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64节

  程知节道:“再商议也无用,先禀告陛下再说。”

  话音刚落,外面响起召集的鼓声。

第167章 武皇后的请求

  薛仁贵五人一起离开大营,来到宾客台前,朝高台看去,却发现李治的座位上空空如也。

  李贞上前几步,朗声道:“陛下有事暂且离开,由孤主持剩下之事,刘相,还是您来公布结果吧。”

  刘仁轨答应一声。

  狩猎结果毫无悬念,前五名被大唐包揽,比栗毒也只狩猎到了三十八只猎物。

  李窟哥发挥失常,上次狩猎四十多只,这次竟只有三十六只。

  霎时间,尉迟恭对李窟哥又多了几分怀疑,朝李勣低声道:“你真的肯定不会是李窟哥?”

  李勣道:“从衣服来看,应该不是,不过他若里面穿另一件外衣,那也说不准。”

  不一会,统计结果出来,大唐以极大优势获胜。

  李贞命人取来猎物,架在火堆上,举办簇火会。

  李勣几人和李贞喝了杯酒后,便要离开营帐。

  李贞忙道:“几位将军是今日功臣,定要与大家痛饮几杯,为何要离开?”

  程知节沉声道:“越王殿下,我等还有要事,需面见陛下,失陪。”

  ……

  “你说象州发生命案?”甘露殿内,李治站在阶下,朝狄仁杰问道。

  狄仁杰道:“是的,就在不久前,象州司法参军传来消息,象州境内,一连发生三起凶案。”

  “有三起?”李治动容。

  狄仁杰道:“这三起案子,发生在象州东、西、南三个方向。每个案子都有三到五人受害,尸体有个共同点,头颅都被人砸烂,衣服被脱光。”

  李治沉吟道:“头颅被砸烂,说明凶手不希望他们的身份被认出来。”

  狄仁杰道:“臣也是这样想的。象州司法参军经过查验后,发现这些人虽死在不同地方,死亡时间却是一致的。”

  “他们是被人同时杀死的?”李治目光闪动。

  狄仁杰点点头,道:“根据臣推断,三起凶杀案其实是一起,只不过尸体被人分开,不让人知道死亡人数。”

  案犯不让人知道死者身份,又想隐藏死亡人数,其目的很明显了。

  “狄卿,说出你的结论!”

  狄仁杰道:“据臣推断,死的是一个使节团,凶犯假扮成使节团成员,混入长安,图谋不轨!”

  李治凝视着他,道:“查出是哪个使节团了吗?”

  狄仁杰道:“从使节团经过象州来看,必定是来自南蛮的一支使节团。臣去鸿胪寺问过,与死亡人数吻合的使节团,只有一个。”

  “谁?”

  “南诏使节团!”

  南诏是六诏之一,国名蒙舍诏,因地处六诏之南,大唐称呼其为南诏。

  李治心中一凛,南诏使节团正是此次参加狩猎的五国之一。

  “伏胜,狩猎比赛结束了吗?”他抬头问。

  王伏胜道:“回陛下,已过了酉时,应该出结果了。”

  李治沉声道:“传旨,让内领卫立刻控制住南诏使节团,暗中动手,拘押起来,听候发落。”

  王伏胜正要领命出去,一名内侍快步进来。

  “陛下,参加狩猎的五位大将军都在殿外求见。”

  李治看了狄仁杰一眼,走到案后坐下,朝内侍道:“请五位大将军进来吧。”

  少顷,李勣五人一起进入大殿,朝李治下拜行礼。

  李治抬手道:“众卿不必多礼,不知狩猎是否取胜?”

  尉迟恭道:“回陛下,我大唐取得大胜!”

  李治又道:“那狩猎过程中,可发生意外之事?”

  李勣等人听完都吃了一惊,心想皇帝怎么会知道?

  尉迟恭道:“陛下,薛将军被人射了支冷箭,也不知是哪国鼠辈所为!”

  李治急忙朝薛仁贵看了过去,问道:“薛卿,你可受伤?”

  薛仁贵拱手道:“幸得陛下鸿福,臣听到破空声后,及时躲过。”

  李勣道:“陛下,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李治缓缓道:“狄卿,还是你来告诉几位大将军吧。”

  狄仁杰领了命,将南诏使团在象州被杀、假使团冒充入京的事告诉了众人。

  众人听完后,都暗暗吃惊。

  他们心中都有怀疑的人,比如突厥人、契丹人、铁勒人,却唯独没有人怀疑过南诏人。

  尉迟恭瞥了李勣一眼,暗道:“还是这老小子沉得住气,我无论如何猜不到是南诏人动的手,倘若闹大,只会让幕后之人得逞。”

  李勣道:“陛下,此事应该是吐蕃策划,只有他们有能力和动机,截杀南诏使节团!”

