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978节

  但不论气氛如何温馨,

  都无法阻拦双方精锐部队如同蓄势待发的巨龙,缓缓向中央汇聚。

  在其正前方,昨日叛军上山所开辟的宽阔道路,

  大树被齐根斩断,带去山上!

  山路上的坑坑洼洼被填平,松软的泥土被踩得尤为紧实。

  在不远处,还有一条条道路正在被开辟,

  是京军民夫与征南大军民夫在不辞辛劳的开辟上山道路。

  此刻,京军列队整齐,甲胄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

  队伍中尤为凸显的是最前的千名军卒,

  他们身上甲胄不再是黑色,而是变成了三色迷彩,

  背上也不再是箭筒补给,而是一个个宽大厚实的背包,同样被涂成了迷彩颜色。

  脚下穿着长筒军靴,麻绳里外缠绕,一直蔓延到小腿肚,

  让他们看起来像是两根细竹签,支撑着一个三色土豆。

  而他们的脸颊以及裸露在外的皮肤,都被密密麻麻的护具、滤网所笼罩,站在队伍中显得尤为臃肿。

  所有人都不敢小觑,

  京军所属一众军卒早就听说前军斥候部有专门应对山林战事的军械装备。

  现在看来,所言非虚。

  而征南大军的将士们由于长时间的山林作战,

  一眼就看出了此等军伍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应对山林战事!

  尤其是身上那三色的甲胄以及背包,

  让他们瞪大眼睛,看了又看,

  即便如此,他们也经常眼花,看不真切。

  这让他们震惊万分。

  军卒们时不时地低头看向自己所穿的土黄色甲胄,

  原本觉得这已经是山林中最好的伪装,

  但与三色甲胄一比,自己身上的甲胄太过明显!

  而且,他们还有手脚露在外面。

  相比于征南大军的野性不羁,京军所属反倒像是擅长山林作战的军队。

  一面“傅”字大旗,一面“曹”字大旗,迎风招展。

  号角声、鼓声此起彼伏,虽未正式交锋,

  股无形的压力已让空气凝固,连山间偶尔传来的鸟鸣都显得格外刺耳。

  一道道军令下达,盾牌手、长矛兵、弓箭手军卒按照战术布局排列开来,宛如精密的机械装置。

  山间的雾气似乎也被这股气势所震慑,渐渐散去,

  露出了阿姿叛军据守的山头,那是一座背面陡峭且前面坡地,且林木葱郁的山峰,

  叛军的旗帜在山顶飘扬,显得格外醒目!

  但作为征南大将军的傅友德,注意力却没有在山上,

  而是死死盯着手中厚厚的册子,对于身旁的些许呼唤,也不作理会。

  无奈之下,普定侯陈桓只得自己下命令!

  一阵忙碌过后,随着忙忙多的军卒慢慢进山,

  等到陈桓回来后,发现大人还坐在帅旗下,看着手中册子,脸上露出无奈,快步走近:

  “大人,前军一万人已经进山,预计在午时清扫完半山腰以下的陷阱防御,

  下午时就可以登上山腰,与叛军交战!

  另外,叶升带着部下绕到了后山,准备在悬崖上找一条路,送人上去。”

  “嗯,你自己安排。”傅友德应了一声,头也没抬,回答敷衍。

  “大人,前军斥候部所属的一千军卒会负责东南山区的陷阱清扫与道路开辟,

  至于其他京军就让其留在山脚驻防,等我们回来时接应。”

  “嗯,知道了。”

  “大人,上午开辟道路,下午与敌军交锋,削弱敌军士气,

  到晚上采取火攻,一举将敌军击垮,

  后半夜等气温骤降,我等就要开始招降。”

  “嗯,好。”

  “大人,为了确保战事顺利,

  我向前军所属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命令,并且带足了军械补给以及火药。”

  “嗯。”

  回答越来越短,普定侯陈桓呼吸急促起来,耸了耸鼻子,歪过身子,也看向册子,

  他倒要看看,一个北地边民,

  编撰的山林作战军略,有什么可看的!

  半刻钟后,陈桓还没看完,

  册子就已经翻动,他心中一急,连忙喊道:

  “大人,我还没看完,刚才那个陷阱是怎么布置的?”

  颍国公这回抬起脑袋,看向身后抻着头,着急万分的陈桓,眉头一皱,骂道:

  “滚一边去,人都上山了你还待在这作甚!”

  “您不是也在这呢嘛。”

  陈桓小声嘀咕,见大人瞪大眼睛,他身体一直,连忙开口:

  “大人,我这就去!”

  颍国公点了点头,叮嘱道:

  “多看看陆云逸整出的那些东西,

  若是好用,回京后马上督造,尤其是背包与三色甲胄。”

  “是!”

第426章 从未见过的战法

  时间一点点流逝,直到清晨过去,

  在杉木林汇聚的京军以及征南军尽数上山后,

  傅友德才将眼睛从册子抽出,有些恍惚地看向前方汤池山,眼露深邃。

  过了许久,他再次低下头,看向手中册子,视线停留在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句话。

  [大明军卒,尤为擅长大兵团作战,

  但要注意,在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之上,

  各部旗官注意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敌人密集杀伤,强调以密切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

  傅友德盯着最后这句话左看右看,眉头愈发紧皱。

  这本册子所记,是古往今来诸多将领在山地作战时的应对,

  前半部分以他自己在云贵作战的方略为主,事无巨细,

  甚至其中有些例子,他都已经忘了。

  因为那不过是一个百余人的攻防厮杀,

  与动辄数十万的大军相比,不值一提。

  但却被册子记录,并且标注了精髓要义。

  傅友德能看得出来,这本册子编撰得极为用心。

  而在后半部分,是一些新式军械以及新式陷阱布置,

  同样是用于山林作战。

  但在册子最后,却出现了空白,也仅仅是在结尾留有一句话。

  傅友德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但他知道,这本册子缺少最关键的战法以及陆云逸在山林战事上的领悟,就是空缺的后半部分。

  不知为何,傅友德觉得心痒难耐,想要迫切地知道,

  陆云逸这个年轻人想要写什么。

  这让傅友德心中如有蚂蚁不停乱爬,让他有些抓耳挠腮。

  整个大明,在环境恶劣的山林作战中,他可以毫不谦虚地称作第一!

  甚至因为时代进步,是古往今来的第一。

  就算是古之名将也比不上他。

  这也导致,山林作战的新战法与新军械大多是从他军中所取,也是他战阵方略的延续。

  傅友德知道,一旦将领或军伍出现了此等状况,

  就已经到了见山开山,见水涉水的死地,

首节 上一节 978/20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