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05节

  李治叹道:“朕最近头疾反复,还是待在这里调养为好。”

  尉迟恭忙道:“是臣失言,陛下应以龙体为重。其实萧氏的谋逆计划并不充足,纵无人举报,也可轻易平定。陛下完全不必担心。”

  李治微笑道:“有老将军在,朕没什么可担心的。”

  尉迟恭笑道:“那老臣不打扰陛下休息了,老臣告退。”

  王伏胜送尉迟恭离开后,回到屋内,只见李治坐在榻上,目光闪动,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王伏胜原本有话说,见李治在沉思,也就不敢打扰。

  过了好半晌,李治缓缓道:“伏胜,明日派人回长安,告诉高有道他们几个,任何与田制有关的奏章,不必阅览,直接送到温泉宫。”

  王伏胜答应一声。

  他见李治起身朝寝屋而行,快步跟在后面,低声道:“陛下,萧氏谋逆未免太过突然,您说会不会有蹊跷?”

  李治侧头看了他一眼,道:“你怀疑皇后?”

  王伏胜低着头,道:“臣并无此意,只是刚才听说时,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

  李治没有吭声,一路回到寝殿,走到床榻上坐下,才缓缓道:“朕一开始也和你差不多,觉得惊诧。可仔细一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萧恕的案子如果是真的,几百条人命,朕绝不会轻饶萧氏。他们也清楚这一点,自然孤注一掷。况且萧氏基业在江南,谋逆的顾忌也更少一些。”

  王伏胜道:“陛下说的是。”

  李治缓缓道:“你怀疑皇后,也不算错,她把这个案子拿出来,就是在逼萧氏谋反。可案子毕竟是真的,所以皇后也不能算错,你明白吗?”

  王伏胜忙道:“臣明白,萧氏在江南胡作非为,是他们咎由自取!”

  李治缓缓道:“他们造反,朕谋划改田制之事,倒容易了些,现在就看经此一事,群臣态度是否有变了。”

  次日清晨,萧氏谋逆之事,便传遍长安城。

  要说此事最受震撼之人,还要数李敬业。

  一切都因他跟萧恕打了一场架开始,谁能想到,最后竟扯出一个谋逆大案。

  于志宁、辛茂将、卢承庆、李义府等人因各种原因,都在关注此案,得知萧氏谋逆后,全都吃了一惊,赶忙派人打听情况。

  尉迟恭一早就回到长安,将案子交给了狄仁杰,于是众人纷纷派人去大理寺打探消息。

  狄仁杰也没想到萧氏刺杀不成,竟胆大妄为,策划谋逆。

  一个侵田杀人案,瞬间变成谋逆大案。

  幸好李治给过他密旨,不然他是真不敢查下去了。

  卢照邻得知此事后,心中微感不安。

  前日他还代表叔父去劝说狄仁杰从轻处置萧恕,若是被有心人弹劾,说他与萧氏谋逆有牵扯,那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这天上午,他批阅诰书时一直心不在焉,两个时辰才批阅了十几份诰书。

  幸好高有道和杜易简帮他分担了很多,才没有耽误正事。

  临近中午时,一名内侍忽然来到偏殿,朝几人说道:“圣人口谕,任何与田制有关的奏章,不必阅览,直接送到温泉宫。”

  五人赶忙起身领旨。

  不一会,午时鼓声响起,三人一起出宫,在朱雀门外的横街摊位上用食。

  三人坐在一个汤饼铺子里,杜易简一边吃着汤饼,一边说道:“你们有没有发现,陛下最近很关注田制?”

  卢照邻叹了口气,道:“前阵子,陛下就提出要更改田制,被叔父他们给劝住了,只怕萧氏谋逆之事,让陛下对兼并田地更为恼怒,又琢磨着改田制了。”

  高有道道:“依我之见,田制确实有问题,改了也无妨。”

  卢照邻沉声道:“高兄,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啊!”

  “对啊,高兄,均田制是祖制,不能轻易更改!”杜易简道。

  高有道吃了口汤饼,淡淡道:“科举也是祖制,若不是陛下增设殿试,你我焉能入仕?”

  卢照邻和杜易简都愣了一下。

  高有道接着道:“祖制不能擅改,是为防止出现昏庸君王,毁坏大唐根基。当今圣人英明,每次改制,都是深思熟虑,并非头脑一热做出决定。”

  杜易简低声道:“高兄,还是算了吧。这事影响太大,倘若出了差错,你我怎担当的起?”

  “况且你我并无上奏议政的权力,还是规规矩矩,做好分内之事吧。”

  高有道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内侍传达皇帝口谕的时候,不仅有高有道五人,还有不少内侍宫人在,况且是当众宣布。

  消息很快在朝堂传开,群臣立刻就明白过来,皇帝因萧氏谋逆,再次萌生出修改田制的想法。

  这也正常,萧氏谋逆的起因,就是因兼并土地,杀死施家庄数百口人。

  皇帝自然认为问题出在田制。

  卢承庆等人知道皇帝回长安后,肯定会重提旧事,都琢磨着这次怎么才能劝住皇帝。

  然而也有不少大臣开始考虑着,田制是否真有问题,要不然为何会产生如此恶劣的谋逆案呢?

