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885节
徐贞明和石星就属于稳健派西北团体。而且这个团体有些特殊。
首先他们的当家人,前任陕甘总督、现任三边总督徐渭,思想激进、行事狠辣,看上去似乎属于奋进派。
但实际上那只是他个人性格使然,本质上还是属于稳健派。
此外西北团体在目前大明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建设为纲的政治主流中,非常吃亏。
西北数省条件艰苦,花费比东南数倍的精力财力,得到的政绩却极不显眼。那些功在千秋的政绩,在许多人眼里只能算是对西北的“缝缝补补”。
每年都需要户部从东部地区,进行大量的转移支付,财政扶植,被户部和东部地区暗里讥笑为财政无底洞和财政丐帮。
算经济帐,他们非常吃亏,根本拼不过东部地区能把招商引资、经济建设玩出花来的能臣干吏们。
但是皇上心里会算政治账。
皇上在各级会议上多次提出,选拔官吏不仅要算经济帐,还要算政治账,历史帐。
怎么算政治账和历史帐?
这个观点是万历五年之后皇上提出来的。
沈万象和王用汲在西安等待时,没有到处闲逛,而是找到陕西巡抚长史袁咸安,借阅了这五年来朝廷颁布的大量诏书、政令、部令,还有各报纸发表的皇上的大量讲话。
他们像拧干的海绵一样,迅速吸收着这五年间沉淀的政治局势。
沈万象和王用汲学习到,根据皇上的诏书和御言,吏部、户部对全国各区域做了划分。
西北西南和东北、艮洲巽洲和南海、昆崚象雄和青海,被定为边区。
下面地方以县为单位,分山、土、边、穷地区。
国朝洪武年间,就根据缴纳田赋的多寡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把天下州县划分为“繁简”两种。
万历新政的山、土、边、贫地区,沿用这个思路,只不过分得更细,而且更注重于贫困边远县。
山,指的是东、中、西部各省省境交界的地区,这里多半是山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典型的有山西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区,山东江苏交界的沂蒙山区,湖南江西交界的武功-万洋山区,江西和广东交界的赣南山区,江西和福建交界的武夷山区,江西、安徽和浙江三省交界的皖南山区,陕西、湖北、河南三省交界的汉丹山区。
土,指的是改土归流的原土司地区。
(按照朱翊钧担任资深公务员时的说法,叫少数民族地区,几乎囊括了西南和西北几省大部分县。)
而边和贫指的是地处边境地区,以及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县。两者是可以互相叠加的,也可以与山区县和土司县叠加。
比如贵州、四川和湖南交界的酉阳、松桃、保靖和凤凰县,属于山区、土司加贫困县。
又比如云南陇川县,目前属于山区、边境加贫困县。
不过边境县变化很快,比如云南陇川县,再过几年可能只是山区县加贫困县。因为蒲甘大部分地区可能被并入大明疆域。
到山、土、边县任职,支边,到贫困县任职,叫扶贫。
户部规定,山、土、边、贫县的官吏,岗位津贴要比其它地区高。
吏部规定,支边和扶贫履历的官员,优先选拔,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沈万象和王用汲在每年吏部举办的县级官员培训学习班名单里,看到山、土、边、贫县的知县和左右县丞,要比其它县比例高。
大致是六比四。
潘应龙迁任吏部尚书时,沈万象继续担任过他的令史才转到鸿胪寺,出使海外。
当时潘应龙就拟定了新的《官吏铨政条例》,对大学毕业主动去偏远地区任职,待满三到五年的,优先擢升。
根据在西安借阅的公文,沈万象发现吏部修订的《大明官吏铨政和考成条例》里,对官吏考成采取综合评分制,履历里有支边和扶贫经历,加分很高的。
这就是算政治帐。
算历史帐,就是徐贞明徐督在西北做的政绩,目前看不到什么显著的政绩,但全是利在千秋的功绩。
这就是历史帐!
皇上对徐督的政绩是赞不绝口,从皇上多次表扬徐督的御文和御言里,沈万象和王用汲还学到了一个新理念。
“运用科学理念看待经济建设,因地制宜,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现在造成的局面是,新党奋进派会搞经济的能臣干吏们,在东部地区大展手脚,振兴工商,发展实业,把经济建设搞得蒸蒸日上,进而加官晋爵。
稳健派搞经济不行,就可以去中西支边扶贫,脚踏实地做实事,搞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经济建设,一样可以平步青云。
只是现在这两位稳健派的中坚大佬,自己叫来,有什么话要交代?
沈万象暗自揣测着。
石星寒嘘了几句,终于开始转到主题:“千鹤、明受、虎臣,此次进京”
第897章 潼关是陕西的!
