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92节

  津守吉祥道:“那就好。另外还有一件事,也需要你帮忙。”

  阿边麻吕道:“什么?”

  津守吉祥道:“这次我们不仅奉命出使大唐,大王还给我们派了一个任务,让我们在长安城待一年,学习唐人的先进技艺。”

  其实在永徽五年,倭国的使节团就来过大唐学习技艺,阿边麻吕就是当时的副使,后来留下。

  当时倭国人表示心慕大唐文化,希望奉大唐为正塑,以大唐为老师,学习大唐礼仪文化。

  唐高宗非常高兴,准许倭国人进两馆六学、六部五监的书库,抄阅记本,从而将中华之礼,圣人之学,传于番邦。

  倭国人在长安待了一年六个月,抄阅了三大箱子的书,这才心满意足的返回了倭国。

  阿边麻吕道:“大王还要继续学习大唐吗?”

  津守吉祥笑道:“那是当然,向强者学习,自己才能变得强大,这些年大王在太子辅助下,学习唐朝的政策,让国家变得有多么强大,你也看到了吧?”

  倭国第一次遣使大唐是在贞观四年,当时遣唐使回到倭国,倭国却因为外戚专政的局面,并未太重视。

  直到贞观十九年,倭国大王才终于剪除外戚苏我氏,控制朝局。

  自那以后,倭国王子向一位留学长安的僧人请教,劝说倭国大王改革政治。

  倭国模仿大唐,将土地收归国有,建立户籍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新税法,废除世袭氏姓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

  自那以后,倭国国力突飞猛进,四处征战周围的小岛国,也开始觊觎朝鲜半岛的土地。

  阿边麻吕点头道:“那倒也是,唐人的冶炼技术必须先学过来,就能打造更坚固的兵器和铠甲。”

  津守吉祥道:“这些是后话,还是先想办法参加各国集会吧。”

  半月之后,阿边麻吕便拿到了一份伪造的国书。

  因为去年假使节的出现,鸿胪寺今年检验各国使节时,更严厉了一些。

  好在鸿胪寺重点关注的是人,国书只随意看了一眼,这东西很容易抢到手,不值得信任。

  津守吉祥一行人都是正牌倭国人,也不怕唐人讯问,最终得以通过审查,成功被登记上册,能够参加明日的正日大朝会。

  次日一大清早,津守吉祥和阿边麻吕早早起床,准备参加唐人的大朝会。

  刚出坊,就发现长安大街上已经戒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尽是披甲执锐的金吾卫。

  幸好鸿胪寺给倭国发了两张牌符,两人得以通行,很快来到朱雀门外。

  门外已经聚拢了大唐官员以及各国使节。

  津守吉祥两人站在偏远的角落,四顾看了一眼,瞧见不少外国使节与大唐官员谈笑风生。

  “麻吕,你在长安这么多年,应该也认识几个唐朝官员吧,该介绍我认识一下吧。”

  阿边麻吕四顾搜索了半晌,道:“等一会,他还没来。”

  津守吉祥皱眉道:“只有一个?”

  阿边麻吕叹道:“本来有两个,结果有一个因为犯了事,被唐朝皇帝给罢免了。”

  津守吉祥变色道:“犯了什么事?不会与你有关吧?”

  阿边麻吕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别胡说,是大唐皇帝整饬吏治,将他给办了。”

  津守吉祥笑道:“大唐皇帝还真是严厉啊,就跟咱们那位中大兄王子一样严厉。”

  便在这时,远处走来一名年轻的大唐官员,周围不少官员瞧见他后,都快步过去见礼,显然这人颇有地位。

  阿边麻吕喜道:“他来了,走,我带你去拜见他!”

  津守吉祥忙道:“等会,那人年纪轻轻,只怕品级不会有多高吧?”

  阿边麻吕哼了一声,道:“品级确实不高,他却是大唐皇后的侄子!”

第194章 储君的威严

  武三思面带微笑,穿梭在群臣之中。

  与这个说上两句,与那个攀谈两声,称得上八面玲珑。

  年轻官员之中,能混的如此风生水起的不多,他知道自己有一多半,是凭着有个好姑母的缘故。

  但他也明白,皇亲国戚这层身份,最多帮他走入官场,要想封侯拜相,名留青史,还需自己多加努力。

  正当他积极培养着人脉关系时,忽然有两个矮不隆冬的小个子走了过来。

  “阿边麻吕,拜见武直长。”其中一人恭敬的道。

  武三思看了那人一眼,笑道:“是倭国使节啊,不必多礼。”还了半礼。

  阿边麻吕把津守吉祥介绍给了武三思,又和他说了三句话,便告退离开了。

  虽然他花了不少心思攀附,但武三思毕竟身份特殊,两人目前也就三句话的交情。

  武三思继续在人群中穿梭,突然间,他眼角扫到了一个人影,略一迟疑,朝那人走了过去。

  “这不是陛下的应梦之臣,狄少卿吗?”他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显然是在说,你能官居四品,不过碰巧出现在皇帝的梦里罢了。

  狄仁杰瞥了他一眼,没有做声。

  一旁的李元芳却抱着胳膊,淡淡道:“这不是武皇后的侄子,武直长吗?”

