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75节

  到了殿外,却见徐槿又在晒书。

  她自己也躺在一张长榻上,慵懒的晒着太阳。

  这几日天气确实不错,在外面晒晒太阳还挺舒服。

  高安公主一脸兴奋的跑了过去,道:“徐姨娘,您晒书怎么不叫我帮忙?”

  徐槿起身向郑贵妃行了一礼,笑道:“今日没晒几本书,再说了,最近听说你在挺用功的学乐器,就不打扰你了。”

  高安公主最近确实在学乐器。

  上次小吉点拨她后,她觉得自己应该多学点东西,免得长大后,父亲就不疼她了。

  反正只要她提出要学什么,郑贵妃也都会教她。

  “阿姊在屋里吗?”她问。

  徐槿道:“她去了公主院,应该是跟着常山公主出宫了吧。”

  高安公主瞪大了眼睛:“阿姊出宫为何不叫我?”

  徐槿摇着团扇,道:“她不是差人请你过来吗,你自己没来呀。”

  高安公主跺了跺脚,道:“我又不知是出宫去玩!”

  转头看向郑贵妃:“姨娘,我能去公主院吗?”

  郑贵妃在徐槿旁坐下,道:“她们只怕已出宫了,你去了也没用。”

  高安公主仰着小脸,哀求道:“兴许还没出发呢?”

  郑贵妃无奈,挥手道:“那就去吧,若是出宫,就差人传个消息。”

  高安公主大喜,向两人行了一礼后,蹦跳跳跑走了。

  徐槿又命人取来一张长榻摆在外面,两女一边躺着晒太阳,一边聊着闲话。

  话题不知不觉聊到今年科举。

  郑贵妃笑道:“这次科举与以往又不同了,听说录了三榜进士,前两榜一百多人,后一榜也是一百多人。”

  徐槿道:“是啊,我也听说了,这次参加科举的有三千多人,把父亲他们这些阅卷官一通好累。”

  郑贵妃道:“听说这次第三榜头名,是杜氏那位状元。”

  徐槿讶道:“这倒不曾听人提过,陛下不是不准杜门参加科举吗?”

  “禁令早就取消了,陛下心地仁厚,估计也瞧杜门可怜吧。”

  “那倒也是。”

  郑贵妃感叹道:“那杜复是永徽三年的状元,何等风光。如今却为一个文吏职位,四处求人。人生际遇之莫测,有时想想,真令人觉得可怕。”

  徐槿看了她一眼,道:“这杜复能屈能伸,倒也不容易,不知他想求什么文吏?”

  “中书省令史。”郑贵妃笑着回答。

  “他既是三榜第一名,想来应该很有机会才是,不知铨选结果,是哪日出来?”

  “就是明日。”

  徐槿点点头,不再多问。

  两女又将话题转移到漠北的商道上,郑贵妃还将王夫人送进宫的一颗七色石,送给徐槿。

  到了正午时分,太阳略微炙热了点,郑贵妃便告辞回宫了。

  徐槿回到屋里,沉吟片刻,朝一名宫人道:“去把穆尚衣请来。”

  宫人领命去了。

  蝶儿道:“娘子,您要给徐侍郎传消息吗?”

  徐槿拿起一支玉笔,让蝶儿磨墨,说道:“刚才郑贵妃来找我之用意,你可瞧出来了?”

  蝶儿皱着眉毛,道:“似乎是为杜复而来。”

  徐槿道:“正是如此,她希望杜复能进中书省。”

  蝶儿道:“您打算帮她吗?”

