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21节

  李治凝视着他:“你是想说,因突厥人虐待庭州百姓,薛仁贵心中愤怒,才杀了突厥降兵?”

  高有道忙道:“这只是臣的一些猜测,陛下可以等薛将军的奏章到了,也许会解释原因。”

  李治笑了笑,道:“薛仁贵给朕写的奏章,已经到了。”

  高有道忙问:“薛将军可解释过杀降原因?”

  李治微笑道:“他确实解释了。你的猜测虽不完全正确,却也相差不远。”

  高有道道:“那陛下准备如何处置薛将军?”

  李治沉思了一会,道:“高卿,要想帮薛卿完全免罪,需要筹谋一二,你可愿为他帮忙?”

  高有道拱手道:“臣义不容辞!”

  李治道:“很好,朕准备明日开一个临时朝会,专门讨论薛仁贵杀降之事。其他的朕都想好,就是还不清楚武将们的想法。”

  高有道道:“陛下是想让臣帮您去试探一下武将们?”

  李治望着他,道:“主要是试探程知节、李勣、尉迟恭的想法,你可有办法?”

  高有道略一思索,道:“臣定在明日朝会之前,办好此事。”

  李治欣然道:“很好,你负责试探程知节和尉迟恭。至于李勣,就交给朕吧。”

  高有道领旨退下。

  ……

  右金吾卫卫署。

  尉迟恭在桌子上重重一拍。

  “小妇养的,这帮文官真不是东西,不就杀了几个降狗,竟小题大做!”

  程知节喝了口茶,慢悠悠的道:“黑郎,你是在家关太久了吧,现在可不比咱们当年打天下的时候。”

  尉迟恭道:“我看不出什么区别,打仗哪有不杀降的,一场大战过后,都红了眼,不杀几个降兵,哪里顺得过气来?”

  程知节笑道:“以前是跟着先帝光膀子打天下,没那么多顾忌。如今求的是天下安稳,边境太平。”

  尉迟恭道:“把胡狗全杀了,自然太平。”

  程知节哼道:“你说的简单,有草原就有牛羊,有牛羊就有胡人,杀得完吗?”

  尉迟恭咧嘴道:“那还不容易?隔十年杀一次,将他们数量控制在十万以下,谁敢犯我边境?”

  程知节没好气道:“杀杀杀,你就知道杀!你怎么不向陛下提这个主意?”

  尉迟恭顿时不吭声了。

  片刻后,他站起身,朝外走了出去。

  程知节急问:“你去哪?”

  尉迟恭道:“自然是觐见陛下,薛仁贵的事我看干的不错,不能让他受了委屈。”

  程知节急忙道:“你脑子别犯冲,这时候帮薛仁贵说话,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尉迟恭瞪眼道:“你怕了?”

  程知节道:“我不是怕,只不过眼下陛下态度不明,先观察一阵,再行动不迟。”

  尉迟恭想了想,又坐了回去。

  便在这时,门外走进来一名军士,朝程知节道:“大将军,庞参军求见。”

  尉迟恭道:“哪个庞参军?”

  程知节皱眉道:“李靖的旧部,庞义,在战场断了双腿,被苏烈安置在一个铁匠铺子里。”

  尉迟恭笑道:“是他啊,那小子我有印象。”

  庞参军是被抬进来的,他一进屋子,就破口大骂。

  “程知节,你年纪越大,就越胆小怕事了吗?”

  尉迟恭听他骂程知节,顿时乐了。

  “骂得好!”

  庞参军侧头看了他一眼,冷哼道:“黑脸奴也在啊。”

  尉迟恭大怒:“你说什么?”

  庞参军道:“原以为你尉迟恭是个有血性的汉子,没想到年纪越大,也和程知节一样缩了卯子。”

  尉迟恭嘿了一声,道:“看来是条疯狗,逮谁骂谁!”

  程知节沉声道:“庞义,老夫看在李靖面子上,容让你几分,你别太过分。”

  庞参军瞪眼道:“要是卫国公还在军中,绝不会让薛将军这种人,受半点委屈!”

  尉迟恭愣道:“你是为薛仁贵而来?”