  李治点点头,道:“和朕所想一致!”

  苏定方道:“陛下,可以正制奇,公布此事,让各国知道吐蕃人的阴谋,便能收拢人心。”

  李治同意了苏定方的意见。

  王及善带领内领卫,很快便将南诏使节团所有人抓捕,有几人试图反抗,也被就地格杀。

  狄仁杰当天晚上又没有回家吃饭,连夜将南诏使节团审问一番。

  虽然几个头目很硬气,其他成员中还是找到一个突破口,供认不讳。

  他们果然是吐蕃人,向薛仁贵射冷箭的也是他们。

  正月初四,薛仁贵和狄仁杰一起去鸿胪寺,将此事情况,详细告诉了诸国使节。

  得知吐蕃人的行为后,不仅五诏国、天竺国、诸羌惊怒,连比栗毒、李窟哥也暗暗恼火。

  李窟哥怒声道:“吐蕃鼠辈猖獗,竟敢陷害我契丹,还请薛将军转告天可汗,只要唐军讨伐吐蕃,我契丹一定派军助战!”

  突厥使节道:“我突厥也愿助战!”

  其他五诏国、天竺国也纷纷嚷嚷,希望跟随大唐,联合各国,一起消灭吐蕃。

  最积极的是吐蕃周围的国家。

  他们都想着消灭吐蕃后,不仅能解除危险,还能分到一块肉吃。

  宾就女王站起身,道:“诸位不必心急,相信天可汗自有决断,我等只需拥护天可汗,听从调令即可。”

  薛仁贵抬了抬手,朗声道:“诸位回国之后,都可做好备战准备,防备吐蕃攻击。我大唐若要攻打吐蕃,定会通知各位!”

  诸国使节纷纷出声答应了。

  大年初四,唐朝官员们去年的执政考评,也都出了结果。

  因吏部被查过一次,新上任的吏部官员都非常谨慎小心。

  结果造成考评难度直线上升,很多人的考评成绩都不如去年,不少人还因此降级。

  李治对这结果,却非常满意。

  以前吏部考评一片大好,仿佛大部分官员都是清官好官,德行高尚,这不过是粉饰太平罢了。

  只有找出问题,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他对吏部官员下旨嘉奖,鼓励他们保持这种务实作风。

  这天夜里,李治忙了一天,来到立政殿,洗漱之后,拥着武媚娘躺在床上。

  一番云雨之后,武媚娘靠在他胸膛上,低声道:“陛下,妾身能不能求你一件事?”

  李治轻抚她的秀发,笑道:“说吧,什么事?”

  武媚娘轻轻道:“您能不能把郭孝慎调回长安?”

  李治听到郭孝慎这个名字后,心中一动。

  郭孝慎是武媚娘的妹夫。

  武氏一共有三女,长女武顺,二女武媚娘、三女武如意。

  当初武媚娘被赶到感业寺时,杨夫人被武家兄弟赶出府邸,又因牵挂女儿,大病一场。

  当时武顺不在长安,便是武如意一直照顾着病重母亲。

  那时她还只有十五岁。

  她不仅要照顾母亲,还到处求亲族朋友,希望给感业寺的姊姊捎一点东西,通个消息。

  武媚娘在感业寺的经历极为遭罪。

  因她不愿剃发,又无亲族捎东西进寺,打点上下,遭到全寺尼姑刁难。

  幸得武如意打通太原郭氏人脉,给她送了几件首饰。

  武媚娘利用这些首饰,买通几名小尼姑,后来又利用小尼姑,搭上一名千牛卫,才得以将一首情诗,送到李治手中。

  所以在武媚娘心中,非常珍爱武如意这个小妹。

  武如意为了报恩,后来嫁给了太原郭氏的郭孝慎。

  武媚娘与长孙无忌争斗时,郭家的立场颇为暧昧。

  为了不让武如意在郭家的处境尴尬,武媚娘便将郭孝慎调出长安,好让妹妹远离是非之地。

  如今尘埃落定,她想让妹妹回来,也很正常。

  令李治意外的是武媚娘的态度。

首节 上一节 164/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