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43节

第147章 女王的安抚

  昭陵献降的第三天,李治召开了一个临时朝会。

  朝会结束后,群臣走出两仪殿。

  武将们都显得很高兴,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言谈甚欢。

  似乎对这次朝会的结果,非常满意。

  文官们则都一脸忧愁,表情凝重,不少人还怒视着与李义府并排而行的李敬玄。

  长孙冲冷眼旁观,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最近上朝时,不发表任何意见,办公时准时上衙,准时下衙。

  份内之事做好,不让人挑出毛病。

  份外之事,一概不碰。

  更不会加班干活,追求的就是一个“中规中矩”。

  这是长孙无忌教他的法子,近来操作下来,果然行之有效。

  朝堂各种风波,基本与他无干。

  他回到宗正寺后,便开始埋头办公。

  宗正寺负责的是皇家事务,经常要与宗室打交道。

  清闲是清闲,只不过偶尔也会比较麻烦。

  当然,那些麻烦与长孙冲无干。

  他身份特殊,长孙无忌的积威也还在,一般宗室子弟,对他还算客气。

  长孙冲只用了半个时辰,便将一些琐碎杂事处理完毕。

  然后,开始品鉴一帖最近刚得到的虞世南书帖。

  公房外面的大厅很吵,不少官员们,都在讨论刚才朝会上的事。

  还有人走了进来,邀请他出去一起讨论,被长孙冲谢绝。

  等到正午鼓声响起,长孙冲放下书本,收拾东西,准备下衙回家了。

  离开皇宫后,长孙冲没有回自己的府邸,径直前往赵国公府。

  刚才的朝会,他心中同样充满困惑和不解,他不屑于跟其他人讨论,只想听父亲长孙无忌的意见。

  来到赵国公府,进入书房,长孙无忌却并不在屋中。

  向管家一问,才知长孙无忌在后园与一些老学究们讨论学问。

  最近,长孙无忌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清闲的生活,这让长孙冲非常忧虑。

  他担心父亲年纪越来越大,心中志气被消磨殆尽,逐渐安于宁静。

  如此一来,等五皇子被立为太子,武皇后权势越来越稳,长孙一族就真的任她宰割了。

  长孙冲经常来找长孙无忌,尽述朝堂之事,就是为了让父亲重新将精力,放在朝堂之上。

  只可惜收效甚微。

  等了两刻钟后,长孙无忌终于进入书房。

  “今日又是为何事,来搅扰老夫清闲?”长孙无忌拿着一柄扇子,一边摇着,一边走了进来。

  “父亲,前日陛下在昭陵祭拜,苏定方献降之事,您可知道?”长孙冲直入主题。

  长孙无忌在案后坐下,折扇在手中一合拢。

  “知道。”

  长孙冲道:“今日陛下召开朝会,又提羁縻制度的弊端,想要修改,您可知道?”

  长孙无忌道:“老夫又没上朝,如何知晓?”

  长孙冲靠近几步,道:“陛下开始修改祖宗留下的制度,难道您也不打算管了?”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

  长孙冲道:“羁縻制度,在先帝时期,施行的非常好,各地少有叛乱,也为大唐扩充大量实地。贺鲁叛乱,是陛下刚登基的缘故,陛下却认为是羁縻制度的原因,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陛下锐意进取,看不上先帝留下的东西,老夫又能有什么办法?”

  长孙无忌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

  长孙冲道:“虽然陛下借贺鲁在昭陵时的狂妄发言做文章,朝堂反对声音依然很大。父亲何不借这个机会,联合朝臣,向陛下施压?”

  长孙无忌扫了他一眼。

  “老夫刚从火堆下来,你这是又想把自己的老父亲,给架回去吗?”

  长孙冲急道:“可再不找机会动手,陛下只怕不会再重新启用您了。”

  长孙无忌摆手道:“耐心等候,也许还有机会,操之过急,反会自葬生路!”

  长孙冲叹了口气,道:“再等下去,孩儿感觉不会再有机会了。”

  长孙无忌忽然道:“今天朝堂上,陛下改了哪些政策?”

  长孙冲道:“从今以后,各地羁縻州县的官员,可以世袭,但必须获得朝廷批准,还要审核考评一番,这样一来,不是逼那些羁縻州造反吗?”