  徐槿笑道:“那杜复是三榜第一,按理来说,原应是他进中书省。若进不了,则是有人刁难。我不过是拜托父亲,给他一个公平罢了。”

  蝶儿道:“那倒也是,杜门在长安得罪那么多人,若没您帮忙,肯定进不了中书省。”

  穆尚衣很快便来了,徐槿将写好的书信交给她,又嘱托几句,打发她去了。

  次日,吏部别院。

  两百名中举之人,齐聚别院之内,有人坐在大厅,有人站在庭院,全都等着铨选结果。

  以前的铨选颇为拖拉,还是分批铨选,若是遭人使绊子,等个两三年也是有的。

  这次却不同,皇帝下了旨意,要求三个月内必出结果。

  吏部官员加班加点的忙碌,才终于将两百多人的工作全部分配好。

  郭待封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神情一点不慌。

  他已拜访过阿史那弥射,对方是他父亲好友,已答应暗中活动,让他进入弘文馆待诏。

  其实不用阿史那弥射帮忙,他相信自己也能成为弘文馆待诏。

  甚至更进一步,像高有道一样,参与机密也未可知。

  便在这时,郭待封瞧见郑鸣玉走了进来。

  他已听杜易简说过,此人是郑贵妃胞弟,于是站起身,朝他拱手。

  “郑郎君,上次的事,多有冒昧,还望见谅。”

  郑鸣玉哼了一声,别过脑袋,并不理他。

  郭待封笑了笑,坐了回去。

  突然,又有一人走了进来,周围人都对那人指指点点,放肆嘲笑。

  那人面容还算俊朗,昂首挺胸,身上带着大世族特有的气质,只是脸色颇为难看。

  郭待封暗暗奇怪,朝身边一个朋友询问,才知此人是杜门子弟。

  郭待封并没有跟随众人一起嘲笑。

  他知道杜门不过是长安城权利争斗的牺牲品。

  杜复在如此打击之下,竟还来参加科举,并不容易,至少比那些嘲笑他的人强。

  杜复站在大门附近,紧闭双目,并不理会众人。

  便在这时,伴随着一阵喧哗声,外面走进几名吏部官员,旁边还簇拥着不少文吏。

  为首的是吏部员外郎,他手中拿着一份卷轴,正是铨选名单。

  只见他走到北面站定,朗声道:“铨选结果已出,从三榜进士宣读,众人息声静听。”

  霎时间,大厅变得安静起来,甚至能听到某些人喉咙鼓动的声音。

  吏部官员道:“三榜头名杜复,授中书省令史之职,一等流外。”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议论纷纷,全都看向杜复。

  杜复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道亮光。

  随着吏部官员不断宣读,其他三榜进士也都授予流外官,最低也有二等流外,将来升品不会太难。

  到了二榜进士,授予的大多是外地县尉和主簿,轮到郑鸣玉时,他被授予富平县县尉。

  众人都羡慕的看向他。

  富平县就在长安城北,与京官没有什么两样。

  羡慕归羡慕,这也没办法。

  谁让人家有个当贵妃的姊姊呢,铨选官员自然会在不违反规章情况下,帮他找个舒服的差事。

  终于,轮到一榜进士。

  只听吏部官员道:“一榜头甲郭待封,授苏州昆山县县令之职。”

  郭待封霍然起身,变色道:“县令?”

  员外郎扫了他一眼,道:“郭郎君有什么异议吗?”

  郭待封深吸一口气,道:“没有。”大步离开了大厅。

  郭待封一路来到阿史那弥射的府邸,通传之后,被门仆带到了书房。

  等了一会,阿史那弥射才走了进来,表情有些怪异。

  “阿史那公,为何我的官职是外州县令?”郭待封急问。

  弥射微笑道:“郭贤侄,你是不是见过陛下?”

  郭待封愣道:“没有啊。”

  弥射缓缓道:“那就奇怪了,你的县令可是陛下钦点。”

  郭待封吃惊道:“陛下钦点?”

  弥射笑道:“不错,陛下钦点的县令,别人求都求不来,我估摸着,陛下会重用你,就跟鲁成县的长孙驸马一样。”

  郭待封眼中闪动着亮光,欣喜道:“多谢世叔指点,小侄到了苏州,一定尽心办差,等着替圣人效力!”

  弥射笑道:“这就对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调回长安,到时我请你喝酒!”拍了拍他肩膀。

第178章 皇后妹婿

  长秋台,暗司。

  一群内侍跪在张多海脚下,放声痛哭。

  张多海一言不发,抬头望着虚空,表情失落。

  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回过神来,沉声道:“都别哭了,王伏胜马上就来了,别让他笑话了。”

  众人顿时止住哭声。

首节 上一节 175/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