石星说:“此次进京,徐督要参加资政局全体会议,本抚要参加朝议局全体会议。这两次会议,原本就是大明庙堂上重要的会议,万众瞩目。
恰巧又值逢换届之年,更是重中之重。”
石星看了一眼沈万象、王用汲、王逢猛三人,继续说:“值此新旧交际之时,不知从哪里刮起一股股阴风。
流言蜚语、中伤诽谤。
有人又想援袭前朝的恶习,挑起党争。
不过徐督和本抚都觉得,同仁之间,不必妄自纷争,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
王用汲和王逢猛听完后,不知道如何回答。
沈万象心领神会。
两人只是想让自己三人带话给背后的大佬们,进京后有机会坐下来一起谈一谈。
现在西北组前两任大佬曹邦辅、霍冀相继去世,现任大佬徐渭又远在大宛城,边务戎事要紧,必定是缺席这两次重要会议。
那么身为西北组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徐贞明和石星,就得站出来为西北同僚们发声说话,争取利益。
这个争取利益不仅有官员谁进朝议局,谁进资政局,还有会议上制定未来五到十年国策时,要为西北数省争取到更多的政策和项目。
只有这样,才能让西北数省的官员做出更多的政绩。他们升上去了,徐贞明和石星也跟着水涨船高。
如何争取?
那就坐下来跟各方大佬们细谈了。
沈万象直白答道:“徐督、石抚台,你们二位的谆谆教诲,学生记住了。
学生进京后,在鸿胪寺述职后,拜访凤梧先生时,一定会向先生转达两位对学生的指点和教诲。”
王用汲和王逢猛马上反应过来,“学生回鸿胪寺述职后,拜访恩师(李贽)和云衢公(王一鹗),一定会向他们转达两位教诲。”
“卑职进京向陆军部述职后,一定会向恩师(海瑞)提及两位的教诲。”
徐贞明和石星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这个沈万象,确实机灵,难怪潘凤梧对他如此器重,居然用出使海外这样艰辛的差事来历练他。
话都说透了,徐贞明和石星也转言其它。
“云衢公这几年执掌刑部,雷厉风行,不仅完善了各地警政和检法系统,还上疏组织了雷霆和暴风行动,打掉了多个危害地方的盗窃、抢劫、诈骗团队。
同时还针对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治安动荡的现状,提出了夯实基层、组建网络、发动群众的方略,经过数年整饬,现在各地的城狐社鼠和魑魅魍魉,为之荡清,社会治安大为好转啊。
云衢公居功甚伟啊!”
沈万象凑趣地问道:“学生翻阅陕西巡抚官署档案室的政报时,看到万历八年,云衢公迁升内阁右丞。”
“没错,张相举荐,皇上钦准,云衢公迁升内阁右丞。”
“大明有圣君贤相,才有这太平盛世。”
“千鹤说得没错。”
王用汲看了互相说着话的石星和沈万象一眼,又看了不动如山的徐贞明一眼,心里泛起嘀咕。
云衢公迁升内阁右丞,为何吏部尚书潘应龙潘公原地不动呢?
几人说着话,一直默不作声的王逢猛突然说:“前面要过潼关了吧?”
徐贞明捋着胡须悠悠答道:“没错,再过几分钟就出潼关了,可以看到黄河了。看到黄河,火车就出了陕西境,进了河南境。”
“孺东公果真把西北的山岳河川牢记在心。”
火车呼啸着冲出潼关右边的山谷,豁然开朗,一条大河骤然出现在左边视界里。
时值初冬,河水枯竭,大片河床裸露,跟两边的河滩连成一片。
右边山腰上,树着一排巨大的标语牌,依山势而立,蜿蜒数百米,疾驰的火车上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中州河南欢迎你!”
火车继续前进了不到两里,只听到咣当声响,火车不停摇晃,前方分出一条又一条铁路的,从车窗看出去,只见十来条铁轨在前面展开,上面停着几列长长的货车,还有一列客车徐徐相对驶出,向陕西方向行驶。
沈万象和王用汲很吃惊,“这潼关站看上去规模不小啊。”
“潼关站是乙级枢纽站,十车道,四个客运站台,那边还有一个货运站场。”石星眯着眼睛,看着阳光下的潼关站,像是在追忆什么。
沈万象和王用汲很清楚乙级枢纽站的含义,很是惊讶。
“潼关为何成了乙级枢纽站?”
“同蒲线在这里跨过黄河,与郑西线会合。”
“同蒲线?大同到蒲州的铁路线?我记得山西只有一条京汉并行线,北起归化(呼和浩特)经大同到太原,再经过上党郡的潞州泽州,进河南河内郡怀庆、济源,在孟津过黄河入河南,再过洛阳、南阳,出湖北襄阳,过兴都直抵江陵.”
原本这条铁路直抵枝江,但是内阁几经讨论,最后改为直抵长江北岸的江陵城,南边公安继续往南修,向西南穿澧州、石门,走湖南西部,直抵广西柳州。
在那里会分出三条铁路。
一条继续向南,直抵海边的钦州港。一条向东,经梧州、肇庆直抵广州。一条向西,经南宁、凭祥直抵静海交州。
长江以南的路线,全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可能陆陆续续需要修十年二十年,但它已经列为南北主干道之一,不管多久,一定会把它修通,从草原直抵北部湾海港。
这么重要的铁路线,为何从枝江改到了江陵?
因为内阁总理张居正是江陵人,为故乡父老谋些福利,人之常情!
山西有了这么一条重要的铁路,怎么又冒出一条同蒲线?
石星解释道:“同蒲线是国朝铁路计划第二阶段的重要节点,连接山西与陕西的重要通道。
从大同到太原,共用归钦线,到太原一分为二,同蒲线向西北分出,过洪洞、临汾直抵蒲州,再在潼关以北修建黄河大桥,直通潼关站,与郑西线连在一起。”
原来是这样!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