  庞参军昂然道:“不错。”

  尉迟恭哈哈一笑,道:“那你刚才没骂错,乃公认骂!”

  程知节皱眉道:“薛仁贵的事,你从哪里听来的?”

  庞参军哼道:“是小高校书告诉我的,人家一个读书人,都比你们两个有血性!”

  尉迟恭愣道:“哪又冒出一个小高校书?”

  庞参军斜了他一眼,道:“新科状元都不认识,小高校书受圣人恩旨,参与机要,将来没准是个宰相。”

  程知节心中一动,道:“他怎么说的?”

  庞参军道:“小高校书说,参薛将军的人太多,没一个替他求情,圣人已打算召回薛将军问罪了。”

  尉迟恭怒道:“程矮子,听到没,就因为你拦着我,差点害了人家薛仁贵!”

  程知节不理他,朝庞参军道:“那他有没有说,圣人是什么态度?”

  庞参军道:“他说圣人原本也不想惩罚薛将军,只因弹劾的人太多,才决定召薛将军回来问罪。”

  程知节霍然起身,道:“黑郎,咱们去给薛仁贵求情!”

  尉迟恭道:“这才对哩。”

  两人大步离开。

  庞参军见两人去求情,朝抬着他的军士道:“再抬我去见高侃将军。”

  ……

  英国公府,后园。

  李治不让李府家人禀告,径直来到后园。

  只见李勣坐在湖岸边,头戴斗笠,身穿褐衣,手持鱼竿,仿佛一个普通渔翁一样。

  “李公好自在啊。”李治笑着走了过去。

  李勣转头一看,不由吃了一惊,赶忙起身,拱手道:“陛下,您怎么来了,为何不召臣入宫?”

  李治走到湖边,笑道:“无妨,朕也想出来走走,坐下说话吧。”

  李勣把自己的马扎给了李治,又命人取来一个马扎。

  李治开门见山道:“李公,薛仁贵杀降之事,您可听说了?”

  李勣道:“城中传的沸沸扬扬,老臣想不听到,也不成了。”

  李治道:“那您怎么看待此事?”

  李勣缓缓道:“陛下,我大唐将士在战场上,怎么杀敌人都可以,却并不杀降,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李治道:“是怕激起他们更大的反抗吧?”

  李勣道:“正是,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经验,对付敌人,攻心为上,杀降只会激起他们更顽强的反抗。”

  李治道:“朕明白。”

  李勣道:“所以老臣请旨,在薛仁贵的事情上,请陛下压住私心,不要袒护薛仁贵。”

  李治微微皱眉,没有说话。

  李勣接着道:“陛下应表明态度,杀降之事上,绝不姑息纵容。”

  李治依然沉默。

  李勣道:“陛下的态度,是给所有外邦人看的,是为松懈他们的意志。”

  李治拧眉道:“所以就要因此处罚大将?”

  李勣微微一笑,道:“老臣并未说,让陛下惩罚薛将军。”

  李治愣了愣,道:“那老将军的意思是……”

  李勣道:“陛下可还记得,我大唐灭东突厥时,颉利可汗想归降时,先帝是何态度?”

  李治道:“先帝同意了颉利的归附。”

  李勣微笑道:“正是如此。先帝同意归附,就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后来老夫和卫国公偷袭颉利可汗,先帝可处罚我们?”

  李治眼中一亮,道:“李公,朕一直想问你,你们当时出兵偷袭颉利,可有先帝密旨?”

  李勣笑道:“没有,这是我们自作主张。”

  李治笑了笑,心中并不相信。

  李勣道:“我们当时偷袭颉利,是算定颉利归降之后,定会再度反叛。”

  李治点点头。

  李勣道:“先帝也看到这点,但他依然同意归降,这是为何?”

  李治感叹道:“是为了让颉利放松警惕。”

  李勣道:“先帝是为安抚突厥人。倘若攻击颉利的命令,是先帝下达,突厥人必顽抗到底。”

  李治点点头:“朕明白了。”

  李勣道:“陛下要让四方蛮夷明白,您是宽容仁慈的,不会赶尽杀绝。当他们走投无路,就会来归附我大唐。”

  李治道:“薛仁贵呢?”

首节 上一节 121/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