  怎么修改田制,才能解除如今田制的弊端,以免出现类似之事,这样的想法,已经出现在不少朝臣脑海中。

  也有一部分大臣,单纯是为了迎合皇帝的想法。

  既然皇帝想改田制,那就修改好了,自己只要能借此获得皇帝青睐,那就不亏。

  不过就算要改,也不是上奏表个态就完事,还需要解决修改田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短短几日,竟真的出现不少跟修改田制有关的奏章。

  高有道等人不敢怠慢,将这些奏章单独列出,全部送到了甘泉宫。

  数日之后,狄仁杰终于审清了萧氏谋反之案。

  这案子审起来很容易,一来萧氏中人分成两拨,没有参与谋反的毫不留情的供出参与谋反之人,口供非常充足。

  二来萧氏几位族老等主犯,表现的意外的配合,口供几乎没有错漏。

  三来,原本干扰狄仁杰断案的外部势力,全部收手,没有谁再敢插手到萧氏谋反案之中。

  狄仁杰很快将审好的案卷,亲自送到了温泉宫。

  当天晚上,皇帝便派人回到长安,传达一道旨意。

  明日下午,在两仪殿举行临时朝会,在京官员皆要参加,共议萧氏谋逆之案!

第207章 李治回宫

  一月末旬,被冷风吹打了一整个冬天的关中大地,随着连续几日的晴日,终于解了霜。

  一辆马车缓缓行驶在解霜的大地上,车轮嘎吱作响。

  李治坐在宽阔的车厢内,掀起车帘,望着一大清早就在田陌间开始农忙的百姓,发出一声感叹。

  “狄卿,你看,百姓们的要求并不多,只要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田,他们不仅能养活自己,也能养活整个大唐。”

  “陛下说的极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狄仁杰回答。

  他昨日来到温泉宫后,便被李治留了下来,宿在温泉宫,今早还被皇帝喊到御辇中,一起返回长安。

  李治放下车帘,忽然道:“狄卿,你在侦办萧恕的案子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吧?”

  狄仁杰迟疑道:“确实遇到一些阻碍。”

  李治微笑道:“和朕说一下,有哪些人干扰你办案?”

  狄仁杰低声道:“有些人劝说臣,对萧恕从轻处置,不过他们也是为了臣好,并非干扰臣办案。”

  李治淡淡道:“哦,都有谁在为你好?”

  狄仁杰顿时陷入犹豫,那些劝说他的人,都跟他有些交情,而且也是受人之托,他并不想因此报复。

  “狄卿?”

  狄仁杰暗暗苦笑,皇帝既然追问,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说了,低声道:“辛相最先来找臣。”

  “嗯,朕猜到了,他是世族代表,这时候不出面,别人也不会服他,还有呢?”李治点点头。

  狄仁杰又道:“任寺卿曾把臣喊过去,说有人控告臣的亲属。”

  “什么亲属?”

  狄仁杰低声道:“臣的九叔和岳父,他们有违法之事。”

  李治沉默了一会,拍了拍狄仁杰肩膀,道:“狄卿,朕不问了。他们找的人,都与你关系亲密。其实想想也是,要说服你,自然要找你身边之人,朕不让你为难就是。”

  狄仁杰心中一暖,拱手道:“臣多谢陛下。”

  李治微笑道:“朕知道这次你有多么不容易,你放心,这次的事解决完,朕定会好好补偿你。”

  狄仁杰忙拱手道:“陛下,这些都是臣分内之事,臣……”

  李治摆手笑道:“照你这么说,所有立功之人,所做的事也都是分内之事,朕就不嘉奖他们了?不准推辞!”

  狄仁杰深吸一口气,道:“臣谢恩。”

  李治笑道:“这就对了,朕以后还有很多事指望你帮朕,不给你升官加爵,到时又会出现诸多阻碍不是?”

  御辇很快驶入禁苑,过玄武门,回到后宫。

  狄仁杰在甘露殿拜别皇帝,一路出了承天门,朝大理寺返回。

  距离朝会还有一个多时辰,他要去大理寺瞧瞧,李元芳是否能审问出新的情况。

  沿着承天门大街急行时,忽然听到有人喊自己。

  狄仁杰转头一瞧,只见一名年纪苍老的官员,穿着一身紫团官服,站在尚书省衙署檐下,望着自己。

  狄仁杰快步过去,朝那人拱手道:“下官狄仁杰,见过于太傅。”

  那老者正是于志宁,他微笑道:“狄少卿,刚从温泉宫回来的吧?”

  狄仁杰道:“是,下官随陛下一起回的。”

  于志宁负着双手,朝着朱雀门缓缓而行,道:“狄少卿,不知可有空闲,去老夫府上一坐?”

  狄仁杰快步跟上,道:“下官遵命。”他其实忙的很,没有空闲,奈何是于志宁的邀请,他实在无法拒绝。

  两人出了朱雀门后,坐上于府的马车,很快来到于志宁的府邸。

首节 上一节 205/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