治裁决。

  如今他们只负责阅览,阅览之后便直接送到尚书省执行。

  换句话说,他们对两省通过的每一份奏章,都非常清楚,相当于监督着宰相们。

  不一会,高有道五人来到寝殿,一起见礼。

  李治抬手道:“不必多礼,你们还记得朕离开之前,留给你们的任务吗?”

  元万顷抢着道:“回陛下,您交代的任务,臣不敢有丝毫懈怠,那些臣觉得不妥的诰书,都记了下来。”说着拿出一本小册子。

  其他几人也都拿出一本小册子,上面记录的是他们认为不妥的政策。

  王伏胜接过几人的小册子后,李治便让他们退下了。

  李治拿着几本小册子翻阅,不一会便全部翻阅完毕,心中倒松了口气。

  虽然有些政策不太合他的心意,但影响并不大,他都可以接受。

  毕竟是已经下放到州县执行的政策,只要没有太大问题,他也不打算修改。

  朝令夕改,很容易造成地方混乱。

  李治又下了一道旨意,召李勣、于志宁、李义府等大臣觐见。

  半个时辰后,众臣来到甘露殿候旨,李治宣几人觐见,询问李弘最近监国的表现。

  于志宁微笑道:“陛下,太子聪慧过人,实乃国之幸事,陛下尽可以安心。”

  李治道:“你们也不必尽说他的好话,他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要说出来,这才是为他好。”

  李勣斟酌了一会,道:“陛下,老臣觉得太子似乎太心急,急于熟悉朝政,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应该循序渐进才是。”

  李弘的性子确实乖巧,但又有些乖巧过头。

  因李治和武媚娘对他期望过深,他急于表现自己,不想让二人失望。

  李治暗叹了口气,他也没办法,为了尽快树立李弘的权威,只能从小抓起。

  庆幸的是,从群臣态度来看,他们对李弘这个太子都很满意。

  等李弘再长大一些,武媚娘便动摇不了他的地位,现在只希望李弘身体强健之后,不会再染上疾病。

  他又询问了一些朝政相关的事,便让众臣退下了,随即传旨,让李弘来见自己。

  李弘还没来,高安公主倒先来了,一进寝殿,便飞扑到李治怀里。

  “父亲,您怎么去这么久,我好想您!”

  李治摸了摸她小脸,笑道:“父亲不在的日子里,你在宫里乖不乖?”

  高安公主仰着小脸,道:“人家当然乖了,郑姨娘都说人家长大了!”

  李治端凝着她,笑道:“确实长大了,眉眼长开了些,也变重了些。”

  这时,内侍来报,李弘在殿外求见。

  “让太子进来吧。”

  未几,李弘进入殿内,朝李治见礼。

  “孩儿拜见父亲。”

  高安公主也从李治身上起来,朝他见了一礼。

  李治微笑道:“弘儿,过来坐吧。”拉着李弘和高安公主,在自己左右坐下。

  李弘似乎有些紧张,可能是担心李治考问他最近监国的情况。

  李治微笑道:“弘儿,最近累坏了吧?”

  李弘忙道:“孩儿不累。”

  李治摸了摸他的小脑袋,道:“累是正常的,父亲出去一趟也很累。累了就休息,事情没处理好也没事,不用太过担心。”

  李弘望着李治,道:“父亲,真的没关系吗?”

  李治温言道:“当然了。弘儿,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紧,有父亲在,出不了大事。”

  李弘用力点了点脑袋,伸出两只小手,笑道:“父亲,孩儿最近一直勤练弓箭,手心都硬邦邦的了。”

  李治伸手捏了捏,还真的起了些小茧,笑道:“练箭辛不辛苦?”

  李弘摇了摇头:“不辛苦。”

  李治望着他乖巧的模样,竟生出几分心疼的感觉,道:“弘儿,最近睡的还好吗?”

  李弘道:“孩儿刚离开母亲时,经常睡不着,现在睡的很好了。”

  “身体呢,有没有哪里觉得不适,或者胸闷咳嗽?”

  李弘笑道:“父亲,孩儿身体好着呢。”

  李治点了点头,正要再问话,忽见王伏胜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王及善,两人脸色都很凝重。

  “弘儿,去见见你母亲吧。”

  李弘从榻上起身,朝李治行了一礼,又看了一眼高安公主,这才离去。

  李治道:“高安,你也去向你母亲请个安吧。”

  高安公主“哦”了一声,笑道:“父亲,那女儿告退了。”出了寝殿,朝李弘追了过去。

  “是不是苏毗又传来消息了?”李治抬头看向二人。

  王及善拱手道:“陛下,钦陵率领的吐蕃军已经跟苏毗部打了起来,苏毗部虽落于下风,凭着据山而守,并未被击溃。吐蕃国内已陷入混乱。”

  李治目光闪动,道:“薛仁贵那边情况如何?”

  王及善道:“薛将军提前便集结好了西羌诸部,粮草也准备充足,如今已在做最后的出战准备了。”

首节 上一节 223/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