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369节

  礼部也认为此事可行。

  这就足够了。

  耿忠心思表露无遗,开始摩拳擦掌。

  他的想法很简单,充满军伍之人的思考方式。

  这世上没有十成胜率的战事,有个六七成把握就可以干了,

  要是凡事都要等到万无一失,那事也别做了。

  深吸了一口气,耿忠沉声开口:

  “云逸啊,这事还得跟我们详细说说,本官还是有些一知半解。”

  一行人连连点头,

  他们听出了此事的重要性和光明前景,

  但具体如何实施,向来都是个大难题。

  陆云逸抿了抿嘴,沉吟片刻后说道:

  “事情还没有最终确定,计划书也在连夜赶制,

  真正实施可能要等到商行开业,甚至村落建成之后。

  不过在此之前,可以先确定框架,还是采用商行模式。

  诸多衙门出些钱财,具体经营由宫中指派,

  还是那个前提,各部衙门不参与经营,

  若有意向,可以在稍后下发的意向书上签字,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挥了挥手,李至刚猛地站起身,

  从身前厚厚的文书中抽出一部分,

  交给身旁的侍从分发,同时他略显严肃地开口:

  “诸位大人,今日这份文书只是意向书,不涉及具体经营和计划。

  总之,信得过的可以签,有疑虑的,可以等下一次。”

  话虽这么说,但在场的诸位大人可没有等下一次的想法。

  作为朝廷大员,

  他们太清楚先入局和后入局的差别了。

  尤其是耿忠,他当年就是晚了一步,

  以至于到现在都没能封上爵位,可谓是一步慢步步慢。

  所以他只是匆匆一扫,很快就签上了名字。

  大概是心中有了底,他看向陆云逸,问道:

  “云逸啊,做这事需要多少银两?

  衙门出一部分,要是不够,家中也可以出一份嘛。”

  还没等陆云逸开口,沈溍就有些诧异地看过去:

  “不怕亏得底儿掉?”

  耿忠瞥了他一眼:

  “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信不过就把兵部那份给都督府。”

  此话一出,在场一众大人都微微低头,一边笑一边想。

  他们偷偷瞥了陆云逸一眼,现在确实是个好时机,

  真正的勋贵都在外面,

  朝廷局势明朗,正是做事的时候。

  陆云逸无视了他们的眼神,转而看向耿忠,沉声道:

  “耿大人,在前期测算中,

  重建一个村庄可能需要花费数千至上万两银子,

  而新成立的建筑商行,手中至少要有十万两现银,才能运作起来。

  无论是修路还是建房,这都是个垫钱生意。”

  “不能先收钱再办事吗?”张铨有些疑惑。

  “不行。”陆云逸果断地摇了摇头:

  “村庄重建只是一些富裕村落的需求,而原本道路也勉强能用。

  在没看到好处之前,他们不会花钱。

  新建的建筑商行,要和应天商行一样,赔本赚吆喝。

  先从与商行有商贸往来的村庄做起,

  现在路不通,他们自然没钱。

  但路通了,商路也就顺畅了,自然有钱偿还修路费用。

  而建筑商行秉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先发展再掏钱。

  此事的具体规划,会在后续计划书中详细说明,

  到时下官会派人将计划书送到各个衙门。”

  至此,众人没了多少疑虑,都签上了各自名字。

  只有礼部尚书李原名仍忧心忡忡,眉头紧锁。

  跟着前来的一位户部主事,在后面急得抓耳挠腮。

  他心里埋怨户部的几位大人。

  这么重要的钱财之事,户部怎么能不参与呢?

  众人又商讨了许久,

  等众人离开时,天色已经漆黑,但还不至于伸手不见五指。

  因为不论是商行还是不远处的京兆府,

  都灯火通明,照亮了道路。

  李原名忧心忡忡地乘坐马车离开应天商行,

  还没走到中正街,就碰到了宫中前来的太监。

  “李大人,陛下请您进宫。”

  李原名面色平静,轻轻点了点头:

  “走吧。”

第591章 礼乐崩坏,人心不古

  深夜,应天皇城中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李原名年事已高,

  宫中特地准许他可在宫中乘坐轿子。

  此刻,他正坐在窄小的轿子中,

  随着脚步的节奏微微摇晃,眼眸微阖,心中思绪万千。

  无论是今日所见的应天商行,还是可能出现的建筑商行,

  都让李原名察觉到世间正发生着微妙变化。

  甚至,李原名有一种奇怪感觉,

  这两处商行仿佛在凭空创造钱财。

  但他清楚,这些钱财绝非凭空而来,

  必定有一些他尚未知晓的原因在其中起作用。

  不过这并非他关注重点,

  他所在意的,是天下礼乐和天下人心。

  他隐隐觉得,若真如陆云逸所设想的那样,

  在整个大明朝全面铺开,好处固然显而易见。

  但坏处同样不可小觑,且隐匿于无形之中。

  至少,对人心的影响极大!

  想到这儿,一声沉重的叹息在黑暗的轿子中缓缓回荡。

  李原名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在甘薯真正推广开来之后,或许这就是一种必然结果。

  以往百姓们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心心念念的只有种地,

  关注的是收成和老天爷的脸色。

  但日后,大明朝的百姓都能吃饱饭,

  自然就会产生其他需求,

  比如多赚些钱、多吃些肉,或者获得一些精神上的满足。

  李原名知道,这种情况在甘肃部署完成后必然会出现。

  而且这种现象古已有之,

  不说宋元,就看如今大明。

首节 上一节 1369/20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