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936节

  然瑕不掩瑜,相较其望之可见的高产潜能、几无苛求的生长适性,此等难题绝非无解。

  臣斗胆建言,望陛下敕令部司即刻重视此物。

  其一,甘薯原种已在路上,莫使遗落受损,到京后妥善安置繁育,以为种源根基。

  其二,速调农事精英,偕同军中干练士卒,组成研习队伍,

  一则钻研甘薯最佳栽种之法,

  二则探寻化解地力损耗之策,诸如搭配何种作物轮作、施加何种肥料培土,力求保其长久高产。

  其三,待种源充裕、技法成熟,

  便可颁诏京畿郡县,择适当时机推广植种,

  先以闲田荒地小试,再渐扩至常耕之亩,循序渐进,广惠万民。

  臣深知军国大事纷纭,然农事乃国本根基,

  此甘薯若能善加利用,于民生保障、税赋充盈皆有大用。

  伏乞陛下圣心垂注,允臣所请,臣当殚精竭虑,不负圣恩,促此事功成,保社稷昌盛、苍生饱暖。

  臣不胜惶恐,恭呈圣览。

  洪武二十二年四月十六日。

  云南农政院少卿高福生叩首。]

  太子朱标此刻与朱元璋一般无二,脸色涨红,

  握住奏疏的手掌都有些轻轻晃动,

  他只觉得嘴唇干涩,不停紧抿,

  又将奏疏看了一遍,这才有些恍然地看向父皇。

  “父皇.天佑大明啊!!!”

  “今年已过四月,黄河治理其效甚微,已经有数城遭灾,百姓食不果腹,

  官府也未有余粮,只得从旁地调拨.

  若此物真有如此神异,产量远超稻麦,又不挑地。

  到时各地粮仓充裕,百姓又如何能挨饿遭灾.”

  太子朱标只觉得心情畅快无比,

  就连眉头一直紧锁的川字也慢慢舒缓,

  他觉得自己轻飘飘的,此物的发现,

  不仅能让大明百姓从此告别饥荒,

  还能为迁都增添一大助力。

  他此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种到关中!!一定要种到关中!!

第409章 肃清吏治之始

  天色渐渐亮,一个个身材瘦小的老头快步跑着赶来武英殿,还有一些腿脚不便的乘坐马车而来。

  须臾间,武英殿内便聚起了一群面色黝黑却精神矍铄的老者。

  这些老者平日里在御花园的边角地摆弄菜蔬,

  或是照料宫中几亩薄田,皆是种地的行家里手。

  也是京城农政院的诸位大人。

  此刻一进殿,瞧见那奏疏,眼睛瞬间瞪得如铜铃般大。

  朱元璋此刻极为高兴,指了指地上:

  “快看这个,朕已经命人照着奏疏画出来了。”

  顷刻间,一众小老头挤作一团,

  盯着地上模拟画出的甘薯植株模样指指点点,

  不消片刻,武英殿地面便被踩出了一个又一个杂乱脚印。

  “这甘薯既是藤蔓生,依俺看,那栽种间距得宽些,

  好让它蔓藤有伸展余地,不然相互缠搅,养分都争没咯!”

  一位须发白花花、身形佝偻却声若洪钟的老汉率先开腔,

  手中比画着间距大小,那架势仿佛此刻脚下就是千亩良田。

  “哼,莫要瞎咧咧!”

  旁边一位精瘦干练、脸颊深陷的老者不服气地怼道,肘子也用力怼了怼:

  “间距宽了,地不就浪费啦?

  甘薯既高产,紧凑着种,多施几遭肥,

  蔓藤相互遮遮阴,保不准还能多结几个哩!”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殿中嗡嗡声响成一片。

  有说要深挖沟垄利于排水,防着甘薯烂根,

  有的坚持浅种,称其适应性强,浅土层也能猛扎根。

  还有操心该何时剪藤扦插,怎样留存母株的,

  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朱元璋与朱标郭英站在一旁,乐呵呵地听着,

  场面虽嘈杂,但心中满是宽慰。

  朱标则不时俯身捡起地上散落的土块,

  歪着头看着甘薯种植的排列布置,

  时而点头,时而蹙眉沉思。

  种地,是宫中一众皇帝所研习的第一要务,

  他作为太子,自然当仁不让。

  “都莫吵了,嚷嚷吧唧的,争什么争。”

  朱元璋一声断喝,殿内瞬间噤声,

  “等种子一到,在宫中辟出几块地,

  各自按法种种看,秋收时比比,谁的法子好,一看便知!”

  众人轰然应诺,眼里闪烁着激动与跃跃欲试。

  武英殿内仅仅安静了片刻,

  一众老头便又开始大声嚷嚷,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将他们赶走,并吩咐人打扫殿内。

  他看着地上的一个个泥脚印,心中没有不满,反而看向朱标,叮嘱道:

  “国朝大事,两件最重,种好地,打好仗,

  这些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于国朝有益,

  若是有朝一日朕不在了,标儿要待他们好。”

  太子朱标脸色严肃:

  “父亲身体康健,莫要说此等不吉利的话。”

  “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哪还有这般忌讳,

  朕不怕死,但不想死,为父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办”

  说到这,朱元璋眼窝深邃,轻轻拍了拍朱标的肩膀:

  “为父还要看着标儿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儿,能够撑起这大明天下,

  放心吧,朕顶得住。”

  “还请父亲放心,儿子定当竭尽全力!”

  “哈哈哈。”

  朱元璋笑了笑,转而看向一旁静静站立的郭英,笑道:

  “郭四啊,你那个去打仗的儿子怎么样了?好像是叫.郭铨?”

  身穿甲胄,有些威武的郭英脸色古怪起来,拱了拱手:

  “回禀陛下,臣六子的确名为郭铨,

  此时就在陆云逸军中担任火枪兵副职,与徐增寿一同操持火枪兵之事。

  前些日子他送来家书,直言在战场上立下赫赫功勋,

  臣看后.甚感欣慰。”

  朱元璋的脸色柔和了几分:

  “好啊,前些日子九江也来信了,

  说他学了不少本事,还说军中太苦了,

  其他同僚都不知道累,只有他一天天看起来病歪歪的,打不起精神。

  这些小子,天生富贵,不知民间疾苦,

  在军中待着,谁不累,都是强撑,

  只是他有退路,大不了当个闲散国公,尤为明显罢了。”

首节 上一节 936/20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