  这话一样的意思,你若不是皇后的侄子,只怕连直长都做不成吧。

  武三思盯着李元芳看了一会,忽然笑道:“别的内领卫都在四处忙碌,抓捕细作立功,却不想李将军堂堂一个内领卫郎将,却给狄少卿当跟班,我都替你可惜啊。”

  李元芳扫了他一眼,道:“我无论待在内领府,还是待在大理寺,都是为陛下效力,并无区别。”

  武三思见他不受挑衅,哼了一声,转身离开了。

  他刚一离开,高有道三人便走了过来。

  “狄兄,你怎么得罪了武直长?”高有道问道。

  狄仁杰摇头道:“没什么,一件小事罢了。”

  杜易简知道狄仁杰什么话都喜欢藏在肚里,转头看向李元芳,道:“元芳兄,是不是你性子冲动,与武三思动手了?”

  李元芳道:“我若跟他动手,他估计几个月下不了床。不过我倒是把他那名球头打了一顿。”

  卢照邻奇道:“球头?”

  李元芳道:“前阵子,武府又扩修,马球场用不了,武府那些马球手就跑到长安郊外练习,结果踏坏不少庄稼。”

  “人家苦主去长安县上告,长安令不敢管,就把事情推到了雍州府,雍州府也不敢管,推到了大理寺。”

  杜易简笑道:“明白了,狄兄铁面如山,自然是容不得这种不法之事了。”

  李元芳道:“狄少卿将武府球手抓捕归案,那帮球手嚣张至极,仗着武三思的势,在大理寺闹腾,被我一拳一个,都给收拾一顿。”

  “后来武三思过来提人,说后面有一场球赛,等打完比赛再让他们蹲监,我们自然不答应,没给他面子。武三思自此就怀恨在心了。”

  高有道哼道:“仗着皇后之势,就可以为所欲为吗?狄兄,李兄,这件事你们做的好!”

  卢照邻却有些担忧,道:“毕竟是皇后的侄子,若是去皇后那告状,只怕会有麻烦。”

  狄仁杰道:“皇后殿下是明理之人,不必担心。别提武三思了,听说你们今年的考评都不错,要升品了吧?”

  杜易简笑道:“要升也是高兄升,他毕竟是科举头甲,跟咱们可不一样。”

  几人说说笑笑了一阵,很快听到钟鼓声响。

  崔义玄站在朱雀门附近,高喊入朝,于是众官员排着队进入朱雀门,又穿过承天门,在太极殿列班。

  唱籍之后,群臣进殿,等了没多久,皇帝坐着御辇来了。

  今年依然是李勣押班,群臣向皇帝庆贺新年,程序走完之后,随着皇帝去昭德殿参宴。

  宴席很快开始,先是群臣向李治敬酒,接着是各国使节向李治敬酒。

  待敬酒结束,李治让众人尽情欢饮,不必拘束,便也坐着欣赏歌舞了。

  李治坐在龙椅上,一边喝美酒吃羊肉,一边欣赏着石国舞姬献上的拓枝舞。

  便在这时,王伏胜来到他身边,低声道:“陛下,王及善有事启奏,正在偏殿等候。”

  李治心中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这种时候奏事,往往不会是什么好事。

  他起身离开大殿,来到偏殿。

  正在偏殿等候的王及善拱手道:“陛下,凉州外府传来急奏,十二月中旬,吐蕃发生政变,副相莫查奉赞普之命,捉拿禄东赞父子。”

  这显然是因为苏毗之乱,引发的君臣不和。

  李治忙问:“后来呢?”

  王及善道:“禄东赞带兵进入王宫,将莫查和很多官员抓捕,逼迫赞普处置了那些人。这场政变以禄东赞获胜,如今吐蕃军政大权,都在禄东赞父子手中,小赞普成为傀儡。”

  李治并没有太意外。

  这是可以预想到的结果,指望一个十岁不到的赞普就能收拾禄东赞,没有这种可能。

  如今禄东赞算是彻底控制了吐蕃政权,虽不知他会不会造反,但以后无论采取什么计划,都将直面此人。

  “苏毗有什么变化吗?”

  王及善道:“禄东赞给娘波金鸟升了爵,又派人安抚了达波吾,苏毗暂时稳定,不过也只是表面现象。娘波和达波,都在悄悄打造兵刃铠甲。”

  李治笑道:“猜忌的种子只要埋下,总有一天能发芽,此事可告诉了李公?”

  “李公已知。”

  “他怎么安排的?”

  王及善道:“李公让咱们的人继续在苏毗活动,采取谣言、暗杀、金钱贿赂等法子,挑拨娘波与逻些城的关系,激化娘波与达波的矛盾。”

  李治道:“很好,就这么办。”

  苏毗区域庞大,和逻些城不同,活动起来方便许多。

  禄东赞就算明知大唐在捣乱,却也无可奈何。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唐强而吐蕃弱。

  只要娘波金鸟感受到吐蕃靠不住,会对她动手,随时可能投靠大唐。

  苏毗之变,一触即发,接下来也必须做好战争准备。

  这次苏定方被召回长安,李治便不打算派他返回营州,让他替换元守礼,执掌安西都护府。

首节 上一节 192/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