  长孙无忌不置可否,问:“还有吗?”

  “陛下还要求羁縻州提供一定的赋税,还要承担少量兵役、徭役。”

  长孙无忌这才吃了一惊,道:“群臣没有反对吗?”

  “当然反对了!不过陛下说了,这些新政,只对濛池都护府施行,暂不涉及到别的地方。后来一群武将和李敬玄也出声支持,结果就通过了。”

  长孙无忌沉吟了一会,点头道:“突厥刚刚平定,纵然再叛,也不足为惧,看来陛下还是有考虑的。”

  长孙冲摇头道:“施行这种制度后,突厥人肯定会怨恨朝廷,将来一定会再叛。”

  长孙无忌缓缓道:“不改变政策,你以为他们就不叛了?”

  长孙冲微微一惊,道:“父亲,您支持陛下改革?”

  “不,老夫近来与那些大儒名士交流,发现以前过于狭义专断,陛下这样做是对是错,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够证明。”

  长孙冲急道:“父亲,您可别被那些老学究给影响了啊!他们不涉朝堂,知道些什么?”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正因不涉,看的反而更加清楚。”

  长孙冲道:“山野之民,只会夸夸其谈,这不也是您以前说的吗?”

  长孙无忌并未正面回答,只挥了挥手。

  “你要说的都说完了吧,那就回去,以后少来找我。”

  转身离开。

  ……

  大唐的新策,很快从兵部发出,送到各大都护府、都督府之中。

  唐朝的羁縻州县,都由各地都护府、都督府管辖。

  各地都护、都督收到公函后,当即命人将政策拟函,转发给各地的羁縻州县。

  剑南道,康州。

  自东女归唐后,东女国地区,被唐朝划分为四州,又任命东女女王为副都护,专门负责管辖这四州。

  这种安排,其实跟大唐安置契丹一样。

  只不过,东女比契丹小,所以女王只被封为副都护,四州刺史,都由东女各部酋长担任。

  当唐朝政令下达后,众酋长全都来到东女女王所居的康河州王宫,讨论此事。

  宾就女王在大殿接见了众人。

  她刚刚归唐,对大唐依然忠心,故而尽力安抚着众人。

  “大唐天子说了,依然允许我们世袭酋长,只是比以前麻烦些罢了,这样其实对我们也有好处。”

  一名酋长问:“有何好处?”

  东女女王说道:“以前各地刺史酋长,皆自行推举,向大唐上表报备,所以我等之地位,并不受大唐保护。”

  众人一想,似乎也有道理。

  以前就算有叛徒夺了王位或者酋长,向大唐说一声,只要不叛唐,大唐一样册封,根本不多管内情。

  以后需要大唐考核认证,底下人想夺取酋长之位,就不得不多想一想,会不会得到大唐承认。

  另外,纵然被下克上,大唐也有可能出兵相助,帮他们夺回地位。

  话又说回来,与以前自由自在相比,这种新增流程考核,肯定是要差了一点。

  不过转念一想,若非大唐庇护,他们早就被吐蕃吞并了。

  如今仍然可以担任酋长,统领一方子民,又何必对抗大唐政策,招致灾祸呢?

  众酋长经过宾就女王安抚后,也都接受了条件。

  其他各地羁縻州县的酋长,虽心中略有不满,也都接受了大唐的新政。

  只有铁勒九姓的情况略微不同。

  铁勒当年跟随薛延陀叛乱,被大唐平定。

  唐朝在铁勒九姓之地,设立六府七州,由燕然都护府管理,闰婆担任副都护。

  闰婆虽然也召集各酋长,试图安抚他们。

  然而,他在铁勒部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宾就女王。

  而且,铁勒诸部酋长早就有叛唐之心,得知消息后,六大酋长都找上了比栗毒,怂恿他立刻叛唐。

  天山脚下,回纥某个营帐中,比栗毒听到诸人怂恿后,目光在六人身上一一扫过。

  “你们都同意现在叛唐?”

  伏昆大声道:“唐人欺人太甚,咱们统领自己部落,担任酋长,竟也要他们批准了?这是什么道理!”

  比栗毒道:“那你可想过,要怎么行动?”

首节 上一节 143/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